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将于9月9日-10日在深圳举行,届时人民网传媒频道将对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进行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由人民日报社、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招商局集团联合主办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再一次对今天现场所有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
2018年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五个年头。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
在“融”中创造,在“合”中提升,自2014年开启“中国媒体融合元年”至今,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果,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互联网媒体矩阵”逐步形成,生产机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今年6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迎来创刊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贺词当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创新”、“改进宣传报道”、“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至关重要。
所谓“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改革开放前沿城市—深圳,共话“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希望借此机会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未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在此,向莅临本次论坛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以及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地区宣传部、网信办、报业集团、广电系统、科技企业的代表和参与报道的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欢迎你们。
接下来非常荣幸为大家介绍主办方邀请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高翔,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林乘东,国家互联网信息部原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彭波,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马利,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季星星,新华社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副总编辑刘晓龙,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高岸明。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莅临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和承办方的领导,让我们掌声欢迎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陈如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建红,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牛一兵,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欢迎各位领导、嘉宾。
首先有请主办方领导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先生致辞。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代表李宝善社长,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论坛顺利举办做了大量工作的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招商局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人民日报社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人民日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宣部精心指导下,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全媒体平台新闻生产策划、采集、编辑、发布流程一体化,搭建起了支撑优质内容生产的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人民日报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达2.48亿,法人微博总粉丝数近1.1亿,微信公号关注人数超2000万,在主流媒体中均位居前列。人民网日常传播覆盖超过2.58亿用户。“人民数字”2万余块电子阅报栏遍布全国各地。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成为海外受众了解中国的崭新窗口。海外社交媒体建设也取得长足进展。借力融合发展,人民日报涌现出一批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机会拍的多面手,推出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图解新闻、“军装照”H5、“两会夜归人”短视频、“中国很赞”手指舞等一批广泛传播的现象级、标杆性产品,激发了新闻生产力创造力。人民日报这几年融合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媒体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今年6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的贺信中,对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提出明确要求,人民日报将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巩固已有实践成效基础上,学习借鉴各兄弟媒体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与各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借力新技术发展成果,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努力在媒体深度融合上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以正确舆论导向引领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为主流媒体,我们推进融合发展的方法、路径可以多种多样,推出的融媒体产品可以千姿百态,流程、渠道、技术、经营和管理方法可以不断变化,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永远不能变。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大做强正面宣传,通过深度融合,推出更多融媒体产品,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科学有效开展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场,努力使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响亮。
二是坚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对于主流媒体,优质内容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以新思维、新制作、新业态改造内容、提升质量,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各方面、全流程,全面提升内容生产水平,打造更多具有主流媒体气质和品格的新闻产品。要坚持不懈改善优质内容供给,打造专业、深入、独家、权威的优质内容,让新闻内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接地气,让人们想看、爱看,让党的声音直抵人心、温暖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要增强用户意识、受众意识,用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提升优质内容阅读率、到达率、点赞率、转发率,使我们的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黏性不断增强。
三是坚持以开拓创新推动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融合发展是媒体的一场自我革命,同时也是实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目标的机遇。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紧抓历史机遇,研究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深度融合发展新径,打造顺应时代趋势、适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体制机制。要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始终保持新技术敏感性和前瞻性,瞄准先进技术、实用技术,以技术更新业态,以技术丰富表现,以技术促进融合。截止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绝大多数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这提示我们,移动端是未来融合发展的制高点。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到移动端上来,把人财物等更多投入到移动端上来,开发大数据,运用云计算,加速构建新的技术支持体系,构建适应移动采编和移动管理的新模式,重点建设好、使用好、管理好新媒体聚合平台,发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作用,增加吸纳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推出更多适应移动端的、具有聚合效应的现象级产品,更好地吸引用户、赢得用户。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人民日报将与大家携手,共同运用好媒体融合发展论坛这一交流研讨的平台,努力把推进媒体融合的丰富实践、鲜活创造和有益启示发掘出来、传播出去,让更多媒体同行从中受益。
相信,大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深入研讨,通过思想观点、实践经验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都会有所启发有所收获。也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步伐,定能共同开创媒体融合发展的美好未来!
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谢谢。再次感谢庹震总编辑为我们致欢迎词。接下来让我们有请主办方领导: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陈如桂为我们致辞,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代表王伟中书记欢迎大家来到深圳,出席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人民日报将这一重量级的论坛放在深圳举办,要感谢各级媒体对深圳发展作了大量的非常精彩的宣传报道,很好地展现了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活力、魅力和影响力。
今天,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新的光彩。这次论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一次重要的行业盛会,也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节点举办的高规格论坛。论坛汇聚了全国新闻媒体界、学术科研界、企业界等各方面力量,围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主题,深入开展研讨,必将为深圳、为全国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新的风向标。
创新是推动包括媒体在内的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深圳是一座以创新为特质的现代都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充分肯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求我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去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超过2.24万亿元,位居亚洲城市前五,今年上半年又实现了8%的增长;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3%,接近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以色列、韩国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2万家。特别是深圳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基地,是全国互联网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5万亿元、占全国的1/7,集聚了华为、腾讯等一批领军企业,这些为深圳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们在用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用创新推动媒体转型发展、融合发展。近年来,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大力推动媒体管理创新、内容创新、渠道创新,打造了“读特”“读创”“壹深圳”“全橙智媒”“见圳”“全民阅读”等融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弘扬了主旋律、激发了正能量,巩固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吸收本次论坛成果,学习借鉴各媒体的经验做法,加强与全国媒体的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深圳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新的业绩,为深圳走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最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深圳新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精彩、圆满、成功!祝大家在深圳期间健康、开心、顺利,一切都好!谢谢大家!
非常感谢陈如桂市长。现在让我们有请主办方领导,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红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十分高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不久,即与来自全国新闻宣传战线的各位朋友,相聚在蛇口,共同参加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招商局集团,对各位的莅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世界政经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蓬勃袭来。外部环境变化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旧有的均衡、秩序和边界在不断地被打破,新的聚合、整合和融合方兴未艾。面对席卷全球的变化,融合发展成为显著的时代特征。无论是企业之间、产业之间,还是企业与媒体之间,都需要加强协同合作和跨界融合,在融合发展中创造新价值、共享新价值,从而实现双赢、多赢和共赢。
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是百年招商局的核心价值。面对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招商局集团坚持“立足长远、把握当下”的战略原则,深刻认识变化,努力适应变化,积极把握变化。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以“融合”促发展。在企业融合方面,我们抢抓国家推动国企整合的历史机遇,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推动横向整合;把握行业重塑、洗牌的机遇,加大兼并收购力度,并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实现资源集聚,提高配置效率。我们还强化对外合作,截至目前集团总部已与116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其中企业74家、政府33家、学校和科研院所9家,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在产业融合方面,招商局集团的各个产业板块,主动实施“产业+互联网”“产业+科技”,并以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园区、金融科技等为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积极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和融合。经过近几年的融合发展,集团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营业绩持续提升。
在不断强化融合提升硬实力的同时,招商局还大力推动与包括人民日报社在内的广大媒体的产媒融合,提高软实力,打造新动能。自招商局与人民日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思想宣传、基金设立、打造新产业联盟等产媒合作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11月,由人民日报社与招商局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新产业联盟”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聚集了新兴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服务国家整体战略,推动产业合作。就在昨天,由双方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新产业峰会”成功举行,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招商局与其他媒体也开展了广泛合作,成果丰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融合能创造生态,融合能开拓空间,融合能推动创新。我相信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融合大势,积极促进融合发展,就一定能够创造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谢谢李建红先生的致辞。接下来我们将会邀请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致辞。
首先有请中共中央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先生为我们致辞。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来到美丽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深圳,出席“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今年是第四届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四届论坛成功举办,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学习研讨、激荡思想、交流对话的平台,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本届论坛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探讨媒体融合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肩负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代表中宣部,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总书记多次对媒体融合作出深刻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要“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总书记也对加强媒体融合建设提出了要求,这些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着力探索发展路径、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传播技术、强化内容生产,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为巩固拓展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媒体融合进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必须坚定信心,把握机遇,加快实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就此,我提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媒体融合发展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宣传规律。要把握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主流声音更响亮,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舆论支持。
二、媒体融合发展要激发创新活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整合生产要素,打通不同平台、部门的限制,共享资源,重塑流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创新,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融入到新闻采集、制作、传播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媒体融合的创新改革,要进一步向基层媒体延伸,面向最广大的受众。
三、媒体融合发展要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媒体竞争、发展关键是人才。媒体融合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政治过得硬、业务能力强,也要懂得运用互联网思维贴近受众、服务群众。我们有不少记者、编辑在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得到了淬炼,越来越多的好创意、好作品涌现出来,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出了中国故事,讲好了中国故事。各媒体单位既要通过多种培养方式,加快推动现有人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又要创新机制模式,广聚网络英才。要引导新闻工作者增进对人民的感情,强化社会责任,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是主流媒体重要的使命和职责所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走向纵深、走向前列、走向未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相互学习,共同谱写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感谢郭卫民副主任。现在让我们有请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高翔为我们致辞。掌声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很高兴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被誉为中国“最互联网城市”的深圳,参加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我谨代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来,总书记就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中央网信办始终认真贯彻总书记要求,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网络宣传管理工作新局面。在内容建设方面,坚持策划引领,组织网络媒体充分运用移动化智能化的融媒体技术、分众化互动式的传播方式和大众化生活化的话语表达,不断提升正面宣传的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在阵地建设方面,加强重点新闻网站传播能力建设,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主要商业网站和专业垂直网站积极参与的网络传播新格局基本形成。推进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从业人员准入管理,通过组织开展全面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锻造出了一支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的网络媒体人才队伍。
近年来,各地各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的全媒体矩阵日益壮大,活力迸发。无人机拍摄、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新闻传播;短视频、动漫、H5、表情包等表现形式受到广大网民喜爱;从《大道之行》到《我的军装照》,从《牵妈妈的手》到《给90后讲讲马克思》……一部部融媒体作品持续刷屏网络,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一致叫好。
媒体融合的大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媒体变革大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是坚持导向为先。当前,我国有8亿网民,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受众需求多样、参与意识增强、思想观念多元,网上舆论场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主流媒体要继续发挥舆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始终坚持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是坚持受众为本。总书记多次强调:“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络传播的特殊规律,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网民需求,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引导,“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就是要多关注民情民意民愿,让互联网成为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宣传群众的重要渠道。
三是坚持内容为王。互联网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推动互联网内容繁荣发展,符合广大网民的根本利益和普遍期待。中央网信办今年专门出台了《互联网内容建设战略》,在推进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主流媒体要加强内容建设,在保持优质原创内容的传统优势基础上,善于借助多元化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善于发掘和讲好生动鲜活的故事,以内容优势赢得话语优势和发展优势。
四是坚持创新为要。短短几年间,我们共同见证了信息技术和媒体表现形式和受众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日新者必日退”,从相“加”到相“融”,最终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需要深层次、全方位的革新,这要求我们不断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全媒体报道模式,推动构建完善的现代传播体系。
五是坚持人才为基。媒体的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人不仅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体,也是融合发展的对象。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快培养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实现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媒体融合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自我革命。既要有时不我待的冲劲,也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行百里者半九十,希望大家进一步落实总书记要求和中央要求,顺应发展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共同创造媒体融合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谢谢高翔副主任的致辞。接下来有请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先生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第三次参加媒体融合发展论坛,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受王志刚部长委托,我代表科技部,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同仁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论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不久的背景下举办,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以人民日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紧紧把握中央精神,顺应新时代传媒技术深刻变革的趋势,务实创新,不懈探索,深化媒体融合,为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四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为落实中央的要求,我们坚持把科技宣传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着力打造“一库N平台”科技传播格局,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化探索,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全力提升科技日报社作为科技宣传主阵地的功能。
媒体的融合必须从“根”上融合,我们坚持资讯为本、推进内容融合,着力打造“中国科技资讯库”,创新机制聚合科技系统、国内外科技资讯资源,全力搭建科技媒体融合的“根平台”。目前,已完成资讯库数据中心总体框架的搭建。
媒体的融合关键是渠道的融合,我们坚持移动优先、推进渠道融合,在做精纸媒的同时,着力疏通移动端传播渠道,不断完善科技资讯的触达终端。“创新中国”、“科普中国”、“科技头条”等应用相继推出,N平台格局日益健全。
媒体的融合核心是服务的融合,我们坚持价值导向、推进服务融合,用“工匠精神”打造新闻精品,用“产品思维”打造服务精品,推出系列科技新闻主题报道,科技政策“云平台”、科技成果展示转化平台等相继上线,拓展了科技传媒的服务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朝着智能化、智库化的“双智型传媒”转型,着力打造中国科技资讯库“根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传播“双引擎”,不断完善媒体融合发展的格局,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们将与以人民日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一起,深化探索,改革创新,共同塑造新时代媒体融合的美好前景,全力落实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和任务。
再次感谢主办方邀请,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感谢再次李平社长。现在让我们有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季星星为我们致辞。掌声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感谢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邀请,让我有机会代表中国记协,向“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第四次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中宣部有力指导下,中国记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坚持政治引领,推动实践探索,做好联系服务,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助力加油。
一是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启动运行,引领有了新抓手。建立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是党中央交给中国记协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国记协积极贯彻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巡视督查要求,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积极筹建联系服务新媒体工作机构,将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纳入中国记协联系服务范围。7月27日,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成立并运行。按照中宣部审定的《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规则》,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由新闻宣传管理部门、新闻行业组织、记协组织、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新闻报刊、新闻院校、新闻研究机构等代表组成。经会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严格推荐,共推举产生第一届委员155名,通过了《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规则》,确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论述系列专题培训、打造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评价发布体系、筹办中国新媒体大会论坛等重点活动。在牵头委员、承办委员和项目顾问的共同努力下,各项重点项目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二是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评选顺利,示范有了新标杆。中国记协新一届理事会和党组履职以来,把在中国新闻奖中增设媒体融合奖项,作为响应新闻界呼吁、推进媒体融合的大事来抓,得到中宣部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50个名额,分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融合创新6大类组织评选,推荐了一批重量级、现象级、代表性、标志性的新媒体作品,一批彰显新媒体时代记者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全媒体现场报道,一批代表媒体融合新进展新水平的创新创意成果。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评选经验,在研究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和新媒体传播规律上下功夫,继续拓展优秀作品报送渠道,继续完善媒体融合奖项设置,努力实现“把好方向导向、选好优秀作品、立好范本标杆、守好评奖纪律、总结好评选经验”的“五好”目标。
