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13:51

人民网

9月19日下午,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举行分论坛——丝路文化发展论坛,聚焦“一带一路的中国叙事”及“丝绸之路文化行”。人民网将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论坛由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主编李舫和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主持。

2017-09-19 14:53

李舫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本次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主持人,也很高兴能够来到古老美丽的敦煌,与文化艺术界的新朋老友共聚一堂,畅谈丝路文化。

2017-09-19 14:55

李舫

今天上午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论坛正式开幕,作为中央重要外宣媒体,三十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直加强发挥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丝路文化交流和传播,人民日报海外版策划和主办了丝路文化发展论坛。

2017-09-19 14:56

李舫

此次论坛邀请各位媒体界、文化世界出版界的领导和代表,同时也邀请《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的多位作家来到现场。这部《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以一人一城的方式,集结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新疆14个省市区当代名家的代表作,展现了我国丝路沿线丰富多元的地缘文化和风情,风格迥异的文风,今天的论坛现场可谓是文学名家云集,艺术翘楚齐聚。

2017-09-19 14:57

李舫

接下来我非常隆重的向大家介绍,出席现场的主要嘉宾: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原副部长赵少华;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中国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云南省委原副主席丹增;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仁仲伦;著名的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著名学者、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键;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理论委员会主席毛时安;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席郭文斌;著名的作家、著名诗人、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舟;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张总是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主旋律作品,马上要去北京领五个一工程奖,祝贺张总。

2017-09-19 14:58

李舫

还有一位是中央党校的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家画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卢虞舜,出席文化发展论坛的还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各地文化名人以及主流媒体代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谢谢大家。

2017-09-19 14:58

李舫

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一段宣传片,了解我们这次论坛。

2017-09-19 14:58

人民网

现场播放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宣传片。

2017-09-19 15:03

李舫

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畅谈“一带一路”的中国愿景,这是我们这次论坛主旨。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致辞。大家欢迎!

2017-09-19 15:06

王树成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时维九月,大地流金。今天上午,“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顺利开幕,下午我们又相聚在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如何在 “一带一路”语境下加快推进中外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我谨代表分论坛承办方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17-09-19 15:08

王树成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的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果丰硕,前景光明。2014年,人民日报因势而动,首次举办“一带一路”的媒体合作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由中国媒体举 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国家最广、参会媒体最多、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全球媒体峰会。去年,习近平主席向“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发来贺信,希望各国媒体用好这个平台,为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方面积极有为,为“一带一路 ”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017-09-19 15:08

王树成

四年来,“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首次走向北京之外,来到甘肃敦煌,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共赢。甘肃地处“一带一路” 黄金段,7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甘肃就占了1600多公里,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作为文化大省,甘肃与丝路文化的联系非常紧密,在甘肃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举办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应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2017-09-19 15:09

王树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带一路”延伸之处,都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这方面,媒体不可缺位,文化同样大有作为。作为人民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党中央的重要外宣媒体,在向海外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积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8月,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出版集团与西安市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行”启动。“丝绸之路文化行”致力于寻求丝路故事的创新表达、丝路精神的当代阐发、丝路遗产的深度挖掘,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精神能量和文化动力。此次在敦煌举办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同时也是“丝绸之路文化行 ”的第二站,除了议题丰富的主旨演讲与主题对话之外,论坛还将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下的文化研究与发展:一是设立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研究中心;二是发布《敦煌宣言》。

2017-09-19 15:09

王树成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天,文艺界、出版界、媒体界的朋友们从各地汇聚敦煌,共商丝路文化发展合作大计,共话丝路文化兴盛前景,共建丝路文明的长廊。在此,我衷心希望,在这金秋九月,在“一带一路” 黄金段甘肃,各位来宾坦诚交流,互学互鉴,淋漓酣畅地抒发出这个时代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自信,共同迎接更为蓬勃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2017-09-19 15:20

李舫

感谢王总的精彩致辞。更如王总的致辞中提到的,“一带一路”延伸之处都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力,民心交融与持久用力,久久为功。作为人民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党中央的中国外宣媒体,在向海外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介中国发展变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增进相关国家的人文交流,唤起相关国家的历史记忆,人民日报海外版决定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中心,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将邀请国际文化问题资深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并定期发布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总体布局。

2017-09-19 15:20

李舫

今天将借此论坛高朋满座的契机,我们正式启动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

2017-09-19 15:21

李舫

下面有请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原副部长赵少华。请王总和赵部长为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揭牌。

2017-09-19 15:22

人民网

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原副部长赵少华为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揭牌。

2017-09-19 15:24

张抗抗

大家下午好,我给李舫来搭把手。中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担当,中国的故事也将重新沿着传播道路去传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为古丝绸之路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2014年人民日报首次启动“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希望扩展文化的同心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脉络。今年5月,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在京首发,集粹了14位作家、名家的散文佳作,其中有一位作家,下面我要用比较文学的词表达,都是李舫写的。

2017-09-19 15:29

张抗抗

他从苍茫的大凉山走到了历史纵横的北京,再走到灵魂直指天际的青藏高原,他的眼睛里盈溢着圣洁的太阳,他的灵魂在诗行间舞蹈,他的心在高山中歌唱,他始终坚持自己是一个彝族文化的守望者,他就是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先生。今天他演讲的主题是:作家的国际性文化视野与深层次的国际性交流。掌声有请吉狄马加先生。

2017-09-19 15:30

吉狄马加

非常高兴在丝绸之路很重要的文化交汇点敦煌参加这样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论坛。我觉得人民日报办了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现在确实是在一个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博弈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开这么一个有关丝绸之路的论坛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2017-09-19 15:34

吉狄马加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虽然在欧洲和美国等一些国家出现了某些逆全球化的现象。但是客观来说,世界处在全球化的过程和态势是任何逆全球化的力量所无法改变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是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人类命运和利益共同体。这也是“一带一路”宏大战略构想的核心内容。

2017-09-19 15:34

吉狄马加

现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涉及到80多个,40多亿人口。现在全球总人口在75亿左右,而“一带一路”国家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大半。所涉及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它们占据的世界资源和经济总量也十分巨大。

2017-09-19 15:34

吉狄马加

另外,“一带一路”不同的国家中生活着一千多个民族。其文化多样性也是极为丰富的。由于诸多因素和原因,在“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下,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所有的发展,都必须要用面向世界的思维来思考和决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向未来时占有先机。

2017-09-19 15:35

吉狄马加

作家的国际性视野与深层次的国际性文化交流,这个话题对当下而言,应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也很有现实的针对性。作家需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并不是说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作家和诗人才应该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吸收、借鉴和学习一切世界性的优秀文学经典,应该是每一位杰出的作家和诗人所应有的素质和胸怀。

2017-09-19 15:36

吉狄马加

从某种意义而言,任何一个大作家和大诗人,如果不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这就包括对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真正有深度的认知和了解,不是我武断地认为,这样的作家就一定不会写出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就是写出来了也是一个特例和偶然,因为今天的一位大作家的形成,他的文学积累和学养一定是来自多个方面的。

2017-09-19 15:36

吉狄马加

纵观世界文学史,特别是十八世纪以来,世界不同民族间的文学交流逐步加大,这其中当然有国际海洋贸易增加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最后能真正加深彼此深层次了解的还是有关心灵的文学,可见,文学作为认识对方心灵世界的作用是巨大的。“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诗人歌德提出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的文化,当然包括文学从来就不是在孤立和封闭中发展的,所以,如何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作家个体的角度,都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2017-09-19 15:37

吉狄马加

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区域性的文学(包括作家群体),甚至一些被认为是极为边缘的文学,能获得世界性的承认和成功,那里的作家和诗人毫无例外都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并能最大限度地吸收世界性的文学成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拉丁美洲爆炸文学,同样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崛起于世界文坛的非洲黑人文学,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例子。

2017-09-19 15:37

吉狄马加

所以,我一直认为今天所进行的国际性的交流,应该是深层次的,同样应该还是平等双向的,一方面,国家相关的文化机构要进行高水平的顶层设计,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是做得较为成功的,在对外推荐他们的文化,特别是新的文化创造应该说成绩斐然。据说所知,从五十年代开始,日本就有计划地将日本重要作家和诗人的作品翻译成大量的西方文字,还把一些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有计划地向外进行整体推荐,极大地提高了日本文化经典在世界的影响力,而这些工作大都是由一些文化中介机构完成的,比如,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安部公房,画家东山魁一、平山郁夫,电影导演黑泽明,动漫导演宫崎骏等等,他们应该说除了自身作品达到的高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力量的隐形推动。所以,我认为今天对中国文学的对外翻译也应该需要我们来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并加以有计划的实施。

2017-09-19 15:38

吉狄马加

另一方面,我们除了应该具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外,还应该高水平地进行我们的文化交流,其实近十来年来,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使外界能通过认识我们的精神产品来进入民族美好的心灵,这也需要我们总结经验,有的方面还需要向别人谦虚地学习,比如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等,应该说他们在推荐本国高品质文化,当然也包括作家文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并可以多多借鉴的,他们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如果按成本和收入算起来,他们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就一个驻中国的塞万提斯学院,每年所举行的纪念有关西班牙语系作家和艺术家的纪念活动就不计其数,其学术水平之高,运作策划之巧妙,我以为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借鉴的。

