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16:45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众所周知,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国家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在课程教材中集中地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中小学教材的建设都非常的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材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并且明确提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

2018-09-17 16:49

主持人

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两位嘉宾和我们一起谈谈统编历史教材里的国家认知。他们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统编历史教科书执行主编叶小兵教授,欢迎您。

2018-09-17 16:54

叶小兵

大家好。

2018-09-17 16:55

主持人

以及北京四中历史教师王小琼老师,欢迎您。

2018-09-17 16:55

王小琼

大家好。

2018-09-17 17:03

主持人

我们关注到从去年全国投入使用的统编历史教材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抗战的时间说法,从以往习惯的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对此我想请问一下叶教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变化?

2018-09-17 17:04

叶小兵

 其实14年抗战这个提法,从学术界,大概从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著作当中,比如研究抗日战争史的一些学者,就已经提到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到1945年,实际上已经有了14年的提法,这是学术界。另外,在民众当中,也有很多人认为,抗日战争应该从1931年日本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开始,举例子,比方说东北地区的政协委员、人民代表都有些这样的提案,包括一些当年抗联的老战士及其他们的后代,也提出抗日战争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算起。特别重要的节点,就是在2005年的时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当中提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更为明确提出来的,在2015年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当中,明确指出了中国人民经历了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2018-09-17 17:04

叶小兵

抗战14年的这个提法,可以说是学者、民众以及党和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共识,也可以说达成了对抗日战争国家的认知。这个提法,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从1931年九一八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武装侵略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虽然可能这个斗争是局部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也不支持的。但是在白山黑水之间,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的武装,都进行了这样可歌可泣的斗争,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是一个全过程,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它是全面抗战,全国性抗战,而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它可能是局部抗战,但是也是抗日战争有机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解读了。

2018-09-17 17:06

叶小兵

另外还有一种,从世界范围角度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战胜了法西斯的邪恶势力。实际上九一八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说中国是第一个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反抗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九一八事件,实际上标志着什么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是从中国开始。因为中国最早跟他们干的。所以,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无论从史实上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上,这一段非常重要的民族记忆、国家记忆上有这么一个完整的认识,14年的提法,尤其在教材当中,对我们下一代要铭记是非常之重要的。

2018-09-17 17:06

主持人

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有没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2018-09-17 17:09

叶小兵

我了解的情况,大家对14年的提法,应该说是形成了一种共识。当然,也不排除比如个别的,包括学者或者个别的人,他们从自己一些研究的角度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可能有一些看法,这都是一种对历史的解读。我刚才说我从两个方面,从抗日战争全过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解读。我想这种解读是获得了包括主流认识,还包括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还都是赞同的。

2018-09-17 17:12

主持人

王老师也从事了多年的历史教育,当您从第一次看到从八年抗战变成十四年抗战以后,我想关注到一个问题,就是您的学生对此有没有一些疑问?

2018-09-17 17:12

王小琼

现在我们的学生这个年龄段初中的孩子,他对抗战这段历史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一些影视作品里头有一些零散的、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具体说抗战有多少年,有些孩子是不清楚的,有些孩子是听长辈说有八年。我在教学当中,就像叶老师所分析的抗战这段历史,为什么表述为14年。在教学当中基于这个史实,从教学的角度,帮助学生梳理中国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开始侵略中国,我们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一直讲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把这个过程完整的给学生梳理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在了解基本史实的同时,达成最基本的认识。就像叶老师刚刚谈到的,一是我们民族的一个认同、国家的一个认知。另外一方面,也是要达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一个地位和作用,我觉得对于初中的学生,让他基于基本的史实了解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是我们教学应该做到的。

2018-09-17 17:13

主持人

我注意到刚才两位都提到国家认知这个词,我想知道,除了抗战14年这个变化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涉及到国家认知方面的内容?