三是做好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服务有了新平台。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记协深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中国记协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力量。要加快改革步伐,确保今年基本完成任务。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坤明同志等中央领导要求,强化政治引领,推动行业自律,加强联络服务,打造工作平台。一方面,延伸服务手臂,在广度上做文章。建立健全联系各级各类新媒体的长效机制,与新媒体工作者广交朋友,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宣传推荐新媒体工作者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好典型、好经验,促进新媒体工作者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另一方面,拓展服务范围,在深度上下功夫,开展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工作状况调研,实施新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实现中国记协网络服务改版升级、推动“记协品牌”拓展新媒体领域影响力、筹备出版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年鉴等。
各位来宾,同志们: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共同举办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围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开展战略研讨、经验交流,注重技术展示、成果分享,已经成为具有权威性和标志性的业界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回应新闻宣传时代要求,顺应新闻事业发展趋势,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体现了新闻宣传战线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愿大家建好平台、用好平台,分享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的好思路,商讨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的好办法,交流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的好经验,增强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全媒体传播能力不断强起来,共同担当起新形势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季书记的致辞。下面有请中东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致辞。掌声欢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值此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之际,人民日报社在改革开放“春雷”乍响的深圳蛇口,隆重举行“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共同探讨、推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广东省委,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的方法和路径,是新闻舆论战线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重要政治责任。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从而更深入、更广泛、更有效地为党发声。
人民日报社在打造全媒体形态的新型媒体集团进程中,做出了成功探索,发挥了领军作用。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传媒大省、网络大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任务艰巨。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顺应社会信息化趋势,努力打造更具党媒传播功能的全媒体:一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适应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格局的变化,满足受众需求的升级,有的放矢推进重大融合项目建设。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已初步完成媒体、数据、交易三大业务的主体布局,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之一。南方+、21财经等媒体客户端,成为移动互联网生力军。二是靠船下篙、精准发力。把握媒体融合的阶段性特征,依托传统媒体的实力、优势和资源,精耕细作、扎实推进。积极发挥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的作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插上资本的“翅膀”。加强新闻产品创意赋能,一批兼容“技术+美学+灵感”的广东融媒体产品在重大报道不断涌现。三是此长彼长、两翼齐飞。强化党媒政治责任、刚性供给正能量,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影响力融合交汇。广东正在积极推进党报提质增效和广东卫视振兴工程,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增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改革开放再出发,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我们深知,广东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需要广东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更离不开人民日报等中央和兄弟省市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恳切希望媒体界的朋友更多地支持广东、宣传广东,更充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大地的生动实践。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嘉宾在粤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感谢傅华部长。最后请此次论坛的承办方领导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先生为我们致辞,掌声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参加这一会议,很高兴再次参加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并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新的体会和变化。
这次论坛举办的时间和地点意义尤为深远。40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正是在深圳蛇口喷涌而出,腾讯诞生并植根于深圳,也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成为这一浪潮的见证者。改革开放改变了现代中国,推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推动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这种融合造就了今天成就斐然的中国,造就了许多个腾讯这样的企业,也推动了媒体行业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整合、共享融通。
近年来,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读者的阅读习惯正不断向移动端和社交媒体平台迁移。过去几年,许多数字平台也不断推出个性推荐、聚合内容等新型功能服务,一方面使得用户体量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也促进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以此为背景,数字平台在媒体行业的传播渠道、运营业态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以腾讯为例,2012年我们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一站式”打通了微信的用户群体、社交网络、支付功能,实现“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渠道”为内容提供“出海口”,“内容”为“渠道”注入新鲜活水。在这一基础上,微信公众平台还通过开放、资源共享、原创保护等策略,激发内容创作和传播的积极性。我们振奋地了解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量已突破2000万,在国内媒体中高居第一名,在全球媒体同行中也独树一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传统媒体积极开拓思路、不断变革创新,这个过程和结果都让我们倍感惊喜。一大批主流媒体凭借权威专业的信息、生动贴近的表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成功推进了媒体融合转型。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新华、央视三大央媒的6个重点公号共发布了900多篇两会文章,其中超过半数文章的阅读量都达到了“10万+”,毋庸置疑成为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重要窗口。
作为互联网企业,腾讯公司始终高度重视与中央主要媒体和各级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始终坚持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推进主旋律、正能量的生产力 “连接”;始终助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腾讯与人民日报社的媒体融合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早在2016年6月,腾讯就与人民日报社签订了《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启动人民日报云平台,共同建立人民日报网上多媒体发布厅。去年1月,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的重要标志。
两年多来,双方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合作层次不断加深、形式不断丰富、领域不断拓宽,充分实现了优势互补、创新共赢。2017年,建军90周年之际,由人民日报负责创意以及前端开发,腾讯天天P图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的创意H5《这是我的军装照》火爆刷屏,创造了全球融媒体产品的世界纪录。今年两会期间,双方再次合作,开发了一款“为习主席点赞”的H5实现二度刷屏,上线短短1天时间里,浏览量就超过2200万,点赞数超过6亿次。
除了新媒体互动产品之外,视频直播领域也是硕果累累。去年两会期间,腾讯网联合人民网推出大型视频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总时长超过120小时,全网总浏览量突破1亿,创下了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两会直播报道的新纪录。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与图文内容相比,移动互联网上的优质视频内容门槛高、投入大,显得尤为稀缺;而随着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的兴起、5G时代的即将到来,视频行业本身的生产运营、分发消费也面临着变革升级。于是,在移动视频领域,腾讯与人民网、歌华有线携手发起了“人民视频”,这一项目布局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我相信“人民视频”将成为中文互联网上优质视频内容的生产者、组织者,将用最权威、最专业、最有温度的镜头,对内,记录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对外,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同时进一步提升主流舆论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也希望与人民日报的此类合作模式,为行业及主流舆论传播带来一些借鉴意义。
通过过去几年的实践,我们将自身定位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希望成为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我们希望通过开放输出互联网技术与能力,力求为各行各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媒体行业,我们同样希望通过连接、工具和生态,提供最有效的数字接口和最完备的数字工具箱,成为媒体转型的“数字化助手”,助力实现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我们期待依托权威媒体的专业实力,结合腾讯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等技术能力,以及微信、QQ、社交广告等资源平台,与在座的各位一起不断创新,探索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的新组织、新模式、新业态。
最后,再次感谢人民日报社的邀请,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谢谢马化腾先生的致辞,也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致辞。
接下来我们继续进入到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首先我们邀请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女士作主旨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在金秋时节,与大家重聚鹏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40年历史进程中,深圳这座改革之城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所在的蛇口,更是打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炮”。在这样一块热土,探讨融合发展、谋划改革创新,具有深刻的时代寓意。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一个重要数据,中国网民数量超过8亿,其中98.3%的人用手机上网。而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访者中超过七成的青少年,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的大潮,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汹涌。
今天的我们,站在了第四次传播革命的风口浪尖。即便把前三次传播革命的所有成果加在一起,把文字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讯技术的发明都算上,也不会比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更大。有学者曾统计,一个新的传播介质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微博用了14个月,微信只用了10个月。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颠覆了最有想象力的预言家的想象。
值得欣慰的是,一如当年深圳、蛇口的改革先行者,这些年来,主流媒体以敢闯敢试的不懈努力,响应中央的号召、迎接时代的挑战。自2014年中央提出融合发展战略,到今年,媒体融合已走入第五个年头。放眼世界,面对全媒体时代的严峻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由最高层亲自谋篇布局,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把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媒体转型像中国这样风生水起。回顾5年实践,从推进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到推动平台融合、生态融合,主流媒体爬坡过坎、改革创新,携手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正向着中央要求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迈进。
如何做到“合而为一”?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出了方法论,那就是“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把握这“三个下功夫”,打好基础、突破瓶颈、提升水平,我们才能顺应时代大潮,把媒体融合发展推向深入。
首先,推动媒体融合“合而为一”,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
对于媒体融合而言,技术是“硬件”,离开了这一基础设施,谈不上融合;制度是“软件”,离开了这一操作系统,也搞不好融合。建好软硬件,正是媒体融合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从硬件上看,我们要有一套服务内容生产的技术,目的是创造技术的“应用场景”。新兴传播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对媒体而言,关键是要把握技术“制空权”,更好地服务内容生产与传播。近些年,按照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整体布局,从成立媒体技术公司到建设“中央厨房”,从搭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到推出“人民日报创作大脑”,人民日报不断加快“技术驱动”步伐。目前,我们在同一些互联网企业合作,探讨筹建国家媒体技术实验室。此次论坛上,人民日报与搜狗公司在技术层面达成的战略合作,也是为了在融合发展上进行“技术赋能”。
从软件上看,我们要有一套融通网上网下的机制,目的是激发“制度效能”。媒体融合,既不是“转基因”,也不是“杂交稻”,而是要从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用人机制、激励手段上,促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格局。这几年,人民日报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机制,报网端微在打通,策采编发在重构,用人机制也更灵活。之前,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招聘总监、人民网两百万年薪招贤纳士,都在传递我们“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决心。
第二,推动媒体融合“合而为一”,需要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
几年来,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融而不合”“小融小合”“似融似合”的现象也不少见。融合发展,主流媒体有内容优势,把握住内容供给侧的关键处、要害处,还需要突破两个瓶颈。
首先要突破“覆盖多影响小”的瓶颈。这几年,在阵地意识的激励下,各级各类主流媒体主动挺进新战场,打造全媒体矩阵,重构了传播格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大央媒客户端下载量超过10个亿,第三方机构的微信公号排名,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网连续三年稳居前四。但也要看到,覆盖率不等于传播力,仔细研究一下我们的日活与互动,就会发现与商业平台相比,我们的差距还不小。覆盖率如何变成影响力?我们感到,必须进行内容供给侧改革,为我们费力搭建的渠道和平台,提供可持续的优质内容,导入充满正能量的“流量”,不断创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产品。
其次,还要突破“有爆款无用户”的瓶颈。媒体融合让传统主流媒体产能不断释放,网上那些“亿级影响力”的现象级产品,大多数来自主流媒体。不过我们也发现,现象级的传播能带来流量,却不一定能沉淀下的用户。产品层面的成功案例只是融合发展的小火花,只有从产品思维递进到用户思维,才能与受众形成有效链接。我们感到,融合发展要实现媒体与人的“有效连接”,需要把握平台媒体化和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实事求是地说,在做平台与做生态上,主流媒体还在探索阶段,效果初显、但差距不小。人民日报正在尝试“平台+内容生产者”模式,上线不久的“人民号”,吸引超过5000家主流媒体、党政机关、优质自媒体入驻,也是在试图打造一个体现主流价值的内容生态。
第三,推动媒体融合“合而为一”,需要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提升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除了在新闻生产环节发力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此形成提升质量与水平的牵引力,促进融合发展水位的上升。
我们需要确立内容生产的“价值标准”,让价值观成为决定性引领。技术也好,制度也好,产品也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价值观的表达。这些年来,互联网的发展重塑了传播格局,但算法推荐、聚合平台也带来一些负面溢出效应。其背后的深层问题,都是价值观。主流媒体理应在融合发展中确立价值标准,坚持以真材实料的信息含量、真情实感的情感含量、真知灼见的观点含量,壮大主流声音,对冲快速传播与传播失真、观点表达与观点极化、传递情感与情绪泛化等矛盾。我们正在研究开发的“党媒算法”,就是在寻找有价值观的算法;我们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线的“党媒推荐”频道,也是为了拓展主旋律的出口,力图实现价值引领与技术驱动的统一。
我们需要确立效果检验的“实践标准”,用效果检验理念和立场。融合发展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效果。点击量有多少个0,效果都是前面那个1。习近平总书记从效果的角度,对于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提出要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正是一种实践标准、效果导向。对于媒体而言,政治立场要用传播效果来检验。如果只有数量,而无质量;只有覆盖面、可见度,而无到达率、打开率,自话自说、自娱自乐,不仅不会带来正能量,还会产生负效应。入耳入脑入心的有效传播,才能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达到媒体融合发展应该达到的目标。
同行们、朋友们,在我们会场外不远,有一尊袁庚的雕像,面朝大海、阔步前行,让人想到这位“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的名言——“向前走,莫回头”。2016年初袁老去世后,招商局集团李建红董事长曾在人民日报发文悼念,认为袁庚身上“渴求成功、不怕困难、自我激励”的激情,是每一个改革者应有的精神追求。招商局集团也正是秉持这样的精神,一路成长为央企龙头,把蛇口模式推广到全世界。
今天,我们在这里探讨媒体融合,也正需继承改革开放精神,向前走、莫回头,一任雨骤风急,不畏山高水长,以改革者的激情把媒体融合推向深入,以创新者的闯劲让媒体融合行稳致远,在舆论场上发出更响亮的主流声音。谢谢大家!
谢谢卢新宁女士为我们带来的主旨演讲。媒体融合发展是我们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性部署。全国媒体既主动探索又互相互学互鉴。人民日报作为全国党媒的排头兵,一直是秉持着开放共享的态度,积极为业界搭建渠道与平台,探索和同行的共融共赢。对于这个方面,刚刚大家通过卢总编辑的讲解也有了深刻的体会。
去年在融合论坛启动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了全国党媒在内容共享、数据分享等方面的密切协作,已经有超过200家单位入驻,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普遍反映,党媒融合发展依然面临技术、资金和传播平台三大瓶颈。今天借助论坛的契机,全国党媒信息公众平台向业界推出三个一公共计划,即与腾讯和歌华打造一个人民视频传播平台,与搜狗公司建设一个服务全国党媒的AI技术赋能平台,与哔哩哔哩公司共同发起媒体融合专项公益基金,以助力缓解业界融合发展的三大瓶颈。
人民视频通过与政务机构、主流媒体等建立战略合作,来打通人民网、腾讯和歌华有线这三大平台,为业界用户提供内容制作、品牌推广在内的一站式视听服务,打造中央级视听内容制作、集成和发布平台,实现产品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双核驱动,积极布局5G时代的产业;现在欢迎三位嘉宾登台,为我们共同启动人民视频在人民网、腾讯网、歌华有线三大平台上线。有请人民网副总裁、人民视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维红,腾讯网总编辑李方,歌华有线总经理助理姜宏志,有请三位领导上台。
在这一刻,人民视频这艘新旗舰正式扬帆启航!
我们相信有了技术、资金和媒体平台的助力,“人民视频”这艘媒体融合的新旗舰一定会扬帆远航。谢谢各位,谢谢三位嘉宾。
“人民视频”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共赢这个理念,借助今天这个论坛邀请了多家中央政务机构进行现场签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就让我们有请来自政务机构的嘉宾到台上来。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专职副书记胡夏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战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马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主任黄采艺,中国铁路总公司宣传部副部长谭小建,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于福江,有请以上各位领导上台。同时有请人民网总裁叶蓁蓁共同签约。
朋友们,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建设面向全国党媒的AI技术赋能平台,用科技推动报道形式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
现在有请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代表媒体融合论坛的主办方上台见证。同时有请搜狗CEO王小川,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何炜上台共同签约。
有请四位领导见证两家机构的合作。未来十年、二十年也是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现在AI技术在我们媒体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进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会联合发起媒体融合公益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内容激励等方面,助力正能量内容的供给侧改革。让我们有请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上台与何总共同签约。
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我想,双方的签约也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主席提出的思想。
接下来进行的是人民网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背景下,在文化产权交易,资本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有请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总裁岳川江以及人民网总裁叶蓁蓁上台签约。
通过刚才的这一轮又一轮的签约,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民日报今天再次为全国的媒体融合发展送出了大礼包,助力新闻传播事业百花齐放春满园,现在我们继续我们的主旨演讲。有请新华社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大家掌声欢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人民日报社、深圳市委市政府等主办单位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深圳,共商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在“2•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些重要论述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指引。全国中央、地方媒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今年论坛的主题——“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既是这场伟大改革的真实写照,也是媒体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
新华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新华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通讯社特点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着力推动新闻传播系统化创新,按照全媒体采集、编辑、发稿、传播的要求,实现通讯社业务整体优化升级,构建起涵盖各种产品形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发挥好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创新兴社”,是新华社的三大治社原则之一。蔡名照社长强调,当前,新闻舆论工作的外部环境、社会条件、工作对象都在发生新的变化,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新闻传播系统化创新为突破,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坚持理念创新为先导,内容创新为根本,表达创新为抓手,平台创新为依托,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努力成为新时代媒体变革的引领者。
首先是立足内容产品创新。通讯社本质上是内容提供者,内容优势是通讯社的核心优势。新华社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内容创新的头等大事,成立“第一工作室”,集中全社力量加强总书记报道,两年多来播发各类稿件2万余条,特别是着力加强融媒体产品生产制作,推出《习近平关心的六件事》《领航》《誓言》《梁家河的新生活》《礼物》等一批浏览量过亿的“现象级”产品,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英文视频《习近平的成长之路》等“刷屏之作”,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新闻供稿方面,我们整合做强通稿线路,升级改造新媒体专线,推出以原创内容为主的短视频专线,对各类用户的覆盖面显著提升。以供稿线路改革为抓手,依托全媒体供稿平台,新华社正在实现从传统通讯社向新型通讯社的转变。
二是打造自有终端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各种新媒体终端平台,毫无疑问成为我们工作的最大着力点;打造自主掌控的传播矩阵,也成为我们从传统通讯社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变的重要内容。目前,新华社的终端平台建设可用“三微三端三平台”来概括。“三微”就是微博、微信、微视频。其中,“新华视点”法人微博发挥原创内容优势,实行重大新闻快讯首发,覆盖面、影响力显著提升;“新华社”法人微信公众号创新报道方式,打造活泼互动风格,推出“刚刚体”等多类“爆款”短新闻,形成现象级传播效果,用户数超1600万。
“三端”就是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现场云”。新华网在巩固桌面端的基础上加速向移动端拓展,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名单中,排名第18位,成为百强中排名第一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社客户端以智能化提升活跃度,大力提升内容生产能力,优化升级“现场新闻”。“现场云”则是新华社自主掌控的媒体资源聚合平台,致力于帮助地方媒体融合转型,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经过一年多运行,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目前入驻机构用户2700家,发起直播7.8万场,成为国内最大的原创直播新闻在线生产平台。“现场云”通过服务主流媒体巩固国家通讯社核心职能,推动媒体融合从单一的媒体变革向集体升级转变。
“三平台”是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全球视频分发平台、智能化媒体生产平台。其中,“媒体大脑”智能化媒体生产平台在今年世界杯报道中投入实践,在直播过程中对视频及时拆条、编辑、组装,31天内生产的世界杯短视频新闻达3.7万条,其中最快一条生产耗时仅6秒,并在全网实现了1.2亿次播放,这在新闻生产的历史上,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三是实现先进技术引领。当前,我们正在以新媒体中心为试点,积极构建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人机协作为特征、以大幅提高生产传播效率为重点的智能化编辑部,努力探索智能化新闻生产的标准和范式。同时,以新华网为依托,打造“媒体创意工场”,孵化一批有前景的重点项目,推动形成覆盖全社的多层次立体化产品创新体系。
四是优化完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所在,构建适应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我们正在按照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深度整合信息资源,持续改进采编流程,调整优化人力资源布局,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适应互联网生态的“编辑部+”新型采编架构,以互联网思维推动融合产品“项目制”运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融合发展是新闻业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涵盖了现今所有媒介形态,并赋予新闻传播新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符号,也是最艰难的探索,更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必然选择。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九个坚持”的根本遵循,始终牢记“15字”的使命任务,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们将同全国的新闻媒体一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奋力拼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加快推动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努力开创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新局面!