2017-09-19 15:39

吉狄马加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今天的国际文化交流,必须是深层次的交流,这种深度的交流往往必须需要载体,同时还需要把这种交流实实在在的落地,当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困难,深度的交流总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尤其是现在是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与外界的交流除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外,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客观上讲,不同特质间的文化的对话和互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因为任何了解和认知都需要时间和过程,但我以为只要我们抱着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良好心态,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对话总是能展开的。

2017-09-19 15:39

吉狄马加

我认为,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和文化冲突论,是把一个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推到了极端,其实世界不同文明间和不同文化间,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就从未停止过沟通和对话,人类从未停止过重建语言和文化沟通的“巴别塔”,正因为有了这种沟通和彼此的了解,生活在不同地域,传承着不同文明和文化的不同民族,才能真正去了解和阅读对方,从而为人类搭建起一座又一座沟通的桥梁而成为可能。

2017-09-19 15:40

吉狄马加

我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必须落地,那是因为这些交流既要有形式,又要有内容,同时,这种交流还必须得到交流双方甚至多方的信任和认同,已经举办了五届近九年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从2007年举办第一届开始,就被国际诗坛列入了世界七大国际诗歌节之一,这七大国际诗歌节分别是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诗歌节、意大利圣马力诺国际诗歌节。

2017-09-19 15:40

吉狄马加

截至今天为止,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有近千位中外诗人参加这一诗歌的盛会,其中有来自国外的数百名重要诗人,可以说,这种用诗进行的文化交流,既宣传了中国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悠久文化传统诗的国度,同时又让来自不同国家的诗人深度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当下的发展,这种交流还带来意想不到的后续影响,大量的外国诗人回国后就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就中国的给他们的美好印象都写出了大量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文章,阿根廷著名诗人阿里法诺就在阿根廷最重要的报纸上发表了署名文章《一个伟大的诗歌节》,波兰文学家协会主席、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主席玛莱克·瓦夫日凯维奇,也在文章中盛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是东方的一个创举”。就是最近刚刚闭幕的草堂国际诗歌大会和成都国际诗歌周,也以其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文学交流,已经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017-09-19 15:41

吉狄马加

总之,这种深度的交流,在我们当下的文化和文学交流中还是比较少的。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文化大国,但我们如何把自己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我认为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富有胆识地创造性地去开辟新的天地。

2017-09-19 15:46

李舫

谢谢吉狄马加书记。我们知道汉字记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同时千百年代,遗留下来的文物也是承载和见证文化发展的载体。接下来有请著名的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来发表主题演讲。

2017-09-19 15:49

宋新潮

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是德国人最初提出来的,但是对丝绸之路的人其实是在不断发展的。特别是随着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的深入研究,现在对丝绸之路的内涵有一些新的进展。这些进展大概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2017-09-19 15:54

宋新潮

第一方面,现在已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西域,而且包括了中亚、西亚、印度,实际上也包括了日本、韩国。我们知道还有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又包括了东南亚、南亚、太平洋以及地中海地区。

2017-09-19 15:55

宋新潮

第二方面,过去讲丝绸之路是一条路,但是这些年通过各个方面研究,我们可以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不间断的网络体系。由于不同时期的政治、宗教、自然等因素,丝绸之路的走向都有明显的变化,由此构成了一个网络,而不仅仅是一条路。

2017-09-19 16:00

宋新潮

第三方面,丝绸之路并不只有丝绸的贸易,还有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一些艺术品、工艺品,甚至还有植物、动物。事实上,我们今天吃的很多东西都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原地区。另外,丝绸之路在海上的部分,瓷器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又叫做瓷器之路。

2017-09-19 16:01

宋新潮

第四方面,丝绸之路最大的价值应该是文化上的交流。中国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交往,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这种文化交流畅通无阻;在关系不好、敌对的时候,文化基因也通过不同形式在交流,这些成为丝绸之路始终保持了活的流动的重要因素。

2017-09-19 16:02

宋新潮

第五方面,丝绸之路是沿线各民族和国家共同创造的。丝绸之路沿线主要的古国或者民族,与丝绸之路的畅通息息相关。丝绸之路上的许多城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丝绸之路的维护以及东西方的交流盛况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7-09-19 16:22

宋新潮

第六方面,在张骞之前,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已经是打开的。比如在整个新疆,包括在阿尔泰地区,发现了战国时期的丝绸,更早的,在安阳地区,人们发现了新疆的和田玉。在甘肃也可以看到东亚地区的珠子,包括一些工艺品。这样,整个丝绸之路的年代就大大地往前推了。

2017-09-19 16:23

宋新潮

有鉴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对话,推动文化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地区的和平。从1990到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后五次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丝绸之路各个路段进行了考察,重点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协作,来推动丝绸之路的推进。

2017-09-19 16:28

宋新潮

2007年,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个国家,联合建立了协调委员会。中国和乌兹别克共同担任双主席。经过专家的共同协商,总结出丝绸之路应该是一个廊道的概念,并以此进行申遗。

2017-09-19 16:30

宋新潮

除了我们申请的长安、天山廊道之外,在中国还有12条廊道需要我们不断地恢复,包括南亚廊道,南方丝绸之路,这些申遗我们在正在做。

2017-09-19 16:39

宋新潮

此外,还有北京的草原廊道,这个廊道牵扯到草原廊道和整个沙漠丝绸之路的通道。我们做的工作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这是一项致敬回去、程续未来的重要工程。

2017-09-19 16:41

宋新潮

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变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应该说成果丰硕。特别是在今年5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总书记又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2017-09-19 16:44

宋新潮

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正是“一带一路”的古代文明之路的集中体现。将这些珍贵的已经传承了四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珍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017-09-19 16:45

宋新潮

第一,丝绸之路申遗实施的是“一带一路”最为重要的文化和历史的基础,同样也是深化民心相通,包括民心相融的关键所在。

2017-09-19 16:46

宋新潮

第二,作为跨国申遗,丝绸之路也是在国际规则框架下加强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平台。

2017-09-19 16:46

宋新潮

第三,丝绸之路的保护以及价值,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个地区的历史,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文明。

2017-09-19 16:48

宋新潮

第四,丝绸之路的跨国联合申遗,有助于文化遗产促进在地区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丝绸之路的文物保护工作,应该成为我们“一带一路”建设的非常重要的内容。

2017-09-19 16:50

张抗抗

下面有请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演讲主题:出版“一带一路”中版好书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

2017-09-19 16:51

王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下午好!一个月前,人民日报社海外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西安,主办了“丝绸之路文化行”的首场活动。短短一个月后,人民日报社与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敦煌,主办 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一带一路”越来越引起世界关注,正在发挥强劲作用的时刻,媒体人“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17-09-19 16:51

王涛

甘肃是历史上的河西走廊所在地,敦煌是历史上的“河西四郡”之一。两者不仅是佛教东来的咽喉,也是丝路西去的锁钥。翻阅历史,佛教东来的文化在敦煌传世,丝路西去的驼铃在甘肃回响。而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赋予了这个古丝绸之路重镇新的使命。“大漠孤烟直”的雄浑与苍凉,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义出“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的盛世华章。唯其如此,在这个收获的时节,各方贤达聚首甘肃、论道敦煌,探讨“一带一路”语境下的中外沟通问题,上应天时,下占地利,中协人和。雄奇的甘肃,因历史而辉煌;神奇的敦煌,因文化而不朽;方兴的论坛,因慧眼而独到。

2017-09-19 16:52

王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所属的出版企业,一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际行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们的光荣的职责与使命。

2017-09-19 16:52

王涛

“一带一路”将出现本世纪最为宏大的基础建设工程,但与这些工程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沟通和文明交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信赖、真诚、合作,是“一带一路”搭建在各国人民心灵上最重要的桥梁。数千年来,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加深亚欧各国人民与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其中,文化彰显了巨大的凝聚力。如果没有深植于丝路大漠中的文明种子,古丝绸之路也无由再现曾经的辉煌。

2017-09-19 16:52

王涛

中国出版集团作为我国出版业的“国家队”,旗下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荣宝斋等数十家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国家使命、文化担当、大众传播,要求出版“一带一路”的中版好书,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声音在“一带一路”引起共鸣,让中国的故事在“一带一路”深入人心。

2017-09-19 16:52

王涛

三年多来,我们在国际北京图书博览会期间,创办并连办两届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暨“一带一路”出版论坛;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建立了若干国际编辑部,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倡议和建设。迄今为止,我们已经陆续出版《“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一张图表看懂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研究》、《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等一批“一带一路”的中版好书;我们还即将推出《“一带一路”上的金银器文物鉴赏》、《细看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组织》、《“一带一路”历史故事连环画》等“一带一路”的优秀读物。

2017-09-19 16:52

王涛

四个月前,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中国出版集团推出《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向盛会献礼。我们正在与文库的组织者进行深度的合作,以期多视角、多体裁、多侧面地做好用文化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这篇大文章,找准“一带一路”特色定位,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我们希望与国内外传媒界和出版界的朋友们通力合作,推出更多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各类出版物,开展各个层面、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它们既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共建美好明天的忠实记录,也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心灵相通的桥梁与纽带。

2017-09-19 16:52

王涛

衷心祝愿2017“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7-09-19 16:54

李舫

下面有请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徐里。演讲主题:丹青史诗与时代精神。

2017-09-19 16:55

徐里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敦煌,参加由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版承办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 