2018-09-17 17:14

叶小兵

在教材当中一些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今天怎么看,肯定是要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这个层面,就像我刚才说的,对一些重大的事件,学者、民众,包括党和国家能够达成共识。像您刚才问还有没有其他,其实在教材当中还有很多的。就还说抗日战争,我们还有一个可以说是属于国家认知的提法,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是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个可以说也是属于国家的认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全民族的抗战,一直坚持抗战到底,一直坚持反对投降,这是最为坚定的,而且带领着全国的军民,在这方面是真正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显然是属于,也是历史的事实,也是属于我们国家的认知,这样在教材当中也会体现出来。

2018-09-17 17:14

主持人

新课标最大的变化,我看到了有一个名词叫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叶教授,今天能否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能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有一些陌生?

2018-09-17 17:15

叶小兵

核心素养总体意思来说,就是我们人在面对新的比如陌生的、复杂的情境的时候,我们怎样运用学习期间所获得的比如说知识、能力、方法,包括情感态度等等,三观之类的,综合起来用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关键能力。我们说这是综合的,咱们说通俗一点,就是做人做事的本领或者解决问题的水平。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以后,他怎么去认识历史,怎么去解决历史的问题,他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现在提到的是五个,一个是比如说你要认识历史问题,要有正确史观、科学史观,这就是唯物史观,这是一个素养。另外,你要认识历史的事情,你要把认识的对象放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这就是时空观念。第三,怎么知道过去发生什么呢?这就需要材料的支撑,这就是史料实证。另外像刚才所说到的,如何看待历史,这就是历史解释。最后,我们在解释历史过程当中,实际上也蕴含了解释者的比如价值的追求、人文的关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样就构成了历史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这个现在作为我们教学当中培养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五个核心素养的发展。

2018-09-17 17:15

主持人

叶老师刚才解释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王老师,想请您结合您的教学实践来解释一下您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素养的看法。

2018-09-17 17:15

王小琼

好的。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像李老师刚才所讲,我们是基于最终的培养目标,是想通过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在这个学科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终核心是达到和国家培养目标一致,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的培养,素养这个素不仅仅简单是平素,我怎么怎么样,肯定是有一个过程。养也是要培育,是需要老师通过教学教育这些活动。在我们历史学科教学当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的还要通过历史的教育教学来实现。也就是说,课堂是我们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个主渠道。基于这么一个原则,我们在教学当中就要用很多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这些核心的素养。我个人觉得,有这么几点,我教学当中做到的。第一,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就是我们要定位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总的课程目标是达到最终和国家一致,立德树人。历史学科平时的目标,要以它为依据,还有课标作为依据,具体落实是课时目标,讲究这些目标的一致,制定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参考的就是考虑到课程标准,还有教材内容,还有学生的情况,还有老师自身的一些特点,制定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有效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教学目标。这第一点,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

2018-09-17 17:15

王小琼

第二点,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就是采取适切的教学策略。比如刚刚李老师谈到的,我们历史学科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怎么落实呢?以时空观念为例,时空观念的培养,我用了一些办法首先让学生要知道历史的最基本的特征:时空。表达时空有哪些方法表现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学当中讲一些历史大事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学生,在当时的时空背景之下去分析这个问题。包括李老师刚刚谈到的,我们认识问题,解释这个问题,一定是当时情境之下。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老师们比较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大史年表,很醒目,也很清晰梳理这个线索。这一种办法。再比如说,实证,得有证据,历史是一门讲证据的学科,在教材里面,统编教材也有很多这样的素材。历史的证据,有的是一些文物,有的是一些文献材料,有的是一些历史的照片等等,非常丰富,我们教科书就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利于老师在教学当中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要选择这样一些素材,带着学生,我们来评价历史,我们了解历史,一定是得有证据,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评价的时候一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定达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样一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这样一些素养,等于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当中还有很多策略方法,比如说设计梯度的问题,最终还要落到价值认同这个层面,就是家国认同,这个层面是我们最后要达到的,能够实现立德的最终的核心。这是我的一些做法。

2018-09-17 17:16

主持人

平时您在教学过程中是怎么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的呢?

