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15:01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又是一年招生季,2018人民网高招系列访谈又与大家如约相见了。同样的时段,同样的地点,我们在此开展这样的系列访谈,为的就是更好地搭建高校与考生之间的平台,做好这样一个连接和纽带的作用。今天在直播间非常荣幸为大家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彭刚,招办主任刘震,学生部副部长、浙江招生组组长余潇潇,欢迎三位的到来!

2018-05-21 15:02

彭刚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2018-05-21 15:02

刘震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2018-05-21 15:03

余潇潇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2018-05-21 15:04

主持人

几位老师都是人民网的老朋友了,每年这样的时间我们都相约于此,在谈着同样的话题,但是年年都有新变化。能否先跟我们谈一谈今年招生的新政策呢?今年清华大学的招生规模和计划是否有调整?

2018-05-21 15:05

刘震

整体来看,今年清华大学的招生政策和招生规模是保持稳定的,但局部招生安排也有微调,比如清华大学今年首次增加了“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的招生。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做一下介绍。之所以要招收数学英才班,是为进一步深化实施《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持续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促进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学生尽早进入数学研究领域实现因材施教、精心培养。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是清华大学经过严密的研究与论证,并经教育部审批通过的。其主要招收对象是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在读学生及三年级应届毕业生。2018年,英才班的招生计划不超过15人,最近我们已经将入围的名单进行了公示(除1名同学获得保送资格外,共14人入围)。

2018-05-21 15:08

刘震

在多年的自主招生过程中,我们发现确有一批具有数学天赋或智商的少年英才。“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可以给他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在确保学生已达到正常高中毕业水平的基础上,使一批最具学术发展前景的数学英才少年进入大学深造。并且,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爱好和天赋非常重要。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在年轻时就要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超常数学能力的英才往往较早就能展现出其数学天赋和热情。世界范围内众多一流的数学家都年少成名,在20多岁就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数学工作。设立“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使得极少数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尽早进入数学领域跟随国际大师学习和工作,有助于他们在国际数学领域迅速成长。

2018-05-21 15:12

刘震

从选拔程序上看,“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将对学生的数学天赋、综合素养等进行全面考察,择优认定。选拔程序包括初审、测试、认定和确认四个环节。入围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除外)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投档成绩)达到所在省份同科类本科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即达到清华大学录取要求。此外,入围学生应达到所在省份对此类学生的高中毕业各项基本要求。数学英才班由丘成桐先生担任首席教授,依托清华大学数学系和数学科学中心的一流数学师资和全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时,也将遵循青少年心智成长规律制定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实施学业导师和生活发展导师的双导师制,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018-05-21 15:16

主持人

扩招对于考生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也许许多考生因此可以更加坚定考入清华的信心。除了高考统招之外,清华大学还有哪些入学途径?

2018-05-21 15:17

刘震

我们经常说“十种途径上清华”。除了高考统招之外,还有保送生、自主选拔(领军人才选拔、自主招生、自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定向生、飞行学员班、文体特长生、国家专项计划、艺术类、港澳台侨等多种方式可以进入清华。除了保送生外,其他的招生类型基本都需要考生参加高考。欢迎优秀考生报考清华。

2018-05-21 15:18

主持人

我们知道,从2017年起,清华大学开始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等,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发展和应用背景,到大二时再进行专业确认。第一年实施大类招生,考生的反馈如何?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考生该如何填报志愿?

2018-05-21 15:20

刘震

对于考生来说,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在强化大类通识教育的同时,对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年实施反响良好。从志愿满足率来看,去年首次实行大类招生以来,各省的志愿满足率都再创新高,全国各省份前三专业志愿满足率接近100%,部分省份第一志愿满足率超过90%。对于考生如何填报志愿,这个我们每一年都在强调,非常重要,希望考生牢记。高考出分后请第一时间联系清华大学各省招生组的老师,这是最权威、最便捷的志愿填报渠道。高考后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通过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和官方微信账号“清小华”发布各招生组的联系方式,请大家保持关注。

2018-05-21 15:22

主持人

刚才刘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实施大类招生这样一系列改革的情况,包括现在的一些进展及现在学生面对这样一个现状该作出如何的选择。我们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大类招生来培养和管理改革呢?

