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 09:58

人民网

4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罗蓉、龙泉驿区组织部部长张之湘走进人民网访谈室,就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建设和人才生态圈建设和网友交流,欢迎收看。

2018-04-20 09:46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的演播室请到了高新区的罗蓉部长和龙泉驿区的张之湘部长。近几年来,这两个区的发展都以“人才”为发展核心,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了巨大力量。下面就请两位部长与网友朋友们深入交流,畅谈区域发展规划前景,欢迎罗部长、张部长。

2018-04-20 09:47

罗部长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罗蓉,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成都高新区。

2018-04-20 09:48

张部长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龙泉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之湘,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人才工作。

2018-04-20 09:48

主持人

欢迎两位部长。因为我们知道近几年,这两个区的发展都是以“人才”为发展核心的,而且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了你们各自的力量。我们今天也很荣幸邀请两位部长和我们网友们深入交流,谈一谈你们区域发展的前景规划和人才建设。首先我们还是要请两位部长能不能跟我们讲讲你们区域各自发展的一些情况。

2018-04-20 09:54

罗部长

我先介绍一下高新区的情况。高新区到今年刚好成立30年,1988年筹建,1991年成为全国首批高新区。高新区从一开始的2.5平方公里到现在的613平方公里,从开园建设10万块钱的经费,到现在已经创造了1600多亿的经济规模。目前高新区在国家、省委、市委支持下,形成了“一区四园”发展格局,高新西区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南区是新经济活力区,东区是我们未来的空港新城,还有天府国际生物城,这是我们和双流共同建设的一个产业园区。这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是因为我们承担了国家的五大战略任务。我们是国家级开发区,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家级新区,这样“五区叠加”的机遇。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机遇,也成就了我们高新区现在的基础和成效,我们用可以“四美”来概括。    第一是实力之美。无论是从经济规模还是经济质量来看,目前成都高新区的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全国高新区的第一方阵,很多年都排在全国前列。我们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成为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重要的经济支撑点。我们整个的经济规模占全省的4.5%,全市的12%。企业量达到了12万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市的一半。    第二是活力之美。高新区有一个重要的基因,就是改革、创新。我们通过改革,向制度、向机制要活力,通过创新,向技术、向创业要活力。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占了全省70%,各类科技研发也是居于全国高新区的前列。    第三是开放之美。高新区承担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任务,我们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窗口,全省60%的进出口总额就是我们高新区完成的。目前我们也在进行新川科技园这样的国际园区建设。最为重要的是,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枢纽城市,成都走向欧洲的中国-欧洲中心,也在我们高新区,非常漂亮。我们还特别值得期待的是成都正在全力建设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国际机场,也位于我们高新区东区,就是空港新城。如果这个机场一建成,高新区未来就承担了全省全市的对外开放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枢纽。    第四是形态之美。高新区从一开始就充分注重生态的建设,我们区内有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也有现代化的5A级写字楼。同时,成都的母亲河锦江也是从高新南区蜿蜒而过,高新东区有个三岔湖,水面面积是西湖的四倍,那个地方湖水相依,像一幅水墨画一样,非常美丽,这是一个非常宜居的新城,高新区是一个具有国际范儿的、时尚的、高颜值、高担当的,让很多人向往的一个区域。如果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高新区就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朝气蓬勃的、阳光进取的一个美少年,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打造万亿级国际创新创造中心、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这样一个目标,高新区正奋力向这个目标大踏步往前走。

2018-04-20 09:54

主持人

谢谢罗部长刚刚给我们介绍,让我们认识了高新区,说是青春活力的美少年。认识了“美少年”之后,我们想请张部长介绍一下龙泉驿区,您会怎么形容和比喻呢?

