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全文实录
长征五号再征太空
[人民网科技]:
时隔半年,“胖五”长征五号火箭将再次出征太空,7月盛夏,海南文昌,相约人民网直播报道。
[17:09]
[人民网科技]:
2017年6月26日,我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2日至7月5日择机发射。
[16:13]
[人民网科技]:
长五遥二火箭于7月1日16时30分开始推进剂加注,瞄准7月2日发射。
[17:46]
[人民网科技]:
长征五号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我国运载火箭转型升级的里程碑工程,于2016年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
[17:47]
[人民网科技]: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的第二发试验箭,此次飞行任务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研制的圆满完成。
[17:47]
[人民网科技]:
长五遥二火箭发射升空后,将把实践十八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开展Q/V频段通信等多项新技术在轨验证工作。
[17:47]
[人民网科技]:
先来看几张长五转运时的帅照。
[17:51]
[人民网科技]:
[17:52]
[人民网科技]:
[17:54]
[人民网科技]:
[17:54]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前方记者已在距离发射塔架4公里多的508指挥楼就位,即将为您带来第一现场的图文视频结合的多媒体直播报道。
[17:59]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目前,长征五号火箭在塔架上,塔架的三联回转平台都已经全部打开,“胖五”的完整面貌已经能够被看见。长五上有白色的烟雾冒出来,这是因为长征五号采用的是低温燃料,主要的推进剂是液氢液氧,这种推进剂的组合也使得它的推力更大,能够实现发展运载能力更强的目的。
[18:18]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根据现在火箭的情况,预计大概在今天晚上是7:20分左右的时间进行发射。目前长征五号的一切情况都好。
[18:19]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此刻静待发射的长征五号(人民网记者熊旭摄)
[18:20]
[人民网科技]:
长征五号因为体格粗壮,所以有一个昵称“胖五”,究竟有多胖呢?直径达到5米,体重接近900吨,这相当于是15架波音737客机的重量。“胖五”不是虚胖,壮实的体格也成就了长征五号大力士的绰号,它的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比大家熟悉的长2F增加了400吨,可以把更大、更重的东西送上太空。未来无论是我国太空空间站的建设,还是探索月球甚至探索火星,长征五号都可以去展现它自己的硬实力。
[18:33]
[人民网科技]:
此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即将送上太空的也是一个大家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颗卫星,“实践18号”新技术验证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下一代的卫星通信技术。
[18:34]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刚才,长五已进行了液氢和液氧的排放,把之前作在管路中的已经升温的液氢、液氧排放到之后,进行最后的一次补加注,根据之前测算的结果,来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进行燃料的补加。
[18:45]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现在在现场可以听到指令越来越密集。
[18:46]
[人民网科技]:
长征五号是我国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能力最强的,火箭主体采用的是超低温的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氢燃烧只会产生水,这对环境来说更加环保。在长征五号的身体里,作为燃料的液氢温度是零下252摄氏度,液氧的温度零下183摄氏度,都接近低温的极限。这些低温推进剂的重量占到火箭总重的一半以上,这也是“冰箭”名字的由来。这样的低温火箭在海南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发射,难度可不小。
[18:47]
[人民网科技]:
低温火箭最怕的是雨、水,温度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会把空气当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这些水可能就会流到箭体里,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长征五号的身体里还包裹着一层轻便的隔热层,就像给火箭裹着一件羽绒服,保证低温燃料不会因为外界的高温而很快的蒸发掉。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动力系统的这些技术突破成为中国大火箭一飞冲天的关键。
[18:53]
[人民网科技]:
长五的研制难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新”,比如说新的无污染推进剂的液氧的发动机,新的氢氧的发动机,都是第一次。采用的新技术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第二个难点体现在“大”,长五火箭的芯级的直径大,从尺度上来讲带来一些设计上的难题,比如有一些设计参数要重新进行确定,重新摸索,才能设计出这样大直径的火箭。
[19:00]
[人民网科技]:
接下来我们再了解一下此次长征五号的乘客,就是即将被送上太空的“实践18号”卫星。它是我国最大的卫星,搭载了多型全新的卫星通信设备,包括我国目前能力最强的星地激光通信终端,星地激光通信就是使用激光路完成卫星和地面的信号传输,相比于现有的无线电传输来说,它的保密性更高,速率也更高,目前这一技术的核心设备我国都已经全面实现了自主研发。“实践18号”卫星主要任务就是验证这一最新的卫星通信技术。
[19:14]
[人民网科技]:
实践系列卫星,是我国为了验证一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或者开展一些空间实验,要进行的具有实验性质的一些卫星。“实践18号”是一个大块头,重量为7.6吨,轨道位于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轨道上。它将来要全面验证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为东五平台的研制奠定一个新的基础。
[19:16]
[人民网科技]:
长征五号的下一个任务是送嫦娥五号登月。专家今日透露,通过整个研制团队五年多的共同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目前嫦娥五号的研制工作,包括总装、常规的试验、测试这些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目前正在进行一些出厂前的状态确认和一些准备工作。“就像新娘子要出嫁,现在是平静一下心情,化化妆。”
[19:21]
[人民网科技]:
第一次长五首飞的时候,也是发射卫星,两次任务有什么不同?专家说:去年遥一火箭发射的是“实践17号”卫星,这次是“实践18号”卫星,亲哥俩。但是这两个任务还不太一样。首先,遥一火箭带有一个上面级,就是说实践17号卫星是通过遥一火箭和上面级一块儿把卫星送入到地球的静止轨道。而这次遥二火箭发射“实践18号”卫星,是要把这个卫星送到一个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46000公里的超同步轨道,然后再靠卫星本身的发动机和本身的推进剂,经过五到六次变轨,由卫星本身来定点到赤道上空,这是最大的不同。
[19:22]
[人民网科技]:
这一发任务是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当初设计的“一定要成功飞行两发飞行试验”的最后一发,这一发火箭飞行成功以后,研制任务就完成了。研制任务完成之后,会开启一个新的阶段——应用性飞行阶段。前面两个是试验性飞行,这一发任务从安排上来看是承接前面的研制,开启后面的应用。
[19:24]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19点23分23秒,搭载着“实践18号”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19:25]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19:28]
[人民网科技]:
(人民网记者 熊旭 摄)
[19:29]
[人民网科技]:
[19:47]
[人民网科技]:
[19:48]
[人民网科技]:
[19:48]
[人民网文昌报道组]:
在经过一系列的动作,起飞752秒之后,也就是北京时间19:35分多,火箭二级主机一次关机。
[19:49]
[人民网科技]:
发射全过程动图来啦~~~~
点火
[19:56]
[人民网科技]:
升空
[19:56]
[人民网科技]:
继续升空
[19:57]
[人民网科技]:
火箭身上自带摄像头拍摄飞行过程
[19:57]
[人民网科技]:
[19:59]
[人民网科技]:
新华社快讯: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20:08]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