2018-05-21 15:22

彭刚

刚才刘震老师也提到,大类招生本身不是目的,大类招生是为了大类培养。为什么要进行大类培养这样一个改革?这是清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一个挺大的变化,我想简单说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科技、产业各个行业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各行各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未来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交叉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应该具有创造能力,应该具有健全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关怀。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还是一个比较严格的甚至比较狭隘的专业教育的话,它不能够满足对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这些年清华有几个提法,一是我们的本科教育体系应该是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这是一个变化。另外一个,我们的专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大类培养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实现这样的目标。另外一个层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非常坦率地说,高中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的亲友、老师并不见得一开始就对他将来要学的专业有深度的了解,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通过一年的学习,他能够了解更多的专业领域、更多的学科领域,他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经过一年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志趣和潜力,也给学生更大的成长和选择的空间。

2018-05-21 15:25

主持人

其实像彭主任所说,我们现在社会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大家最常说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如何能通过在高校四年的学习让我们的同学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在去年实施新的大类招生,现在已经有大一的学生在学了一年之后来进行专业的确认,这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2018-05-21 15:26

彭刚

的确如你所说,去年是开始第一年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管理,最近这一段时间,大一快要结束的学生,进行专业确认,目前工作接近完成。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是非常的平稳。一个方面,由于是第一年的改革,我们是在稳步推进,采取的政策措施都是比较稳妥的。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同学的确他们享有了比过往同学更多的发现自己的志趣,满足自己意愿的一个机会。

2018-05-21 15:27

主持人

今年考生应该在这些方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2018-05-21 15:27

彭刚

非常坦率地说,学生包括我们学生周边的亲友、老师,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科技产业的变化,我们的了解未必是准确而又全面的。在进入大学之前,要对自己的志趣、要对将来某一个领域作出判断,可能是非常困难的。有一段时期,让我们的学生来通过课程的学习,通过和老师的接触,通过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了解,一方面对各个学科、专业有更深入的体验,另一方面对自己擅长做什么、自己的志趣在什么方面有更深入的发觉,我想对他们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于不少同学来说,从我的接触来说,即便我们不能够准确发现、准确了解自己的潜力、自己的志趣,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到哪些方面是不擅长、哪些方面是我不太感兴趣的,实际上对同学的选择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维度。

2018-05-21 15:29

主持人

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了解,肯定要比一年前来进行盲目纠结的选择要好得很多了。

2018-05-21 15:29

刘震

对于考生来说,这样的大类招生给考生很多的自由选择权,有一个缓冲的空间。另外,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的时候,很多的时候受到社会、家长、亲友以及老师的影响,很多时候的信息并不是那么完整的,比如说现在人工智能比较热,有很多考生会选择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它是一个交叉学科,一想到人工智能可能就想到计算机,但是比如机械,甚至人文社科领域都和人工智能相关。所以,有可能对人工智能感兴趣,但你并不一定要选择计算机,而选择其他的领域也有可能是去接触到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相关的研究。这需要你进入大学以后再去做了解和再去做选择。

2018-05-21 15:31

主持人

这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展现,我们需要涉猎更多来更全面地了解。现在在教育领域,我们发现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是改革,尽管我们在不停地去细化,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特点来更适合他们发展的路径。继浙江、上海之后,今年又有北京、山东等四个省市开启了新高考改革的试点。今天在现场还有来自浙江招生组的组长余潇潇老师,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在浙江,清华大学的招生如何开展的?

2018-05-21 15:31

余潇潇

2017年是浙江系高考改革之后的第一次高考,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第一年,这对新高考改革也是很重要的助力。在浙江,新高考改革之后,考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志愿,清华按大类来填报专业志愿,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考生的专业志愿的选拔难度,同时兼顾了学生专业选择权、专业选择空间,我们在浙江实施之后,广大的考生和家长对新政策下的多元化选择和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都是赞不绝口的。

2018-05-21 15:33

余潇潇

针对新高考,清华大学在浙江的招生,我们围绕着综合评价、多元择优、因材施招和促进公平的人才选拔理念,实施综合评价招生,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叫三位一体综合评价。三位一体分别指高考成绩、高中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高校测试成绩,相比其他的类型,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在浙江具有体量大、覆盖广和专业宽的特点,可以说是清华大学在浙江招生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招生类型。在去年浙江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进入清华的学生有105人,高考统招是15人,这也可以看出现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是优秀的浙江学子的第一选择。

2018-05-21 15:34

余潇潇

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当中,高考成绩会占60%,高校的测试成绩会占30%,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占10%,这种招生模式突出了大学在量人选材的自主性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在高考当中分分必争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高考占60%,有一定程度上的发挥问题可以通过一定比例分配,减小对他的影响。在高校测试当中,我们分为材料的初评、笔试和面试三个环节。笔试当中针对浙江高考改革的特点,考生有不同的选考科目,清华的测试也会兼顾到大家的选考科目,给出不同的测试组合,这样也更好地衔接了新高考,同时保障了同学们的选择权。今年在浙江继续沿用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模式,目前申请环节已经结束,预计在五月中下旬会给出初评的结果。

2018-05-21 15:36

主持人

刚才刘主任也在前面介绍了高考结束以后,考生要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的招生组的组长,余潇潇老师作为这样一个角色,您会给我们的考生提供怎样的信息让他们更好填报志愿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呢?

