图文直播全文实录
习近平"2.19"讲话一周年专家座谈会
[主持人陈昌凤]:
各位朋友大家好,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天我们请了三位嘉宾在讲话一周年之际来做一次座谈和探讨。我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昌凤,在座几位嘉宾: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陈刚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雷跃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资深教授宋建武。
[16:39]
[主持人陈昌凤]: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2.19讲话”以来的一些工作。首先一年过去了,各位专家在“2.19讲话”这一年以来有没有什么新的感悟和体会?另外就是大家觉得我们的媒体工作有没有一些新的变化和进展?我们请雷教授。
[16:43]
[雷跃捷]:
刚才主持人陈教授表达的就是去年“2.19”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讲话,确实这一年来在全国,尤其在新闻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觉得陈教授刚才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确实这一年来无论在新闻界还是在新闻教育界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取得一些进步,这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应该说是一篇在新的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是一篇经典性的新闻理论的重要的讲话。因为在这个讲话中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新闻工作,特别是新闻舆论工作,就媒体融合这样的新的形势做了全面的阐释,其中谈到了非常重要的一些观点。比方说舆论导向问题,比方说新闻真实性问题,比方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等等。还有包括提高新闻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的问题。最后,他还谈到关于新闻队伍的建设。这里头很多新的观点,比方说他谈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这里就有一些新的想象和提法,比如说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做新闻工作的定盘星,这就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教育和新闻工作的这样一个重要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新闻界引起的反响不仅仅是来自于这种理念和思想层面,同时还落实到了工作的层面上。一年来新闻界应该说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个变化一个是体现在媒体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了。同时新闻舆论引导的这样一个意识和新闻舆论引导的水平确实在不断地提升。这一方面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
[16:43]
[主持人陈昌凤]:
大家注意到过去我们开座谈会很多叫做“新闻宣传座谈会”,这次叫“新闻舆论座谈会”,一个词的差别,它体现了很多很重要的观念方面的问题。就是几位老师,你们觉得从新闻宣传到新闻舆论这样一个词的差别,它到底体现了什么样的一种理念?
[16:45]
[宋建武]:
我觉得习近平同志这个讲话,我个人的一个体会,更多他在讲,就是在网络传播的时代,我们的新闻工作有哪些变和不变。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就是新闻宣传与新闻舆论有这么一个词组的变化,这个变化我觉得可能就在体现一个适应新的环境的变,这个变就是我们可能大家都知道,宣传这个词比较多的强调的是传播者的这样的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比较多一些,而新闻舆论这个提法可能更多侧重传播者和所要传播的内容在一个舆论空间里面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实际效果。所以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把“传”和过去我们叫做的“受”,其实现在应该说都是传播的参与者,整个的关系进行了一个新的调整,这种调整就是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通过互动来进行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我觉得其他的变和不变,我想我的一个归纳就是适应这种新的技术要变,要用新的技术来装备我们的媒体。不变的就是我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些基本的原则,新闻真实性的这些基本原则,这些作为无论是从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特征,还是从一般的传播规律,可能这都是不能够变的东西。而变的东西就是因时因势适应新的技术的发展,新的传播环境的变化。我觉得总书记的这个讲话可能在这方面的体会我比较多一些。
[16:47]
[主持人陈昌凤]:
谢谢宋老师,刚刚您说到“传”、“受”的关系不同了,陈刚教授,您觉得这一年来这些变化,比如体现了传授关系,其他方面有哪些变化,从新闻宣传到新闻舆论,这样的一种进步,它能够给我们的新闻界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16:48]
[陈刚]: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在一年以后看起来,可能我们感受会更深。因为这样一个讲话它是针对在新的全球格局下中国的发展,在整个的社会新的变革中,我们的新闻怎么样做得更好,包括我们面对技术的挑战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发挥新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新闻宣传到新闻舆论这个是一个突破,可能过去我们会偶尔谈类似的问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非常明确地把新闻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对整个新闻工作一个思考的一个总结,刚才两位老师谈得都非常好。
[16:49]
[陈刚]:
这样一个变化的环境中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时必须要创新。因为在之前的讲话中他也反复地谈到,这种变化有些过去有效果的现在没有效果,有些过去是不合时宜,现在可能要坚持。另一方面有些过去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必须要突破。那么这样一个思考在“2.19”讲话中我想它形成了一个新的理念,新的思考的框架。这个对我们现在的新闻整个的行业,从新闻教育、新闻理论研究到新闻工作,我想都是指导性的,某种意义上是在很多的迷雾中他把它进行了一个澄清。
[16:49]
[主持人陈昌凤]:
习总书记在“2.19”讲话前,专门到中央级的三家媒体去调研。这一年来大家也看到比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做得非常有影响力,新华社也是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有很多新的进展。中央电视台也在新媒体终端,以及他们还开设了比如CGTN这种新的平台,大家都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三位老师你们觉得最亮的一些亮点在哪里?如果让你们给他们打个分,能打多少分?
