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全文实录
天舟一号直播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计划4月20日至24日择机发射。目前,各系统已做好执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各项准备工作。
[09:17]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天舟一号还搭载了非牛顿引力实验等10余项应用载荷,将在轨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实(试)验。
[09:17]
[人民网科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4月20日19时41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19日下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18:07]
[人民网科技]:
今天中午, 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我们把天舟一号称为“快递小哥”,现在“快递小哥”已经到达小区门口,马上就要敲开“天宫二号”的门了。
[11:19]
[人民网科技]:
如果把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对接机构称为第一代对接机构,那么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对接机构可称为第二代产品。我国自主研发的对接机构2.0版又有何新的变化呢?
[11:19]
[人民网科技]:
第一“新”:实现“重量级”大吨位航天器的偏心对接,二代对接机构既不影响原捕获性能,又实现了对接机构捕获后的大吨位耗能需求,可以很好满足了本次及后续任务的需求。
[11:25]
[人民网科技]:
第二“新”:首次实现在轨推进剂补加,天舟一号要顺利地把推进剂供给天宫二号,两个对接机构必须对接得严丝合缝。这对空间交会对接的精度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11:26]
[人民网科技]:
第三“新”:首次实现国产100伏高压供电,未来我国空间站将采用100伏的高压供电制,为提前验证技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采用了全新研制的国产100伏高压器件。对接机构控制系统电路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11:26]
[人民网科技]:
第四“新”:首次实行快速交会对接,在此次任务中,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将实现三次交会对接,这在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从2011年11月3日对接机构首次亮相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都与天宫一号实现了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并首次实现30天中长期组合体运行。
[11:26]
[人民网科技]:
今天天宫二号的太空飞行已经200多天了,去年的10月19日搭载了航天员景海鹏、陈东的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的交汇对接,成为组合体,两位航天员在这个组合体里整整驻留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记录。
[11:39]
[人民网科技]:
稍候,天宫二号就将会与天舟一号交会对接,我们“快递小哥”马上就要“敲门送货”了。
[11:41]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已经离开5公里保持点,到达400米保持点。
[11:46]
[人民网科技]:
在交会对接前一共有4个保持点停下来,相当于4次刹车,让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速度降下来,保证一会儿的交会对接工作能够进行的非常准确和稳定。
[11:47]
[人民网科技]:
飞船入轨后,地面人员将根据两个飞行器轨道的偏差来控制飞船变轨。经过若干次修正以后,飞船将一点一点接近天宫,在这个“你追我赶”的过程中,两个飞行器不仅要找到对方,还要控制住自己的速度,因为在太空两个航天器承受不了一个热烈的“拥抱”。
[11:52]
[人民网科技]:
这次采用的交会对接的方案实际上经过神舟八、九、十、十一的验证,基本是一套比较成熟也比较合理的方案。
[11:52]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向120米保持点前进。
[11:56]
[人民网科技]:
此时,从天宫二号角度看天舟一号。
[12:01]
[人民网科技]:
从天舟的角度看天宫二号,非常美!
[12:02]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转120米停泊点保持。
[12:05]
[人民网科技]:
在天宫和天舟的眼中,对方都是无比的绚烂。
[12:07]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正向30米停泊点靠近。
[12:10]
[人民网科技]:
天舟转30米保持!
[12:11]
[人民网科技]:
天舟转最后靠拢!
[12:13]
[人民网科技]:
天舟转最后靠拢正常!
[12:14]
[人民网科技]:
对接机构开始拉回。
[12:16]
[人民网科技]:
对接锁开始锁紧!
[12:19]
[人民网科技]:
对接机构端面密封完成!
[12:21]
[人民网科技]:
对接机构锁紧完成!开始互相之间不是刚性的连接,现在已经拉到底了,12个手抓牢、抓紧,建立刚性连接。
[12:22]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帆板启控!