2018-04-20 09:55

张部长

好的。在介绍龙泉驿区的现状之前,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龙泉驿的由来。龙泉驿历史悠久,唐代时就在这里设置了县,因地处益州以东,锦江河以北,古人把河的北面称为阳,故称东阳县。后来,在龙泉山麓发现一池涌泉,在当时看来有龙虎之像,故改名灵池县;宋朝改称灵泉县;明朝洪武年间,将县治所在地取名“龙泉镇”,这就是“龙泉”的由来。“驿”,就是指驿站,龙泉在古代一直被视为通邮的重要“中转站”,明朝时设立国家级驿站“龙泉驿”,这是巴蜀古道上的“川东首驿”,可见,龙泉驿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现在的龙泉驿,地处成都市东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557平方公里,辖12个街(镇)乡,户籍人口68万、管理人口130万,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法成都生态园所在地,是四川省汽车产业的集中发展区。龙泉驿区的具体特点,我认为可以从“文化、生态、产业”三个方面来概括:首先,从文化方面来讲。龙泉驿区有“四张文化名片”:一是古驿文化,刚才已经讲过了,我就不再重复了。二是桃花文化。龙泉驿区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到目前为止还有7万余亩的桃花,每年3月都会举办桃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32届。三是客家文化,辖区有洛带古镇,有1800多年历史,被誉为“天下客家第一镇”,这是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客家文化古镇。第四,就是汽车文化了。近年来,我们定期举办全球汽车论坛等重大节会,全国超级卡车越野赛等大型汽车娱乐赛事活动,同时规划建设三个汽车小镇和北欧汽车文化创意中心,包括“吉利”“一汽”“神龙”,这样逐渐形成了以工业观光、文化体验、竞技赛事为主题的汽车文化。第二,从生态方面来讲。龙泉驿区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辖区一半是山区、景区,一半是坝区、城区。城区的绿地率达36%,到2020年将达到45%。山区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主体区域,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4%,是修编后成都市的“城市绿心”和城市会客厅。第三,从产业方面来讲。近年来,我们以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为抓手,聚集了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东风神龙等11个汽车整车项目和300多个零部件项目,德国博世等世界500强企业60多家和上市公司50多家,搭建起两百万辆产能的整车生产平台,跻身全国汽车产业集群“第二方阵”前列。2017年实现整车产量128万辆,产值接近2000亿元,带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使龙泉驿区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33位、全国工业百强区第28位。

2018-04-20 10:01

主持人

听了刚刚两位部长的介绍,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发达的、绿色宜居的成都新区展现在我们面前。成都我基本上每年都去,但是真没有去过高新区和龙泉驿区,我相信听了两位部长介绍以后,很多网友和我一样,下次一定要去这两个区看一看,因为这两个区有很多特色文化值得大家欣赏。    接下来请教两位部长,我们两个区能有这样的高速发展的抓手是什么?我们有什么样的特色产业,或者我们怎么样做到如此之快速的发展呢?

2018-04-20 10:07

罗部长

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立区到新区,到强区的过程。靠的是什么?我们一直在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靠“活力”。高新区是靠这种活力来支撑我们快速发展。这个活力靠什么?

2018-04-20 10:08

罗部长

第一,改革,高新区从来不缺乏改革的精神,从一开始,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机构改革、双创债(这是全国首创的),还包括32证合一等一系列的改革,营造一个非常公平、集约、高效的营商环境。这是向改革要活力。

2018-04-20 10:08

罗部长

 第二,开放。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高新区承担了国家一个使命,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我们“一带一路”的成都和四川对外开放的主阵地,欧洲中心也在我们高新区,未来的空港新城的中心枢纽也在高新区。怎么样来做对外开放,我觉得不光是在我们这几个点上要抓手。这么多年,我们利用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整合全球的资源,把全球的资源向高新区聚集。比如我们推动了与硅谷、索菲亚、特拉维夫、班加罗尔等全球的创新高地建立一个稳定的,包括人才,包括项目,包括技术的合作关系,而且高新区首个提出了倡议。建立全球顶级科技园区的合伙人的计划。目前也在打造“一带一路”的事业下,怎么样建立科技园区命运共同体,目的也是通过高新区的载体和平台的联合,把全球的资源和在这个更开放的国际视野里面进行一个聚集。

2018-04-20 10:09

罗部长

 第三,创新。高新区初心就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所以,一开始我们就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我们从一开始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建孵化器,引进了大量的科研院所,包括博士后站、大学等等。目的就是让一大批科研人员聚集高新区,致力于科技研发工作。目前,很多高新技术是全国首创,代表国家技术,这些都是从我们高新区走出去的。这种技术创新转化成产业发展,转化成生产力,再反哺给高新区。我们很多产业都是从无到有。比如说生物医药产业,一开始在2.5平方公里的地方建立生命科技园,集中了大量的研发机构,现在我们已经在这个基点上建设44平方公里的生物产业城。

2018-04-20 10:09

罗部长

第四,人才。无论是改革,无论是开放,无论是创新,说到底靠的就是人才。这一点,高新区过去通过人才来实施向创新、向机制、向开放来集聚活力,这个是我们最为根本的一点。我想这一点在高新区30年发展进程中也充分得到了证明,高新区的30年也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同时,也充分证明了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具体实践和探索。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高新区能够从立区到强区的跨越发展的根本所在,基因所在。

2018-04-20 10:10

张部长

我同意罗部长的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可见,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如果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比作是一艘巨轮的话,那么人才就是为这艘巨轮提供动能的“发动机”。

2018-04-20 10:10

主持人

30年走来,成都高新区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既找到了动力来源,也找到了发展关键,尤其是向我们阐释了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资源,那么,请您谈一谈,高新区是如何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来作战略安排的?