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谢谢宫喜祥副秘书长。接下来有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副总编辑刘晓龙作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出席今天由人民日报社举办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受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同志的委托,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分享、见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可喜成果与现实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大部署,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扭转了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巩固,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更加有力地服务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又进一步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科学指南。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明确要求要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充分说明,网络空间已经成为舆论宣传的关键前沿阵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我体会,网络引领能力,媒体融合水平,融合传播效果,在当前已经成为衡量中央主流媒体能否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一新的使命任务的关键指标与重要标志。因此,值此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之际,我们今天齐聚创新之都深圳,交流融合发展经验,探讨融合发展之路,对于我们中央主流媒体取长补短,互学互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媒体融合,关键要在实践中持续推进并取得突破,在这方面,人民日报起步早,发展快,为我们中央主流媒体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从“纸与墨”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目前已经从一张油墨印刷的报纸,发展成为拥有报网微端等 10 多种载体、400 多个终端平台、覆盖用户近 8 亿的“人民媒体方阵”。特别是今年6月,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上线,开始用主流价值纾解流量焦虑和算法焦虑、用社会责任规范内容创新和内容创业的全新探索与实践,这些做法和思考,让我们这些同为中央主流媒体的同行感到了压力,激发了动力,增强了信心,确实是眼前一亮,为之一振!在媒体融合探索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今年3月21日,中央决定在“中央三台”的基础上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是打造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对中央主要传媒转型的顶层设计,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总台自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关怀和中宣部领导下,在包括人民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宣传报道亮点纷呈,融合发展逐步深入,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
总台对媒体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在整合组建过程中,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级现代传媒航母的战略目标,坚持前瞻性谋划,创新式发展。
一是紧紧抓住总台组建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高起点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此前,原中央三台所属“两微一端”基本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账号众多,管理分散,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在整合过程中,总台明确要求,对于受众少、影响力弱、陈旧老套的新媒体账号要关停并转。在中央批复的总台“三定”方案中,总台一共下设25个中心,其中新媒体中心就有3个(融合发展中心、新闻新媒体中心、视听新媒体中心),媒体融合发展之重,由此可见一斑。目前,总台正在按照“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的思路,持续推动“三台三网”加速融合,力争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共享融通,在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上大胆突破,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二是加强精品内容创新,打造网络传播品牌。全力打造总台“头条工程”,精心培育领袖宣传品牌,创新阐释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的生动局面。建立总台新媒体“一键触发”机制,三台移动端共同推送总台重要评论和精品报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先后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力度反响好的新媒体作品,在短时间内打造出“央视快评”“时政微视频”“国际锐评”等一批知名网络传播品牌。
三是创新传播方式,润物无声占据网络端。在持续推出一批广播电视精品节目的同时,着力创新传播方式,用权威声音、独家观点、重磅评论占领新媒体阵地,在更接地气、润物无声上下功夫、见功力、出实效,涌现出一批诸如文物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实广播文学《梁家河》等语言风格和表述手段同步创新、年轻受众乐于接受且主动广泛传播的新媒体作品。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虽然总台成立后媒体融合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也收获了更多的现实成果,但对照中央的要求、受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相比,还有不足。今后,我们会继续通过整合推动融合,通过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天,互联网上,手机端里,大量社会热点无预警生成,无规则发酵的现实提醒着我们,新闻舆论传播格局依然在发生着急剧变革。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前所未有”对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高度概括,对于我们中央主流媒体的同志们来说,如何破解时代赋予我们的互联网命题?切实担负起中央交付的让“变量”成“增量”的媒体融合重任,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对此,结合自己的工作与实践,我提出以下思考与感受,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探索机制,重塑流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首先必须全面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特别是移动端的通道,对于总台来说,就是坚持“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碎片化推送、分众化传播表象的背后是高度集成的最先进现代技术支撑的强大平台,是平台上严密的组织与科学的流程,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就要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流程与机制,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只有全面推进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平台渠道和管理机制的改革重塑,按照融合传播规律,做好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人财物投向互联网,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媒体融合才会真正产生“化学反应”。对于总台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要利用机构整合人员重组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先进技术为引领,深入研究运用人工智能、4K超高清、5G网络等新技术,形成融合发展的全新格局,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用户思维,效果导向。人民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是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说,“受众在哪里、读者在哪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创作导向,融合发展中,同样离不开广大受众的参与,离开受众的融合只能闭门造车和自娱自乐,我体会,当前的媒体融合工作,特别是我们传统媒体的融合工作,要特别注重考虑受众感受,找准受众“痛点”,提前预判传播效果,多一些娓娓道来,少一些生搬硬套;多一些润物无声,少一些空洞说教。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还必须强化效果导向,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打破唯收视率、收听率是从的狭隘思维,更加突出对新媒体传播的指标设计,更加注重传播效果评估和结果运用,提升受众参与度和忠诚度。毕竟,无论是我们提供的内容,还是开发的产品,只有让用户愿意听、喜欢看、主动下载,乐于接受,才会真正形成影响力、公信力,才会真正产生传播力、引导力。
第三,探索建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合作机制。中央主流媒体是党的新闻事业的生力军,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地位独特,积淀深厚。长期以来,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中央各大家主流媒体根据各自定位竞相发展又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大家逐渐开始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面对成熟的市场化互联网媒体,中央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建议可以尝试逐步探索建立中央主流媒体之间的媒体融合合作机制,既可以共同推送各家的优秀新媒体产品,也可以各家轮流坐东,定期举办今天这样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交流经验分享体会,甚至还可以进行人员交流、进行共同培训。等等。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全媒体融合传播发展格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融合发展,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扎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铸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九个坚持”,在创新开拓中打造现代新型主流媒体,加速媒体融合,壮大主流声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谢谢刘晓龙副总编辑。接下来演讲的嘉宾是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林乘东。
尊重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很荣幸参加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解放军报社李秀宝社长、孙继炼政委,感谢人民日报社、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招商局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向宣传思想战线各位同行,学习先进理念、感受创新氛围、汲取智慧力量、研讨发展方向,以更好地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今年4月9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涵盖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网络、出版等板块,共推出100多种新闻产品,从而在体制编制上把军队媒体所有平台集合在一起。这在军队媒体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军队新闻单位这次改革,目的是拆除原来的单位壁垒、行业壁垒,推动各类媒体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重要工作坚持策划上通盘考虑、资源上融通共享、力量上统一指挥、实施上整体联动,努力把体制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从而使军事新闻媒体,不仅在体量上要成为一艘“航母”,更要在核心竞争力上和影响力上当好“旗舰”。
在此,我想与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我们在这次改革中的一些认识、思考与体会:
一、把正目标指向,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主体责任。融合的路越往前走,越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推进全媒体传播,首先要思考手段与内容、任务与目标的关系。讲到内容为王,人们更多的理解是“好看”,但这还没有到达原点,原点要用新闻工作的使命责任来审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鲜明提出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解放军报作为党在军队的喉舌,就是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这一要求,这是军报姓党、强军为本、创新为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大时代课题。军事新闻传播中心成立后,中心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如何适应新体制、履行新使命。我们体会,军事新闻媒体改革是否提高了全媒体传播效能,归根到底,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来检验,要用是否有利于凝聚广大官兵团结奋进的力量、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来检验。
二、注重受众体验,靠润物细无声占领全媒体舆论场。怎么样占领全媒体舆论场?我讲两件事情:一是今年5月11日汶川抗震救灾10周年之际,军报刊发《一片热土的重生,一支军队的重塑》文章,对人民军队在关键时刻服务人民,也重塑自己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以特刊形式,报道了当年汶川地震中的“敬礼娃娃”“帐篷男孩”已成长为标准的革命军人的生动故事,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二是每当军人转业季节,我们的媒体都有很多寄语军转干部的话题,今年解放军报有一期《军营观察》栏目,刊发的《军转干部:是财富不是包袱》这篇文章,打动了很多转业干部,激励了很多转业干部,也鞭策了很多转业干部。这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点,信息轰炸不是办法,铺天盖地未必就是占领,做到直击心灵、润物无声,才是有效果的新闻舆论工作。如果铺天盖地做得不好,那不是宣传成效,反而可能是噪音。第二点,没人关注就没有效果,但吸引了眼球也未必就有效果。现在大家都在看手机,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手机上的内容,并没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更没有起到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所以我们体会,占领全媒体舆论场,走进了群众不等于融入了群众,更不等于掌握了群众。新闻宣传工作要达到促进党动员群众、掌握群众的目的,让新闻产品入眼很重要,但更需要的是让其入脑入心。有一位士兵,过去曾经不那么先进,有一次参加军事演习的照片登上了军报,这在他和他的战友中引起了思想激荡,这位士兵逐渐变得十分上进,他和家人都像过年一样高兴。他的父母叮嘱他把当天的军报带回家,他们要把报纸装进相框挂起来。这张照片改变了一个人,激励了整个家庭,也启示我们要在润物细无声中改造人、塑造人。
三、以人的融合为切入点,把体制优势转发为能力优势。过去我们常常感叹媒体融合之难,主要是大家分属不同单位,机制上没法融合。现在我们有了这个条件。从组织架构上讲,我们不同传播平台已经属于一个单位,在同一个党委的领导指挥之下;从工作运行上看,我们已经成立了融媒体指挥中心,实现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生产流程再造。但工作中有时还存在争人手、争资源,好策划、好产品共享不充分等现象。这启示我们,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机制很重要,脑袋更重要,关键是解决好人的问题。记得人民日报卢总在去年的融媒体发展论坛上曾提出:主流媒体的“供给侧改革”,切入点应该是人,对此我们深有同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促使大家在每一个平台上,都牢牢树立“自己人、份内事”的理念,让每一个同志都真正把整个中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让每一名同志都真正成为复合型的融媒体人才。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军事力量是国家力量的直接体现,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媒体资源是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英雄故事永远是一个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今年八一建军节,由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运行的“军报记者”微博,推出“#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话题,24小时微博单平台阅读量达7亿。新时代,讲好强军故事,是军事新闻媒体的责任,也是所有新闻媒体共同的新闻资源。我们期待与各位媒体同行有更加紧密的合作,不断拓展军事全媒体传播更加广阔的空间。谢谢大家!
谢谢林乘东副社长。接下来演讲的嘉宾是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先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参加由人民日报社、深圳市委市政府、招商局联合举办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这次的论坛以“构建全媒体格局”为主题,我认为,这很好地把握了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敏锐地体现了党对新闻事业新使命,高度契合了时代和人民对媒体的新期待。我认为这次论坛是一次媒体融合发展思想盛宴,是媒体革命的头脑风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意识形态和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中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是主战场,就要把主力军放在这个战场上,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都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新时代赋予中央媒体新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中,加快进军主战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无疑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作为面向知识界的思想文化大报,我们要从光明日报特色优势和定位出发,以更强的责任、更新的步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融合发展中收获新的跨越。
下面,我围绕光明日报推进融合发展的具体的思路、实践,从移动化、视频化、分众化、智能化四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交流。
一是突出移动优先,用光明特色赋能移动直播。当前,信息传播呈现新态势、新特点,“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面对新形势,既要“固本”,又要“开新”。固本,就是以生产优质内容为根本,2018年光明日报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我们突出光明日报近70年积累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宝贵的受众群体优势;开新,就是以客户端为重点,广泛加强平台和渠道合作,推进全媒体传播格局建设,改进生产流程、产品样式、传播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直播是所有媒体追求的传播方式。直播什么?谁在看我们的直播?我们认为,特色就是核心的竞争力。去年开始,我们首次尝试“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选择的领域就是本报传统的优势领域,以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为基础,借助多个移动平台联动发力,让高校招生信息“零距离”呈现在考生和家长面前,今年的“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覆盖120所高校,直播总观看人数超过1.3亿,立体化的传播策略收效良好,商业直播平台包括脸书等主动参与合作传播、联动推广,实现境内外多平台、多语种的交叉传播。比如西安交大直播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网友观看了63.2万次。手机直播发力“特色领域”,成为近年来光明日报融媒体产品创新的重要特点。从“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到“世界智能大会手机直播”,从“非遗手机直播”到“博物馆手机直播”,形成了具有光明日报特色的手机直播品牌。深度聚焦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把主旋律、正能量内容通过直播平台推送,有效增强了用户的黏性。
二是注重视频化直播,靠思想立意打造“爆款产品”。近年来,微视频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新痛点。微视频时长短、传播快、内容精,它符合了人们今天的需求。
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光明日报推出“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视频作品引发“刷屏式”传播,短时间达到10.4亿的触达量和1.4亿的浏览量。系列微视频刻印的“光明”的鲜明印记,讲述的是“光明”的特色题材,这源于光明日报面向知识界的独特定位。《朋友习近平》微视频的创意源于光明日报曾刊发的习近平悼友旧文《忆大山》,反映了习近平在河北正定期间与作家贾大山的深厚友谊。《光明的故事》微视频从故事体现大,用真情叙事突显大主题,这是党报新媒体传播的不变坚守。
实践证明,创作者用心,作品才能走心。“光明的故事”系列微视频获得好评的背后是流程机制的优化创新,是对内容品质的刻意追求。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在今年两会前成立重大题材工作室,专门致力于重大题材融媒体产品的策划、制作与推广。工作人员既有视频制作的骨干,又有文字功底扎实、善于撰写脚本的报纸编辑部的优秀人才加入。重大题材工作室成立后,瞄准富有光明日报特色的重大题材,挖掘故事,彰显了立意高度。
三是做好分众化传播,以量身订制体现精准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同样主题、多样传播,才能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光明日报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有着自己的特色定位。我们的新闻服务重点对象是广大知识界,“量身订制”与“精准推送”瞄准的正是我们的独特受众群体。
分众化传播,首先需要我们进行分众化内容设计,比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我们紧扣主题,量身订制策划了十九大报告解读的不同版本。开幕当天就推出了“十九大报告解读大学生版”、军人版、“一带一路”版。大学生版一经推出,就产生刷屏的效应。每个版本都包含着专家解读短视频、图文、人工智能小明读新闻等多种元素,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各高校新媒体平台广泛转发,获得不俗的点击量。
分众化传播,还需要在“数据诊断”中动态调适。去年1月,今日头条发布今日头条媒体榜。光明网在头条发文量、阅读量等各项指标中上升至前列,一周总阅读量近亿。结合专业机构大数据分析,光明网头条号启用“数据诊断”功能,根据传播时段、读者的阅读体验,随时将光明网内容调整为更符合传播规律的形式,有效满足了不同目标用户需求,让我们的好声音能够传得开、叫得响。
四是瞄准智能化传播,注重智能时代的集成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只有紧跟前沿技术,才能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今天,自我革命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没有没追过的热点,没有没交叉运用的新技术,同样,我们也力争让新闻服务更加智能化。在全国两会期间,光明日报推出“小明AI两会”人工智能新闻信息服务,融合了人脸识别、图片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以40多万篇历年两会报道大数据为基础,为用户提供代表委员的履职情况、两会热点话题等内容。两会期间,网友查询两会信息,通过“小明AI两会”查询两会信息达到1800万人次,被查询的代表委员超过2900人。
另外,光明日报新媒体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应用,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推出了“AI学习通”,此外我们专门成立了人工智能新闻应用实验室,对技术发展进行提前布局,为优质内容的传播提供更智能的手段和方式。
总体来看,移动化、视频化、分众化、视频化既是党中央给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我们推进融合发展中需要把握好的重点和关键。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到,我们距离总书记提出的主战场、主力军的重要职责和历史担当,距离党中央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光明日报还要进一步凝聚共识,用扎实有力的作为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确立我们的战略和路径选择。我想我们将重点把握好几个关系。