2017-09-19 16:55

徐里

对于丝绸之路,我心中怀有一股独特的情感。1990年,我去新疆,把南疆、北疆、巴音布鲁克、帕米尔高原等都走了一遍,随后完成了“古丝绸之路”系列作品。直到现在,当时采风的情景仍然会时常闪现至眼前。在我心中,达格山边的昭古力大寺始终雄浑,慕士塔格峰下卡拉库里湖永远清澈。但是,丝绸之路对于古今任何一个时代,其意义都不仅仅在于瑰丽壮阔的风景,它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壮举、人类跨际交流的伟大奇迹。 

2017-09-19 16:55

徐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中写道:“最迟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欧亚大平原东段的游牧民族就已同中国北方的燕国发生了直接的接触。” 同时,汤因比也认为:“在那一度秩序井然的欧亚大平原上穿越往返的使团,其文化上的作用远较政治上的成果重要的多。”丝绸之路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条文脉,沟通和整合了人类自“轴心时代”始形成的精神文化之源。从人类艺术史出发,古印度艺术、波斯-阿拉伯艺术、欧洲艺术、东方艺术等重要艺术现象和概念范畴都与丝绸之路发生联系;聚焦当前仍存的古丝绸之路 “符号”:键陀螺艺术、敦煌壁画、彩陶、雕塑……无不显露由丝绸之路串联起的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2017-09-19 16:56

徐里

如今,高速上往来的汽车取代了以往的驼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似乎已经汇入涛涛奔流的时代江河。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共同面对如此开放的世界。以往丝绸之路上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的合作态度和模式映照古今。另一方面,人类对文化价值的需求更加突出,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更多与艺术相关的思想与行动因“丝绸之路”这一创作题材而出现、创新、进步和发扬光大。 

2017-09-19 16:58

徐里

今年恰逢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创办15周年。本月24日,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全球首个达到100个参展国家的美术展览,至今共收到来自120个国家四千多名艺术家的应征作品一万余件。可以看出,“丝路与世界文明”的主题得到了全世界艺术家的响应,各国艺术家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是空前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倡导和建设,在时间上沟通了古今;在空间上沟通了“内外”;而在艺术文化上,我们也通过“丝绸之路”这一概念以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民心相同的理念。 

2017-09-19 16:58

徐里

漫长的丝绸之路,穿越不同地域、多个国家、多种民族、多维文化。跨越性的特点,决定了丝绸之路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以及无限拓展的创作空间。如果说以往古丝绸之路上的艺术表达还是自然或不自觉的行为,今天,我们对丝绸之路文化以及艺术表达的认识则自觉和理性得多。如何处理好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如何进一步增强不同地缘艺术的交流互鉴,值得我们深思。 

2017-09-19 16:58

徐里

在国际化盛行的时代,彰显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十分必要。但反应“中国精神”的艺术创作不应只是坚守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与符号特征,而更应是一种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新文化价值体系,是充分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性的清理和创造性的继承,以达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挺立和民族文化精髓的彰显。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优秀作品的涌现,“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今中国的美术家,要有“走出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和“沉下来”的恒心,以世界观民族,以现代扬传统。尤其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用美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明辉煌和文化自信。 

2017-09-19 16:58

徐里

当年,“古丝绸之路“系列的作品中,我用二维的空间关系去表现,通过对二维关系的处理来体现出一种历史感和时空感。如今,我在创作过程中中更加注重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表达,追求时代气息,努力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与当代审美观念相融合。作为时代的艺术家,我们有幸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录者,也应为之高扬手中的笔,让思想淬火,艺术精进,为了人民而创作。

2017-09-19 17:03

张抗抗

接下来的这位,他是时代寂寞而执着的“书记官”,下面有请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演讲主题:河西走廊是我的课堂。大家掌声有请。

2017-09-19 17:06

阿来

对我来讲,河西走廊是一个大课堂。可以在这里学习地理。雪山,雪山之水滋润的绿洲,沙漠戈壁。地理很重要,地理是人生存的空间,是人演绎历史的空间。时间和历史都在这个空间中延展。如今的交通越来越快,无论在陆地上行进还是在天空中飞行,但来到河西走廊,我会尽量使速度慢下来。我还会带上一本书,那些一步一步穿越过河西走廊的前人们记录自己行迹的书。林则徐当年西行伊犁,每天都记录着自己经行这些广阔地理时的所见所闻。还有一个民国时期前往新疆作税务调查的财政部委员谢彬的西行日记。他穿过河西走廊用了几十天时间,他的日记一天也未曾中断。还有那些外国人,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

2017-09-19 17:06

阿来

在这些书里,时间慢下来,河西走廊的地理得到了充分的呈现。我也曾在一些地方盘桓流连,河流消失的民勤沙漠,张弿和隋炀帝曾经翻越的祁连山扁都口,最早开凿佛教石窑的天梯山,甚至是一个不知名村庄旁的灌渠和玉米地。地理给现实的人生与宏远的历史提供了展开的空间。所以,我的学习总是从地理开始。地理为一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依托。这道宽阔而深远的走廊,也是我学习历史的课堂。

2017-09-19 17:06

阿来

历史曾经是昂扬的,汉长城一路蜿蜒向西,今天还有那么多烽隧屹立于荒漠中间。斯坦因说:“汉武帝的长城是大规模前进政策的体现”,“是为保护新开辟的通往中亚的大道”。那时城上的关口也是用来出与进的,让自己出去,“西出阳关无故人”,无故人的世界才是新世界,才有新的机遇与可能。所以,要“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为即将去往远方的人壮行,这样的诗句在我读来,倒没有后世解读的那么多悲情,倒是一种沉雄的时代豪情。那是远行时代的歌唱,是不断开辟道路的歌唱。我在某个汉代烽隧旁,面对着浩瀚大漠时,恍然听到了这些诗句,体会到了这诗中的豪情。同样的诗关在书斋里不出门还会替远行人读出悲情。正是在这样的精神气象支配下,那时的人不断踏歌远行,才有了沟通中西贸易的丝绸之路的繁盛。张籍的《凉州词》写道:“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描绘的正是这样的现实与精神气象。过去,为凉州词贴上的标签就是悲凉,我从这样的诗中没有读出丝毫的悲凉气象。只是后世人精神闭锁,把远方视为畏途,从古代人的文化遗产中专挑悲情的一路。凉州词本是异族的音乐,在唐代教坊中融炼为中国的乐音。那些流传的诗句正是倚声为词的歌唱,是那个时代的现实与情感的真实记录。张藉这首《凉州词》既描绘边地风光之美,更写出丝绸之路上的交易的繁忙,那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7-09-19 17:07

阿来

丝绸之路不止是物流的充盈繁盛,还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就以我们今天所在的敦煌为例,看看石窟中那些造像,造像风格的流变显示的正是中华文化开放的姿态与融汇的能力。敦煌文书中那么多不同民族的文字,都证明着文化交流的繁盛。是的,汉唐时代开放进取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历大面积的衰退。同样是长城,汉代开始的进取之势就变成明代的据守了。同样的长城上的关隘,阳关玉门关是为了让自己出去,也为了让别人进来,而到了嘉峪关的修筑,就既不是让自己出去,也不允许别人进来了。丝绸之路也就渐渐被荒草与黄沙掩埋了。物质交流的断绝也导致了文化交流的断绝。“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这样的诗句也正是对进取之心丧失的悲悼。

2017-09-19 17:07

阿来

今天,我们有幸来到了一个伟大的开放时代,一个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对我来讲,河西走廊正好成为我们温习那伟大遥远的汉唐精神的课堂。这些地方,张骞走过,法显走过,唐玄奘走过,鸠摩罗什走过,马可·波罗走过,商队走过,戍卒走过,屯夫走过,使节走过。今天,公路和铁路沿着古驿道无限延伸,以现代的方式,速度飞快,动能十足。一带一路生机勃发,商贸与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都远超汉唐,今天的中国人,正从古老的丝绸去往全世界,真正的全世界。

2017-09-19 17:09

张抗抗

下面的环节我们请到的讲演嘉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更是一位文化体制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的先锋。他从青藏高原到彩云之南,不断以明察而热切的力量,用诚挚而性情的文字加持自我,照亮四周。让我们有请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丹增。演讲主题:商媒体合作 架友谊虹桥。欢迎!