2018-04-20 10:10

罗部长

高新区这30年来,我们回过头来看,高新区本身的发展已经经过了三个阶段,三个创业阶段。从人才工作来说也是经过了三个阶段。

2018-04-20 10:11

罗部长

第一个阶段,人才工作1.0版本阶段。这是高新区1988年到2002年这个阶段。那个时候2.5平方公里的地方,百业待兴,靠什么?靠人才。我们成立了全国首家人力资源开发中心,首家博士后工作站等等,这些靠人才,有一批的企业通过这个阶段集聚到高新区,这成为高新区最基底的工作开始。

2018-04-20 10:11

罗部长

 2003年到2011年是高新区“二次创业”时期,同时也是我们人才工作2.0版本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人产结合,以人促产。为什么这样讲呢?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世界全球产业出现大转移趋势,我们高新区靠什么来吸引承接全球产业的转移呢?我们当时就靠人才。比如,2003年电子科技大学搬到高新区,其培养的就是高水平电子信息类产业人才,让我们拥有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我们也就是在这时,顺势成立了全省首家创新创业中心,全省首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围绕着电子信息产业等主导产业集聚人才。正因为有了人才,一些大的企业,特别是全球500强企业纷纷选择成都,选择高新区,比如英特尔、德州仪器、华为、京东方、腾讯等等这些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我们高新区,推动成都高新区成为了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这个阶段,是人才奠定了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2018-04-20 10:11

罗部长

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到2016年,人才工作的3.0版本阶段。这个期间最重要的特点是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怎么样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呢?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才与科技资源融合。我们充分发挥这个时期全球金融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实施了“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对顶尖团队给予1亿元支持,打造了“盈创动力”投融资服务平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成立了国内首支由政府全额出资的创业天使投资基金,这个基金为人才的创新特别是创业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目前,我们已经为3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各类风险投资85亿元以上,支持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后来一些好的企业都是从这个阶段走出来的。

2018-04-20 10:12

罗部长

现在,高新区进入了人才工作4.0版本阶段。十九大明确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我们在围绕十九大的这个精神进行思考:因为我们现在是国家试点的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试点园区之一,高新区明确提出了未来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这个新的阶段,我们结合高新区发展的阶段要求,我们来思考我们要怎么样来发展,人才工作今天又该怎么样推动?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人才工作转移到人才生态圈的建设上,这也是我今天向大家重点介绍的地方。

2018-04-20 10:12

主持人

我们知道龙泉驿区也在积极引进人才培养计划,但是据我所知,咱们龙泉驿区和高新区的情况存在一些差异,虽然都是在引进人才,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我想问一下张部长,龙泉驿区的未来发展定位是什么呢?

2018-04-20 10:13

张部长

好的。去年12月,我们召开了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建设“先进汽车智造区、美好生活品质城”的发展定位和新时代龙泉驿“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努力将龙泉驿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天府典范城区。在人才工作方面,我们将把人才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突出精准引才、精细育才、灵活管才、科学用才,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努力为成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多作贡献。

2018-04-20 10:14

主持人

刚刚两个部长都谈到了各自区域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显然是离不开高质量人才队伍支撑的。那两位部长能否给网友朋友们介绍一下,目前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8-04-20 10:14

罗部长

刚才讲了高新区人才工作是30年的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一个战略布局。我们非常可喜地看到,经过这30年的努力,高新区的人才成果应该是非常明显的,对产业支撑也是非常重要。如果要概括,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高新区的区域人才自身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这个体现在哪呢?人才结构非常年轻,人才占比很高,高端人才比重很大。人才结构年轻,有一个数字,现在成都高新区90%以上的人才都在35岁以下,高新区为什么有活力,90%以上都是这样一个阶段的人才在高新区聚集。同时,这就奠定了整个高新区人才的基础人口,这是很庞大的,而且很年轻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人才比重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也是非常高的。我们现在人才将近50万,户籍人口80多万,这样一个很高的占比,在劳动力的结构体系当中,基本上是以人才为主体的劳动力体系来支撑高新区的发展。第三是高端人才的规模也很大,目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个,院士19人,这在全市占了一半以上的比重,“国千”和“省千”的人数都非常多。如果用比例概念来说的话,在全省是三分之一的概念,在全市是一半以上的高端人才都是在高新区聚集。形成了一个人才非常良性的金字塔,支撑了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内在的具有生命力。

2018-04-20 10:15

罗部长

第二是区域人才具有创造力。我刚才讲了创新是高新区的重要的基因,创新主要靠人才。但是这批人才形成的创造力非常明显了,我们目前的专利申请量总量是14万件,在全国的高新区也是走在前列的。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人才首创了20多项黑科技,包括地震预警技术,全球首创的3D生物血管打印机,还有农业部第一个登记为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双效农药,以及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仪,有些是在全国、甚至全球,都是首创的技术。这体现了人才的磅礴的创造力。