[16:50]
[雷跃捷]:
随着媒体融合的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的主流媒体,我们过去说的传统主流媒体,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他们也在不断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像人民日报他实行了中央厨房这样的一种新的编采的机制,这种机制新华社也在不断地往前拓展。在这方面来说,工作应该说是走在一个时代的前列的。他把采编业务通过中央厨房,通过这样一种集成的方式把它进行统一的调度,然后进行分发,然后适应了媒体融合,各个平台不同的需求来制作不同的新闻产品,应该说这是媒体融合所带来的一个巨大的一个变化,也反映了我们传统媒体、主流媒体在适应新的传媒发展的趋势所做出的应对之策。
[16:50]
[雷跃捷]:
应该说他们做出了很多很多这方面的一些工作,也取得很多的成绩。比方说像人民日报,除了我们过去用PC机看到的,PC、电脑看到的各种频道。同时它还开通了两微一端,比如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影响力是比较大的。我个人特别欣赏的它的侠客岛,做得高端大气,我们的学生也喜欢看这个,我经常向我们的学生推荐,说你们可以看一看人民日报的侠客岛,那里是对时事的一种分析,深度报道,尤其是评论方面做得是高端大气,代表的是人民日报水平的这样一种大的主流媒体的这样一个水准,影响力确实是很大。因为就我个人经验,阅读经验来看,像侠客岛里面的一些评论,它所做的一些预测,所做的一些深度解读,应该说在各种媒体的比较中来说,它预测得最准确,第二个它阐释是最深刻的,这是我个人阅读的经验。另外像新华社,它也是借国家通讯社的优势,集中地开展一些战役性的这样一些新闻报道。比方说像去年的大阅兵,就有很多亮丽的表现,还比方说像去年的国庆,也有很多上层的这样一些表现,这里我不一一列举了。
[16:51]
[宋建武]:
我觉得从这三家媒体接受视察以后的表现看,首先我觉得他们在内容产品的生产方面大大加强了主流的价值观的传播力,特别是在网上的传播力。就像刚才雷老师说的有一批非常有影响的好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当然在他们的背后是他们在努力地建设基于互联网传播的端口。还有一个可能是公众平时看不到的,就是他们在建设基础平台这个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比如说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还有新华社的全媒中心。中央电视台除了它的央视新闻作为一个客户端发展非常快,除了这个之外他们也在建设一个可能是未来将会产生很大影响的一个能够面向全社会服务的超大型用户平台,正在建设之中,这些可能是普通公众在一般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可能在更深刻的层面,在底层在做一些更加互联网化的这样一种变革。如果说打分的话,我觉得整体上看应该是良以上。
[16:53]
[陈刚]:
我也只能打良以上,应该说这三大媒体是中国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大家最关注的这样一些新闻力量。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是有非常大的改变,就是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应该说这些媒体,包括他们的从业者、经营者可能都还是有非常多的困惑,甚至迷茫。我觉得在“2.19”讲话以后整个的士气,整个的精神头是有非常大的变化,方向也更加明确。
[16:54]
[陈刚]:
目前,至少在几个层面,一个是技术应用,新的技术应用,高度重视。一些硬件的改良,然后包括生产流程,包括发布的方式,包括理念,我觉得这些方面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打良应该是还可以,但是确实还存在着问题。因为这个是一个系统性的创新,它不仅是一个内容的生产,技术,不仅是内容的发布,有些更多的端口。怎么样能够适应新的数字环境的变化,从理念到管理,到生产、采集,到这样一个发布和影响,真正形成这种高质量的新闻舆论,我觉得这些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16:54]
[主持人陈昌凤]:
我注意到刚才各位说到,一个是机制方面,就是顶层设计方面显得确实有很多新意,包括中央厨房,以及它的各种设计。在技术方面也有了创新,我也注意到一个比较微观的问题,刚才雷老师讲到侠客岛公众号的文章。确实是感觉到有一种新的语态,社交媒体以及媒体的新的客户端上面有了非常多的表现。尤其是像时政类的公众号,刚才雷老师讲到侠客岛还有学习小组,那都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其他的像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等都有一些,还有各个地方都有一些时政类的,感觉时政类的新闻传播影响力确实是比以前大,这个确实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事情。
[16:55]
[主持人陈昌凤]:
接下来我要请教一下雷老师,雷老师在新闻领域有很深入的研究。刚才您提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里面有着新的拓展,那么到底有哪些方面的拓展?这个新的这种拓展或者说讲话的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媒体界的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对于新闻传播教育领域里面去培养人才有哪些方面重要的指导?