2017-09-19 17:10

丹增

中国历史上最具雄心壮志的皇帝之一,也是千年“丝绸之路”的缔造者汉武帝刘彻曾亲赋《天马歌》一首,气势豪迈地抒发了“凿空”西域之初敦煌地方的风云际会——“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体容与兮遫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中国的代称。“今安匹兮龙为友”,是热爱和平、珍视友谊、崇尚世界各国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始终不改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与龙为友,与中国龙同声气、与中国龙共命运、与中国龙齐腾飞,共同维护天下的繁荣、和平与安宁,既是2000年前汉武大帝初通西域、开辟“古丝绸之路”的宏愿与梦想,也是如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主旨与愿景,当然也是我们今天这个“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丝路文化发展论坛所要表达的主题和立场。

2017-09-19 17:10

丹增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新闻和历史是一对同胞兄弟,新闻就是历史的初稿。古人认为当时是“新闻”的,今天已成为历史资料;今人认为是现在“新闻”的,明天也将成为历史。这就是新闻与历史的辩证。今天济济一堂的各国新闻媒体的朋友们,都是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历史的记录者、书写者和塑造者。因而身上有重任、笔下有千钧,正在协力同心编写着一部历史巨著——一部留给未来、留给全世界、留给子孙后代的伟大的“一带一路”合作史、发展史。

2017-09-19 17:11

丹增

追溯“一带一路”的历史,人们总是将“张骞通西域”作为最初的源头。至今在敦煌莫高窟仍保存较为完好的第323窟北壁西端一组五幅连环壁画,表现的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场景——这当然也是自古以来敦煌与丝绸之路割不断的血脉渊源的有力佐证。自从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拓荒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算起,“一带一路”就同媒体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史籍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尽艰辛,凡十三年,最远到达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疆域,归来后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的这些报告成为《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开篇第一句话便讲:“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并称:“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由此可见,张骞不仅详细报告了他的亲历所见,对他人的传闻转述也详加采访。尽管当时现代意义上的传媒还远未出现,但张骞出使西域的这些行为已经非常接近于今天的新闻采访。张骞后来被封为“博望侯”,史载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赐予张骞这一封号,乃取其“博广瞻望”之意。而“博广瞻望”,正是当代传媒精神的核心理念之一,普利策对新闻媒体的一个经典比喻如今早已经深入人心,他说:“新闻媒体是时代和社会的瞭望塔!”

2017-09-19 17:11

丹增

今天的史学界,提到张骞,加冠于他的是三顶“帽子”,称他是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外交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似乎已成定论。而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记者的先驱,他的西域之行则是古丝绸之路上最早的一次跨国采访的壮举!

2017-09-19 17:11

丹增

新闻传播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叫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论”,认为人们眼中看到的世界其实都不是完全真实的世界,而是媒体呈现给他的世界,是一种“拟态环境”。媒体呈现什么,人们才能看到、听到什么。这也充分证明了媒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没有媒体作我们的耳朵、眼睛和鼻子,帮助我们大脑思考,那么我们面对的就将是一个比聋子、瞎子、傻子感觉还要糟糕的世界。未来的“一带一路”建设图景,中国提出了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美好前景。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基础”,“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那么,沿线国家人民毕竟国情各有不同、文化背景也各异,怎么才能促进和实现民心相通?理念和文化的相互认同是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这其中新闻媒体起着至关重要、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民心相通之桥,要靠各国媒体共同去架设。“民心通不通,全赖媒体功!”根据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沿线国家和人民对“一带一路”的推进和落实能不能理解、认可和支持,就首先要看各国的媒体是否理解、认可和支持!各国媒体呈现一个什么样的“一带一路”,各国人民面前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一带一路”。媒体呈现的是一个互利共赢、合作发展、共同繁荣的图景,那么一带一路的“拟态环境”就是“好得很”;反之,媒体如果呈现的是“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中国文化输出论”等歪曲和强加于中国的子虚乌有之辞,那么营造出的“拟态环境”就会“糟得很”!

2017-09-19 17:12

丹增

由此,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各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处于先导者的地位。各国媒体间的合作成效如何,将是“一带一路”战略成败的关键;没有媒体合作的先行一步,就不可能有“一带一路”的成功合作。世界上的文化、文明,形态各异,多元多样,各有千秋,谁也不能说谁的文明就先进,谁的文明就落后;谁的文明就具有“普世价值”,谁的文明只是“小国寡民”。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存在即价值,任何一种文明都一定各自有其独特之美,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其文明之美还没有被他国人民充分发现。“发现”,正是现代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各国媒体均应将“发现他国之美”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

2017-09-19 17:12

丹增

中国古代先贤有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有美就也总会有一些瑕疵,有所长便也总会有其短。任何一种文明固有其美,但也都有其缺陷、并不完美。对他国的这些瑕疵、缺陷、短处和“痛点”,是拿放大镜甚至显微镜去寻找?是抓住一只“虱子”就如获至宝、嘲讽挖苦甚至幸灾乐祸?人性中虽有“审丑”和“褒己贬他”的普遍偏好,新闻传播规律也是阴暗面比光明面更能刺激起人的“窥视欲”,负面信息永远比正面信息更吸引眼球,但对他国的“恶趣味贬损”必然会伤害人民的感情和互信,为民心相通设下障碍。各国媒体,应该对友邦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包容。

2017-09-19 17:12

丹增

当今世界,信息传媒产业已成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之于经济社会就像空气和水之于人一样重要。全球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革命,都无不自信息传媒产业而始。从PC机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以及正在蓬勃兴起的宽带网、大数据,每一次信息传媒技术的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谁掌握着信息传媒领域的核心前沿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的、领先的国家竞争力。信息传媒基础设施已经变成比水电气路等更为重要的基本建设。“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理应将信息传媒技术合作视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合作领域。

2017-09-19 17:15

李舫

接下来的这位嘉宾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资深女作家张抗抗,从七十年代开始,我们就读她的作品,而且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她的作品哺育了几代人的成长,我今天的重要工作就是帮助她接见各个年龄层的粉丝团。她的外婆家就在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的德清,那里是丝绸之桑的原地。他对桑蚕和丝绸乡俗有很多描述。她的取材深广,一旦进入她的世界,总会散发出无穷的韵味。让我们有请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演讲主题:汉语是充满生命力的活体。

2017-09-19 17:18

张抗抗

有关“一带一路”的文化交融和创新表达,可拓展的内容极为丰富。正如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十九世纪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创造了“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在后来一百多年时间里,逐渐被中国及周边国家延伸充实,最终固化为一个充满美感和想象空间的汉语词语。丝路的源起、承继、成熟,是不同族裔交换经济成果的贸易史,也是异质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在遥远的秦汉时期,山高水远路途艰险,没人知道沙漠的尽头是什么,大海的彼岸在哪里。欧亚大陆的草原绿洲和城市,中间隔着茫茫沙漠戈壁海洋,驼队与商船不仅是探路者、输送者而是意味着道路本身,每一天每一步都是向死而生的冒险。

2017-09-19 17:18

张抗抗

柔美的丝绸与干旱的沙漠、香醇的茶叶与荒凉的草原、精美的瓷器与粗粝的戈壁——以上这些词组,在“前丝路”时期,它们几乎毫不相干:丝绸与大漠、茶叶与戈壁,如同冰火两重反差之大,相互拒斥剧烈碰撞。但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磨合,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鲜、日本,西段至法国,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地中海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和埃及。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曾经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丝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相互影响最终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所以“草原文化带”不仅是一种地理概念,而是丝路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那一条条看不见路基的无路之路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民族几千年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

2017-09-19 17:19

张抗抗

我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杭州,那是江南“丝绸之乡”的原点。作为一个当代文学的写作者,也作为中国曾经那个封闭年代的亲历者,对于开放包容的“丝绸之路”,怀有天然的亲近感与好奇心。千年的丝路通衢,是真正意义上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穿越”。尽管,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两河”的交汇点已然模糊,但我们仍然可以辨析出那些曲曲弯弯的河道,如何生生不息地朝着太平洋大西洋或北冰洋奔腾。文化的渗透必定是双向的,中国古老的文明之所以保持了生机勃勃的活力,是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大量吸收了外来文明。

2017-09-19 17:19

张抗抗

全世界所有的文字系统几乎全都是拼音文字,唯有中国的汉语是表意文字,字形字意千古不变,但重新组合之后就可以产生出新的词汇。例如“葡萄”,这是汉代从西域引进的新物种。后来以葡萄为词素,逐渐构成了“葡萄酒”“葡萄干”“葡萄糖”等新的语词。汉语在成长过程中,对汉字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印度文明东传到中国之后,汉语对应佛学的那些专有名词,例如罗汉、菩萨、佛陀、菩提、皈依、净土等,“有史以来”首次被创造出来。汉语新语词无须重新造字,只须重新组词,文字的翻译即语词创新的过程,极大地丰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2017-09-19 17:19

张抗抗

汉语文学的创新表达,除了新颖的故事构思、新型的人物塑造之外,其中重要的元素之一,便是语词的更新。古老的汉字通过语词的重组,淘汰业已消亡的旧词,不断激活汉语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热词,例如“给力”“雷人”“众筹”“颜值”“爆棚”“创客”等,有些来自港台日韩语等外来渠道,有些属于中国本土民众自创的社会方言、民间语文组成,其中很多新句型和时髦语的“梦幻组合”一夜走红。现代信息社会的跨地域、跨时空属性,决定了互联网传播的快速便捷,已成为新语词、新语句、新用法的重要语源基地。

2017-09-19 17:19

张抗抗

汉语是充满强大生命力的活体,各种新语词的流行令人目不暇接,例如“表情包”“卖萌”“酸爽”“秒杀”“灌水”等,具有简洁、强烈的表现力、反讽的趣味性和模糊性、夸张的新鲜感,其中有很多新词被运用在文学作品中。对于那些健康的网络词语,应持有兼收并蓄的胸怀。二十世纪末互联网传播之初,海外汉语界便重组了“网路”这个新语词,网路意指网上的路径与通道,与大陆的“网络”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生动形象,故而一直沿用至今。“网路”时代的“丝路”,除了高铁、飞机及海上运输的物流,更重要的是用卫星和光纤输送信息。不同民族的语言需要互相学习、借鉴,更需要深层沟通和相互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正是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也成为今天的“丝路”译介传播汉语的新课题。