2018-04-20 10:15

罗部长

第三个是区域人才发展力。还有一批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来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这个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了,有个简单的大数据,我们整个区面积占据全市的4%,但是创造了全市12%的经济总量,聚集的是全市10%的人才和全市一半的高端人才。还有一个非常骄傲的数据,成都前期公布的全国独角兽榜单,成都只有一家,就在我们高新区。而全市对有潜力发展“独角兽”的企业有一个梳理,全市31家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当中有30家在高新区。关键是这30家独角兽企业当中,80%是我们这些高端人才创办的。包括我刚才也讲的,我们给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天使投资,有一批人才项目就是靠这些成长为潜在的独角兽企业。我们对这些企业都很期待,希望它们成为真正的独角兽企业。我们的人才成果就是从以上这三个方面体现的。

2018-04-20 10:16

主持人

好的,谢谢罗部长。下面,请张部长介绍一下龙泉驿区的情况。

2018-04-20 10:16

张部长

回顾龙泉驿区的发展历程,我们也经历了由“重招商引资”转向“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的实践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人才思想为指引,以构建特色产业人才高地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驱动力,以搭建公共技术和生活服务平台为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018-04-20 10:16

张部长

关于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具体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人才规模快速增长。近五年,龙泉驿区的人才以每年1万多人的速度在递增,目前,已聚集各类人才35万人,约占成都市人才总量的7.6%,人才密度接近30%,比10年前翻了一番。据国家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综合指数在中西部的经开区中排名第一位。

2018-04-20 10:17

张部长

二是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们成功引进4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50名产业领军人才和2200余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9.1万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7万人,技能人才数量突破12万人。总体上呈现出“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不断提升、职称结构不断改善”的态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2018-04-20 10:17

张部长

三是人才贡献日益凸显。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仅2017年,全区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4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65亿元,完成技术交易额38亿元。第二个方面,科技转化成果丰硕,郭孔辉院士团队研发出亚洲最大的汽车底盘测试平台,清华大学桂仲成博士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道面检测机器人产品,贝施美团队的氧化锆瓷块,打破了国外在义齿材料上的垄断。

2018-04-20 10:19

主持人

刚刚我们谈到了引进人才的建设成果,我想问一下,目前来说,发展中引进人才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呢?

2018-04-20 10:20

罗部长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尖锐,非常现实。大家都很清楚,近期各个城市之间人才争夺战越来越激烈,在这一轮争夺战当中,成都在去年就走在前列,推出了“蓉漂计划”和人才新政12条,这个12条新政为我们各个区在人才工作当中奠定了一个很高的基础和平台。在这个基础和平台上,特别是我们高新区经过了这30年的人才工作,我们也在认真思考,到底在人才争夺战当中我们靠什么去吸引人才,靠什么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这个区域的发展,靠什么使人才更好地成长?我们反复在思考,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应该进行冷静的思考,认认真真地分析人才到底需求什么,要以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我们前期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我们的很多人才,到一个区域,需要生活的舒适和便捷,也需要归属和认同,但是,他更为关注的是什么呢?是人才的成长和成功成就的问题。而这个成功和成就要靠什么?不是说政府的单向输入,是一个全系统的有机的生态的支持体系。我刚才也介绍,我们现在进入4.0新阶段,就是要形成一个自我成长、自我成就、自我成功的有机的生态空间体系。这个生态空间体系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充分与我们科技金融等等要素相融合的生态空间体系,这就是我们的人才生态圈如何建设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表现在我们是否精准,就是人才与产业是否脱节,还有就是产业服务的问题产业需要的不是我们人才需要的,我们人才也找不到相应的平台和空间。第二,人才与科技方面,人才有很多创新,科技能不能支撑到位。这也是有脱节的问题。第三,人才与这个城市的融入。现在大量实行柔性引才,我们不仅要让人才的事业在这个地方,我们还要让他事业、生活、家庭都要与这个城市的气质相融合,这是更为全面而丰富的融合体系和服务体系。这个生态如何来建设,这就是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困难和挑战。

2018-04-20 10:20

张部长

我个人认为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形成良性的人才生态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上,还没有完全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二是在人力资本培育上,多元化的培育机制还不健全。三是在人力资本综合作用发挥上,人才的贡献率还偏低。四是在人力资源服务上,尚未建立系统完备的服务体系。

2018-04-20 10:21

主持人

人才生态圈的构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都高新区能不能谈一下对于打造人才生态圈的总体考量是什么?