一是人的融合和技术导向、模式导向的关系。二是把握好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的关系。三是把握好特色和智库化办报的关系。
特别是在思想文化这个大数据的平台建设方面,我们要精准发力。我们光明日报正在酝酿成立中国思想文化学术大数据研究院,我们既锁定这一特定领域和群体,又具备全局性、完备性,填补好这一领域的诸多空场,拓展好成果分发的传播空间,实现好思想文化学术领域的数据共享,真正打造成国家级、公益性、全面性的大数据库,以中央媒体的功能发挥好在引领思想文化舆论、支撑中央决策部署、提升社会国际影响等方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站在新时代,我们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多向人民日报和其他兄弟媒体学习,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理念、机制、内容、手段等融合创新,在媒体转型,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中不懈努力,为不断巩固壮大宣传文化阵地,提供我们应有的力量。谢谢大家。
感谢沈卫星副总编辑。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由人民日报社、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招商局集团联合主办的“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蛇口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共同交流媒体融合的经验,展望融合发展的未来。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出重大部署,提出新的要求。这是当前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遵循。本次论坛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正是新闻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
当前,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播模式的持续创新,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新的传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经济日报作为中央主流媒体之一,近年来和大家一道,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尝试,不断总结创新,努力在融合发展新格局下找准位置,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做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媒体融合的关键是理念和机制的创新。媒体融合是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时代课题,是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大势所趋。回顾人类历史发展,技术革命具有周期性,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但技术本身只是工具和手段,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理念的创新、模式的变革,才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昨天,一位参会嘉宾在发言中说,“想像力就是第一生产力”,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以说,观念封闭,融合没戏;脑洞大开,未来即来。
近年来,经济日报积极拥抱互联网新技术,加大移动传播新平台、新阵地建设,逐步构建了“以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为主体、社交媒体为两翼、第三方平台为补充”的移动传播新媒体格局,基本完成了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努力补齐技术短板、拓展传播手段的基础上,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采编流程的再造与重构上,放在了内容运营机制的创新上。在重视前端平台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内部支撑体系,努力实现融合发展背景下生产环节与发布传播环节的重新匹配。目前,我们以全媒体中心为枢纽,构建了覆盖全集团的稿件流转中心和指挥调度系统;以效果分析评估系统和全媒体策划机制为链条,重建了新的采编播发流程;以报网端为重点,拓展了多平台的前端发布和展示矩阵,基本形成了媒体融合理念下的生产闭环和内部生态,融合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逐步显现。今年初,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7年度“两微一端”百佳评选中,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进入了“影响力十佳”榜单。
二、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媒体融合的最终目的。围绕这一目标,在当前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主流媒体必须找到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以自身独特优势实现突围。回顾传媒领域的历次变革,“技术红利”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创新的初期;而“平台红利”“模式红利”具有更高的门槛。外观大势,内省自身,我们认为经济日报作为一张纸媒,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内容。有特色、有品质的经济报道内容产品,最有可能成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的核心竞争力。
在加强新平台、新阵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从未放弃对优质内容生产的追求。这既是一张纸媒的优质基因所在,也是应对新挑战的最优选择。近年来,我们在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的基础上,致力于经济报道的深耕细作,努力将传统优势延伸到互联网传播。我们推出的“中国名片”系列融媒体产品,系统展现了中国制造、中国建设、中国智慧的40年变迁,单篇传播覆盖面过千万的精品之作时有出现;我们推出的“大美中国”视觉大赛持续两年,吸引了全国数以千万计的网民踊跃参与。监测数据显示,经济日报每月向其它媒体平台提供的10+万优质内容达数百篇,已成为重要的“内容提供商”,以多种形式发挥着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
三、媒体融合必须坚持开放意识。推进媒体融合,涉及到平台、技术、渠道、内容等多重资源的深度整合。既需要内部的融合,更离不开与外部的合作。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打破“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惯性,跳出“单打独斗”的局限,秉持开放理念,学习“长袖善舞”,实现跨媒体、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与合作,如此才能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成果共享,融合发展也才能真正走向深入。
近年来,经济日报致力于打造国内国际“两个朋友圈”。对内,加强与有关研究机构、头部互联网企业、地方媒体单位等的合作,共同探索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我们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借助其平台渠道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今年6月发布的《2018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在党报融合传播力综合排名中,经济日报位居第二;在渠道传播力排名中,经济日报的第三方入驻app排名第三。我们通过与研究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对外服务输出能力。我们的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打造的多元化指数产品,已具备为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以及社会团体提供定制化信息产品服务的能力。对外,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内容互换、版面共建等方式加强与境外主流财经媒体的合作;借助论坛、会展等形式“请进来”“走出去”,扩大在国际舆论的话语权。
各位同仁,“路漫漫其修远兮”,媒体融合发展始终在路上。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经济日报愿同大家一道,携手奋进、合作共赢,为媒体融合发展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谢谢张曙红副总编辑。接下来为我们演讲的嘉宾是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高岸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发展的高地,感谢主办方组织的这场高端论坛,使我们有机会相互学习,共谋媒体融合发展大计。2017年的论坛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为主题,点明了融合发展的应然状态和基本目标;今年的论坛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则指明了融合发展是当代传播的根本方式,凸显了我们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深入实施融合传播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深入推进媒体融合,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根本要求,事关我们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使命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特别是就国际传播而言,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我们的对外传播创造了“弯道超车”的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发展指标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媒体,其融合发展的进展客观上为削减国际舆论格局中西强我弱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为我们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能否抓住“融合”机遇,直接关系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败。
融合发展既是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业界的根本共识。融合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路径,更是创新手段。融合既是“术”,也是“道”,更要形成“势”。融合已不是选项,融合已成为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国日报社坚持以改革创新为要,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在推动构建全媒体国际传播格局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建立健全全媒体核心报道机制、全媒体编前会制度、全媒体值班主编制度、7×24小时全球指挥体系;修改绩效考核机制,体现新媒体绩效导向。二是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引进国际领先的被国际大媒体集团广泛使用的“墨素”系统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现代化全媒体采编发平台;建立中国日报“新媒体实验室”云数据平台,实现对六大洲133个国家共8.4万个网站、1.6亿个社交媒体账户的数据获取与分析,积极探索大数据时代的“精确新闻”之路。三是坚持以渠道拓展为引领,实现了由一份发行70万份的英文报纸,向一个全球全媒体用户数超过1.5亿的媒体集团的转变,其中中国日报英文客户端成为我国首款下载量超过千万级的英语新闻客户端,用户涵盖140余个国度和地区,中国日报脸谱粉丝数突破5300万,位列全球主流媒体第二位。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与嘱托,我们深感还有很大差距,将与各大主流媒体一起,推动构建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建设中国的国际话语,“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此,我们要: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使命担当。无论媒体媒体形态如何演变,“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导向是所有媒体的根本,是定盘星、生命线。推动融合发展,既要有革新,不断革新理念、渠道、技术和机制;更要有坚守,始终坚守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完善阵地管理,全面严格执行规矩纪律,健全完善制度流程,加强对全媒体阵地的管理,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
要强化使命担当,更加有效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塑造好大国形象、大党形象和善良、勤劳、开放、创新的中国人民的形象,客观展现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二是增强创新活力,更加有力地“讲好中国故事”。具体而言,要以策划驱动内容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要以特色驱动表达创新,一方面,国际传播的最大特色是突出“外”,工作语言是外语,主要受众是外国人,在推进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另一方面,要顺应受众信息获取的趋势,如我们充分用好微视频的手段,创办了“好运中国”“解码中国”等一系列品牌栏目,涌现出了方丹、艾瑞克等外籍“网红”,他们在互联网上十分知名。要以技术驱动手段创新,在融合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媒体要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坚持“技术优先”,强化技术创新,实现“技术领先”。
三是形成平台合力,更加有效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社交媒体和技术平台已经成为用户使用时长增加和支出增长的主要受益者。近年来崛起的快手、今日头条及其孵化的抖音以及国外的脸谱、推特等等,基本都没有自主内容生产,而是利用新媒体互联互动互通的优势,汇合万千渠道,集聚用户生产内容,整合成一个巨大的传播平台,成为面向广大受众的信息入口,形成巨大的传播力、影响力。通过在内容传播、分发领域的技术创新,他们以大数据为用户建模,以人工智能推送为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不同信息获取需求,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因此,一方面,在做好“内容生产商”、依托自身强大的采编资源和组织资源、权威的信息渠道和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专业报道的同时,强化与各传播平台的合作,满足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力争成为“平台运营商”,加强媒体间合作与交流,利用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打造传播新平台,主动作为,推动构建新格局。借船与造船并举,进一步让“中国声音”抵达国际舆论场。
构建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这是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职责与使命。我们将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为实现党的国际传播事业更大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感谢高岸明副总编辑。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北京市顺义区深入贯彻落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及要求,把媒体融合作为全区改革的重大任务。2018年6月23日,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支持下,顺义区的融媒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了。下面我们掌声有请北京市顺义区融媒体中心负责人、顺义区广播电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宋森与大家分享他的媒体融合经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来自北京市顺义区融媒体中心,非常感谢组委会为我们搭建这样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也很荣幸能作为一名基层融媒工作者在这里发言。顺义是北京重点建设的新城,是首都国际机场和天竺综合保税区所在地,正在全力打造“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
2018年“融合”成为首都传媒业的最强音。顺义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加快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按照“坚定一个决心、做强两个平台、实现三步走目标、把握四个原则、实现五个融合、抓好六个环节”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方力量,深入全面推进。今年6月23日,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奏响了媒体融合发展新乐章。
一、坚定“一个决心”。顺义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将媒体融合改革纳入全区改革重大事项,将其作为破解基层主流媒体生存发展难题,打通基层宣传“最后一公里”,强化党对基层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重要举措,形成了“等不得、慢不得、更动摇不得”的改革氛围,构建起了坚定不移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做强“两个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平台融合为保障,最为关键的是要搭建起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全媒体融合运行平台”和 “全媒体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全媒体融合运行平台”就是借鉴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模式,构建“策、采、编、发、评、用”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全媒体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就是要坚持“新闻+政务+服务+电商+…”的理念,搭建集中统一的强大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一机在手、信息全有”。通过做强“两端”、做优“中间”,前段为“大脑”,即策划调度,末端为“喉舌”即综合发布,实现个唱更精彩,合唱更有力。
二、做强“两个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平台融合为保障,最为关键的是要搭建起以中央厨房为核心的“全媒体融合运行平台”和 “全媒体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全媒体融合运行平台”就是借鉴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模式,构建“策、采、编、发、评、用”的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全媒体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就是要坚持“新闻+政务+服务+电商+…”的理念,搭建集中统一的强大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一机在手、信息全有”。通过做强“两端”、做优“中间”,前段为“大脑”,即策划调度,末端为“喉舌”即综合发布,实现个唱更精彩,合唱更有力。
三、实现“三步走”目标。第一步完成了区属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建成主流媒体的“中央厨房”,构建起了电视、广播、报纸3家传统媒体和8家新媒体的传播体系,实现了主流媒体“大合唱”。第二步完成区属主流媒体资源和体制内宣传平台的深度融合,将主流媒体“中央厨房”升级成为体制内“中央厨房”,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体制内舆论宣传“大合唱”。第三步建成区域“中央厨房”,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作用,实现区属主流媒体、体制内宣传平台、区域社会媒体、自媒体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区域“大合唱”。同时,留足端口、开放互通,积极主动与市级、央级以及其他区外媒体对接,增加信息量、扩大影响力、提高传播力。
四、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要通过媒体融合进一步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树立开放融合理念,向改革创新强活力、增动力、要竞争力。三是坚持移动优先,要大力推动移动新媒体建设,打造新兴媒体集团,构建移动传播矩阵。四是坚持“新闻+”,逐步实现电子政务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组织动员功能、特色宣介功能。
五、实现“五个融合”。一是机制融合。加强体制机制创新,重塑工作制度,再造工作流程,用机制体制融合带动媒体融合发展。二是产品融合。以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项目建设为龙头,加强产品策划、资源整合、力量调度,推出高品质的融媒产品。三是人才融合。加强融媒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现有人员自我转型,能力重塑,培养融媒人才。四是平台融合。媒体融合必须有平台来支撑,平台必须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五是内外融合,必须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形成体制内媒体引领社会媒体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六、抓好“六个环节”。一是统筹策划,即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策划指挥调度;二是集中采集,即树立人人都是信息员的理念,统一采访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一次采集、集中采集。三是多种生成,各媒体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对初采信息进行再加工、再生产,编辑生成各具特色的融媒产品。四是多元发布,即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和移动传播矩阵,不断提高传播力。五是科学评价,即加强舆情分析监测和传播效果分析,形成分析评价报告。六是有效应用,发挥智库作用,为进一步改进党委政府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为不断改善宣传工作提出建议对策。
顺义在推进媒体融合改革进程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勇担使命任务,唱响最美和声,奏响时代最强音!
谢谢宋森主任。四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愈发深刻认识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媒体融合在向深度和广度挺进。今天上午各位嘉宾的致辞、演讲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我相信对于我们一线的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在这里再次把掌声送给今天上午辛苦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谢谢各位的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本次论坛主持人沈小根,来自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做好这项工作作出深刻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融合发展关键要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如果说中央顶层设计媒体融合的2014年是融合元年,今年的媒体融合已经走到第五个年头。站在这样的节点上,如何把媒体融合推向纵深?我们广邀嘉宾、相聚鹏城,以“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主题,举办“2018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正是要集聚行业智慧,直面发展难题。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主题演讲环节。为了梳理和总结全球媒体,特别是中国媒体在融合发展方面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人民日报社从2015年开始每年推出《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今年报告的主题为“深度融合”,我们老规矩,在今天的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接下来我们有请参与此书撰写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宣部媒体融合专家组成员宋建武发布主报告。有请宋老师。
各位媒体行业的同仁、各位媒体、各位嘉宾,非常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就媒体融合发展这一年的观察向大家做一个分享。大家知道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这个关键阶段的主要问题、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下午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中的目标和路径的问题,我想也是大家在实践当中遇到比较多的问题。从目标的角度,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媒体融合就是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应该说,这些年来,就像今天上午几位领导同志在讲话中讲到的,媒体融合主要是在什么方向上去发展,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个目标,我们是不是坚定、明确?我想今天必须要说清楚,讲明白了。