2018-05-21 15:36

余潇潇

可以说我们对接新高考,相比其他省份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和考生的接触已经不仅仅是在高考之后了,三位一体的报考是在高考前,我们在4月份的时候就启动了报名,所以我们和考生的联系,从高考后向高考前发生了很强的延伸,在同学们开始填报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时候,我们就跟考生们已经有了很密切的接触,在他开始填报的过程当中,就会给大家一些在专业上的指导、在选科上的指导,浙江的考生会有三门不同的选考科目,对应这个也就不再有文科和理科之间的划分,选考的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这是传统的理科生,也有可能选考物理、化学和历史,这样在专业选择当中就会有更大的覆盖面。可能针对考生不同的专业志趣方向,我们会针对他在报考清华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当中,我们会给予他,比如他可以同时兼报物理和历史,在清华的专业选择可能同时会覆盖到文科和理科。

2018-05-21 15:38

主持人

一方面为学生特色培养下足了力气,其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最基础的一层底色,十九大报告当中也提出这样的关键点,这样的话题在每次招生过程当中都会去谈及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我们会有怎样的优惠政策给到他们呢?

2018-05-21 15:38

刘震

提高农村生源比例、扩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近年来在高校招生工作中的重要导向。清华大学也始终坚持“招生助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力促教育公平”的理念,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寒门学子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圆梦清华。

2018-05-21 15:39

刘震

第一,2011年起,清华大学首创并精心组织实施“自强计划”,主要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招收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为更多优秀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考生需经过申请、初评、初试、复试等清华大学组织的测试选拔环节,通过测试并获得认定的考生可获得清华大学给予的在高考录取中享受30-60分的降分录取政策,并将有机会被邀请参与某些后续特殊培养环节。6年来,已经有约400名寒门学子通过自强计划圆梦清华。

2018-05-21 15:40

刘震

第二,2012年起,清华大学在高考录取中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单设批次、单报志愿、单独划线。截止到2017年,共通过国家专项计划招收了约1100名学生。第三,2016年4月起,我们还推出了iTsinghua学堂系列巡讲活动,主要是邀请清华的院士、教授、名师走进全国各地中学,为中学生介绍学科前沿、专业发展等情况,帮助中学生建立起对大学教育及学科专业的初步认识。活动推出2年以来,已经在全国250多所中学举办了接近400场讲座。

2018-05-21 15:41

刘震

在iTsinghua讲座的举办过程中,我们也努力向中西部贫苦地区倾斜,力促教育公平。在iTsinghua学堂的巡讲活动中,在中西部省份开展的比例一直都在半数以上,非重点中学、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学占比超过1/3。最近,iTsinghua学堂还深入到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用教育扶贫攻坚,点燃这些地区孩子们的希望。

2018-05-21 15:41

主持人

点燃心里的希望,是给孩子们很大的助力和鼓励。一般家庭经济比较难的学生入校之后会得到具体什么样的补偿?

2018-05-21 15:42

余潇潇

清华一直以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在多方面会给予他们支持,一方面是直接的经济方面的,比如说我们有绿色通道,他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可以直接向清华申请路费,从他离开家的第一刻我们的资助就会到位,到校之后会有相应的助学贷款、助学金来帮助他来解决学费、住宿费和日常生活费的问题。很重要一点,近两年特别强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的发展型支持,相对来说,相较于家庭富裕的同学,在发展性方面,同学们同样可以获得出访出国的机会,可能他由于家庭的原因,没有办法负担这部分的费用,以及他的英语水平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相对来说会欠缺自信,在基础教育会不足。针对发展性上的困难,我们有专门的一个计划叫鸿雁计划,比如对语言能力培养、领导力方面的培养,在出国交换等方面的资助也会给予他们一些专门的支持、帮助。

2018-05-21 15:43

主持人

我们尽量提供教育公平的时候,我们来看看教育的质量,我们也知道在去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对清华大学的评价是比较高的。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有哪些点是值得我们考生来去关注的呢?