2018-04-20 10:21

罗部长

我们这个人才新政,是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人才工作进行了深度的研究、研判和慎重的考虑,也是着眼于人才生态圈建设而提出的。总体考虑,我刚才也讲了,我们认真研究人才的需求。人才重要的需求就是他的事业。他的事业有三个层面,围绕这三个层面,我们这个生态圈围绕三个生态链来建设。

2018-04-20 10:22

罗部长

第一个层面,他的事业要发展,也就是他要有发展的平台,要有空间和舞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提出了全周期的人才成长的生态链。这个全周期包括人才从一开始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给予他成长的空间和支撑。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也把种子期前移,比如说我们现在有海外的人才实训,包括与国内的重要的大学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可以在大学期间来高新区参加实习,提前了解我们高新区,了解我们高新区的产业,了解高新区企业。第二,我们也把原来讲的引、育、用、留,转为育、引、用、成。把“留”改“成”,就是最终人才在高新区要成才,是这样一个体系,我们这样来打造这样一个全周期的人才成长生态链。

2018-04-20 10:23

罗部长

二是以人才事业成功的需求为目标,打造一个全要素协同发展的生态链。刚才也讲过,比如我们几个阶段,有些是产业,有些是金融,但是我们现在就需要把公共技术、知识产权、技术转移、投融资、市场推广等等这些要素和平台融合在一起,全要素地支撑人才,为人才在高新区成功形成这样一个体系。

2018-04-20 10:25

罗部长

第三个生态链是围绕人才事业归属。人才成功了,他会自豪地说,我是在成都成功的,我是在成都高新区成就了的,形成这种归属感。所以,这是非常人文的一种关怀。但是这个关怀要更为系统,包括人才的安居,乐业。包括落户、人才公寓、子女入学、项目申报,还有公共秘书。我们在这些方面形成定制化的服务菜单,我们把菜单全部罗列,人才可以根据我的菜单来选择,定制化地给你服务,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我们最近推出了关于购房落户的系列政策,目前也正在研究紧缺人才在高新区购房的一些扶持政策。我们就是通过更为人文的生态链打造,为人才在高新区取得成就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

2018-04-20 10:25

主持人

那么成都高新区如何打造人才发展生态圈的主要途径?

2018-04-20 10:25

罗部长

还是从刚才这三个生态链建设考量的。这是我们具体的做法。一是激发高新区创造活力的三个法宝:改革、创新、开放。我们打造全球人才活力区,把全球的人才,广纳集聚到高新区。在这个里面我们形成了构建专业化的人才工作格局,包括形成顶层设计、引才、引智、培育孵化和人才服务全链条的工作模式,我们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形成高端引领的态势。

2018-04-20 10:36

罗部长

二是聚力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四大专业人才集聚区。在高新区“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中,我们重点打造四大专业人才集聚区,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临空经济等专业人才集聚区。

2018-04-20 10:37

罗部长

三是通过人力资本、创新创业、服务配套、品牌建设,还有工作责任这五大要素,打造五大人才工作平台。这个实际上是回应刚才我们怎么样打造一个非常具有人文关怀、有温度的生态链。靠这五个方面的要素推进相关的工作。

2018-04-20 10:37

主持人

具体做法每一条都很有吸引力。我们也关注到现在很多主流媒体,也在关注成都高新区的一个事,比如科技日报、人民网、央广网报道成都高新区“金熊猫”人才新政,以“金熊猫”计划为例,介绍一下高新区未来人才工作的具体布局是什么样子的?

2018-04-20 10:37

罗部长

“金熊猫”计划是为了打造人才生态圈、实现高端引领的目的而专门推出的。我们过去讲,深圳有一个“孔雀计划”,我们现在要讲在我们成都,在我们高新区是有“金熊猫”的人才计划。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想让越来越多的人才集聚成都,我们希望人才当中的具有“金熊猫”的份量和层次的人才更多地集聚到高新区。过去我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当然也需要更加完善和改进的方式。我们反复在研究,形成一些理念。这些理念也是我们提出的大人才观理念,国际化、柔性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专业理念,形成“人才+”发展态势,构建人才的“势”和“场”。

2018-04-20 10:37

罗部长

这个“势”和“场”怎么建呢?这四个体系,我刚才也讲了,我们现在把“引”放在第二,“育”放在第一。育、引、用、成,这四个体系我们怎么来做?第一是打造基地化和实训化人才培育体系。我们刚才讲电子科大校区在我们高新区,现在与国际的一些高校进行合作,比如说卡耐基梅隆大学,建立研究中心,未来我们还要与全球的高端大学、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大力建设更好的、多层次、多领域的研究机构,通过这些研究机构,培育我们自身的人才,把我们人才金字塔的底部做得更好,中部和高部也做得更优,这是育。