第二,关于媒体融合向什么方向去具体发展?它的背景是什么?要用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个方面,今天下午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进展的一些认识和判断。第四个方面,针对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我们抛一些砖,请大家来点评。
战略目标,就像今天上午各位领导同志讲的,习总书记对媒体融合的发展,我看到的这些材料,几乎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都会有一个重要的论述,把这些论述串在一起,我想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它把媒体融合的战略目标锁定为主流媒体的互联网化。因为从媒体融合的初衷,总书记讲的思考的意见,就是要尽快掌握这个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大家一定要把握一个关键,媒体融合的目标就是主流媒体在网上占领阵地,而不是很多同志考虑的其他的一些目标。
它之所以会这样来思考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是不是能实现媒体融合,是我们党能不能够在网上继续引导舆论,以网络的传播来统一党和人民的思想,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掌握互联网规律。大家可以注意到,他在多个地方都提到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而且他还提出来,对如何去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我们对互联网应用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它的目标。在最近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还指出,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的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其实我们综合他对于媒体融合的这些相关的意见、相关的这些思想、相关的论述,我想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就是推动互联网化。对于媒体融合的路径,总书记也有具体的指示,概括一下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什么?就是互联网化。也就是说,把主流媒体的运作平台、运作方式逐步地转移到互联网上来,按照互联网的运作方式去进行这样一种发展。
对于未来,通过媒体融合,我们的目标、中央的目标,也是要打造一个立体多样的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而现代传播体系的基础就是互联网,是建构在互联网之上的。这些重要的指导思想,对于我们下一步确定媒体融合的目标,而且我们按照互联网化的方向去具体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既然我们确定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它的深度融合,是一个互联网化的过程。我们就必须掌握互联网现在主要的发展趋势。这些主要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主要是三个:一是平台化。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巨型的平台正在一个一个形成。我们也看到在这个平台之上,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都在这个平台上汇聚和交换,而且我们也看到各种垂直应用正在连接成一种生态级的企业平台,成为我们的基础设施。
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是移动化,我们目前手里使用的主要的信息接收的终端就是移动终端,在平台的支持下,有了移动端所产生的大量的数据,包括我们整个社会数据化产生的大量的一些数据元素,智能化和算法结合在一起,就开始出现了人工智能,在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媒体中的应用。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掌握一个自主可控的互联网平台,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去年开始,中央有关部门包括最高领导层对于我们的主流媒体掌控自主可控平台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我们现在主流媒体的一个主要的在媒体融合方面的任务。有了这样的平台,我们的主流平台将能够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同时,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聚集多种资源,吸引海量的用户,包括增强用户黏性,使得我们的平台真正成为一个连接群众的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平台。
第三,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才能够让这个平台具有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实现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的变现,商业逻辑的变现和资源的变现。这些其实是和我们服务群众的功能是密切相关,而且是完全可以融为一体的。据我们主流媒体目前的融合发展背景来看,我们走向平台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对于我们的主流媒体而言,互联网平台的多元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一种生态,我们在这种生态面前,不得不把我们的信息放在生态上,把我们各种各样的报道放在平台上,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平台内容的变现能力正在逐步加强。近年来看到的内容付费、内容电商、精准社区运营等等,都表现为内容平台商业能力的提升。
第三,互联网的平台融合,它所带来的数据资源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平台上的应用越多,它对用户的特点掌握就越多,它的变现能力就会越强。从未来发展看,拥有大数据的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面向用户个人的需求,实现用户变现是一种必然趋势。从移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可以发现,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我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的终端,这种终端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更加便捷,其实我们认为它带来一种传播的革命。这种革命在于它使媒体个人化,也使个人媒体化,它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关系。媒体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已经不是大众传播时代媒体向一群人的传播,而是面向一个特定个人的信息交互。这样一种交互,背后是一个信息主权的转移过程。这样的过程已经使得我们目前整个传播逻辑发生了本质变化。
在移动时代,我们发现整个移动传播时代的特殊性或者它的特殊矛盾已经表现为海量的信息供给与海量个人信息需求之间如何有效匹配。我们看到这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资讯平台,都是在成功解决这个矛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有这样的需要,所以基于算法的精准推送已经成为我们目前竞争的,特别是在移动传播体系竞争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从智能化发展整个过程来看,这一轮智能化其实已经是第三轮甚至是第四轮的智能化了。这一轮的智能化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势头这么强?我们认为是最有可能达成它的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了大数据的支持。大数据的支持,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就人类来说,个人移动化的支持是它的一个基本条件。按照上午马化腾先生去年讲的一句话,他说所谓的智能化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我们认为,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就目前来讲,社会方面的技术条件以及传播的环境都给予了这样一种发展强烈的支持。
第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的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实践进展。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的媒体融合主要是在五个方面去推进,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这之间的关系,平台是核心,有了平台,我们才能够把其他的几个融合有效实现。在内容融合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面向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能力在全面升级,我们有中央厨房,也有大量的内容产品的生产。第二,我们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和分发这方面,在主流媒体也得到了应用。我们看到有机器人写稿,新华社的“媒体大脑”,上海东方网东方头条所做的精准分发,以及像四川华西都市报、浙江24小时所做的智能分发的应用,都体现出我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接近。第三,对内容聚合的探索。过去我们的主流媒体基本上还是立足于自己生产内容来做单纯的发布。鉴于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们也在进行内容的聚合。丁伟主任所负责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在开设“人民号”,这应该说也是内容聚合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方法。
再有一个方面是在渠道方面的融合,在渠道方面融合主要的一个表征就是我们在“一端两微头条号”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在移动传播渠道中的标配。除了我们自己的客户端,在微信微博上的公众号、官方账号,还有字节跳动平台上,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些上面的自主账号,这些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在移动传播渠道的标配。利用网络方面,我们看到有线电视网络在三网融合中正在走向开放和共享,从过去封闭的电视信号的传输机构变成一个宽带的运营商,有些正在向城市运营商发展。传统的电视内容在IPTV这样的渠道,也有迅速的发展。另外,在公众网络上,广电媒体所具有的自有终端和平台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前不久看到的芒果TV,它以这个为基础成立了芒果超媒机构,这是在体制内广电自有平台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我们还在进行的这种实践进展,在经营方面主要体现在机制体制改革。在这些方面,我们主要尝试有传统媒体业务和新媒体业务的一体化发展。在这方面,上海几个媒体都做了一些有益尝试。还有按照中央的部署,企图通过一种股份制的改造,通过上市来推动新兴主流媒体体制机制的再造。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主流媒体结合自己的平台建设,在政务服务 、社区服务以及面向社会其他机构的技术服务和媒体、电商等等方面在进行尝试。
在管理融合方面,我们看到对于互联网媒体业监管体系正在完善。我们看到在版权保护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的、越来越多的具体的操作的方法。在新闻信息监管方面,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直播服务和短视频业务监管方面也在逐渐走向规范。在主流媒体内部,内容审核机制已经普遍建立,而且正在运用相关的技术,实现对内容有更加精细的审核。
在平台融合方面,我们看到有多种形态建设自主可控平台的城市,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湖北广电长江云,以政务服务为基础,来形成综合服务的一个云平台。浙江日报集团以“新闻+服务”为核心,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枢纽型媒体集团。芒果TV是以精品直播、多端打通、软硬一体作为主要策略,正在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视频类的平台。上海东方网集团以精准分发和社区服务作为主要的手段,也正在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媒体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建设自主可控平台是有它的核心资源支持的,这些核心资源我们认为,一方面是我们媒体的公信力,我们在社会各界,在党和政府,包括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是我们主流媒体打造新型的互联网平台的主要支撑点。政务服务是我们重要手段,浙江日报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内容也是我们的核心,这是我们建构平台的一个重要的依托。应该说,在目前更加具有迫切性的就是技术,我们建构平台是需要平台技术的支持,一个平台是既需要有运营的资源,更需要技术的支持。
在整个媒体融合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应该说还是多重的,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大家普遍反映的机制体制的问题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和矛盾,是反映最多的。资金不足,这也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短板,技术匮乏,这三个是名列前三甲,是我们普遍反映面对的问题。还有就是人才。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除了一些要通过党和政府的支持去解决,还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需要我们自己解决的。比如,很多媒体由于长期的传统媒体的运营方式,对于建设平台的意识比较差,办法少,顾虑多。我接触过多个从中央到地方媒体集团的领导,都跟我说,宋老师你一直说建设自主可控媒体平台,我们认为也是对的,但是太难了,我们做不了。但是,我想客观的发展趋势和需要,不是做得了做不了,是就必须要做。
第二,我们在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传播方式方面的能力不足。我们对互联网的关键性的新应用缺乏敏感,我们的技术人才少,而且我们在多个媒体集团看到,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很难和我们的文化融合,和我们传统媒体的文化融合,进来了,又走了,这种情况很多。
对于资金问题,这里面我想其实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是有资金的,但是我们的体制机制导致它融不住。还有一个是我们现有的财务管理办法,使得我们有钱用不出,这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资金问题的主要矛盾。还有就是我们的体制机制与媒体融合的任务不相匹配。按照我们的理解,媒体融合就是让主流媒体在互联网上与互联网的民营企业、民营平台进行平行竞争,而这种竞争显然是需要我们的体制机制本身就能够具备这个竞争的基础,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在这方面机制的不匹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从未来的发展看,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是大家要明确目标,把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主流媒体的自主可控平台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作为我们目前主要的任务。上午多个领导同志都讲到了,中央提出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其实是要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一个基础。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其实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在大型平台的大型技术和运营平台支持下的各个县级的融媒体的端口,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央厨房。
另外一个是完善政策供给,通过党和政府出台一些真正能够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具体的政策,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技术不足的问题等等。还有一个,我们认为要重点支持和引导主流媒体,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中所采纳的技术,比较多的我们认为主要是内容生产技术,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内容分发以及内容平台所需要的这种内容管控等等这样的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认为,我们其实原来的技术方向可能有偏差。
感谢宋老师,接下来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荣,接下来他将为我们带来最新的融合发展观察—《党媒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最大变量和最大增量》。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人民日报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
《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大的党媒融合创新平台,可以说,在中国十几年的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人民日报的理念、思路、战略,引领了整个中国传媒业转型创新的步伐。
今年,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这个主题很符合中央“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但如果把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仅仅理解为一种先进的传播手段,仅仅是技术上进步,那就太狭窄了。无论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还是新型主流媒体,都应具有中央所提出的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四力”是全国的综合性指标,先进的传播手段有助于提升传播力,但像《人民日报》这样的央媒更应看重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为此,我们必须关注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的网民结构的变化,网民结构的变化带来传播格局的改变,带来传媒全新生态和业态。
近几年来,网民结构最大变化是:中间阶层取代“三低”(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成为网络主力军;中间阶层从网络上“沉默的少数”变成“积极发声的多数”,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网络主导性力量。我们来看看两组数据:
微信用户:以中国目前最主流的社交网络平台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微信经济社会影响力研究报告》和《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在职业群体方面,企业职员、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事业单位员工,这三类群体2016年总共占到微信用户总体的76.5%。与此同时,学生(无收入群体)群体用户减少,农民、待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群体的占比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已成为微信用户的主流。
微博用户: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2015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和《2016年度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拥有大学以上高等学历的用户已成为微博的主力用户,在2013年占70.8%,2015年占76%,在2016年增加到了77.8%。可见,微博的高等学历用户逐年增长,而中等学历、初等学历用户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的报告还显示,青年白领群体成为微博用户的主力群体。
中间阶层的崛起将带给党媒全媒体格局传播最大的变量和最大的增量,让党媒重新走上核心媒体的重大机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随着中间阶层的崛起,党媒将更好地融合大众传媒和精英传媒的角色。中央反复强调要构建新型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必须面向社会主流群体。在当下中国,中间阶层就是社会主流群体。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中国社会已经培育起一批日益壮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间阶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数据,我国中间阶层已超过三亿人,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社会阶层;随着城镇化加速、大学教育普及以及经济发展,中间阶层日长夜大,预计未来10年,中间阶层将占到中国人口40%左右,成为中国社会数量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会群体。
中国中间阶层的主体是70后、80后及部分90后,年龄从25岁-50岁的中青年一代。他们主要分布在科教文体及卫生医疗、IT行业、金融领域、行政机关等等新兴产业、服务性行业中的技术、业务精英、管理骨干,号称“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和“三高”群体(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是中国最具购买力的主力消费群体。那么可以说,中间阶层是集数量、社会影响力、购买力为一体的社会群体,是传媒业眼中的黄金群体。
中国中间阶层是很理性的,他们具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他们的追求、取向、趣味和我们的党媒很投合。这有一组数字可以说明。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2018年度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活跃用户排名前10位,都是像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这样的民企,但手机客户端中高端用户粘性前3位、满意度前3位、月收入一万元以上用户占比前3位、24岁以上用户群体占比前3位,全都是三大央媒:《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
与此同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在知乎、果壳等专业性更强的知识社区中更加集中活跃。可以说,无论是在一般的大众社交媒体还是精英主导的专业化网络平台,受过良好教育、有着较为稳定的工作和中等程度收入的网民正在逐步提升影响力,取代“低学历、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三低人群”成为网络主力,也成为中国传媒业最核心的群体。
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媒介融合探索中,我们常常讨论的一个议题是,传统媒体的角色是否应该发生变化,是继续做大众媒体,被互联网碾压;还是走精英路线,占据内容高地。从今天的情况来看,传媒业网民结构的重大变化,意味着曾经在数量上处于弱势的中间阶层逐渐占据主流,大众化还是精英化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因为大众结构正愈发精英化。相比于互联网,党媒将更好地融合大众传媒与精英传媒的双重角色。
第二,中间阶层心态起伏波动,意见表达派需要党的关注,党也迫切地需要加强对话、凝聚共识,党媒将成为最核心的国家与社会的中介。
在过去充斥着“三低人群”的舆论场上,中间阶层一直作为“沉默的少数”而存在。然而近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显示,中间阶层开始走上前台,成为舆论的主导力量和“意见表达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的报告将我国互联网新闻用户大致分成了四个用户群:“手机娱乐派”、“意见表达派”、“多屏低调派”以及“传统时政派”。其中“意见表达派”的构成主体从年龄上看是25-34岁的青年人(占比60.3%),从学历上看是大学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群(占比达56.6%),这一群体与现实中的中间阶层最为契合。中间阶层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表达意愿增强,乐于发表观点,分享转发新闻,在新闻传播和意见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积极的角色,愈发成为舆论的主导性群体,在集中爆发的各类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信息传播和意义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还在于中间阶层复杂起伏的社会心态。
一方面,西方的中产阶层经历了长达300年的持续发展,有许多中产家庭代代相传;与西方不同,中国当今的中产阶层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以前的中国中产阶层在改革开放前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逐渐归于消失,当下的中产阶层都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来的。所以,中国的中间阶层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受益者,也是党的领导和社会稳定的天然拥护者。基于其对于稳定、安全、秩序的诉求,基于其不断向上的内生愿望,中国的中间阶层与党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他们相信,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他们的诉求和愿望。