2017-09-19 17:20

李舫

谢谢抗抗的分享。接下来我们郑重地请出著名学者、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上海电影股份公司董事长仁仲伦,他探索出了与港台合作的新方法。拍摄的电影也是耳熟能详,像《2046》、《长恨歌》等。演讲主题:“一带一路”:让中国电影更自信更开放。

2017-09-19 17:23

仁仲伦

“一带一路”倡仪是增进人类文明交流、和平繁荣的中国主张。它显示了中国开放的姿态,显示了中国共赢共享的渴望。由此,它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深刻影响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由此,它必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加辽阔的舞台。著名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每个人就拥有两种以上的思想。“一带一路”的思想逻辑是开放的,我们在这样开放的背景进行最坦诚相待的交流,期待赢得共同的进步。

2017-09-19 17:23

仁仲伦

我来自电影界。来自上海电影集团。电影本质上不是一种区域性的产业,而是一种全球性的产业。交流、交往、交易是它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电影的强大是以中国强大为前提的。电影起源法国,发展于欧洲,战后美国电影进入世界主导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改变了中国的全球地位,也由此改变了中国电影地位。每年800部电影,每年13亿观众人次,并且拥有的47000块银幕,尤其是今年暑期中国电影《战狼2》以57亿的票房,1.5亿的观众人次,显示了中国电影发展空间。毫无疑问,中国电影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力量,并且形成了双极发展的世界电影的格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深刻影响世界格局的同时,也将深刻影响世界电影格局。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占世界人口60%,经济总量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不乏发展中的电影大国,我们只要携手共进,必将再次改变世界电影新型格局,形成世界电影的新兴力量。

2017-09-19 17:23

仁仲伦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是具有独特魅力的。2014年以来,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成功举办了三届,沿线国家和地区近2000部中外影片参评参展。今年在中国举行的第二届金砖国家电影节也取得成功。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主题成为其最大亮点,收到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的影片达1016部之多,这些电影节展示了相关国家影片的独特文化独特表达,显示了独特的魅力,有不少影片出现了观众连夜排队购票的景象。

2017-09-19 17:23

仁仲伦

上海电影集团是中国重要的电影产业集团。它下属电影企业大多拥有60多年的历史,拥有辉煌的传统,也拥有杰出的现实成就。多年来,上影集团坚持开放促改革、合作促发展的理念,力求在中国电影从大国向强国的发展过程中,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共同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争取大有作为。我们实践的理念是:

2017-09-19 17:24

仁仲伦

第一,开放合作是我们的追求。电影历来被誉为是“装在胶片盒里的文化大使”,现在胶片盒罕见了,但是大使依然是大使。今年中国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倡导中国电影的开放合作,鼓励通过到境外合作摄制电影等方式进行跨境投资。中国也已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上影集团实践国家电影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电影的全球合作。2003年起,我们第一家创建了中外合资影院,第一家引进国外IMAX银幕,第一家与国外著名公司合拍高概念的商业电影,第一家引进世界最好的特技特效公司等等。所以,我们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合作中,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率先合作领先合作,力求深耕厚植、开花结果。

2017-09-19 17:24

仁仲伦

第二,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使命。合作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各自的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最本质的追求。中国的故事体现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生活,应该有它的价值与魅力,应该能够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欣赏。上影集团这些年创作了一批优秀影视作品,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多荣誉,先后有9部影片作为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影片,其中获得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最佳技术大奖等四项重要奖项,并且在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只要讲中国的好故事,只要讲好中国的故事,是能够赢得世界观众喜爱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运用电影的方式,共同讲好各国的故事,共同讲好中国与各国的交往与友谊故事。同时,上影集团近年来先后在美国纽约、夏威夷,日本东京,德国柏林,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布里斯班,韩国首尔等地举办“上海电影周”,我们也要把“上海电影周”举办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更加广泛地开展电影文化交流,更加自觉地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2017-09-19 17:24

仁仲伦

第三,担当“文化桥梁”是我们的责任。上影集团下属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今年成立60周年。它一直是中国唯一的译制外国电影的专业厂家。60年来为40多个国家译制了1500多部影片。其中既有美国、法国、日本、俄国等国电影,也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阿尔巴尼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影。目前,上影集团每年为30部引进影片、200部电视电影进行翻译、配音和公映。我们发挥译制的专业优势,更好地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作品,介绍给中国观众。同时也要以更加高度的文化自信,根据“一带一路” 国家观众审美习惯,努力把中国更多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国外观众,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信赖中国,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7-09-19 17:24

仁仲伦

“一带一路”是宏大的国家战略,它将深刻影响和惠及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将深刻影响和惠及“一带一路”的国家,同时更加广泛影响和惠及更多的国家。我们为此发奋图强,我们为此积极作为,努力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积极参与的角色,一个有所贡献的优秀角色。

2017-09-19 17:27

张抗抗

下面有请著名学者、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主题:“一带一路”文化先行。

2017-09-19 17:29

于殿利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方案。根据我们的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其最终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是目的和手段,文化交融是根本和基础。经济的发展与合作方式,说到底也是文化方式。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和前提。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构成一切方面相互理解的基础与纽带,相反,文化的差异与误解就会造成交流的障碍,甚至会引发冲突。

2017-09-19 17:30

于殿利

一、知识与文化是连结人类的天然纽带。人是群体性动物,离开了群体,单个人是无法在与各种动物的竞争中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在地球上为自己谋得生存的机会的。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赫尔德说:“就本能的强大和可靠而言,人远远比不上其他任何动物” ,“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上,他是一种缺乏本能的动物。就此来看,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 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哲学家更认为,人是“被扔到这个世间来的生物”,“孤独无依,没有救助,没有躲避”, 始终充满着恐惧感。17世纪德国政治哲学家塞缪尔·普芬道夫对人的可怜与恐惧给出了具体的描绘,他说:“一个人(成年人也不例外)孤独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得不到任何可以减轻负担、丰富生活的帮助和便利。人赤身裸体而又愚蠢,寻野草树根以充饥,觅荒泽坑水以解渴,在洞中躲避狂暴恶劣的天气,时刻面临着野兽的袭击,心中充满了恐惧。”所以,人类只有团结起来、联合起来,以群体和组织形式来弥补天生身体能力的不足。

2017-09-19 17:30

于殿利

然而,人类的团结与联合绝不是简单的力量联合,而是一种更加伟大的联合,即思维或思想以及所产生的知识的联合,人类思维与知识的联合,成为人类独特的生存之道。正如赫尔德所说,人类体质的“这种缺陷决不可能是人的种属特征”,“要知道,自然对于每一种昆虫都是一位最最慈爱的母亲。她给予每一种昆虫它正好需要的东西。”“那么,根据自然的类推”,它就应该也赋予“人所独有的东西”,这种“人所独有的东西”“是人类种属的特征”。“人所独有的东西”产生于大脑,就是思维和思想,赫尔德称之为“理性”。

2017-09-19 17:30

于殿利

人类就是靠着大脑的长期记忆能力,以及信息在头脑中的积累越来越多而形成的归纳、分析、总结和判断等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了能够趋利避害的知识和知识体系,依靠这些知识发明了生产工具以及后来愈益发达的科学技术。这是人类独特的生存本领。在这方面,人类通过发明语言和生产工具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语言和工具又反过来促进思想或理性的不断提高。所以,黑格尔说:“人是知识的这种特定存在和自为存在。” “人只不过是他出生以后成为人的可能性。” 由可能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他通过知识和文化变成一个有理性的人。海德格尔也说,人是万物中的继承者和学习者。

2017-09-19 17:30

于殿利

人类经验和知识的获得光靠一个人、一群人、一族人、一代人都还远远不够,人类必须把难得的经验、知识和技术相互传递、代代相传,不断积累得愈益强大,人类的生存能力才愈益强大,这是人性的天职。对此,人类的先贤们早有领悟,例如赫尔德就曾指出:“如果每个人只为自己从事发明,无谓的重复劳动就会永无止境地延续下去,进行发明的知性便被剥夺了最宝贵的特质,即生长。”  “人的所谓理性,就是一切人类力量的总和形式 。

2017-09-19 17:30

于殿利

有鉴于此,我们说,从最根本的生存需求出发,知识和文化是把人类联结在一起的天然纽带,相互传授知识,共同积累知识,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人类必须具有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意识,知识与文化就是这个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和基础,这是由人类的种属性特征决定的。“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人类的这一种属性特征,知识与文化有理由成为“一带一路”的开路先锋和铺路石。

2017-09-19 17:30

于殿利

二、人类共有的知识文化塑造了共享的现代文明。人类现代的知识和思想孕育和奠定了现代社会的文化根基,开启和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文明的进程。现代的知识、思想和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全人类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共同智慧拉开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大幕。

2017-09-19 17:31

于殿利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这个时代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这是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这些巨人包括达芬奇、马基雅维里、布鲁诺、哥白尼、牛顿、林耐、莱布尼茨和开普勒等。他们的思想和著作使 “旧的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 “给资产阶级的现代统治打下基础” 。