2018-04-20 10:38

罗部长

第二是实行更精准化、柔性化的引才体系。这个引才体系面向全球。我们现在是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目前,我们已把全球的人才活力地图绘制出来了,主要是根据刚才说的四大产业(其中三个是主导产业)、四个园区的需求,我们按照产业链精准地绘制了人才地图,讲清楚每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在哪个地方,全球哪个地方集聚人才更多。然后,我们就在那个地方设立的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柔性化引才体系,就是你可以不到我们高新区,但是,你的创意、你的创造、你的技术,或者你的企业可以在我们高新区。甚至你就在海外孵化,孵化成功了以后到我们高新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更加精准的柔性基地,让我们这个产业链更加丰满,更加壮实,形成以链带网的发展。

2018-04-20 10:38

罗部长

三是多元化、协同化的人力资源协同体系。我们刚刚讲了,比如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这是我们已经有的成系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上,我们把金融的体系再深化再加强。我们通过搭建“盈创动力”平台支持人才。这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模式非常好,也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今后,我们要从人才工作的角度,就是怎么样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协同发展体系,进行重点思考。

2018-04-20 10:38

罗部长

四是人本化和定制化的人才服务。刚才提出了,我们有服务菜单,你可以提出定制要求。除此之外,我们也在人才服务队伍建设上体现人本理念。在我们的服务对象当中,年轻人居多,90%都是35岁以下。服务这些人的也是年轻人,让年轻人为年轻人服务。我们国际人才也有很多,我们引进所有的团队都是老外,来自全球各个主要国家,让老外为老外服务,世界公民为世界公民服务,为世界全球人才服务,这是服务的体系。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理念,你不叫我们不到,但是你需要的时候我们随时都到。你感觉不到我们存在,但是我们尽量做到你需要的时候我们都存在。形成更加人文的关怀,让他们真正喜欢成都,真正地喜欢高新区,真正地把他的事业放在高新区,哪怕你在海外孵化,最后还义无反顾地选择我们成都,选择高新区过来。

2018-04-20 10:38

主持人

听了罗部长的介绍,确实让我强烈感受到了高新区“广纳天下英才”的诚意呀。相信广大网友听了都已经欲欲跃试了。咱们龙泉驿区在人才引进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具体有什么经验做法可以和广大网友分享吗?

2018-04-20 10:39

张部长

好的。在介绍具体做法之前,我想先谈谈对“人才与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通过近年来我们的探索,我认为人才与产业发展是“相互催生、相互驱动”的关系。首先是产业集聚人才,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集聚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人才集聚。其次是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集聚会产生“马太效应”,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人才,催生规模效益;同时,人才引进也有“裂变”效应,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我们推动实施了“143”产业人才链行动计划,概括来说就是健全“一个机制”、实施“四大行动”、搭建“三大平台”。

2018-04-20 10:40

主持人

那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143”的产业人才链行动计划?您说的“一个机制”具体是那些方面呢?

2018-04-20 10:40

张部长

我说的这“一个机制”,就是党管人才的机制,成立了由组织部门牵头、34家单位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机制。我们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加强人才工作的战略研究、规划制度和政策统筹。二是突出考核评价。以“奖惩结合”的形式,加快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三是强化保障。重点抓好资金和服务两个体系的健全。

2018-04-20 10:40

主持人

谢谢张部长,确实,做好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保障要先行,能不能再介绍一下“四大行动”的具体情况。

2018-04-20 10:41

张部长

我们经常比喻人才工作就是“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们龙泉不光是要“引来金凤凰”,还要培育“金凤凰”, “引”“育”并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来讲:
一是实施“创客行动”。这个主要针对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我们瞄准汽车、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深化“人才+项目+资金”等模式,大力引进了国家和省“千人计划”、“蓉漂计划”专家等领军人才,目前集聚了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产业高端项目。

2018-04-20 10:41

张部长

二是实施“匠客行动”。这个主要是针对高技能人才,我们抢抓“技能成都综合示范先行区”的机遇,通过“名师带徒”、校企“双向培养”等模式,大力引育支持“龙泉智造”的能工巧匠,打造“技能龙泉”人才培养基地。仅2017年,就引进培育高技能人才1.4万,目前技能人才总量达12万,涌现出了以”国家级技能大师”李兵为代表的一批“大国工匠”典型。

2018-04-20 10:41

张部长

三是实施“智客行动”。这个主要是针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我们定期举办中国汽车财经年会、“HR高管俱乐部”“创享会”等高端人才论坛,常态化参与“海科会”“蓉漂人才荟”等国际化人才交流活动,畅通对内对外交流渠道,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的新一代川商。

2018-04-20 10:42

张部长

四是实施“优客行动”。这个主要针对党政后备人才,我们通过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瞄准国内外顶尖知名院校实施靶向引才,目前,已有近500名优秀毕业生加入我区党政人才队伍,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2018-04-20 10:42

主持人

作为成都的一个区县,龙泉驿区的人才配备力量着实让我们惊讶!刚才张部长介绍的“一个体制”和“四大行动”,既有工作思路,又有具体数据,并且援引了典型事例,让我们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刚才您还提到三大平台,能再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2018-04-20 10:42