[16:55]
[雷跃捷]: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说是我们党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关于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一直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再到胡锦涛再到去年“2.19”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非常重视。因为这是有他的时代背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的含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它的一些方法论,比方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这种新闻传播现象和开展新闻传播活动的这样的一个带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这样一种指导思想。
[16:56]
[雷跃捷]:
所以,它把握的是新闻传播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向性的问题。但作为党的领导人对新闻工作的认识也好,规律性把握也好,他是站在一个最顶层设计的这么一个程度来看待,如何坚持新闻工作的这样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所以,你看“2.19”讲话里提出了48个字,48个字里第一句就是“高举旗帜”,这个旗帜是什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到我们新闻舆论工作来说,这个旗帜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这就是我们新闻传播工作的旗帜。只有把这面旗帜亮出来,把它鲜明地亮出来,才能指引新闻传播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里的新意的第一个方面。
[16:56]
[雷跃捷]:
第二个方面这是一个定盘星,新闻舆论工作他是用一种比喻的方式,这种比喻非常恰当,也就是说这个新闻工作衡量标准是什么。衡量的标准就是有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新闻舆论工作就能做好,就是高质量的,如果没有那么这样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该说就是失误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这是我们说“2.19”讲话里的第二个方面的一个新意。
[16:57]
[雷跃捷]: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他谈到的就是还要全面,新闻观的教育,不仅是在主流媒体开展,而且所有的媒体都要开展,都要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同时在新闻教育你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2.19”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视,对这样的一个强调,应该说就是他的48个字,新闻媒体的使命和责任,第一条我的理解高举旗帜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所以把它放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谈,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这样的一个重视。
[16:57]
[主持人陈昌凤]:
谢谢雷老师,刚才雷老师说到,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教育界的一些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在“2.19”讲话里专门提到就是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现在咱们都是从事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在有一个情况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都有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一方面媒体是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新闻传播教育也培养了大量的人,但是经常是这两个对接有一些问题。培养的人才不一定就是媒体需要的人,甚至于像有一些新闻传播教育培养的人才跟需求还严重脱节。各位老师,你们觉得这些问题已经存在很久了,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另外比如说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些经验,有没有一些值得大家借鉴的案例?