2017-09-19 17:31

于殿利

随后随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浪潮席卷全世界,来自各个民族国家的巨人和巨著更是层出不穷,如最早否定“王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思想的苏格兰第一位人文主义学者乔治·布坎南、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的弗朗西斯・培根、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近代科学始祖”的16-17世纪法国思想家笛卡尔、被誉为17世纪“典型资本主义国家”理性主义的先驱的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17-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等等。英国的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英国的大卫・休谟、法国的卢梭和孟德斯鸠、德国的康德、赫尔德和温克尔曼等思想家,以及德国的莱辛、歌德和席勒等文学家等,更是奠基了现代经济学与政治学,开创了充满理性光芒的哲学、语言学、古典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以及新的资产阶级文学等的新纪元。他们的新发明和新发现构成的堪称科学的新成果,都直接催生和铸成了新的现代社会和新的国家和国家形态的形成和演进,他们用新方法和新工具创造的新知识和新科学,开启了现代新世界的大门。

2017-09-19 17:31

于殿利

不仅如此,新知识和新思想直接促成了世界范围的伟大社会革命,例如影响全人类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创造了一个新型国家的美国独立战争,在其爆发、走势和最终结果的各个进程中,知识、思想和文化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相互影响的作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达朗贝尔和伏尔泰等发起、规划、编撰和出版的《百科全书》,是向旧制度宣战的知识武器。《百科全书》的影响不仅在法国,“《百科全书》卖遍了‘欧洲的两端’,有一些甚至还远销到非洲和美洲” 。美国独立战争催生了一个新国家,而对北美十三州打赢这场战争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小书《常识》。《常识》被视为美国独立运动的教科书和重要思想武器,美国重要开国元勋之一、《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和美国国父、率领军队打赢战争的华盛顿将军等就深受《常识》的影响,并以此为荣。接任华盛顿的美国第二任总统、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就曾说:“如果没有《常识》作者手中的笔,华盛顿手中的剑也是没用的。”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在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还有一种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同样创造了另一种新型的社会和国家形态,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其作为社会实践第一个成果出现在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国人都熟悉的一句话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最终结出了更为伟大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和现代化进程中,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出版界和知识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三重文化建设任务:其一,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使中国免受殖民主义文化的奴役;其二,引进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以使中国能够跟上世界的脚步;其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为中国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商务印书馆在现代学术和学科理念下实施的“整理国故”出版活动,不仅出版了被后世称为“传统文化集大成的”《辞源》,还出版了影响后世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使自己成为中国近代古籍整理出版的最大机构;商务印书馆策划、出版的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为代表的翻译工程,使中国社会有机会接触“迄今人类所达到的精神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呈星火燎原之势时,商务印书馆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最具影响的出版机构,较早地出版了《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二十余种,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学说的最重要传播基地之一。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从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历史实践中,我们明显可见,现代的知识、思想和文化无论起源于哪里,最终都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为人类所共有共享,并孕育和创造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知识和文化,在历史实践上证明了自己联接人类命运的特殊角色地位。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三、中国文化理应为人类做出独特和更为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史上,做出过重要贡献。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在经济方面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互通有无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类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更为重要。文化直通人们的心灵,文化沟通是打开心结的重要钥匙,敞开心扉是人类愿意把命运连结在一起的重要前提。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在当今全球互通的新时代,人类的命运比以往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让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做出独特和更为重要的贡献,让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和文化为人类所共享,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终目的和愿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独特性,以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有理由让世人相信,中华民族能够担当起这个伟大的责任。近几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大方向指引下,中国图书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果。以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多语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图书,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80个语种的《汉语图解词典》为代表的语言工具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几十个语种的《于丹论语心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图书,以及以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狼图腾》为代表的当代文学作品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各出版机构都高度重视把“走出去”工作,积极努力创新思路和方式。以商务印书馆为例,为把“走出去”落实到“走进去”,近年来商务印书馆努力实施三大创新战略。其一,创新和强化与世界一流出版公司的合作,与世界著名出版机构建立新型的以“双向出版”为基础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所谓的“双向出版”,简单说就是引进与输出并举。比如,我们在中国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世界闻名的牛津英语学习词典,牛津也翻译出版我们具有中国文化标志意义的著名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本。再如,我们出版荷兰威科集团的《威科法律译丛》,相应地,威科翻译出版我们的《中国法律译丛》。这样,双方的合作就建立在完全对等和平等的基础之上。其二,把“走出去”与主题出版有机地结合起来。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经过多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发现外国出版商和读者不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对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等鲜活的东西更感兴趣,针对这些著名出版社的专业特长,我们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主题出版的作品,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比如,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研究当前中国农村变革前沿问题的“农民三部曲”——《农民的新命》《农民的政治》《农民的鼎革》三部著作的英文版,即将出版厉以宁先生主编的《中国道路丛书》英文版;与国际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英国卢德里奇出版社签订了“国家治理丛书”(30种)的英文版出版协议等;“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如《共同的声音——“一带一路”高端访谈录》《“一带一路”年度报告》《“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和《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等受到关注,其中《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签署了韩语版出版协议;《微观西藏》和《微观新疆》等系列主题出版物签署了阿拉伯语版出版协议,等等。其三,尝试建立旨在更加有正对性地开发选题资源,拓展交流和推广渠道的海外编辑部。在这方面,寄希望于能够得到国家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与扶持。

2017-09-19 17:32

于殿利

在现代知识、文化和思想传播过程中,甚至在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出版尤其是图书出版发挥了无可匹敌的突出作用。苏格兰和英国是书籍普及和学校教育普及最早的国家,所以它们成为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在今天“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出版以其特有的文化性理应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发挥沟通心灵的作用,发挥超越经济手段之上提供共同发展之道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出版、对待文化交流与沟通。透过现代文明与文化交流史,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文明和文化既有需要交流和沟通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差异甚至对立的一面。从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出发,出版必须本着“求同存异”,追求最大“共识度”和“平等、尊重”的态度,不给文化帝国主义施展的空间与舞台,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民族国家的文化得到充分的交流,也才能更大程度地展现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而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保持其物种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商务印书馆就是本着这样的原则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出版同行进行交往和交流的。例如,被誉为“工具书王国”的商务印书馆出版外语工具书达到80余个语种,包括僧加罗语、豪萨语、普什图语和斯瓦希里语等在中国鲜为人知的语言,商务印书馆因此成为世界上出版语种最多的出版社。

2017-09-19 17:33

于殿利

“一带一路”文化开路,这不仅是对古丝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更重要的是为“一带一路”倡议打通心理障碍,奠定坚实的意愿基础,从而促进各领域全面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荣。

2017-09-19 17:33

李舫

感谢各位嘉宾的交流,主旨发言到此结束。

2017-09-19 17:35

李舫

弘扬丝路精神,弘扬行动力量。我们依托《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的名人开始策划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的活动,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先行,促进丝路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相通。8月10日,我们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办了丝绸之路文化行的首次活动。在19天后的今天,我们来到了甘肃的敦煌,在这里我们将完成丝绸之路文化行的交接。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丝绸之路文化行在西安的精彩瞬间。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吴键为大家介绍丝绸之路文化行西安的情况。

2017-09-19 17:37

吴键

尊敬的王总编,各位朋友们,丝绸之路文化行是主办单位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民心相通的一项重要活动。在8月份,丝绸之路文化行首站在西安成功举办,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丝路明珠、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将再次共同领略丝绸之路文化行的风采。 下面按照主办方的安排,我简要介绍一下西安的活动情况。

2017-09-19 17:38

吴键

8月10日,在西安永宁门,一场气势磅礴的演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辉煌气象,体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丝绸之旅,也就此拉开了丝绸之路文化行首站的序幕。

2017-09-19 17:38

吴键

8月11日上午,在美丽的曲江畔,丝绸之路文化行主题论坛隆重举行,《丝绸之路名家精选文库》的著名作家和西安当地的作家学者,以故事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就如何在“一带一路”下书写文字、表达情感、反映时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西安的文学爱好者聆听了大师的风采和美文。

2017-09-19 17:40

吴键

当天下午在西安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著名文学家与西安学者进行交流,我们把这些精彩的片段都已经录下来了,将在西安电视台丝路频道滚动播出,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国内唯一的丝路专业报道频道。我们在曲江书城举办了丝绸之路作家与读者见面会,与西安的读者面对面畅谈创作感悟,就读者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很多粉丝得到了签名纪念,气氛热烈,场面火爆。

2017-09-19 17:40

吴键

丝绸之路文化行的活动举办,在西安产生了巨大反响,在西安的广大市民中掀起了热爱文学、共议丝路的文化热潮。他们非常希望丝绸之路文化行能够再来西安。谢谢王总编和各位大师们。

2017-09-19 17:43

吴键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过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灿烂辉煌的故事,书写过中华文明的精彩文章。当前西安正在全力建设文明城市,努力打造丝路落地。敦煌是著名的文化名城,莫高窟闻名世界,其中丰富的艺术作品展现着丝路千年文化的辉煌精彩。我们西安市非常希望与敦煌市以及丝路沿线城市一道携手,共同推进丝路文化的传播,丝路精神的传承,我们共同努力使丝绸之路文化行的活动能够更加精彩。为了表达我们西安的谢意,也为了使丝绸之路文化行留下美好的记忆,我们精心制作了丝绸之路文化行的长卷,送给主办方,希望能够一站一站的传递下去,希望我们的丝绸之路文化行越办越好。

2017-09-19 17:54

李舫

下面进行丝绸之路文化行的传递仪式。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长卷。现在我们接下来有请著名作家、著名诗人、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舟先生,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

2017-09-19 17:55

李舫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丝绸之路文化行的发起者,现在我们的火炬从西安传递到了敦煌。刚才吴部长发表了重要的致辞。叶舟先生作为敦煌和河西文化走廊的代表又接受了长卷。

2017-09-19 17:56

叶舟

谢谢人民日报,谢谢陕西省,谢谢陕西人民!我知道天上只有一个月亮,月亮照完陕西省,才可能照甘肃省。所以丝绸之路文化行走完了陕西,才能来到甘肃,我们一定接好这一棒。谢谢!