张部长

习总书记说过“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们搭建“三大平台”,就是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和主导产业发展,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无缝衔接”。

2018-04-20 10:42

张部长

一是打造“菁蓉谷”创新创业平台。我们积极整合全社会创新要素,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投资+市场运营”的模式,建成经开科技孵化园、同创谷等各类孵化载体60万平方米,建成全国首家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正在建设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成立“双创”贷款风险资金池,构建起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推动“脑瓜子”“金点子”“钱袋子”高效对接,推动人力资源在跨界融合中碰出新思想、培育新企业、形成新动能。目前,已聚集创新企业120余家、大学生创业团队300余个。

2018-04-20 10:43

张部长

二是打造国际化开放合作平台。我们利用国际合作机会,搭建起中法生态园、中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快高端产业项目、“高精尖缺”人才的引进。目前,已引进法国、德国高端制造项目20余个,引进外籍专家340名。此外,我们还着力加强校地企合作,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同济•成都车用新能源研究院”,与沃尔沃合作建设沃尔沃西部研究中心,已引进校地企合作项目30余个。

2018-04-20 10:43

张部长

三是打造市场化人才服务平台。我们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机衔接市场服务、公共事务、行政管理“三大职能”,建成运营国家级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陆续引进中智公司、智联招聘等23家知名人力资源企业入驻,建立起集人才引进、评价、服务、培训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2018-04-20 10:43

主持人

张部长的介绍,让我们对龙泉驿区人才工作的框架思路和具体做法有了非常充分的了解。据我们了解,高新区和龙泉驿区近期都出台了一部人才新政,请你们谈谈人才新政的主要内容及特色亮点?

2018-04-20 10:44

罗部长

刚才介绍了“金熊猫”计划,这里我重点讲一下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这个政策发布以后,在网络上就引起了很多广泛的关注,当天几万的点击量。所以,我们在想,是什么吸引大家呢,我们也做一个研判。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每年我们设立了10亿人才专项资金。这一点是久久为功的过程,我们过去几年一直是坚持这样一个规模,而且今年加大了力度,从12个方面给予了人才实实在在的支持。如果要说我们这次政策的亮点,我们有7个是全国首创的政策,有21个全国领先的政策。比如说说到首创政策,我们有一个顶尖人才的礼聘制度。礼聘制度是什么意思呢?对于顶尖领队人才,可以礼聘,我上门给你至少不低于一千万的礼聘金,请你到我们高新区来。我们真的是需要在高端引领上形成更好的集聚态势。这是全国首创的。      首创的还有一个“四青人才”1:1的配套,我们辖区所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国家教育部所属的或者是省属的,不归高新区管辖。但现在这些高校院所如果引进了“四青人才”,我们高新区不管管辖关系,直接给1:1的配套,全额资金到位。首创的政策还有海外人才离岸基金,这个离岸基金我们刚才介绍了,已经在欧洲、北美建立了20多个离岸基地,这个离岸基地要支持那么多的海外人才,去创新,去孵化,去成长,靠什么?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基金,这也是全国首创的政策。      我们也有一个海外人才实训基地。我刚才讲了,要把种子期再往前,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给你空间,让你首先要了解我们高新区,了解我们高新区的产业,了解高新区企业。

2018-04-20 10:49

罗部长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我们设立了一个对于创新创业企业的应急救助资金。关于这个应急救助资金,我讲一个故事。2008年地震以后,从海外回来一个人才,他也是有一种抗震救灾情怀,就发明了地震预警技术,这是全国或者全球都领先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意味着什么?它可以提前20秒、30秒预告地震来临,这意味着什么?比如说我们煤气、水电,或者地铁、高铁等等可以提前进行处理。这会挽救很多损失。这个技术来到高新区,一开始是一种情怀,要支持,但是后来这是一个应急产业,很大的产业,在最艰难的时候,账上基本没钱了。有理想,有情怀,有技术,也会经过这个过程,。这个时候我们是大力支持,给了他一笔资金,就是应急资金,后来他也讲,就是这笔应急资金让他从这个低谷当中走出来了,现在已经很好。而且他这项技术也得到各界的认同,运用越来越广,已经成功预报了很多次地震。由此我们就想到,实际上有很多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的,在这种最为艰难的时候,连天使投资都不能进入的时候,靠什么?所以我们把这一环补起来。我们刚才讲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认真梳理的,原来说天使资金,非常想投的可以,但是实际上有一批天使投资都不能进入的这些,我们怎么支持他,我们给他一个救助资金,我们希望让这些种子真正在高新区生根发芽,这些首创的政策,我们是拿出诚意来的。当然还有一系列的领先政策,包括我们刚才也讲的,这些政策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归根到底有三个方面最值得大家期待,一个就是柔性化的国际引才的机制,刚才也介绍了,这一项是海纳百川,向全球来招引。我们希望更多的海外的人才,通过这个通道,集聚到成都和高新。

