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6 15:14

主持人

感谢潘主席的参与,今天的视频访谈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再见!

2018-03-16 15:15

潘鲁生

乡村文明建设是我这几年做的一个学术课题,如何把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个社会服务的成果,这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的,也是这几年在践行的。我想,农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文明的建设,特别是总书记提出来的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好,我们作为专家学者是有责任、有义务的,要把它做一篇大文章、大课题,服务我们农村建设。    另外一方面我们感觉还有一种责任,在农村的文化建设当中,在乡村文明的推动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是另外一个角色,你还是一个宣传者、推广者和传播者。我想,在乡村文明建设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老百姓需要了解国家的政策,了解我们党的政策和方针,我们在调研和活动过程当中,应该把这样一种政策去推广,给老百姓做很好的推广。    同时,我感觉要参与他们的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需要做总体规划,我们可以参与他们的公益性的规划。另外,还有新乡贤的提法,如果有时间,作为大学,作为中国民间文家协会,有很多的专家学者,还有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参与这种公益性活动,为乡村振兴、为农村的文化振兴出一份力,把党和国家的温暖、把总书记的期望带下去,让老百姓从中获得一种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8-03-16 15:15

主持人

谢谢潘主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些年的实践和坚持,请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对未来的一个期望?

2018-03-16 15:15

潘鲁生

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当中,我感觉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怎样能把现代文明和现代的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总书记一直关心农村的生活,其实他提出来“厕所革命”,是针对我们现在改变乡村的整体文明风貌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提出来的。我想,如何落实好、践行好,我们大学要有作为和担当。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最近搞了一系列活动,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我们做了一个设计活动,叫设计服务民生,就是民生当中需要的特别是农村的这些村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一种产品,例如厕所。厕所革命,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基础设施的改造,就是我们整个上水、下水,整个的网路、管道到底怎样处理好,基础设施要把它做好。同时,我感觉针对不同的区域,比如南方和北方的生活习惯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牵涉到很多内容,包括当地的民俗、习惯调研,再一个就是老百姓生活的习惯。这样一个设计方案,我们正在组织很多的老师、学生到农村、社区做基础调研,做一个厕所革命设计方案,就是为我们乡村的老百姓,不同区域的老百姓设计我们的厕所。同时,我们也结合农村的老年人,进入老龄社会之后,农村老人需要什么样的一个保障措施,也组织老师和学生参与这方面的设计和规划。我想乡村文明建设当中,有很多的命题需要我们去做,需要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幸福指数。

2018-03-16 15:16

主持人

在我们很多现代化发展程度非常高的乡村,如何保存他们的民间传统文化,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这个问题,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中,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请潘主席再跟我们分享一下。

2018-03-16 15:16

潘鲁生

因为长期在农村调研,主要是从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这样的一个层面去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在藏区,藏民们对文化是非常自信的,政府给予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去帮扶他们脱贫致富,营造他们的建筑,给他们盖房子。无论是四川阿坝地区,还是西藏还是青海的藏民,整个藏区,整体建筑风格是没有改变的,过去那种贫困面貌改变了,但是建筑的风格和样式没有改变,包括他们居住的环境和陈设。因为藏民喜欢把客厅和生活用品、装饰放在一起,进入他的客厅,首先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坛子、罐子、餐具,我感觉非常有意思,证明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富足的,这个家族在文化审美上也是富有的。还有他们的服装服饰也是如此。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在党的扶贫政策扶持下得了很多实惠,改变了他们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他们的审美,他们文化的方式和生活方式总体是没有改变的,就是说精神生活很丰富,他们的生活方式仍然有坚守,我感觉在这一点上需要我们去好好研究这样一种现象。同时,我感觉在不少地区,特别是过去是欠发达的地区,现在已经开始走向致富之路,但也有的村庄建设得并不美,跟传统村落相比,它的符号、建筑营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弱化了,既不东也不西,传统文化的要素流失了,我感觉缺乏一种指导。关于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包括专家学者的团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建设。在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过程当中,往往发展得快的时候文化符号会有缺失。但农村不同,农村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是我们文化的种子。如果乡村的整体面貌没有个性、没有文化符号、没有当地的风土人情,我们的乡愁哪去找呢?从这样一个层面来讲,要记住我们的乡愁,要保护传统文化的根脉。村落的建设,生态文化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2018-03-16 15:16

主持人

我们知道,潘主席以留住中华民间文化的根脉为已任,一直在坚守田野,调研民意。一直走在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一线。在这些年的行走中,有哪些让您难忘的故事和人?

2018-03-16 15:17

潘鲁生

我刚才谈的乡贤文化当中是从产业这个角度,另一个层面,乡贤文化的回归,还有教育。教育不仅仅是我们说的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我感觉还有家庭的教育。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家风仍然在传习,如果能把这样良好的文明传习到村落当中,我们现在的农村,我想它会发生一个很好的变化。因为我们在调研过去很多的地方,包括过年过节,赌博的比较多,有的时候挣了一年的钱,赌博、打牌,几场以后没有了,由致富又到了贫困的境遇。怎么能教育农民,或者是引领农民,让他在一个文明社会当中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我感觉这要从小孩子抓起,就是从小培养。另外一个回归,是从管理层面,因为我们乡村的振兴当中,党的组织建设,我们的村民自治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有一部分公务员能回乡,能参与他们的乡村管理,我想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是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2018-03-16 15:17