2017-09-19 17:57

李舫

谢谢王总,谢谢吴部长,谢谢叶主席!我们期待丝绸之路文化行在甘肃开启新的征程,迎来新的发展。上半场的活动到此结束。

2017-09-19 18:12

人民网

 下面进入主题对话环节。

对话由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张抗抗,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毛时安主持。

对话嘉宾包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著名作家、宁夏自治区作家协会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郭文斌 ,著名作家、诗人、甘肃日报主任编辑、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舟,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尚辉,华视娱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虞舜。

2017-09-19 18:13

张抗抗

今天的对话环节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一片土地和她的故事。主要是分享创作体会,讲述丝路故事,传承丝路文化。另一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破解的几个难题,这个好像技术报告,需要破解的难题,研讨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路径、方法和关键点。

2017-09-19 18:15

叶舟

其实我已经写了一个讲稿,一片土地和她的身体,允许我先念一段,然后再讲故事:作为文明文学工作者,作为一个汉语的诗人,我们无可避免的,要在自己的写作中深深的依附于一片土地,植根于一方水土,去讲述它的人民和它的美,去记述它的形式和沧海的变化,唯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版图,才能找到皈依的方向,构筑自己写作的风格和从中汲取无尽的力量。

2017-09-19 18:22

郭文斌

因为这些年我帮中央电视台做一个纪录片《记住乡愁》,现在已经播出了180集,按照目前的规划要拍360集。第一季的收视率比第二季提高了70%,在52个城市里面收视率第一。现在老百姓对这个片子非常欢迎,许多人看了这个片子,修祠堂、修家谱,不打算结婚的结婚了,有抑郁症的程度降低了。我在求是杂志写了一篇文章,我说记录乡愁,把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装在一个篮子里非常可行。

2017-09-19 18:22

郭文斌

人民日报给我发了整版的书评,我说记住乡愁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模版。我又想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大地上还能这么有生命力的活着,而且有许多故事,让我们古人讲的大同社会不是理想而是现实,只不过我们确实没有把它很好的挖掘出来。所以从记住乡愁上,我对讲好中国故事,它的创新性和探索性有很多感触。作为一个作家,我以前说的不够。这是从记住乡愁的角度谈一下讲好故事。

2017-09-19 18:27

郭文斌

从我个人来讲,我的创作历程没有干别的事,我用12年的时间就写了一个长篇,就是写出传统节日,在茅盾文学奖的投票中最后结果是第七名。有人觉得遗憾,说没有进前五名。我说个人觉得已经获奖了。还有我的几本散文集在中华书局出版之后,有抑郁症的人都好了。书名叫《寻找安详》,如果大家愿意可以搜一下。

2017-09-19 18:29

郭文斌

所以中华书局因为这个书卖得比较好,后来出版了我的文集。我现在有一个想法,在当今中国和世界可能作家还需要深度介入社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首先要知道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故事。银川有一个抑郁症患者,十年每天想着什么?标题都想好了,某某某背着一个炸药包,轰炸了谁谁谁的生命。他读完《寻找安详》好了,他是海军医院十年的患者。所以我就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深度地、现代性地转化,那么可能会对整个人类带来重大的贡献。

2017-09-19 18:35

叶舟

主要是我一直没找到安详,说说比较躁乱的事。因为我是一个文学工作者,又是一个媒体,早些年长期奔波在河西走廊上。此前多少年一直没有机会站在敦煌的一个正式场合,今天给这么一个机会,人民日报提供一个机会,我认真的要说,真的感谢敦煌。我今天一直穿的T恤来的,我的朋友特意制作了一个T恤,还有其他几件,上面印着“我爱敦煌“几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用了整个九十年代,我们要找到一片自己写作的根据地,找到自己文学的词汇表,文学的版图和疆域。所以整个河西走廊,整个敦煌就是我的文学故乡,我是它的陆海空,我是它的总司令,我可以在这个地方放飞梦想。我用九十年代写了很多诗句,很多散文,很多长诗,我在全国很多地方发表的时候都用同样的名字叫“大敦煌”,后来两千年出版的时候也叫“大敦煌”,紧接着我为敦煌贡献了一个辞藻,叫大敦煌。煌者,盛大也。这个词出来以后,在很大地方被引用。除了导演陈家林,还有张瑞特地跑到兰州敬我三杯酒,说借你三个字,我说什么?说是大敦煌。我说借吧,后来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很多人觉得这是我的。

2017-09-19 18:38

叶舟

后来兰州的机场上都在使用“大敦煌”这个词,“大敦煌鞋行”“大敦煌小点心”等等,兰州T2航站楼有一个“大敦煌艺术品陈列店”。我就是因为这片土地贡献了一个词,现在仍然在做这件事情。我每次来到莫高窟,我不会先进莫高窟参观,我一定要过了桥,先去对面的沙山上磕两个头,转一圈,然后说先生我又来了,我来沾你的仙气来了。两千年的时候,中央第一提出西部大开发,我当时是报社新闻中心主任,带了几个记者,来到扬州、苏州、沙洲,就是敦煌。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一个人来的敦煌。因为大年初一的时候下大雪,没有一个游客来莫高窟。那时候管理不像现在这样很严格,那时候他们很放心我,“叶老师你来了,给一串钥匙自己去看吧”,我就带着一串钥匙和手电筒去看,那个大年初一深刻改变了我,让我知道什么叫土地什么,叫美,什么叫人民,什么叫我写作的故乡。包括现在我仍然为它写一个重要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感想,可能对敦煌来讲也是很重要的东西,现在正在爬坡阶段。

2017-09-19 18:41

卢虞舜

我是一个画家,我是来参加个人画展,又参加这样的活动。作为一个画家和艺术家我始终有这样的感觉,艺术家的感觉,生活在北大荒,自然而然就有这样深深的感情,感觉到这块土地对我的培育。我觉得提到莫高窟和人的精神层面就有了很深的关系,这个关系属于没有土地的给予是达不到的。中国美术,甚至世界各国的美术,它的发展应该说都跟土地有关系,都跟生长、生活、地域有直接的联系,当然地域本身就有大的文化背景。我觉得大的文化是有直接联系的。

2017-09-19 18:45

卢虞舜

如果回顾一下我们艺术实践的历程,我可能由讲述北京故事开始。最初的作品是描述性和叙事性比较强,面对这块土地怎么说得清楚,能够进入到精神上联系更加紧密,我是通过了佛法上观相的过程,道法自然的过程,最后进入到把它起名字叫八荒通神的过程,才进入创作。尽管我也有一种形式的表达和表述,但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觉得还是土地给我们的深深感受,在我们作品当中表现出来。所以我现在觉得最具中国表述的,中国特色的方式把北方的理解和认识尽量的充分表达出来,反倒形成了有一定我的个人风格、地域特色,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东西在里面。

2017-09-19 18:54

尚辉

我谈谈美术上走出去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美术走出去,中国美协包括文化部一直长期在做这项工作。中国美协从九十年代的全国美展先后在日本和韩国巡回展览,十二届全国美展在前年第一次到了欧洲巡展,这是我以国家的名义带着体现中国美学为主的作品。但是客观上中国美术走出去是存在困难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2017-09-19 19:01

尚辉

第一,中国文人绘画,像笔墨,西方的汉学家都很难读懂笔墨艺术,他可以读懂构图、空间,但是不能理解中国画的妙处在哪里。另外一个,我们以为我们学的油画、版画、水彩、雕塑全是西方的,但是实际上,在今天西方社会流行的艺术是当代艺术,而不是东方传统的艺术。这存在民族文化的差异,也存在艺术史空间的差异。每当我们把中国画拿出去,他们感兴趣的程度是少的,这是客观上的原因。

2017-09-19 19:02

尚辉

今天论坛要破解走出去的困难和困境,我觉得如果是我们一味的按照西方模式,他们搞当代艺术,我们也搞当代艺术,但是这并不是中国艺术的意义。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进行丝路文化带的时候,我说的要输入当代文化,什么意思?我们输出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作品所浓缩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中国艺术发展的价值观,这个才是重要的。

2017-09-19 19:03

尚辉

因为按照西方艺术的理解,现在是处在一个进化的历程中,比如说手机的图像,所有的消费图像就不用绘画了,他们要做什么呢?觉得现在是图像社会,我们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做观念,可以把整个物品作为艺术,把人的身体当做艺术,要消解和非艺术的概念和界限。这是西方的探索。这是西方艺术发展的艺术价值。

2017-09-19 19:05

尚辉

但是我们中国人对艺术的发展既有变革的一方面,也有不变的方面。气韵生动,这是五世纪关于中国画的概念,但是中国画依然以这样的价值作为不变的意义,这是西方人没有意识到的。我们输出的,或者我们东方人艺术发展最重要的,艺术是要随时代而变的,但是同时也有不变的东西,比如我刚才说的气韵生动,古法意韵。所以铺设当代文化思路的时候,应该倡议中国人的艺术基本价值。