[16:58]
[陈刚]:
一方面我们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另一方面在新闻领域需要大量的人才,那么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工作不理想,求职难。另一方面是新闻领域因为人才不够,我觉得这个对接应该说永远存在,可能现在是更加得激烈。到底怎么样能够从新闻教育的角度来培养更多的适合我们新闻领域需要的人才,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其实有一点非常明确,新闻教育要讲导向。培养人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定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想这个是一个前提。坚持这个前提在专业方面我觉得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专业方面一些基本的训练,我觉得大家可能常规做得很多。但是现在可能最关键的就是适应技术的变化,然后适应社会的变化。因为我们的很多学生出了校门,让他写一般的稿子可以,但是他怎么样能够学会判断、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找到自己的切入点,然后进行能够对社会产生影响,能够帮助社会健康发展的这样的新闻内容,这个是需要学校、行业和社会来共同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技术,技术不断地更新,今天的技术可能按照摩尔定律,可能再过几个月它就会落后,被新的技术所迭代。
[16:59]
[陈刚]:
那么从我个人的体会就是我们现在的老师,除了我们这种新闻的思考、这种研究,一定要关注技术的变革。技术的变革也需要判断力,就是每天都有技术的新的研发,技术产品的出现。从我们的需要,从我们对整个趋势的判断找到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这些技术能够迅速地把它引进我们的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了解。可能在这方面应该说我自己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很多的新的技术可能判断它确实代表趋势,最快速度的能够把它用到课堂教学里头。
[16:59]
[宋建武]:
其实我觉得从新闻学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实际上也是一个“道”和“器”的关系,从道的层面讲就像刚才雷老师讲的,首先要解决一个立场问题。但是我觉得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角度来讲,一个是立场,还有一个是方法。这个方法可能更多的是认识论、方法论这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观察社会,从目前这种发展看,一方面我们看到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新的技术可能把过去简单的人工操作的东西都已经可以替代掉了,那么剩下的哪些东西是最需要的呢?其实我们看可能像陈老师说的,更多的是它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通过分析来到达事物的本质,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认识论、方法论的这样一种训练,特别是这里面很显然,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东西是我觉得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当然还有各个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工具我们应该学会使用,我想这是我们在“道”这个方面。
[16:59]
[宋建武]:
那么“器”这个方面,就是从工具的层面,我们过去可能给学生更多的训练是怎么做传统的内容,可能现在我的感觉,随着技术的发展,简单的信息加工可能已经不再具有很强的这样一种作为学生出去之后能够在社会上养身立命的这样一种技术了。从目前的发展看,我可能觉得怎么能够掌握大数据的分析技术,能够很好地驾驭这样的一种大数据分析的工具,可能是我们今后一个要给学生补强的一个方面。
[16:59]
[宋建武]:
所以我觉得从总书记这个讲话看,一方面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是一个基本的关于道的指导了。另一方面总书记也不断强调这种新的技术,要求我们能够掌握和适应。我觉得从这两方面说,应该说总书记这个讲话对于我们去按照这个思路去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这样的新闻传播人才,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
[17:00]
[主持人陈昌凤]:
三位老师讲得都特别好,我就说说清华的想法。这些年里面,最近几年清华在做一个三位一体的教育,就是价值观、基础素养和专业技能,三位一体。你们说的道和方向性的,在价值观这个领域是很重要的。此外就是我们学生的基本的判断力,然后专业技能,这个专业技能现在因为新技术的使用,确实并不像过去那样那么容易就掌握了,实际上需要很多新的,甚至于老师都教不了的那些技能。因为年轻人更容易掌握技术,所以也在做一些新技术领域的探讨。我们计划本科做新媒体实验班,另外我们现在人才培养,大家差异性培养太少,全中国号称680所大学,1000多个学科点。但是几乎都是用同样的模式,同样的课程培养人,就是没有层次,没有差异。其实可能通过差异性的培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方说像清华可能这几年里一个是实践教育,一个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这几个方面能抓住某一个点去突破可能也是一个方向。
[17:01]
[主持人陈昌凤]: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大家都知道这些年里面“走转改”在新闻传播领域确实带来非常可喜的变化,有很多成就。“走转改”最大的一个实践可以说就是去年“2.19”的时候习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调研的时候,通过人民网与福建的赤溪村进行了视频的联线,这个成了近年来新闻单位开展“走转改”的一个案例,习总书记在讲话里也强调“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的精神。另外确实通过“走转改”也涌现出来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个问题我就请教陈老师,陈刚教授。您觉得在“走转改”的活动中间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应该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比如关注点、报道,从哪些方面可以更好地突破?因为这个活动已经有十多年了。