但另一方面,当前的城市中产阶层虽然拥有着父辈无法想象的物质财富,他们也同时面临着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导致了普遍共享的幸福感与高度蔓延的焦虑感、无力感、挫折感复杂并存的矛盾状态。可以说,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自足自乐”、“追求稳定和秩序”与近几年一系列公共事件中的“敏感”、“抗争”、“不依不饶”共同属于同一社会力量。这一群体庞大、中坚而又敏感、脆弱,再加上中间阶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阶级”,没有身份制度来确保他们的社会地位。现有政治体制对中产阶层吸纳不足,决策过程无法对接中产阶层痛点,决策成果无法提升中产阶层幸福感,中产阶层成了庞大而孤独的社会存在。作为最稳定的纳税群体,中产阶层常常被公共政策所忽略,经历体制与市场的双重排斥,被剥夺感日益增强,影响其对国家、社会的正面认知,也激发了他们急速增长的表达欲望。
中间阶层不仅是中国的实力所在、活力所在,也是社会的问题所在、担忧所在。国际环境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中国开放步伐加快,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快速转型等诸多因素叠加,正在形塑中国新的社会生态,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中间阶层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引发他们新的希望,新的追求,也引发他们新的焦虑和新的骚动。
在这种急速变动的“后真相时代”,在这一常态化的危机社会中,面对碎片化信息泛滥,新闻反转频繁出现,受众对新闻真相、新闻质量的需求更加强烈,党和国家对新闻意义的需求与日俱增。相比于追求短、平、快的网络媒体或网络平台,传统媒体基于其人才、资源和品牌优势,更能生产出符合广大中间阶层需求的新闻产品,也更应该承担起整合优势内容、拓展传播渠道、推进技术创新、引领舆论格局的重任。我们的党也急需要一批能把握传播主控权、舆论主导权的媒体,成为中国主流价值的支撑。党媒将成为中间阶层获得确定性的最重要来源,将成为勾连党与中间阶层的最有力平台。无论是党还是中间阶层,对党媒的需求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党媒平台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第三,中间阶层强大的媒介素养与传播能力,将成为党媒发展最大的渠道资源和价值增量。中间阶层具有极高的媒介素养、持久的网络事件运作能力和更强的国际视野、网络技能,不仅能在国内网络舆论场主动设置议程,深谙传播之道;亦能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影响跨境网络互动。他们的媒介素养大大高于“三低人群”,不仅善于运用文字吸引关注,也熟练玩转长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具有持久的网络热点事件运作能力,十分善于调动资源引爆舆论场。与此同时,近两年的舆论热点事件表现出极强的跨境互动特点,这也与中等收入群体更强的国际视野和网络技能息息相关。在中国,“无翻墙,不网络”甚至成为一种潮流,成为该群体的一种身份特征,使得国内的舆论走势愈发全球化、复杂化。与此同时,中间阶层还具有极强的消费能力,是商业资本和各大新媒体平台的核心用户,围绕该群体诉求的网络话题已成为商业资本和各大新媒体平台炒作的新热点。
我们看到的这些挑战,对于党媒来说,其实是特别重要的发展机遇。正着看,微信、今日头条等社交媒体、商业资讯平台是受众需求的渠道,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哪个网络平台不是绞尽脑汁在争夺这一群体?2015年腾讯上线天天快报,用户使用微信或者QQ登录,系统即刻识别用户的阅读兴趣和习惯;2016年阿里通过UC实施“媒体赋能计划”,打造“懂你的UC”;本质上,渠道最想做的,还是抓住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间阶层这个传播力极强的群体,才是深入渗透进商业平台、网络媒体的最大的渠道资源,才是占领整个舆论主战场的主流传播网络和权威影响力。我们整日担心自己的渠道优势丧失,费九牛二虎之力争抢渠道资源,但其实,抓住中间阶层的心,我们就抓住了最高效、最有力的全媒体传播网络。他们才是党媒平台建设最大的渠道资源和价值增量。
未来十年,中间阶层将成长为中国社会最中坚的力量,亦成为中国社会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传媒业转型融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着眼点和改革的抓手,是要想中央所想,急中央所急,将党媒平台供给的内容、渠道、技术建设与用户心态演变、群体结构变迁紧密结合,抓住中国社会结构最大的变化和挑战,真正成为信息的主渠道、宣传的主阵地、思想的主控室。
我相信,人民日报的党媒平台正能量改革,将成为中国传媒业新辉煌的起点。
谢谢两位教授精彩的演讲,让我们对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有了更深刻的。下面我们进入本次论坛的议题讨论环节,今天我们一共设立了三个议题,每个议题下面设置了议题演讲和高端对话,第一个议题是,如何增强内容定力,拓展渠道平台。有人说,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当中,内容是“王道”、渠道是“霸道”,内容与渠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如何加强内容建设、利用渠道优势,推出更多优质内容?围绕这个议题,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发表议题演讲:首先我们邀请我们的东道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周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受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同志委托,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深圳报业集团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方面的最新情况,并谈几点体会,请批评指正。
一、深圳报业集团已构建起“一主报融媒体多平台”的发展新格局,新闻舆论“四力”得到有效提升。
截至目前,我们已形成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读特、读创客户端领衔,“纸媒+网站+客户端+官微+自媒体+代运营”全覆盖的融媒体矩阵,总用户数(含粉丝数)1.1亿。
我们主要采取了5种融合发展模式。
一是自建平台。“两端一网”是这方面的代表。依托于深圳特区报的读特客户端,以“读懂深圳,首选读特”为口号,今年3月上线3.0版,下载量近200万;依托于深圳商报的读创客户端,以科技、财经为主要特色,下载量60万;深圳新闻网去年挂牌新三板,用户数超过2300万,近日该网客户端升级更名为“见圳”。
二是入驻平台。全集团在各大网络平台共开设自媒体账号70多个,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自媒体,各媒体均开设了官方微博、微信,部分入驻头条号等其他平台,总粉丝数超过4000万;另一类是部门自媒体,较有影响的微信公号如深圳特区报评论部主办并受到中宣部资助的“圳论”,文教新闻部主办的“教育通”,深圳商报时政新闻部主办的“深政观察”等。
三是借船出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深圳ZAKER方式。深圳晚报牵手ZAKER,创办深圳ZAKER,短时间内产生化合反应,用户数达850万,日活量60万。据统计,此模式被全国近30家传统主流媒体复制。另外,深圳晚报还与网易创办网易深圳,与阿里巴巴创办淘宝头条深圳频道。另一种是@深圳方式。深圳新闻网将不同形态和载体的深圳党政自媒体和民间自媒体内容,聚合于一个虚拟内容平台@深圳之上,借助自媒体内容及其粉丝群形成传播力,实现网络传播的共建、共享、共治,目前进驻自媒体260多家,覆盖2200万粉丝。
四是代运营。全集团代运营新媒体项目逾200个,其中,晶报代运营政务新媒体126家,服务用户超2300万,构建起包括两微运营、视频制作、网络直播、舆情应对等在内的全媒体政务服务生态圈,规模位居全国政务媒体运营机构之首。晶报利用代运营形成的新媒体群,试水“政务联播”,统一群发内容,融通各家用户,创造出一个覆盖市、区、街道三级政务新媒体用户的传播平台。
五是合作造船。集团旗下的宝安日报与宝安区政府合作,优化升级原由政府主办的宝安通客户端,由政府提供各种硬件设施、技术研发及资金投入,宝安日报负责内容生产与发布,以及相关政务服务。宝安日报没有额外花一分钱,以宝安通为平台,直接实现向融媒体全面转型,并为下一步建设区级融媒体中心奠定基础,赢得先机。
二、深圳报业集团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为巩固和壮大大主流舆论阵地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们按照“内容为王、掌控终端”的思路,在打造融媒体爆款产品上狠下功夫,成效显著。
深圳报业集团在融媒体内容生产上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频频推出爆款乃至现象级短视频产品。读特去年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推出《“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由亲历者揭秘当年中英防务交接仪式内幕,全网传播量超1.5亿次。晶报今年护士节推出《戏精女护士爆笑吐槽,看完眼泪都笑出来了》,全网播放量6000多万次。读特今年春节期间的《站台上的“胎教”》全网播放量2600多万次。据统计,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深圳报业集团几乎每月都会产生播放量上百万的短视频产品。
二是运用网络直播在现场报道上先声夺人。集团旗下新媒体大多开办了直播栏目,报道及时性、直观性和现场感大幅提升。读创的《这头抹香鲸,留给人类许多第一次》,对营救搁浅抹香鲸的全程及后续进行100小时直播,夺得2017广东新闻奖一等奖。读特的《默克儿的“深圳时间”》,对德国总理默克儿访问深圳的5个小时,独家推出直播报道,全网点击量达670万。
三是以全媒体手段打造品牌栏目。比如舆论监督栏目“星期三查餐厅”,每周三,深圳新闻网联合深圳市食药局突击检查餐饮店后厨,整个流程包括多渠道网络调查、自媒体互动、视频直播、短视频、纸媒报道等传播形式,采用小程序、H5、VR等技术手段,几乎涉及目前主流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所有应用。节目至今已播出60多期,总点击量过亿次。其他知名栏目还有读特的“党建”频道,深圳商报的“企业家精神与深圳”,读创的“科技早班车”“项目来了”,深圳新闻网的“民生二维码”“鹏程眼”等。
四是以全网协作分发催生裂变传播。主流媒体要让自己的优秀内容产生最大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仅限于自主渠道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争取覆盖全渠道、全平台、全网络。这对于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必不可少。比如读特短视频《“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1.5亿次的播放量中,很大一部分来自自主渠道之外,包括人民日报等央媒新媒体平台、全国公安和交警官方微博、各类商业网络传播平台等。
三、关于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的几点思考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几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无论怎么转变,作为党报集团,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持内容定力不动摇,必须紧紧抓住内容创新这个根本不放松。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效,归根结底,要靠内容来体现,要靠作品来检验。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我们在内容建设上需要高度重视以下三点。
一是适应内容建设的新阶段。与新时代、新常态等形势相应,新媒体内容建设进入新阶段。所谓的新主要表现为内容竞争要素调整,由拼海量转为拼质量,由聚流量转为聚人心,由比广度转为比深度等;内容红利分配格局调整,传播红利向头部优质内容大幅集中,从一般性大路货内容迅速撤离;内容评价标准调整,优质门槛和个性化要求持续提高;内容创新重点调整,新媒体渠道、技术、形式等元素日益普及和稳定,内容本身即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及其价值成为创新的焦点。
二是解决内容发展的新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在新闻舆论领域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内容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内容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互联网下沉,向基层群体、向三四线城市渗透,正是为了解决互联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媒体融合发展同样要下沉,让内容更加分众化、垂直化、精准化,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从而补齐基层媒体发展短板,解决基层内容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下沉有多个维度,一是传播空间下沉,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二是传播对象下沉,由中高层人群向基层人群下沉;三是所满足的需求下沉,由满足人的中高层需求向满足底层需求下沉,由满足普遍的大众需求向满足特殊的个体需求下沉。
三是优化内容资源配置。在机构资源配置上,要优化媒体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优势兵力打内容歼灭战;在人力资源配置上,要加大内容人才投入,以市场化标准引进内容大咖,强化既有人才转型培训,打造“主流网红”,培育全媒型、专家型人才队伍;在用户资源配置上,要进一步深化用户参与内容生产传播的协作关系,提高对全社会内容生产资源的整合、引导和开发能力。谢谢大家!
感谢周总。近几年来深圳报业集团媒体融合步履坚实,我们也期待深圳报业集团尽快实现从“相加”到“相融”蜕变。下面有请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社长范耀庚作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感谢论坛主办方人民日报社提供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坚守中央纪委机关报的职责定位,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发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最强音
一是全面准确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党中央有关重大会议重要文件、中央纪委重大工作安排和要求,我们都及时跟进,通过综述、解读、评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报道。二是及时对党中央、中央纪委出台的有关制度、党纪条规等,邀请参与起草者和相关研究人员详尽解读,通过案例生动诠释,形成内容丰富、分析权威、视角独特,有鲜明“中纪报”特色的产品。三是与工作部署同步安排策划选题,坚持问题导向,既报道工作措施和进展,又曝光各种问题和现象,推动认识的提高和部署的落实。
二、立场鲜明,扬正抑邪,敢于发出、及时亮出我们的观点和态度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传统优势。中国纪检监察报一直重视评论工作,我们坚持用观点鲜明的言论壮大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流舆论,对不准确的认识加强引导,对错误的观点坚决予以辩驳。在一些人民关注度极高的事件中,我们的评论脱颖而出,在舆论场上独树一帜,“中纪委机关报评论”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已然成为报纸的一张亮丽名片。“方圆谈”“广安观潮”等栏目近年来先后被评为“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学思践悟”等栏目也已成为党员干部了解中央精神、中央纪委工作要求、掌握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重要窗口。
三、持续深入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和案例警示宣传,以真情实感打动人,用“活教材”警醒人
先进典型宣传有着聚民心、育新人的重要作用。我们有专门的人物版和多个栏目用于典型宣传,既充分报道在纪检监察系统作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典型代表,也深入挖掘在平凡普通岗位上努力奉献、不懈奋斗的感人事迹;既生动描绘个体,也注重刻画新时代奋斗者群像。今年开设的“榜样”栏目,在头版以通栏的方式宣传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重视程度和报道力度都非常大,在系统内外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剖析典型案例是我们报纸独有的特色,我们对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剖析,把腐败分子的蜕变放置到独特人生的背景中去审视,把触目惊心的腐败行为提升到执政规律的层面去观照,凸显对社会的深刻警示效应,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在警示教育的同时达到宣传纪法观念的目的,引导读者关注腐败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体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良好工作效果。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哲学、文化的角度提供思考借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纪检监察报有专门的文化周刊和一批经典栏目,深入挖掘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富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滋养心灵。如,“历史文化源流”栏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运用的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等,从典故的来历到用典用意,一一呈现;“红色家书”栏目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带领读者回顾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钙质;“怎样读经典”栏目约请知名专家学者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用经典的魅力教化人心,引导读者正本溯源。这些栏目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保证了内容的丰富和差异性,也保持了总体风格的完整和连贯。
全面从严治党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这一重大领域的宣传报道自带流量、自带气场,既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也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波澜壮阔、成效卓著、深得人心。中国纪检监察报顺势而为、积极作为,一心一意做内容、聚精会神做有价值的内容,成效明显。在其它纸媒发行量下滑的情况下,我们的发行量却逆势逐年递增,今年已达到130多万份。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决心要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闻舆论的主导权,更好地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年初在报社调研时要求我们“创新表达,建好平台,推出更多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我们将充分吸收借鉴各家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取长补短,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努力开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宣传新局面。谢谢!
感谢范社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增强内容定力方面的决心与功夫。下面有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作议题演讲。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同行,大家下午好。当前,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格局正在发生进一步的深刻的演变,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我认为至少有八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发布主体多元化,媒体、政务发布、自媒体三分天下。 现在我们正处于万物互联、万人皆媒的时代,信息传播正在从专业媒体主导的精英传播向社会广泛参与的大众传播转变,目前,传统媒体基本形成了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布局,政务发布已经形成中央部委、省、地、县四级的政务发布网络。据统计,自媒体的数量超过了300万。这三分天下的格局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挑战,冲击的是传统媒体原来拥有的信息的发布权和解读权,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少能把握一些首发、独家,一些政务信息往往通过政务新媒体优先发布。自媒体的出现也使我们过去的解读引向一个新的方向。但是,“三国杀”更要“三国合”。在三方面竞争的过程中,专业的媒体应该发挥权威信息的发布、专业的解读,以及思想观点的输出,这三方面的功能。与政务新媒体多协同,对自媒体则要以开放的心态团结引领。
第二个趋势,与受众的关系正在发生重构,媒体的影响力取决于用户的聚拢吸附能力。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意识就是用户意识,新媒体时代,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从单向的灌输向双向的交互转变,媒体、用户之间随时都在进行信息、观点、情感的交流、交融和交锋。下面这两个产品是人民日报新媒体生产的两个爆款产品,第一个产品是军装照,这个产品的特点就是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中来,上传一张照片,选择一个年代,生成那个年代的军装照。
第二个产品我们叫它手指舞,是中国很赞的手指舞,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段手指舞,带动公众广泛参与,从名人明星一直到普通民众都广泛参与到这个产品中来。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媒体与受众之间已经从简单的交互发展到了深度参与,甚至出现了以媒体为用户提供内容为主的平台级产品,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现在流行的抖音和快手,几乎他们上的内容都是用户提供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着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所以我们要说,以人民为中心对于新媒体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就是让人民参与到内容建设中来,成为内容生态的中心和主体。
趋势三:从可读到可视,短视频将成为主流传播形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这是新媒体内容演进的一个重要方向。有人甚至预言,视频将成为未来信息的最重要的传播形态。随着5G时代到来,拍摄、制作、上传的门槛极大降低,短视频将迎来爆发增长。当然,短视频并不是剪短了的传统电视视频,它的要诀是:同期声、大字幕、去(传统)电视化。而由用户上传,将移动化和社交化相结合的社交小视频,将有可能创造增长神话。着眼这种趋势,人民日报新媒体正在准备上线一个基于算法的短视频聚合平台。
趋势四:新闻内容被重新定义,泛资讯产业快速拓展。“不同的介质决定不同的传播内容”。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介质变了,新闻资讯的内容也被重新定义。手机天然是一种伴随性、生活化的媒介形态,承载的内容注定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特别是近年来算法推荐的流行,助推了一些碎片化、浅阅读、消费属性的泛资讯内容快速拓展。目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资讯外,生活服务、健康知识、历史钩沉、娱乐视频等泛资讯大规模进入新媒体内容生态。这些内容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也带来过度娱乐化和伪科学等问题。
趋势五:优质内容价值回归,付费阅读成为值得探索的模式。几乎与泛资讯内容扩张同步,付费阅读初现端倪。在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和消费信息的感官刺激中,人们开始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一些媒体开始尝试付费阅读,问答平台也应运而生。据统计,去年中国付费阅读的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短期看,内容付费市场还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互联网免费模式由来已久,二是真正值得付费的优质内容仍十分稀缺。
趋势六:移动端出现“马太效应”,平台化赢得竞争优势。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这两年,传统媒体的内容越做越好,商业平台却越做越大。在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用户、流量都在“中心化”,少数几个产品瓜分了移动资讯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事实证明,能做出优质内容的不一定能做出平台级的产品,而缺少自主可控的平台,我们就很难掌握话语权和竞争优势。为此,人民日报新媒体开始探索平台化发展。今年6月,我们推出了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目前已有5000多家主流媒体、党政机关、各类机构、优质自媒体及名人入驻。我们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兼具主流价值与创新活力的内容生态。下一步,人民号将继续优化产品和运营,并启动“人民号1000+”计划,资源向原创和短视频倾斜。在此,热忱期待媒体同行、政务机构和自媒体加盟。
趋势七: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工智能由概念进入实操阶段。媒体和AI技术的结合,已经由早期概念进入产品形态。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视频感应器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各个环节。某种意义上,移动互联网正在进入“下半场”,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蓄势待发。未来已来,我们有必要做好准备。前不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大脑”,具备智能推荐、智能写作、智能分发、智能语音等四大功能,致力于帮助内容创作者提升内容生产和分发效率。