2017-09-19 19:06

尚辉

当然除了这样的艺术发展之外,我们跟西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西方总把主体和客体割裂出来,但是中国人是天人合一。比如说卢虞舜先生他们画的中国画,这是我们在中国绘画里面所表达的精神是合二为一的。但是也有人说,你这样讲的话中国的艺术史就没有变化了吗?如何体现现代的中国绘画?包括像卢虞舜先生的画,他里面就有很多现代成分。比如说今天人们的追求也有现代意识,也有对今天山水的理解,但是同时一定有传统积淀的。比如说徐里先生的油画,他用中国绘画的境界,同时用油彩的语言体现写意油画的东西。

2017-09-19 19:17

尚辉

我这里特别对赵少华老师表示一下敬意,因为国家艺术基金在去年资助了一个重要项目,当代中国油画展览,这是我们国家画院和中国油画协会共同主办的,这个战略在法国、哥伦比亚有,的确挺难的,引来他们学界和批评界对展览的关注。我还要讲一个例子,今年夏天在英国的剑桥举行了瓷绘画。我们刚才讲到瓷器是丝路文明的重要载体,正因为有了陶瓷,才使世界人用陶瓷的器皿和陶瓷绘画产生新的组合。陶瓷能不能成为绘画?或者陶瓷绘画有没有价值?是我们今年在剑桥讨论的重要的主题,也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中国美术走出去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输出中国的艺术理念,我想目前走到这样一步的话,我们就不是和西方的结果,而是构建一个新的艺术全球化的格局,这是我们所强调的。

2017-09-19 19:18

周继红

非常高兴有机会能参加今天的对话,因为今天下午听到各位的发言,我觉得非常有收获。我下面围绕第二个主题,如何破解文化走出去的几道难题介绍一些情况。

2017-09-19 19:18

周继红

因为大家知道影视作品是反映中国优秀文化最直接、最生动、最形象的载体。它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很多外国的观众也是通过观看中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了解中国的。但是说到走出去的几个关键点,我觉得首先应该是内容,第二个是渠道。因为内容是一个好的故事,如果是用非常好的表达方式,外国受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达,同时又在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平台上传播,走出去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2017-09-19 19:19

周继红

但是我今天想讲特别微观和具体的环节,就是翻译这个环节。因为翻译这个环节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段时间内,我们影视制作公司他们资金或者资源的局限,没有能力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外语,有些可能做了翻译,但是因为翻译质量的问题,传播效果就打了折扣。所以有好多好的故事和作品,因为没有好的翻译,走不出去,也不被外面所知道。

2017-09-19 19:20

周继红

刚才马加书记讲到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担当时候,也特别提到翻译的事情,说国家和政府应该有所作为。我们面对刚才说的走出去的困境,走出去的瓶颈问题,把影视艺术作为一个突破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从2012年开始,先后推出了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这些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电视剧、纪录片等翻译成外语,包括英语、法语,还有丝路沿线国家的语言,这些国家在主流时段播出。

2017-09-19 19:21

周继红

从2012到2017年五年中,我们先后翻译1600部作品,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播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包括阿拉伯语译制的《父母爱情》,在埃及国家电视台播出,还有电视剧《北京青年》在蒙古国家电视台播出,其中的主题曲是汪峰唱的,译制过程中请蒙古的歌星演唱,一下子流行起来了。还有《生活启示录》,也在蒙古国家电视台播出,创造了收视率,超过了同期播出的韩剧的情况,效果非常好。

2017-09-19 19:21

周继红

而且现在在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下,一批影视机构积极和国外主流媒体开展合作,把内容的创作、策划、翻译、制作、播出、推广几个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了非常好的合作模式,也形成了互利共盈的局面。所以说国际合作的热情非常高,而且潜力也非常大。作为我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愿意继续助力影视机构,让更多的作品能够走出去,能够走得更远。

2017-09-19 19:27

张军

我是作为影视文化的工作者,文化走出去这一点我感受最深刻。因为我一年中得有一半时间在海外,每个月至少两次出国,我们海隆石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有三十多家企业在国外。所以在国外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媒体播放的文化作品中,尤其中国的文化作品中几乎占不到主流。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说是形势,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翻译。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就是一定要作出真善美、打动人心的故事。全世界的人不管是白人、黑人,各种人种他的心实际上是共同沟通的,不管各种宗教、教义的人都是要真善美的。

2017-09-19 19:27

张军

所以你看国外的主流产品,流行的产品,真正的主流产品几乎都是真善美,而且正义压制邪恶。而且我们的主流作品,在国外的作品经常表现出黑暗、灰色、肮脏。我去了很多国家,人家说我说没去过,为什么?说去了那个地方就拉肚子,听说那个地方连高楼都没有。我去了印度上高速公路,说什么时候上高速公路?说这就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牛车和马车都在路上跑。他说这怎么叫高速公路?他说我们孟买的高速公路一定比你们的高速公路好,为什么?看的作品。

2017-09-19 19:28

张军

我们要作出真正反映中国老百姓真善美,和谐奋斗,努力的故事,真正反映出中国商人坚韧不拔,诚信、仁义的故事,真正反映中国社会主环境的和谐、追求创新的美好社会环境的故事。这样文化工作者从电视作品、艺术作品、画家作品,最后反映出中国的整体形象是美的,是现代的,积极向上的。

2017-09-19 19:28

张军

中国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有很多年轻人像我们的《致青春》的作品,很多人对于现象的追求,包括《黄土地的故事》、《那年花开月正圆》,虽然是很老的土地,但是人是干净的,人的心灵是干净的,人的工作是干净的,人的理想是干净的。我们的《致青春》为什么在全亚洲掀起了怀旧热?改革开放正到高潮期的时候,一帮年轻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外面世界的不太理解和向往,但是他们的心也是整个社会对朋友、同学都是善心和美好,包括《那年花开》,这些作品一定要反映出中国的真善美,反映出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积极创新,中国给世界能够取得的贡献。

2017-09-19 19:29

张军

所以说中国贡献往往文化的引领和文化自觉,才是作为文化工作者作为根本的创作思想和理念,这样的话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被世界所认可,才能是善良、和平、美好的中国。

2017-09-19 19:31

毛时安

刚才六位嘉宾都做了非常好的发言,也感谢大家冒着肚子的饥饿,共同分享精神的美餐。我们深信,通过我们作家和艺术家,就像丝路上那些伟大先人长途跋涉一样,通过我们艰苦的文化跋涉,最后能把我们的作品像阳光一样源源不断的提供给人类,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伟大的精神食粮,让人类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各位。

2017-09-19 19:31

张抗抗

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像种子一样漂向世界各地,但是无论在何时,只要我们心火相传,我们就能找到那些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血脉相乘的文化根源。下面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将发布《敦煌宣言》。有请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上台发布宣言。

2017-09-19 19:40

李舫

敦煌宣言
2017年9月19日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开辟了亚欧非的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行,闯荡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打开了抒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它绵绵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利共盈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东西方文明交融交会的枢纽重镇,敦煌文化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今天在敦煌召开,旨在传承丝路精神,不断激活多样文明中的传统,继而促进参与国家的和谐共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今天我们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如下共识:
    我们要坚持文化平等多元共生,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选择,以交流超越隔阂,以互建超越冲突,推动国家参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夯实民意基础,我们要推动多层次人文交流合作,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搭建更多线上线下合作平台,推动多样化文化交流活动,依托沿线优势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交流精品,广泛开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多领域交流合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积极构建不同主体间的对话渠道和途径,拓展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我们要保护传承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珍惜各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和文化创造,积极开展国家之间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交流跟互动,推动沿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我们要推动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尊重沿线各国文化安全,灵活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文化产品、文化要素的跨国际、跨区域流动,促进“互联网+”趋势,推动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业项目。我们愿意履行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文化使命,为促进社会和平,人民幸福而携手努力!

2017-09-19 19:41

李舫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今天的论坛非常成功,大家携手并肩,共创辉煌。最后,有请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做闭幕致辞。

2017-09-19 19:42

王树成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经过紧张而深入的交流研讨,丝路文化发展论坛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此时此刻,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向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市委、市政府表示真诚的感谢!

2017-09-19 19:42

王树成

逶迤丝路泽遗百代,创新表达引领变革。我们有幸共同分享了这次丝路盛会带来的喜悦,感受古老文明与现代智慧的交融与碰撞。
论坛期间,各位领导、专家围绕“一带一路的中国叙事”主题,共话丝路文明历史传承,共谋丝路文化发展良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论坛期间,“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将以“文明互鉴、文化共荣”这一世界文明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为职归,整合海内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文化资源,建立一个国际化、创新性的一带一路文化研究、交流与合作平台。

2017-09-19 19:42

王树成

论坛期间,我们发布了《敦煌宣言》。千年文明的敦煌,穿越古今中西,是文明互鉴交融的典范。我们会聚于此,感悟我们时代的使命,宣达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论坛期间,我们分享了“丝绸之路文化行”西安站的成果,并举行甘肃站交接仪式。“丝绸之路文化行”在敦煌开启了新的航程。

2017-09-19 19:43

王树成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一带一路,始于愿景,成于行动。本届论坛的结束,意味着丝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崭新开始。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秉持丝路精神,做丝路文化的使者,把中国的故事讲述好,把中国的声音传播远。让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并肩,开辟一带一路文化互通共荣的美好未来。现在,我宣布,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圆满闭幕!

2017-09-19 19:43

人民网

本场文字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