2018-05-21 15:44

彭刚

的确,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教育部组织了由中外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清华大学本科教学进行审核评估,审核评估最后的反馈的确给清华大学教学各个方面有很高的评价,其中一段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说一所大学和它培养的人才在一个大国自强和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放眼全球也是少有的精彩,清华大学不愧为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我想这是对清华过去以及现在对人才培养方面成就的一个高度肯定。当然,审核评估里面提出来的,我们还需要改进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当下工作的重点。

2018-05-21 15:45

彭刚

具体的如果要对我们的考生朋友来介绍一下清华的本科教育的吸引人的地方,我想我可以简单地从这么几个层面,一是学生。我们有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从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吸收了一些最优秀的年轻学生到一块儿来学习,我想我们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对一个青年人的成长来说,一群最优秀的年轻人在一块儿相互激发,这是难得的条件。前些天我去拜访在我们这儿短期工作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是国际知名的燃烧专家,他一到北京,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排了好几门课,我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呢?他说清华的学生太优秀了。他说,你知道吗?你在台上讲课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的眼里在发光。到清华来,你会和最优秀的名人在一起。这是一条。

2018-05-21 15:47

彭刚

 另外,我们有很多一流的学者、最好的老师来投入本科教学。我可以简单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经管学院的院长钱颖一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经管学院低年级的经济学院里一直是他在上,又比如说,我们年过八旬的环境专家钱易院士,钱易院士这些年一直在主持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程《生态文明》,又比如说前一段图灵奖的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在亲自指导给本科生上一门叫《自动驾驶》的课,这门课一方面是技术要领,是社会关注的,另外一方面也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基础的理论,姚先生和年轻教师课前课后讨论这门课该怎么上,每一节课都去听,每一节课老师提出来的问题,他和学生抢着回答。这样的场景,我想在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也是不多见的。到了清华,你有机会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接触到一流的大师、一流的学者。

2018-05-21 15:49

彭刚

第三,清华,我觉得是特别真心的重视本科教学,这也是世界上很多一流大学、顶尖大学共同的特点。去年,本科教学评估的时候,我们的专家组就有专家把我们的校长邱勇院士称之为本科校长,邱勇校长也非常乐于接受这样的称呼。的确,如潇潇老师刚才所说的,的确我们在各方面对学生的投入很大。比如,去年准备审核评估的相关材料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时统计了五年本科生发表SCI论文超过200篇,我们当时都吃了一惊。可是一所大学每年给本科生的科研项目提供800万以上的经费,有的本科生四年下来累计的科研经费超过40万到50万,我想这在国内,包括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又比如,我们有国内领先的在国际上有一流的创新创业基地,又比如说这些年整个教学国际化的进展非常快,到现在为止,至少有一半的本科生有国际化的访学或者体验的经历,这个比例在未来几年还会显著提高,清华给本科生提供非常好的,而且将来会越来越好的条件。

2018-05-21 15:50

主持人

听了彭老师的介绍,我的心已经蠢蠢欲动了,后悔没有赶上好时代,心动归心动,我们特还要把眼光落在实处。请刘老师跟我们谈一谈今年自主招生和领军人才的选拔,现在报名情况怎么样了?

2018-05-21 15:51

刘震

正如我刚才所介绍,清华大学的自主选拔包括领军人才的选拔、自主招生和自强计划,其中目前已公布初申名单是自主招生名单,已经在教育部网站进行公示。领军人才选拔和自强计划目前在初审阶段,从报名情况来看,今年领军、自主和自强,总共收到有效报名材料3万多份,这个数据与往年基本持平。我们现在认定规模也保持稳定。

2018-05-21 15:52

主持人

刚才我注意到彭老师在介绍的时候说到创新创业的基地,创新创业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请余潇潇老师谈一谈在清华创新创业的一个教育,我们又是如何来展开的呢?

2018-05-21 15:52

余潇潇

创新创业教育在清华的人才培养当中一直是一个特色,因为早在1997年的时候,我们就成立了当时全国高校当中第一个校内的学生创业组织叫学生创业者协会,大家熟悉的美团网的创始人王欣就是当年是这个协会的早期会员。1998年,这个协会举办了在亚洲高校当中的第一个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同时在1998年校内开始开设创业类的课程,这在当时国内高校当中是最早的。在近年来,清华大学主要在建设、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们在这里谈的是三创融合,三创比创新创业还多了一创,是创意,我们希望把创意放在第一位,因为鼓励大家从兴趣出发来寻找创意,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功利,完全是由兴趣打造的,在校内由学生主导建设了30余支学生未来兴趣团队,覆盖学生感兴趣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部分是科技的兴趣团队,学校会给学生建设的兴趣团队提供场地,提供资金,围绕他们感兴趣的方向做探索和研究。