2018-09-17 17:16

王小琼

很多办法。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思维也不太一样。比如说初中阶段的学生,他相对来说感性思维还是要比理性思维强一些。我们的培养,初中阶段,初一的时候,更多的是通过讲一些故事,先让他对历史感兴趣,就是感性的了解,有故事。丰富的一些历史的,比如文物图,或者还有一些文物的模拟图片。都是一些直观的东西,来让学生对这个感兴趣,产生兴趣。通过老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也会吸引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我们还会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适合他读的,让他去读,我们老师有引领,就是读这个书的时候怎么去读,有时候让学生写一个读后感,或者让学生通过课前演讲给同学分享我读这个书的收获体会,然后让学生产生兴趣过后才有可能深入地在这个学科上提升,有可能有朝一日过后,这个孩子立志历史研究领域,我们原来有这样的学生,初中感兴趣,上了高中,最后就选择了历史学科这个专业。

2018-09-17 17:16

主持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培养兴趣,要好于让他死记硬背。刚才二位多次提到的另外一个词叫立德树人。10号刚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习主席再次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请二位再次谈一谈关于统编历史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达成的一些感想。

2018-09-17 17:17

叶小兵

党的十八大以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做教育的人来说,教育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环节,都应该是力求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说,立德树人是一个总的任务,教材的编写可以说是总的任务的一个基础工程。有了教材,才有教学,才有一些其他的。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教材如何体现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是非常之重要的。我们从教材的编辑者来说,一定要把这个基础工程铸好、夯实。比如,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央一直提倡的很多,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等,包括一直在强调,比如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还有现在提的“四个认同”“四个坚持”等等这些东西,在初中历史教材当中都有渗透,都要力图把它体现出来。习总书记打过一个比方,教材很像要给孩子系好的第一颗扣子,要打好这个红色的基因,教材建设是一个战略工程,很具有战略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尽量体验。立德树人实际上是提出到底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在历史教材方面,尽量地渗透体现出这个根本任务的。

2018-09-17 17:17

王小琼

叶老师谈到教材里面渗透了这些东西,我举个例子,还是以今天的主题抗日战争为例。我们讲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里面其中有一段就谈到了,淞沪会战的时候, 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这是一段文字。底下还有一段材料研读,就是教材里面提供的,核心就是伦敦泰晤士报对淞沪抗战的评价。这个教材很好地呈现了,教材毕竟还有教材的篇幅所限,这些历史的细节有的地方不可能全部呈现到,最后立德树人,我们教学当中还需要老师去落实。我在教学当中就结合谢晋元这个事迹,正好我们中央电视台配合很多的节目,其中有一个就是抗战家书,于是我就把谢晋元当时写的家书的素材用在这儿,当时谢晋元表示,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提供给学生这个家书,设计问题,就是问学生,谢晋元部为什么能够坚守这个四行仓库,同时结合我们教材提供的泰晤士报的评价问学生,泰晤士报说,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就问学生,你觉得淞沪会战对抗战初期局势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教学,通过补充这样一些当事者本人,历史上的人,他们做这个事情,传递的是什么呢?我们去感悟抗战时期中国军人宁死不屈这种精神,保卫家国这样一些情怀。通过我们的教学,通过聚焦谢晋元部来落实,这样潜移默化的,并不是说教,告诉学生,我们得爱国,像刚刚叶老师说的这几个认同,我不能告诉学生我们得有什么什么认同,一定是凭借鲜活的历史上的人和历,通过我们的教学,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由衷地感慨,由衷地认可这个。这是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最好的是达到我、学生能够和历史上的人共情,然后对他的品格产生影响。

2018-09-17 17:18

主持人

您手上拿的就是我们的新教材,请给我们观众看一下。

2018-09-17 17:18

王小琼

这是八年级上册的封面。

2018-09-17 17:18

主持人

排得非常清晰,有助于学生们的学习。

2018-09-17 17:18

王小琼

它很注重初中生的特点,要求图文并茂,要求有各种栏目的设置,这其实也是从教材编辑者的角度,在激发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

2018-09-17 17:18

主持人

今天和二位聊了这么久,我也是受益匪浅。今天节目到此为止,感谢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