趋势八:算法推荐将成为一种方法论,改变信息传播的逻辑和规则。如果说传统媒体的目标受众和传播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群体,新媒体的受众则是个体,是一个个具体的你我他,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算法推荐虽然不能决定内容,但会决定内容分发的路径、速度和效率。从趋势上看,算法不但是一种技术,更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方法论。未来,一个媒体的竞争力会体现在数据、算法和算力这三个方面。数据一方面是拥有海量的信息内容数据,另外一个数据就是要精准的同样海量的用户数据。算力就是必须具有云计算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海量信息打标签分类,并和你的每个用户发生匹配关系。
着眼这种趋势,人民日报新媒体正在联合业界和学界研究流行算法的利弊,准备上马主流媒体的精准算法。当然,我们知道,做成这些事依靠我们自己一家的力量做不到。要想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和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业界、学界进行沟通联系,合力攻关。总之,机遇和挑战同在,让我们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议题,如何拓展业务范围,延展服务价值。我们看到新媒体的发展给媒体和更多的内容生产者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使得媒体可以不断地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把有品质的新闻和有特色的服务相结合。媒体和内容生产者在拓展业务范围,延展服务价值方面还有哪些新思路和新做法,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些跨界的交流。首先我们有请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发表议题演讲,给我们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气息和气质。可能这是我们媒体融合论坛第一次邀请B站参加。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被邀请参加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我是哔哩哔哩的陈睿,在这里可能有些朋友已经是哔哩哔哩的用户,有些朋友可能还没有听说过哔哩哔哩,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哔哩哔哩,哔哩哔哩是中国最大的视频创作社区,它创立于2009年,到今年是第九年的时间,我们现在用户规模是有8500万的月度活跃用户,在我们的活跃用户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情况人,18-35岁用户占比是78%。从我们用户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在20岁上下。目前内容是以视频为主,我们每天现在有3.2亿的日均视频的播放量。在B站之所以是一个社区,是因为我们的用户和我们的创作者是有各种各样形式的互动,比如说弹幕、投币等等,这些互动对于创作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创作者可以从用户那里得到他的创作作品的反馈。截至2018年Q2,我们每个月用户和创作者平均会有6.4亿次的互动,包括弹幕、点赞等等。以上数据都是来自于我们2018年的Q2的财报,都是经过审计过的。
这么多的用户在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互动行为,他们究竟在看一些什么呢?我这里挑选出B站内容的一些亮点,也是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比如说他们会在B站看纪录片,我专门举了一个纪录片的例子,是我们就在过去的两三个月,我们新上线的一部纪录片,这是我们B站参与出品的叫《人生一串》,为什么叫《人生一串》,因为这个纪录片讲的是烧烤。这个纪录片特别受欢迎,在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在B站上面就有超过4100万次的观看量,而且,它的口碑也特别好,在豆瓣的评分里面,拿的是9.0分的评分。为什么这个纪录片这么受欢迎呢?因为他特别接地气,讲的是现在青年人一定都参与过的一种社交活动就是撸串,就是烧烤。烧烤往往代表的是青春,就是年轻人在一起,比如加班完了,或者是上完晚自习放学,一起去烧烤,这个青春的回忆往往是跟友情或者爱情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这里面可以讲述很多的故事,当然,作为一部美食的纪录片,最主要是里面的烧烤看起来很好吃。从纪录片下面的评论看起来,很多观众看了纪录片之后,立刻就打开外卖软件订了烧烤。所以,应该是2018年度目前最佳的国产纪录片之一。《人生一串》并不算是B站第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这上面我也列出了我们参与的几部纪录片,比如两年前网上以前很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团队是我们投资的,而且我们也投资了它的大电影。包括《寻找手艺》,这个纪录片也很有特点,这个纪录片也是我们参与出品的一部纪录片,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整个制作团队只有两个人,一个人是导演兼剧本兼解说,另外一个人是摄影兼司机,这两个人用四年思想跑遍了中国大地,去寻访传统手艺,最后他们把纪录片制作出来,在B站上面放,非常受观众的欢迎。
目前B站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纪录片出品方之一,为什么非常专注制作纪录片呢?因为现在年轻的网民其实很喜欢看纪录片,这个和大家想的也许不一样,也许我们总是觉得普通的网民就喜欢看低俗的,喜欢看肥皂剧或者是喜欢看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其实不然。对于现在很多90后和00后的用户来说,他们其实希望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因为他们希望看了一个东西之后,他们能有所收获。所以,B站的纪录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地火了起来。
我拿《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个举例子,2016年的时候,《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上线,不到几个月就拿到了数百万的播放数,这应该是让整个行业都还是比较惊讶的数字,而且大家如果在B站上打开这部纪录片会发现,弹幕互动量特别高。那里面的几位修文物的工人已经被年轻的网民当做明星和网红,就比如修钟表的王津师傅,他们觉得王津师傅是男神,为什么?因为这部纪录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工匠精神。一提到工匠精神总是回想到日本,因为日本会宣传他们有工匠精神,比如所谓的寿司之神,后来还出来一个米饭之神,日本做米饭做得非常好的一个人。
事实上,说到工匠精神,最初的工匠精神一定是中国,中国从兵马俑开始,到赵州桥到故宫,所有的点,我们现在看到,这些艺术奇迹,都是这些由不知名的工匠做出来的。而在中国没有一部讲中国工匠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出来之后,年轻人其实感觉很自豪,第一,他觉得这是咱们中国的工匠精神。第二,他们感觉很感动,因为工匠精神就是六个字叫择一事终一生,当把你确定一个事要做之后,你把它做到最好,而且不断传承下去。这样一种坚持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在这种浮躁的快速社会里没有见过,所以见到之后非常的震撼。
在前年的时候,我们把这部纪录片投资,让它拍成大电影,在院线上上线,这是我们电影海报。《极地》也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纪录片,它是我们和央视联合出品的,它获得了2017年中国纪录片的学院奖。这个讲的是西藏的风光,在B上也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除了和国内的机构合作,我们还会和国外的机构合作,比如说BBC。这部《神奇的月球》就是和BBC合作的纪录片。
刚才讲到纪录片,就要讲到B站的第二个亮点就是动画片,说到动画片,我相信看B站的人都会把B站和动画关联起来。确确实实,B站最早的一批创作者基本上都是动画的创作者,而且B站的用户基础与动画爱好者是高度重合的,从艾瑞的统计来看,中国85%看动画的爱好者都是B站的用户,那么,在B站上面看动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为什么这些动画的爱好者会在B站上看动画呢?这里截取了一段视频,大家看一下在B站上看动画的氛围。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飘过的就是B站非常有特色的弹幕,弹幕的一个作用是什么呢?弹幕和字幕的原理是一样的,当你看到一分钟的时候,觉得这个场景有话说,或者你很有感触,你会发一句评论在上面。这个评论就会留在一分钟的地方,就像字幕一样印在画面上。等下一个人看到同样时间的时候,他就可以看到你发的这个评论。当很多人看到一部视频,都去发弹幕的时候,就会营造很多人一起看这部视频的氛围。这其实和我们看球的时候,我们往往不喜欢一个人看,我们会喜欢大家一起看一样,其实看很多创作的作品,观众都喜欢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看。
所以,刚才大家看到了,这是我们今年连续连载的国产动画叫《中国唱诗班》,这一集的名字叫“夜思”,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讲的是一个外交官的故事,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爱好者看到这部片子的时候可以通过弹幕来表达他的共鸣。目前B站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原创动画出品方之一,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动画版权购买方,也是中国最大的原创动画的出品方和制作方之一。2017年的时候,我们还发起了“国创扶持计划”,目前应该是投资了国内近20个动画制作团队,并且参与了超过50个动画原创的项目。
做国产原创动画,应该是B站的初心。我们这一批创立B站的人,最早的一个愿望就是振兴国产的动画和漫画。比如说,我举几个最近出品的动画的例子,《凸变英雄》,是第一部用中文配音,并且第一批在日本电视台播出的国产动画,这对我们来讲意义很大,我是动画爱好者,从小看动画都是日语配音,中文字幕。我在想什么时候能够把我们的动画出口到日本去,让日本人看中文的配音,日文的字幕,这一点我们去年做到了。而且这一部动画在日本的口碑和反响都很好,获得2017年东京动画大奖的第七名。
这也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个团队叫翼下之风,是我们投资的,我们参与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一季到第三季的出品,并且《那兔》第四季我们是联合陆军政工部文工团电视艺术中心一起出品的,这个应该是目前中国年轻人非常喜欢的一部动画,它是一个军旅题材、爱国题材的动画。
我可能要说到第三个亮点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地,其实也是在B站。大家可以看一看,B站的年轻人是怎么样去喜欢中华的传统文化的。这是我们的UP的创作者。这个UP组是在纽约留学,但是他在纽约不断传播汉服的文化。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叫复兴不等于复古。因为现在党和政府不断宣扬我们要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年轻人得喜欢它。如果年轻人不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再怎么折腾,等我们老了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要消亡掉的。所以一定要发动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当中,我们并不是要刻板地去重复,而是要鼓励年轻人去发扬、去创新。也是基于这样一个想法,这其实是我们在今年农历三月三日和共青团中央一起举办的一个活动叫《中国华服日》,发扬大家一起来制作穿华服,华服就是汉服,我们是在西安和上海举办了两场活动,非常多的年轻人参加。
说到UP组,B站除了自制的纪录片、动画片之外,我们有很多专业的专业创作者,我们把这些创业的视频叫PUGV,他们并不是简单的记录和表达,是由专业人士创作,具备很高的创作性和艺术性。而且这些创作的内容,不仅是动画和纪录片,它还覆盖了音乐、演奏、误导、娱乐、科技等等11个大类有七千多个文化圈层。比如大家可以看到,在科技区的机械频道会有这么多的圈层,这些创作者创作,包括液压机、车床、火车、飞机、挖掘机等等,这些都是由专业的创作者创作,与这些类别相关的视频。
B站创作者开创了很多独特的艺术形式。比如说,这种艺术形式叫手书,它看起来像漫画也像动画,但是它可以用动的画面去讲述一个故事,这一部作品很有意思,叫《乒乓帝国》,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作者创作的,在我们这里很受欢迎,讲述的是一个少年打乒乓球的故事。而且B站的音乐区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原创音乐社区之一,我们每个星期都会产生超过一千首原创的音乐和原创的歌曲,都是由这些专业的创作者在我们的社区里面去创作视频。这也是B站上面比较新鲜的一点,就是有很多外国UP组,会把他们体验中国文化和生活的视频发到B站,特别受欢迎。这是一个以色列人,叫高犹斯,在北京大学留学,现在在我们这里有超过一百万的粉丝,就是把他体验中国的生活视频发在哔哩哔哩上面。
大家可以看到,B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区,它到现在已经九年时间,但它仍然在持续增长,就是因为它坚持几个东西。第一,我们坚持品质导向,我们坚持创作导向,而不是流量导向,我们推荐算法和我们内部的激励都不是以播放数字为主,以用户的正反馈为主,我们的用户可以点赞投币,通过用户的正反馈来判断作品是否是优秀作品。第二,我们坚持价值观优先。我们支持和保护原创,我们维护社区正能量,我们哔哩哔哩打击抄袭、打击媚俗。第三,我们真的是非常尊重创作,我们把大部分的流量给予无名的创作者,其实为什么这么多的创作者会来B站发展,因为他来到B站之后可以真的凭自己的作品说话,不用去买流量、打广告和哗众取宠,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作品就能够在这里成名,就能够在这里收获成功。
我们今年3月28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拍了一张照片,我们上市的时候,带过去的不是我们的股东,我们带过去的是我们的创作者,就是我们社区里面的用户,大家可以看到,站第一排的,我们挑选了8位创作者,我们的8位UP组一起陪我们到美国敲钟,这代表了我对于哔哩哔哩的期望,叫不忘初心,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创作者的社区,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创立这个社区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用户感到快乐,是为了让我们的创作者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这是我在上市当天写了一封给所有哔哩哔哩用户的公开信,我是写到了我这个承诺。
我们在上市当天,在纽约时代广场,我们包下了时代广场上最大的一个显示屏,就是纳斯达克的显示屏,我们把五星红旗放在上面。当天有很多华人经过时代广场,都会在这里围观,都会在这里拍照。因为我觉得哔哩哔哩的上市并不是我要证明一家公司的成功,而是我要实现一个理想,这个理想是什么呢?就是我相信有一天我们能够把中国的原创动画和游戏做到让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让全世界的网民为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创意赞叹不已,这个是我的目标。谢谢大家。
谢谢陈总。其实今天上午哔哩哔哩和全国党媒平台的合作信息发布之后,微博上就有一个评论是这样说的,说这是完全打破资源壁本壁的合作,我们就看到底是什么力量可以打破资源壁呢?也许可能就是我们党媒对品质的追求、对内容的追求和B站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共通点,可能在未来才有这样合作的空间。接下来我们有请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涛作主题演讲。欢迎徐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十分荣幸,主办方能够给机会,让我可以分享一些观点。
我叫徐涛,来自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很多人听了这家公司名字,可能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您在政府机关、高校军队、医院社区等场所看到过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那实际上,已经和我们这家公司打过交道了。虽然我们是报社在户外领域开展经营的媒体公司,但与全国许多媒体一样,都有对业务范围如何拓宽、服务价值如何延展的苦恼与思考。当我们这家公司走过9年,在全国已经铺设了2万块电子阅报栏,已经成为国内数量最多的楼宇大堂数字互动媒介时,确实要着手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寻找下一个突破的机会。
这里我想主要谈谈拓展业务范围。谈及拓宽业务范围,要区分两种拓宽,一种是拓宽到与媒体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的领域,例如房地产、金融等,我认为并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因为这种拓宽并无法发挥媒体既有的资源和相应的优势,也并不是任何媒体都具备相应的条件,更不是媒体当前最急切解决的。毕竟,我们希望是将现有的人员、业务等资源盘活,而不是另起炉灶进行反哺。因此另一种拓宽更显重要和急迫,就是如何围绕自身的主业进行拓宽。
我认为大体要有三个拓展的方向:
一是挖深度,深挖媒体自身的优势与潜力。这种深挖包括几个层面,第一,应该深入研究媒体自身还有哪些资源,关键有没有就媒体自身已有的“自然禀赋”进行充分挖掘?这种“自然禀赋”包括是否有对媒资进行有效管理?是否对以往内容进行数据层面的盘整?是否能够发挥所在的地域优势、行业优势,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内容就有向产品跨越的可能,这是“故宫淘宝”红火异常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也是众多从传统媒体出走的媒体人能够发展成为自媒体大号带来的启示。第二,应该深刻理解受众与用户,挖掘他们在心理层面的资讯需求,并与之匹配,相信去年火爆的“军装照”就是一种示范,而如果现在再简单做各种照片匹配恐怕就无法收到这种效果;一些问答类APP的走红,也是很好把握住当前人群的知识焦虑特点。今年5·4期间,我们推出了“吾是青年”专题活动,也是把握住了年轻受众的特点,在腾讯微视平台上的相关视频点击量超过了16亿次。第三,应该深度表达,提供厚重的内容产品,哪怕是社区新闻,这既是社会责任,也会带来好的经济收益。
二是拓广度,拓宽媒体的功能半径。如果认真审看媒体,会发现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媒体已经不再只是新闻资讯的汇集、处理、发布的平台,更可以是信息服务的平台与枢纽(当然,同时很多服务的平台也具有了媒体的属性)。围绕着“服务”做文章,将会有效打开我们拓展业务的视野。媒体不应该是简单的信息通道,更要争取能够切实解决用户、客户服务需求的机会。例如,广告。传统的媒体广告业务,就是你刊我发;而如今更要发挥媒体自身的文案、设计优势,发挥自己对本土、本行业、本领域受众的熟悉程度,帮助和服务品牌方打造全方位的营销计划。这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或许,拓展广度之后,下一个热销的健康类APP、二手车APP就是我们的媒体所生产出的产品。
三是升维度,升高视角的维度、思考的维度。就好比站在二维只能看到点和线,站在三维才能看到面一样,维度的提升将会有新的发展空间。8月22日,我们与创维酷开电视合作推出了“人民日报进电视”的合作项目,人们打开电视就可以阅读或观看人民日报的内容产品。也有人诧异,一来报纸和电视如何融合?二来现在几乎没有谁在看电视,进电视有何意义?事实上,虽然人们看电视频道的次数大幅减少,但是智能电视机和智能盒子正在迅速普及,不看电视频道不意味着不打开电视看OTT节目,并且智能电视与智能音箱一样都将成为今后家庭的智能入口。所以,如果站在这个维度上看问题,拓展这项业务有可能将是我们在广告方面的新增点,更在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也十分欢迎地方媒体与我们一同开展这方面的实验。同样的,也有人诧异,我们坚持在做电子阅报栏的意义何在,因为人们都在看手机。但我们却相信,户外是传递宣传信息最有价值的所在。这里对比一下移动媒体、网络媒体、户外媒体上市公司的市值就大概清楚。因为,你看或不看,它都在那里。如果拉升维度,您就会发现我们处在一个“无处不屏”的时代,包裹我们的不仅有小小的手机,还有许许多多屏幕。因此,我们也提出了一个“无屏不宣”的目标,着力构建一整套屏幕生态,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也特别欢迎地市媒体和我们共同合作开拓。
再次感谢各位的聆听,感谢主办方,谢谢!
我们直接进入到本论坛最后一个议题,如何用好技术引擎,弘扬主流价值观。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迎来新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如何用主流价值观缓解流量焦虑和算法焦虑,用优质平台汇聚众人之智和众人之力,有请三位嘉宾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首先有请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孔和平作主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谢谢主办方人民日报社给我这个机会,和各位分享湖南日报社用好技术引擎,弘扬主流价值观的一些实践和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做出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媒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植根湖南深厚的文化底座和创新土壤,这些年来,湖南日报社积极推动移动优先战略,利用最新技术拓展平台、广泛聚集用户,传播力、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了党报自强,增强了党报自信。人民网6月20日发布的《2018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湖南日报党报融合传播力综合排名在全国377家党报中位居第10位,在地方党报中排名第5位。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确定移动优先战略,利用最新技术构建新型传播体系。2015年,媒体融合旗舰产品新湖南新闻客户端开通上线,标志着湖南日报社移动优先战略的确立。
3年多来,我们全力将新湖南客户端打造成报社旗下所有媒体参与融合发展的操作平台和驱动引擎。目前,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1900万,日发稿量800条以上,日活率160万,初步实现了建设“湖南新闻第一端”的目标。今年8月15日,新湖南客户端进一步技术升级,推出7.0版,现已建成70多个频道,8大功能服务模块,成为集新闻、生活服务、政务服务、电商服务于一体的超级区域性新媒体平台。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经过几年努力,目前,报社旗下发展到《湖南日报》等10家纸媒和2家新闻门户网站、60多个移动互联网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总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人,新型传播体系初步建成。从2017年开始,我们开始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力争两年内实现全面深度融合目标。
二是利用技术优势整合机构媒体,发展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力推“新湖南云”,实现“由端到云”的战略升级。“新湖南”客户端运行2年后,我们又举全社之力,推动“新湖南云”建设,实现“由端到云”的战略升级。“新湖南云”是以新湖南客户端为母平台,为全省厅局、区县、高校、企业快速建成可在电子市场独立下载的客户端,同时在新湖南客户端对应建成垂直频道。入驻“新湖南云”的每一个垂直频道和独立子客户端,均可共建共享“新湖南”云稿库、“新湖南”政务大数据和“新湖南”上千万级的用户资源。
到今年8月,“新湖南云”已完成区县、省直、高校类签约项目总计达102个,力争今年内实现“新湖南云”项目在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全覆盖。
以中央厨房投用为契机,建设“湖南省级融媒体中心”。目前,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的“中央厨房”一期和“报网端云”平台即将投入使用,将成为报社所有媒体的作业平台,还能为入驻“新湖南云”的所有媒体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共享技术服务。
在中央厨房项目基础上,我们正筹备建设省级融媒体中心,打造立足湖南的融媒体平台。我们的目标是,2019年底前,建成以覆盖全省的融媒体智能传播服务平台,作为支撑湖南省区县媒体深度融合的平台级产品,将大数据技术作为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起包括指挥中枢、PC 端、移动端在内的所有采编终端,打通全流程数据,驱动“策、采、编、发、反(馈)”进入在线环境。利用技术优势为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生产的新闻信息产品不仅可在本地站点媒体平台上传播,同时还可在省级总站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捏成“拳头”集中发声,进一步夯实主流舆论基础。今年7月,我们和中宣部试点地浏阳市合作成立了湖南第一家县级融媒体中心。
三、利用技术推动产品和报道创新,让主流价值大放光彩。技术是抓手,内容是拳头。在技术引擎强劲驱动下,湖南日报的主流影响力以“报、网、端、微”矩阵推陈出新,主流报道产品建设和内容创新不断取得新成就,并且大放光彩。一方面,通过建设“中央厨房”,为所有记者编辑提供统一操平台,统一分发新闻线索,流水线创作图文、音视频、H5、全景直播等融媒体稿件。另一方面,以“新湖南”机器人抓取权威媒体内容,辅之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实现个性化推送。以“新湖南云”构建的省市县三级政务机构的新媒体生态圈,实现同步发声,唱响大合唱。在多次重大报道活动中,湖南日报的权威深度、新湖南的快捷及时、华声在线的聚合推广、都市媒体的生动活泼等特点有效叠加,有态度、有梯度、有角度、有温度的报道格局逐渐完善,真正意义上的大融合传播态势日趋成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宣部先后10次对湖南日报社的融媒体两会报道给予表扬,这在全国省级党报中是少见的。不久前,湖南日报先后围绕“促进长沙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守好网络舆论阵地”和“反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正常现象”主题,陆续发表3组共12篇“晨风”署名评论文章,引发巨大反响。3组文章的全网点击量超过1800万,近10万网友留言跟评点赞。7月底开始,湖南日报又连续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列社论,在PC端和移动端的网络点击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
各位同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技术引领,移动优先,既是中央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所在。尽管当前传统媒体下滑趋势没有停止,新媒体成熟模式暂未形成,媒体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但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各位同仁坚持不懈探索创新,党和人民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一定会越来越强大,主渠道会越来越宽广,主流声音一定会越唱越响亮。谢谢大家!