[17:01]
[陈刚]:
怎么样从新闻宣传走向新闻舆论,实际上真正是让老百姓,让我们面对的对象喜欢看你的内容,然后受你的影响,产生感动。我觉得这个是新闻工作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在这些年应该有非常多的,非常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甚至是标志性,我觉得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非常好地实现了新闻这样一种使命。但是在新的环境中,还是需要不断的努力,其实习总书记这样一个联线,跟一个乡村的联线,他是一种期待。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承担时代的职责,创造更多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内容。这方面从大量的内容中,我们看到虽然有效果,但是让大家像过去那样可能难忘的一些作品,怎么样更好地被发现,然后产生影响。这个里面还是更好的判断主题,这么多的现象,哪些主题是更有价值。
[17:02]
[主持人陈昌凤]:
特别是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17:02]
[陈刚]:
贴近老百姓,贴近社会的需求,这种实效性、针对性更强。然后这个主题怎么样分析,这个应该是一个最根本的一个要求。同样的主题,怎么样把它能够把它关键的部分发现,然后让给大家一些新的发现,可能这些现象我们确实没有思考到这个层面。然后在表达方面不能再像过去那些高大上的那些方式。
[17:02]
[主持人陈昌凤]:
套路化的。
[17:02]
[陈刚]:
其实我也是侠客岛的粉丝,可能同样是重大的内容、重大的题材,但是它的表达我们就喜欢看。
[17:03]
[主持人陈昌凤]: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他们写的“川普记传”,用文言文方式写的,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很有吸引力。
[17:03]
[陈刚]:
因为整个技术的变革,整个文化在变化,新闻像我们的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立场,但是跟文化对接才能产生舆论。这个在表达方面能够更加接地气。我们看到中央台的一些报道,它的语言可能大家还觉得蛮好玩的。分析内容是非常好的内容,但是通过文化的调整,它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还有一个是从传播层面,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些主流媒体生产的内容应该无偿、免费地让所有的端口发布。因为我们最重要的是要产生影响,这是不应该受知识产权这样一种限制的,只要是端口,如果它有需要,或者我们主动地提供,这样这些内容才真正的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17:03]
[雷跃捷]:
我想说一下刚才说的“走转改”的问题,确实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这个重视不仅仅在理论层面,同时也反映在实践层面。今天我们在这里,我们几位在这里一块座谈,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一周年回顾,确实感触颇多,确实也学习了很多。习近平总书记,比方说他谈到的“走转改”,强调还是要继续深入开展“走转改”,“走转改”就是走基层,改文风,转作风。那都是非常实际的新闻义务层面的这样一个活动。总书记这么重视这个问题,说明了总书记和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工作经历是密切相连的。因为我们知道他有7年的时间在陕西,下放知青,当农民,做大队支部书记,也就是说他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深深地体会到,是脚踩在中国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所以他应该说对中国的国情,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广袤的农村的这样一个国情是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对基层总是有一种情怀。所以他为什么到人民网,到这儿来调研工作,他要和一个乡村通过互联网的最新的形式进行联线,这实际上本身给我们一个示范。在互联网,在有了新媒体这样的先进的最前端的科技手段的过程中,但是我们一定要心系人民,就是他那样,把为人民工作放在一个重心点,他提到党性人民性的统一,这是他始终的一种情怀,一种思路。所以他对我们新闻工作者如何开展“走转改”提供了一种实践的范例。这种意义上说“2.19”讲话它具有时代性,具有着很强的示范性。
[17:03]
[主持人陈昌凤]:
谢谢雷老师。接下来有一个问题我来请教宋老师,因为宋老师近些年在媒体领域做了很多精深的研究,2014年8月18号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第四次会议上面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去年在“2.19”讲话里总书记再次提出要通过融合发展。那么两年多来,我们的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方向去迈进,虽然大家都不断看到前面有曙光,但是困难重重。那么在这些困难里面,您觉得目前我们的媒体融合的整体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需要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17:04]
[宋建武]:
首先媒体融合在我们国家是作为国家战略存在的,它之所以提到国家战略层面,首先跟习近平总书记对网上的新闻舆论工作特别重视是有很大关系的,总书记从2013年的8.19讲话,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始提出媒体融合的问题,然后在8.18他特意选的一个场合通过那份文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19”讲话他也有很大的篇幅提到媒体融合问题,从整个系列来看,我觉得总书记基本上是首先提出目标,然后来具体地推动,“2.19”讲话里边其实有相当多的是一个具体路径的指导。比如总书记提出来要更多地通过互联网+来推动媒体的融合发展,总书记多多少少我认为也是对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和对我们媒体过去一些实践中不足的一个批评。总书记说我们过去搞了很多举措,但是有相当多的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没有实现融合。那么这样的一个分析判断,我个人认为应该说是在我们的调查、调研、分析过程中看,应该说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所以这恐怕也是我们今后怎么去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包括对我们媒体融合发展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是判断的一个依据也是一个出发点。
[17:06]
[宋建武]:
从互联网+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媒体融合现在来看是做端口多,我们各个媒体两微一端都是标配,应该说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布局,但是共同的问题是没有自主平台,有影响力的平台绝大多数都在民营的商业网站,民营的互联网企业,在他们的平台上。这样的情况很显然是和中央的要求,和习总书记的要求还是不相适应的。所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我们媒体融合的当务之急。
[17:06]
[宋建武]:
总书记的“2.19”讲话里面提出要通过互联网+,其实互联网+我的想法就是要建设互联网的平台,是我们自主的互联网的平台。从现在看,我们也有一些媒体集团在向这方面努力。但是整体上看还不够。实际上我们的研究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其实是存在着通过我们的主流媒体,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特别是依托党和政府的执政优势,利用我们自身有的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这些东西作为基础去建设这样的互联网平台的条件和机会。
[17:06]
[宋建武]:
所以现在看我们的主要的不足是在平台建设方面,目前来看还存在问题。这也是我们对媒体融合不能过于乐观,因为我们还没有在根本上解决平台问题。当然我们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一些成就,比如刚刚大家都提到的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包括浙江日报的中央厨房,做得都很漂亮。对技术的集成都达到了应该说是目前上国际上也是先进水平。我们对各种互联网技术,包括像无人机、VR技术的这种应用,可以说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就像前不久奇葆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也就在人民日报做现场会的时候的讲话讲到我们在媒体融合方面在国际上实际上处于领先水平,这个判断我认为也是对的。所以我们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发展这个角度,应该说亮点很多,但是根本的分水岭,那个槛还没有跨过去,这是我对媒体融合的一个判断。
[17:06]
[主持人陈昌凤]:
谢谢宋老师。新闻真实性这个话题,我们在新闻领域,新闻学界都谈了很多年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2.19”的讲话里面又一次提了出来,他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像这样的一个话题,其实放在新媒体环境里又有了一些新的一些认知和新的现象需要我们去关注。比如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虚假新闻有不少,还有很多叫反转新闻,而且反转速度极快,有的甚至于几次反转。像这样的一些现象让人觉得这个新的媒体环境确实是变得更加复杂了。那么对于这个新环境里面如何做到新闻的真实性,各位老师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观点?
[17:06]
[雷跃捷]:
新闻真实性确实对新闻工作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一个话题,因为新闻真实性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会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的改进,它会有新的含义,会赋于它新的含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随着新闻技术的变革,时代的变迁,它为维护新闻真实性所要付出的这样一些个工作,所要付出的这样的一种智慧,所要付出的这种努力会有所不同。所以强调新闻真实性,虽然看起来似乎缺少,好像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我们细纠起来它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像主持人刚才其实已经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了,比如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过去没有,传统媒体的时候没有发生,很少说有什么反转新闻,这个词都是新媒体出现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现象。
[17:07]
[主持人陈昌凤]:
还反转数次。
[17:07]
[雷跃捷]:
新闻出现了反转,这种反转有时候还不是一次,还是数次。这就给我们在去寻找新闻事实的真相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提出了新的问题。
[17:07]
[主持人陈昌凤]:
所以这种专业媒体在这个领域里面它起的作用就越来越大,因为很多的虚假媒体是来自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自己的发表,然后被转来转去的,如果专业媒体出手的话,陈老师您觉得是不是就能够起到一些纠正的作用?