2018-05-21 15:53

余潇潇

在创新方面,对于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生始终的,比如在课堂上,有挑战性课程,围绕专业当中的挑战性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培养敢于挑战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课外,我们有创客空间,就是刚才彭老师所提到的,现在创客空间面积是全球高校当中规模最大的,另外我们大学生学术推进计划,这是清华从自主科研经费当中专门拿出800万专门支持本科生的创新,他们的学术科研活动。有不同额度的资助,刚才彭老师提到,有同学对这方面确实非常感兴趣,可能在本科四年就会获得高达几十万的资助。

2018-05-21 15:54

余潇潇

第三步,到创业这方面,我们有“创+”和x-lab等一批孵化学生创业项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同学一方面有相应的课程,同时可以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跟他一起组成创业团队,同时还有相应资金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来讲,第一桶资金是最困难的,在这方面我们不希望同学有任何的负担,学校为他们提供启动资金的支持,我们不占股,我们是完全无偿、完全公益的启动资金支持。同时在学制方面,对创新创业的学生也有相对宽松的环境,休学和停学的机制允许同学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任何一个时间点,比如说他可以进行停学,开始他的创业活动,如果说他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者他觉得可能应该继续自己的学业,他可以随时申请复学来完成他的学业。

2018-05-21 15:55

主持人

这些措施听起来非常的诱人,有没有具体事例介绍一下怎样把这些措施运用到和同学的互动中呢?

2018-05-21 15:55

余潇潇

举一个学生的例子,他是热能工程系的同学,在今年下半年开始读研究生,他在大二的时候,就对太阳能电池发电非常感兴趣,当时他到“创+”的平台上做了一次路演,路演的时候是技术男,谈的都是技术,投资人觉得很困惑,但觉得这个技术很厉害,就获得“创+”的第一笔资助,给了五万元的无偿资助,让他把他的想法付诸于现实,先把太阳能电池板的产品做出来,做出来之后,他就获得天使投资基金,马上就跟上了。他在拿到基金之后,他相当于现在有社会责任,获得天使投资,所以他向学校教务处提出申请休学,休学一年之后,他把他的公司,当然中间也走了很多弯路,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东西,他探索了2C端的东西,2B端的产品,从最开始做的太阳能电池钱包,到后面专注地来做太阳能电池板。最终,他休学了一年多的时间,把他公司的年产值做到了几千万的规模,渐渐的,他觉得他更大的兴趣还是在于希望把他的技术向前更推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转化率,所以他向学校提出复学,同时公司也发展到一定阶段,希望有稳定的运营,他向学校申请复学,从而回到学校进行大三的学业,大四的时候,因为他在创业方面很出色的探索获得我们的奖学金。

2018-05-21 15:57

主持人

从有创意到路演再拿到投资,最后有了产品,一步一步,不仅让他身上多了责任,更多了社会的磨砺,对于一个孩子成长全方位的人,更有利于跨入社会,为社会尽一份力量,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一直说培养有用的人才,近些年发现无论从一带一路和双一流的建设,我们更跨入国际化的视角,对国际化的办学,清华大学有怎样的思考呢?

2018-05-21 15:58

刘震

新百年以来,清华大学提出了“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发展目标。通过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一直是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重点。2016年7月,清华大学制定通过了《清华大学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整合国内外资源,走内涵发展、特色建设的道路,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为了积极推进全球战略,清华大学重点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办学项目,包括苏世民书院,与伯克利大学合作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与华盛顿大学合作的全球创新学院,与米兰理工大学合作的中意设计创新基地,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等。去年4月,清华大学还发起成立了第一个由中国高校牵头的高级别国际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前不久,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也揭牌成立了。

2018-05-21 16:00

刘震

从各项数据来看,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已达7497人次,教师赴海外交流学习达6890人次,总共前往五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清华大学共有3509名国际学生,来自128个国家,拥有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清华大学拥有全英文授课课程近500门,全英文研究生学位项目25项,联合培养双授联授学位项目46项,与全球50个国家的280所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这一系列的变化和数据都体现着清华大学的全球战略在深入实施,国际化水平在不断提升。

2018-05-21 16:01

主持人

今天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们细致分享,每年在这个时候,我们请各高校的老师来此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为了就是想让我们的考生掌握更加专业的信息,从而能成为自己更想成为的自己。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