主持人

依靠乡贤文化产业避免流失人才。

2018-03-16 15:17

潘鲁生

我感觉文化这个层面,说到底,是几千年形成的,我们老百姓的价值观,一种历史观、生活观和生活方式。如何把这样的一种良好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带进他们的生活当中去,我感觉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想我们要给他一定的政策的扶持。    具体的措施还有几个方面,因为现在农村人才是个大问题,包括很多的技术人才、文化人才,包括社区管理的人才、组织人才。在新一轮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新乡贤文化的建构非常重要。过去我们是个乡贤社会,整个农村的文化和文明,乡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他们去听戏,这个戏曲要解决道德伦理问题,我们的乡贤就给他讲很多道理,通过把精英文化转化为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现在到了21世纪了,农村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但是新乡贤的融入非常重要,包括我们的知识阶层,包括我们的很多公务员,他们退休之后,能不能回到故里,回到故乡,把现代很多的科技成果,很多的文化方式,包括很多管理经验,输送到农村去,我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外一个人才来源,就是在当地,要留得住这些年轻人,农村的青壮年到了城市打工,能不能他们积累一定的财富,一定的知识和资本,再重新返乡创业。在我们调研过程当中就遇到过很多很鲜活的例子,山东省革命老区临沂,有个叫郯城县,有一个乡叫红花乡,做什么呢?做中国结。就是红红火火的中国结。其实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到形成一个文化产业,一个转业军人和在城市打工的一个小伙子返乡创业发挥了很大作用。让过去老百姓一家一户做的普通的手工艺的加工,通过现在网络销售,通过电商,形成高端的礼品业。我想这样的发展,有一两个“新乡贤”回归农村,带领当地的老百姓集体致富,这样的案例是非常多的。过去到他们村里面去,感觉老人是比较多的,老人有的时候带着孩子一家人在这儿看着电视,做着中国结,幸福指数我感觉是非常高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再去这个地方调研的时候,感觉情况发生了另外一种变化,年轻人融入比较多了,整个村子,包括整个县影响带动了周围很多的村庄做中国结这样一个传统工艺,带动老百姓致富。就是不仅仅是几家的幸福,现在是全村的、当地县城的、一个区域的老百姓都有幸福指数。我感觉这种获得感是非常强的。

2018-03-16 15:17

主持人

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什么样重要的意义?

2018-03-16 15:18

潘鲁生

农村文化确实是一个生态系统,既有传统文化的遗存,同时也要适合当代。现在,很多老百姓了解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整个的农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融入到他们生活当中去,他们要有知识,要有人才,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现代文明的融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018-03-16 15:18

主持人

您刚才说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更印证了您刚才说的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其实是一个活化的,是一个立体的文化建设。

2018-03-16 15:18

潘鲁生

我感觉今年的提案,从大的一个层面,我感觉是落实十九大的报告精神,更重要的层面是落实总书记关心的“三农”问题,如何把党中央的政策战略落实好,我想我们专家学者也有责任和义务在这方面做深度的解读和研究。    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到了山东代表团,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特别提到了乡村振兴要文化振兴。乡村文化的振兴,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把乡风文明建设好。同时,我们农村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农村文化产业怎么布局、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很重要,总书记提出“厕所革命”的问题,农村怎么从旱厕改造这个小小的生活方式做起,让乡风文明更好,很有价值。从另外一个层面,农村下一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去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我们的城市、城镇在这一块,国家做了很多的投入,很多的项目都已经融入到城市和城镇,但是农村这一块还有所欠缺。要加强社区建设,把有效的公共文化资源放到农村去,农村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农家书屋,也需要传统的、地方的文化传承。我记得我去广东潮汕地区调研的时候,当地从初一过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有很多传统民俗节日。我想这样的节日传统,如果是能保持好,农民就有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如果是传统文化的根不断,我想这种精神头就有,文化的底气就有。公共文化服务这样一个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我们把传统文化的根基打牢、留住,同时,我感觉还要把我们现代文明的东西融进去。包括现在很多的高科技的产品,我们现在很多的新媒体的传播,要和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农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18-03-16 15:18

主持人

针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这块,您今年的提案主要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一些措施?

2018-03-16 15:18

潘鲁生

因为自己工作和专业的关系,长期在农村做文化调研,五年前,我曾经有一个提案,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为什么要提这样一个问题?我想长期以来,我们广大的农村,在城镇化进程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是说,城市在发展,很多农村人口都聚到了城市,农村面临土地荒芜、老人孩子留守、空巢化空心化严峻的境遇。农村文化面临长期的不被重视,不被关注,为什么提出文化生态问题?我想文化,特别是农村的传统文化,是个生态系统,是几千年形成的农耕文明,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文化和社会进程当中,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农耕文明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在城镇化进程过程当中,如何减少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村发扬光大,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从上一届的提案当中,我就提出来关于农村文化建设,同时,保护农村文化生态,把农村的文化发展好,包括教育,包括生活方式、民俗活动,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关注。

2018-03-16 15:19

主持人

潘主席长期行走在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的一线,您此前就曾提出过加强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提案,当时提出这个提案的初衷是什么?都关注哪些问题?

2018-03-16 15:19

潘鲁生

主持人好,大家好。

2018-03-16 15:19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两会高端访谈“高谈客论”,非常荣幸今天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先生做客。潘主席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