[17:07]
[陈刚]:
刚才雷老师说的,这既是永久的问题,又是不断的是一个新的要求。这个可能最大的挑战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发布新闻,每个人都可以生产新闻,而且每个人通过无数个渠道关注各种信息。这个时候而且竞争出现的一种状况是劣币驱逐良币,可能大家对耸人听闻的、一些八卦的、一些偏激的东西可能更关注。这个时候新闻的真实性就变成了一个重大的时代的问题。在主流媒体的这样一个阵地上,应该是更加旗帜鲜明地彰显新闻真实性的这种观念,包括创造新闻真实性的典范,然后引领整个新闻真实性,这样一个在新的环境中一个探索,创造一种新的潮流。
[17:07]
[宋建武]:
新闻真实性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刚好从美国回来,我这次去跟美国的网络媒体,包括传统的新闻院校,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首先一个资讯跟大家分享,就是谷歌新闻实验室,联合由他发起,大概联合了十几家比较大的社交媒体,包括有传统媒体,比如纽约时报,组成一个“FDN”,这个FDN是一个什么?实际上就是核实第一稿,就是核实新闻稿真实性的这样的一个技术组织,它的目标是通过技术的应用,把刚刚发出来的这些文本的真实性进行验证。这是一种努力,因为美国的这次大选也反映出来,他们也跟我们的网络空间也有相似之处,各种谣言满天飞,比如希拉里吃小孩什么的,这个在他们上面也有,而且还真有人信,很有意思。所以我这次到纽约那边跟一些美国的新闻学界的朋友们交流,他们也在跟我们讨论,说你们怎么解决新闻真实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就像刚才雷老师说的,首先对一种真实的这种追求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过程,刚才我们讲的这种反转,只不过就是我们现在在网络上更多的把一个我们认识问题的原生态可以展现出来,在过去这样的一个过程不可能在媒体上表现出来,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也不要太惊慌失措,它无非就是把过程拉长了一点。
[17:08]
[宋建武]:
第二,我想就是我们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技术的,包括我们传统的主流媒体它的调查、核实这样的一些功能,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从技术方面,我个人有一个思考,我一直也在想为什么这次美国大选最后的这个结果,它的社交媒体,基本都是网络媒体,包括国内在做大数据分析的一些机构,都可以说比传统媒体更早地判断出川普获胜这样的一个事实。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因为我们传统媒体所掌握的资讯其实是以信息模块方式存在的。而社交媒体和通过大数据分析的,他拿到的可能是更原生态的原生大数据。
[17:08]
[宋建武]:
我们这次跟美国同行交流他们也说美国的传统媒体进行的调查手段就是通过电话,而这种很显然它其实已经是被加工过的信息,它的这种真实性确实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里边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就是怎么去更准确地分析事物它的本来面目。可能一方面是我们的认识方法,还有一个就是认识的工具、手段,特别是对技术的应用。
[17:08]
[雷跃捷]:
关于新闻真实性这个理解我想再补充一点,习总书记“2.19”讲话确实有很多很多新意,确实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领会,关于新闻真实性我们刚才谈到很多,包括宋教授到美国了解到的一些美国追求新闻真实性的这方面的新的动向和举措。那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维护新闻真实性,不仅是我们说的持续性,它还具有普遍性,这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普遍性的规律。所以在这点上我想起习总书记在“2.19”讲话里多次谈到要遵从新闻传播的规律,按规律去办事,他甚至谈到舆论引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种科学,这个我印象特别深,他把新闻舆论工作当做就是一门科学,那这个科学我的理解就是要去研究和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它的规律性。只有把握了规律性,才能把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引导到科学的轨道上。
[17:09]
[主持人陈昌凤]:
雷老师说到讲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专业性就是在规律性中体现的,如果一个新闻传播没有专业性,那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所以专业性特别重要。因此总书记也特别强调了,就是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提升专业性,比如说总书记讲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际上这些都是在谈专业性。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到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来做宣传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这些年里网络上出现一种新的现象,叫做“网红干部”,这被当成是领导干部与新媒体拥抱的一种好的苗头。我想请问一下陈老师,您觉得媒体在这方面如何去借鉴这种,比如说网红干部这样的做法,来更好地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来为群众服务呢?