2018-04-20 10:50

罗部长

第二个是精准高端人才的聚集,我们根据高新区的发展,重点引进四类人才,一个是创智人才,一个是创业人才,还有创意人才和创造人才。这四创人才是我们的重点。围绕这四创人才,我们给予最高500万的扶持资金,给予企业家和高水平的金融人才最高每年给了100万、连续3年的补贴。对一些专业的技术人才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这是成体系的,需要真金白银拿出来,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我们现在已经评了一批了,而且也在发一些项目资金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对顶尖团队给予1个亿的综合资助。从全国来看,这不是首创,但是从标准来说,我们目前是最高的。

2018-04-20 10:50

罗部长

第三个值得期待的就是我们现在准备成立一个“金熊猫”人才学院,这也是为什么把育在前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我们的人才自己要培育和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人才要用他的智慧来培育更多的新的人才,就是服务人才与人才服务。人才来自全球,也服务全球的这样一个理念,由政府牵头做一个“金熊猫”人才学院,致力于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家精神,包括社会创新,多元文化的项目,推出一批精准的高标准的,有品牌影响力的一些课程体系,把这个人才学院真正做成我们育才的一个枢纽。

2018-04-20 10:52

主持人

听了“金熊猫”人才吸引计划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跃跃欲试,到高新区去建设高新区的发展。听了刚刚罗部长的介绍,张部长,在龙泉驿区,你们在人才引进方面,或者特色内容或者特色亮点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018-04-20 10:52

张部长

你说的没错,就在前不久,我区以2018年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龙泉驿人才新政16条”,是我区在人才政策上的又一突破。我们这次出台的人才新政,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才为中心,大胆创新,提出了32个具体举措。其中人才绿卡、人才开发劵等10个项目将在全市率先试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向网友们展开介绍了,主要谈下我们的考量。

2018-04-20 10:53

张部长

可以概括为“四性”:一是突出“精准性”。我们紧扣全球汽车产业“四化”发展趋势,瞄准“三电、三器、两商”关键领域,有针对性地引进汽车产业领军人才、顶尖创业团队、专业技能人才,打造中国汽车产业人才新高地。

2018-04-20 10:53

张部长

二是突出“系统性”。新政涵盖了人才“引育留用”的全过程;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三是突出“兼容性”。我们注重“引育并重”和“接续扶持”,妥善处理好人才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四是突出“激励性”。我们坚持“事业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比如:设立“双十亿”人才资金支持平台,给予最高1亿元的创业综合资助、最高50万元的举荐人才奖励,等等。

2018-04-20 10:54

主持人

我看到,两位部长的谈话中,都涉及到了,自己培养和引进人才两部分,相比较来说,我的问答还是太过于狭隘了。人才不应当只是引进,还需要自己培养,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8-04-20 10:54

罗部长

人才工作确实需要付出长期的定力和耐心,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以成都高新区为例,截止目前,我们共评选出了1150名金熊猫计划,其中,去年我们就评选出了303名,超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出高新区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得益于成都高新区30年来在人才工作上的积累和持续的诚意、耐性和定力,以及久久为功的理念。

2018-04-20 10:56

张部长

主持人太谦虚了,我们也是在多年人才工作的实践中,才有这个初步的认识。

2018-04-20 10:56

主持人

听完了二位的介绍,广大网友一定是耳目一新,咱们的人才新政可谓是力度强劲、重点突出、干货满满,相信一定能够为高新区和龙泉驿区未来发展吸引培养不少人才。那么,结合咱们今天的主题,两位还想对网友说点什么?

2018-04-20 10:57

罗部长

成都这座城市,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憨态可掬的熊猫、闻名天下的美食、风光绮丽的美景、时尚现代的氛围、包容开放的文化,还有像成都高新区这样易于创新创业的沃土。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到成都发展,容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我们期待更多的你的到来,我们真诚的希望各方面的人才来到成都,来到成都高新区,如果说成都将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成都高新区将与你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现场的朋友,谢谢各位网友。

2018-04-20 10:58

张部长

成都,是创业的热土、居家的乐园,龙泉驿区,是成都“东进”的”桥头堡“,这里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干事创业的平台。我们真诚邀请天下英才齐聚龙泉驿,一定会让你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受、功成名就的自豪。谢谢大家!

2018-04-20 10:59

主持人

今天,两位部长围绕两个地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给我们系统介绍了人才的重要意义、两个地区的建设成果以及广大网友关心的未来引进人才的政策措施,再一次感谢两位部长的到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