[12:24]
[人民网科技]:
天宫二号可以正式的开始控制了。正在完全转移控制权,由天宫二号进行姿态轨道控制,地面通讯都应由天宫二号控制。
[12:28]
[人民网科技]:
现在,天舟和天宫,手稳稳地握在一起了。
[12:29]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完成!两航天器组成合体。
[12:31]
[人民网科技]:
从明天开始天舟一号就要进行补加准备工作,后续在未来几天之内将先后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燃料和氧化剂分别进行补加。
[12:50]
[人民网科技]:
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在太空轨道运行会受到残存大气阻力影响,而逐渐降低轨道高度,为了保持原有的高度,就必须消耗燃料,推动空间站上升,这就需要货运飞船给空间站进行燃料补充。
[12:57]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未来几天将验证太空在轨补加一系列核心技术。让我们一起关注下一期直播。
[12:57]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将首次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
[18:37]
[人民网科技]:
推进剂在轨补加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天舟一号要给天宫二号进行空中加油,而这次推进剂在轨补加会持续5天的时间。
[18:38]
[人民网科技]:
我们了解到最新情况是,现在燃烧剂的补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了,预计在18:40分开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会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的氧化剂注箱开始进行补加,这项工作完成之后,也将意味着第一回的推进剂补加试验顺利完成。
[18:40]
[人民网科技]:
从4月23号开始,首先是进行的各项补加的准备工作,因为天舟和天宫两者内部都有加注的管路,我们工作人员通过地面的控制,利用浮动锻接器这样一个装置,使两边的管路插合在一起,并且检验插合在一起的管路没有漏的现象。
[18:40]
[人民网科技]:
4月24号开始一直到今天,是按照先燃烧剂再氧化剂的顺序开始补加。
[18:42]
[人民网科技]:
4月24号开始一直到今天,是按照先燃烧剂再氧化剂的顺序开始补加。我们都知道太空中是没有动力的,要让这个推进剂液体流动起来,必须要让天舟和天宫之间产生压力差,工作人员利用技术手段,让两者之间最终产生压力差。
[18:43]
[人民网科技]:
在补加的过程当中,天舟一号里面是一个高压的环境,而天宫二号里面是低压环境,之后打开阀门,推进剂液体顺畅流动。通过过去几天的补加过程的观察,整个补加过程是稳定可控的,而现在燃烧剂的补加已经全部完成,马上进行最后氧化剂的补加工作。
[18:44]
[人民网科技]:
补加完成之后,为了确保两个航天器的安全,工作人员还要及时把两边之前插合在一起的管路进行分离,同时还要对管路进行吹除,保证里面环境的干净。汽车要想行驶要加油,未来空间站要想在轨长期运行也要靠加油保证动力的来源,所以,来进行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未来都会由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完成。
[18:45]
[人民网科技]:
加注燃料为什么分为燃烧剂和氧化剂?他们区别在哪?氧化期是助燃的作用,平时真正到发动机之前,这两个是不能见面的,如果见面会引起安全爆炸,所以,在加注的过程中要分别加。我们现在设计的是先加燃烧剂再加氧化剂。
[18:49]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主要的任务就是要验证推进剂的补加技术,并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
[18:53]
[人民网科技]:
任务二:首次补加推进剂之后,组合体会进行两个月的飞行。天舟一号飞船的第二个任务是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第二次对接。
[18:55]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飞船第三个任务是完成太空实验。在完成绕飞试验以后,天舟一号就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将独立飞行三个月,这三个月期间,天舟一号将主要进行新型元器件在轨验证、空间环境探测、力学环境测量、生命科学方面等13项太空实验。其中天舟一号将为空间站舱外航天服设计提供依据。
[18:59]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面临的第四个任务是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在做实验的三个月末期,天舟一号还要与天宫二号进行最后一次对接,而这次对接仅仅需要六个小时。
[18:59]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会根据燃料剩余的情况,尽可能飞行更长的时间,来继续开展空间技术试验。最后出于保护地面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考虑,天舟飞船会选择在渺无人烟的大洋上空载入大气层烧毁,达成物资输送任务的完美谢幕。
[19:06]
[人民网科技]:
19:07,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着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9:14]
[人民网科技]:
张又侠: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报告,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第一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顺利完成。现在我宣布,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9:17]
[人民网科技]: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邵立民说,
航天器在轨道上飞行也像汽车在地面跑、飞机在天上飞一样,也需要动力。这个动力就来源于推进剂的燃烧,目前我国的航天器用的推进剂主要是两种化学物质混合,然后自发地燃烧,氧化剂燃烧剂两种,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燃烧剂是一甲基肼。这两种燃料都是目前在卫星和载人航天技术方面主要应用的燃料。
[19:43]
[人民网科技]:
邵立民说,“加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的系统性特别复杂,涉及到两个航天器,还涉及到双方的推进剂管路、阀门、储箱、压气机、对接机构等等,一系列设备和技术。把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让它按照预定的程序匹配、可靠、稳定地能够执行任务这是最难的。
[19:48]
[人民网科技]:
一些关键的设备,比如增压气体复用,也就是把储箱中的增压气体压回到气瓶中,就是把低压气体增压压回到高压气瓶中,这都是几百个大气压的压力,这些设备在轨的寿命都是十年以上的要求,而且要往复运行,工作周期都是几千万次,所以对压气机单机的研制是特别难的,目前能研制这种压气机的就中国和俄罗斯。
[19:53]
[人民网科技]:
这次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推进剂在轨补加实际上就是对将来天舟二号和空间站对接推进剂补加的一次基本上接近100%的预演。因为空间站规模更大、系统更复杂,需要的推进剂也更多。而且由于空间站寿命更长,比如说10年、15年的寿命,在这么长寿命下我们的补加系统为了保证它的可靠性,也防止泄露的风险,我们在空间站的推进剂管理系统上也增加了一些监测手段,增加一些考核性的手段,还有一些冗余的措施,在这些措施上有差别的,但是主要的过程和基本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19:55]
[人民网科技]:
邵立民说,这次推进剂补加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的一个收官之战,也是未来空间站工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也就是说我们突破和掌握了推进剂补加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工程发展扫清了一道非常大的障碍。
[19:56]
[人民网科技]:
货运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党蓉:货运飞船一共四大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和空间实验室配合,验证推进剂的在轨补加技术,现在这个已经完成了。第二项就是全面考核货运飞船的功能和性能,因为我们货运飞船是一个全新研制的载人航天器的平台。第三项任务就是在空间实验室配合下,开展货运飞船控制组合体,组合体一般来说是由天宫来控,但是我们要验证货船的能力,来做货运飞船控制组合体,绕飞至前向交会对接、快速交会对接。第四项任务就是我们来支持开展空间应用和一些技术试验。
[20:11]
[人民网科技]:
两个飞行器之间要建立推进补加的通道,必须要通过断接器。断接器设计了四个,正常两个就可以完成燃料和氧化剂的补加,但是从可靠性在两侧各设计了两个,一共是四个。
[20:15]
[人民网科技]:
党蓉:货船是作为主动方,要把推进剂输送给天宫,我们要把推进剂准备好,要有一定的压力。因为实际上这个是通过压差来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压力建立起来。因为地面实验做得还是非常充分的,所以我们还是有信心做这个实验。但是地面的环境和太空的环境是不一样,首先重力的影响就不一样,还有一些太空的别的因素的影响,从地面没法完全模拟天上的情况。
[20:18]
[人民网科技]:
这次的在轨推进剂补加设计了三次,这三次补加的量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主要还是验证这个技术,所以,还是根据天宫二号在轨运行情况来看后面的两次和三次到底补加什么样。
[20:21]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可控阻尼器,是为了和空间站对接,专门研制的在对接机构上新增的设备,主要是为了大吨位对接,还有的时候有偏心对接,来吸收能量,来做缓冲的。
[20:24]
[人民网科技]:
第二次推进剂补加会在绕飞之前。绕飞的交会对接,还是瞄准空间站。因为空间站的对接口有多个,天宫二号只有一个对接口,我们要适应后面空间站的任务,要做这么一次试验。
[20:27]
[人民网科技]: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太空加油”圆满结束,祝贺中国航天!下次直播再见。
[20:3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