[17:10]
[陈刚]:
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其实刚才所谈的很多问题和这个是相关的。也就是说面对互联网的变化,媒体怎么样更好地承担这种新闻舆论宣传的使命,完成这个工作。从整个的社会治理,其实在发生变化。因为互联网它不仅是媒体的问题,习总书记非常明确地谈到整个社会治理的创新。社会治理,刚才说的这些领导干部,他们自身可能就是一个媒体。如果按照我们过去的理解,一个“网红干部”他有几百万的粉丝,他可能说一句话,影响力可能甚至超过一般的媒体。我觉得这个方面首先就是说媒体一定要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就是习总书记在“2.19”的讲话里讲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包括要了解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它跟过去不一样,而且它是有优势的。那么你延续过去的做法,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技术、内容生产,然后再增加一些端口,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定位,到底在这样一个新闻舆论中,媒体怎么样给自己一个新的角色,一个新的定位,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关键。要是这样的话你才能更好的在互联网,在网络空间产生像过去的媒体那样一种巨大的影响力。
[17:11]
[陈刚]:
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像一些更好的技术,技术我觉得要了解它的跟我们相关的这样一些变化,迅速地把它用于我们自身的创新里面。目前其实我觉得这些传统媒体无论它怎么改,我们主流媒体它还是自然地扩散。过去讲社会化传播,他就希望我是一个网红,我是一个大V,然后大家看到我的内容,如果没看到,不知道我的可能不会关注我,看到了以后觉得比较好他才关注。就是大数据的技术发展非常快,大数据的技术,其实大数据要应用最重要的是智能化的这些工具,智能化的工具是去年到现在发展最快的。如果没有智能化的这些技术,大数据就是一堆废料,它不可能真正变成新闻舆论的一种价值。在这些方面其实应该了解技术的变化,包括一些互联网平台的新的模式跟思路。使我们的扩散,内容的发布,不再仅仅限于现在的这样一些两微一端,这样的一些层面。在整个的网民中找到更多的人,然后对每一个层面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可能跟我们过去的习惯不一样,我们过去是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发布出去,但是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找到,比如说他就是一个农民工,他可能是一个大学的教授,他是一个学生。比如说我们一些政策在过去可能只能是用一种方式跟所有人沟通,但其实现在这些技术给我们更大的一些机会,你跟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间内,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更好地产生效果。
[17:11]
[主持人陈昌凤]:
所以新的技术能带来很多新的传播效果,刚才宋老师也谈到VR、AR这些新的技术,以及您说到的大数据、智能化等等。都会带来很多新的效果,那在带来效果的同时,实际上它也带来效益。最近的一个信息是《纽约时报》2016年通过数字化而赚到的利润是5亿美元。刚才老师们也谈到了,比如国内这些做得好的媒体,实际上在这方面已经从社会效益到经济效益都已经有所收获了。所以未来我们还是能看到有更多的、更好的类似于这种通过新的技术来拓展自己的这种新的做法。“2.19”讲话过去一年了,刚才从三位老师的谈话里面,从这些感悟里面,深深感受到“2.19”讲话它带来的影响,可否请各位老师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来总结一下这一年来“2.19”讲话带来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指导性作用。
[17:12]
[宋建武]:
我觉得“2.19”讲话里边总书记对于媒体融合的发展提出的指导性的意见,可以说是为媒体融合如何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是用互联网+来推动媒体融合。我个人认为这是媒体融合一个正确的方向。
[17:13]
[雷跃捷]:
习总书记2016年的“2.19”讲话到今年整整一周年,我们今天重温他的一周年讲话确实有很多新的一些体会。这些新的体会主要是来自于他讲话中本身具有的新意,这种新意被不断发掘和通过实践的检验被揭示出来的,所以我想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传媒业不断的发展,随着新闻界、新闻工作者,包括新闻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的实践,我想他的这样一个讲话的这种所具有的意义会被不断的发掘和得以印证。
[17:13]
[陈刚]:
一年以后其实再看他的讲话,确确实实他所谈到的问题是顶层的问题,就整个中国的新闻事业一个顶层的理念,一个系统性的思考。那么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有共产党的新闻思想,我觉得是一种深化和发展。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自身的新闻思想的一个更成熟的表达。
[17:13]
[主持人陈昌凤]:
“2.19”讲话过去一年了,这个“2.19”讲话无论是从观念层面到策略层面,到实践层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指导意义。相信如各位老师所说的,在接下来一年以后,他的讲话的精神会越来越彰显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和研究领域也会再认真地学习,更深入地领会和实践他的讲话精神。谢谢三位老师,今天我们的座谈会就到此结束,谢谢,也谢谢朋友们!
[17:13]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