谢谢孔社长。也祝愿在技术的驱动下,湖南日报社能够早日建成覆盖全省的融媒体智能传播服务平台。说到技术驱动,咱们怎么可能缺少技术大拿。接下来我们就有请搜狗CEO王小川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演讲。相信我们对他的演讲也会非常期待。
各位朋友,今天给大家的主题是谈技术。之前是陈睿在哔哩哔哩做了很多的关于新的媒体形态的讲解,我觉得很震撼。谈技术这件事相对会难很多。技术和这种价值观的关系,其实很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我们先强调搜狗本身是有这样一种历史使命感,我们去响应中央的要求,提升影响力,提升正能量。作为一个时代一分子,我们做一些探讨。
传统的理解,技术第一个是来做内容审查,第二个是用来做流量的分发,但是今天随着AI技术的产生,已经有更多更前沿的事情,技术已经开始在探索了。第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腾讯新闻,之前做了这样的写稿机器人,能够基于搜集到的信息,在数秒钟内就完成初级稿件的写作,还能够自动配图,配剪辑的视频,帮助记者和编辑提高他们写作的效率。涉及到的技术已经开始参与到了内容的生产、内容创作。不仅是文字新闻、视频新闻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写作,我们今年夏天,在国际大会上展示了我们搜狗的虚拟主播,首先真人主播做一个训练,其次就可以让机器去掌握他的面部表情的特征,之后你只需要把新闻的文字稿输入进去,机器可以自动地组织这个视频,完成声音和表情的合成,实现虚拟的主播。这个又把技术在创作内容上往前推进了一步。
今年8月份人民日报与搜狗合作做党媒推荐频道,在搜狗搜索里面和搜狗今日时代两个客户端上线我们党媒推荐。依托我们自己的内容分发技术,采取个性化的推荐,也是能够去为主流媒体提供优质的内容分发,使得主流价值观扩大传播。这个事情而言,可能不是那么性感的技术,但是确实也是今天大家探讨的最多的信息流里面怎么掌握的事。
我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解构,探讨技术相关的时候,我们媒体有什么新闻,有音频、视频等等,包括哔哩哔哩讲到了UP组上传的内容,核心有一件事情,我们认为,在技术之上,有个词叫做语言。没有技术就没有语言,但是语言是可以在技术之上存在的一个更重要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技术本身是没有价值观的,但是,语言是有价值观的。而且语言这个概念很重要,我们认为在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里,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掌握了语言,动物是没有的,动物只有一些简单的声音,或者几个简单的单词,它不能够通过语言去做一个复杂的对世界的认知。所以,我们提到,语言在人类的进化史里面会变得非常重要。
第二件事情,语言本身在人工智能,在技术领域里面也是最前沿的内容。声音和图像更困难,但是今天主流的技术观点不是这么认为的。深度学习的产生,我们对于声音的识别、声音的合成,甚至包括视频里面的这样一些内容的识别,都已经有很大的突破。但是最前沿的东西,是对语言的理解。语言怎么表达,不是个简单的波形,不是简单的图片的点认,比如我们说一个词叫“华夏文明”,这么四个字里面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信息,怎么让机器理解它、掌握它,这件事情在学术界,在人工智能界,一直在讲是最前沿的事情。语言跨了两件事,一件事情是在我们的价值观里面,在我们对人的表达和思想里面变得很重要,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这是这个行业的共识。
在这里面,搜狗一直关注重心就是在语言里。核心的语言。我们熟悉的两款产品,一款是搜狗输入法,在中国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是通过语言为大家去创造内容这样一个工具。之前的做法,还是只提高效率,让我们工作人员打得更快一些。其实在这里面我们做了一些审查的工作,如果没有我们内部对于词库真正是按照一些我们价值观的判断,只是按照一个流量去通过拼音到文字转换,里面会有大量的暴力的、色情的词是排在很前面的,所以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我们从第一天做输入法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如果敲拼音的时候,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引导到一种负面里去,引导到暴力色情里去,对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就会有伤害。
另一件事情是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也是处理语言的,当你输入关键词的时候,以语言的方式,互联网上沉淀的上百亿的接近千亿的内容,能够做好一个排序给你。用户是用语言表达,用语言获取信息。信息流这个模式和搜索是比较类似的,也是一个信息分发和获取的方式。这几个产品都在讨论语言相关的问题。
抛开现在语言的理解,我们谈到人工智能往下再做什么样的事情。语言在这里面,以AI角度来看,有两件事情是行业,也包括搜狗认真对待的。一件事情是,用语言去承载沟通交流,语言是个抽象的词,在这里面我们不能说人和人之间直接就靠语言,一定要转化成语言,甚至转化成视频,以图像的方式做这样的承载。在计算机发展史里面,以前更多的是让人以机器的方式进行沟通,比如键盘、鼠标,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键盘鼠标从五笔、拼音走向语音图像的方式,用更加自然的方式让机器和人产生了沟通。这几年火热的语音识别就在这个大的主流下。
总的来讲,随着技术发展,人和机器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自然,这个领域,我把它称为自然交互,在学术圈里面会把这个叫做感知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技术点上,从语音怎么变成语言,以及语言怎么变成语音,才能实现人机之间的交流。同样有图像,图像变成语言有识别的工作,或者给到语言生成上的图像甚至视频,这叫自然交互。一会儿我会给大家做几个简单的展示。
另外一个理解更深的,不是在人机交互这个领域,而是在语言当中产生知识的推理和计算的能力。语言里面,能产生知识,我们称之为认知问题。对应产品逻辑,我们叫做知识计算。在语言中间能产生推理计算。其中最容易突破的一个点是中间这个翻译,翻译是在语言的计算里面,除了语音图像以外,是走得最快的。另外还有更难的两点是产生对话和产生问答。这是我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框架。随着技术往前走,自然交互的提升,也会使得媒体形态发生一些变化。
简单讲,搜狗今天是中国面对消费者直接能提供语音识别服务量最大的公司,大家能理解搜狗输入法拥有巨大的用户规模。里面就有语音的识别。包括在这里面,有很多的语音修改等等这样能力,包括麦克风矩阵、收音,使得机器能听到人在说什么内容。在此之外,为了把技术推到新的高度,我们研究院做了唇语识别的项目。做语音识别不仅可以靠声音,AI的前沿是通过你的嘴形的变化,就能够识别出你说什么样的内容。这个技术前沿是语言和图像的联合建模,探寻人在表达的时候,声音和你的表情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能够做到在一些唐诗宋词里面超过90%识别的准确度。前两年一些展会上给大家体验这样一些特别的技术能力。
另外,语音合成,往下会非常热的一个要点。语音合成有合成标准的播音员声音,甚至合成特定的主持人的声音,或者让邓丽君复活,或者现在能够川普的声音合成,去年上市的时候让纽约的司机误解了,我拿一段合成的川普的声音,他以为真是川普在讲话。在这个领域里面还有继续探讨的和情感相关的,机器合成声音没有对于内容深刻的理解,它的声音的音色音调是不够理想的,这里我们强调更难的课题是做情感的迁移,把一定的音色迁到一个韵律和节奏上去,或者让一段韵律和节奏能够用特定的声音发音。这里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演示。我们的技术能够做到把一个特定声音和一个韵律和一个特定发生的内容进行调和。大家很害怕,未来在里面,可以完成虚拟化,一个人的声音或者一个音频的内容。基于这样的一些技术,我们会推出我们搜狗的虚拟主播,它是能够把原有的唇语合成、语音合成技术以及联合建模技术放进去。可以做到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输入一段文字之后,现在它就能够创作出这样一个虚拟主播的视频。讲到在自然交互领域里面,未来媒体形态可能会发生更多的变化。机器除了交流以外,还能产生更多内容计算和创作,我们认为往下和这样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更加接近。
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机器的翻译。在最近两年我相信各位都能感觉到,互联网界不断地推出翻译的硬件、软件,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在想,中国有十多亿的人口,但是世界的主流语言还是英文。如果出国交流学习的时候,我们得学习讲英文,在联合国发言的时候,我们得用英文去表达,但是其实这件事情会极大阻碍我们在世界舞台里面的沟通能力。同样,全球最重要的这些文献,像科技文献、医疗的、文化的文献,是由英文产生的。我们去阅读它的时候也会很困难,虽然我们学习了很多年的英文,但是毕竟和母语是英文的人是有距离的。因此中间有巨大的课题,如果我们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真的需要能够把中国的内容很容易输出出去,以及我们能够把国外的信息翻译回来,在翻译这个项目中间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认为未来三年时间,翻译会达到一个专业翻译的水平上。而搜狗自己的使命,因为我们做输入法帮你表达,我们现在可以做到讲中文的时候能把你的语言翻译成英文、日文、韩文等等,和老外进行直接对话,而搜索引擎也能做到搜索全球的日文、英文、韩文信息翻译成中文做阅读,我们做一些同传或者更多翻译的硬件。这是2016年搜狗是中国甚至全球首家能够在大会上公开场合提供这样同声传译能力的公司。这个能力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面,不仅能够转成文字,而且能够用我自己的语音语调翻译成另外一个语言,让耳朵来听。不仅文字,如果一个比较轻言细语的说法,翻译过去的英文也是轻言细语的,这就是从文字到语音会做很多的工作。
除了翻译以外,还有哪个技术前沿,我们认为和媒体新的形态很有关系呢?一件事情就是问答。以前我们说这种创作工作是靠人工创作的。在网上有数千亿的中文+英文的内容,搜索引擎做的工作是里面做一个整理,当你输入关键词的时候,它能够把内容推到你面前,这里面是有价值观的问题。再往下走,搜索引擎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是从搜狗、谷歌都在进行的,搜索引擎未来会变成一个问答引擎。也就是说,以后的模式不是你输入一个关键词,给你一堆页面、文章,而是你输入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个机器开始试图利用它的AI能力,对互联网文章做阅读理解,给了你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能来自于一篇文章,可能来自多篇文章的推理,如果简单演示一下,中间我们是有这样一个问答的机器。这是一个真实的场景,机器在有确定答案的问题里面比人做得好很多。
另外还有一个领域和语言相关的,让机器产生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去对话。包括输入法,未来有很大的变革。语音是中间很重要的事情,语音输入,但是这个还不够。去年搜狗在上市的时候,我在一天时间里面收到了三千条祝福的微信,如果用语音去回答,靠我真人,效率是低的。这个时候我们提倡能力,输入法能够替代人产生这种交流回复的能力。根据不同人,你的老师、同事、领导,给出不同的回复,人只需要做一个确认就行了。今年在谷歌大会上,机器取代人,能够跟人对话,包括订餐服务。输入法,未来随着AI技术成长之后,机器开始具有自己的表达能力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我们知道技术未来有几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能够让它产生从文字到语音到图像,大家已经有了一个共识。第二个领域,用技术做审查,或者做流量分发,中间制定这样一个权重。今天给大家更多介绍的第三件事情,技术本身能够参与到内容,特别是这样一个语言的创造,本身还会带来更多的这样一个挑战和机会。坚持语言为核心,我们今天谈到这个话题,是怎么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技术去开始思考我们怎么去凝聚共识,能够把这种正能量推到前台去。今天给大家分享不是给到一个结果,而是看到技术往前走,我们会看到哪些机会。谢谢。
谢谢王总精彩的演讲。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嘉宾,作为文字工作者,都是搜狗输入法的忠实用户,我们期待在科技的助力下,表达与获取信息能够变得更简单。接下来有请腾讯网总编辑李方做主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媒体融合发展就是将互联网作为资讯传播最大增量一个发力点。腾讯网始终高度重视与主流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凝心聚力做好媒体融合,协同创新打造优质产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扎实做好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增量”。
新闻价值在于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也在于传播的广泛性和持久性。媒体融合是提升新闻价值的重要契机。腾讯网在媒体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整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在此与大家做简单的分享。
第一层面,是将平台优势作为汇聚优质资讯内容的助力点。
腾讯网自2003年创立,已成为全球和中国领先的集新闻信息,区域垂直生活服务、社会化媒体资讯和产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目前,腾讯网日均更新新闻量8000条,日均访问用户超过4000万;腾讯新闻客户端日均用户超过6000万,日均刊登新闻2000条,累计用户下载量超6亿;天天快报目前下载量超2亿,日活跃用户2200万, 日均发稿20万。稳步发展的背后,是腾讯网对内容价值回归的坚守,让技术与媒体专业性深度融合。
在内容维度,腾讯新闻每一条新闻资讯都经过多个信源的核查,确保发布的内容真实可信,提升用户对我们的信任。腾讯网注重资讯正能量导向,搭建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对重要内容“三审三校”,通过算法,升级主页卡每刷的正能量和暖新闻推荐比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腾讯新闻秉承“事实派”的理念,坚持把事实传递给用户。通过“联动核心权威媒体”的方式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用央媒权威信息源保证新闻真实性,用“事实派”的理念赢得公信力,赢得用户口碑。
在平台维度上,腾讯新闻积极扶持内容生态,鼓励媒体同行、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企鹅媒体号等平台上呈现多方观点,为用户提供观察事实的全方位视角,从中发现事实真相。
同时,腾讯网通过版权合作,集纳了丰富的优质稿源,通过算法提高内容分发效率。目前腾讯网已与两百多家媒体签署了版权合作协议。来自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大量优质稿源丰富了腾讯网的内容。腾讯依托强大的社交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信息分发效率,提升了用户价值。
第二层面,依托产品优势,为主旋律宣传赋能。腾讯网通过多样化新闻产品,与央媒共同推动国家重大活动资讯传播。近年来,在庆祝建军90周年、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平昌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期间,腾讯网都携手央媒,策划推出很多现象级新闻产品。这些产品的背后,是腾讯网成熟的产品思维,多样的运营模式,及庞大的用户群体。
在建军90周年时,我们和人民日报合作推出的创意H5《这是我的军装照》火爆刷屏,将腾讯天天P图的“人脸融合”图像处理技术,第一次应用到严肃的时政新媒体报道领域,由过去的纯娱乐状态实现了应用领域的突破,短短数天内活动浏览量超过10.74亿,创造了全球融媒体产品的世界记录。这一产品也带动了P图软件和新媒体报道两个领域的共同提升、强化合作。
腾讯网通过与央媒紧密合作,将严肃的时政报道进行转化,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受网友喜爱的产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党的十九大期间,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上线H5《为习近平鼓掌》,1天鼓掌超过10亿,两会期间,联合解放军报推出H5 《习主席点兵我练兵》,用户参与次数突破1.77亿。
在打造产品过程中,腾讯网注重创新的传播方式,讲好故事的同时激发网友热情参与。在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制作过程中,腾讯体育、微信、云平台深度参与,推出了冬奥邀请函和“冬奥有我”小程序。网友通过录制邀请语音,就可以与明星语音合成一份邀请函并在朋友圈分享,亿万网友录制的邀请函在平昌奥运会“北京8分钟”的舞台展现,活动引发网友热情参与。冬奥邀请函打造出沉浸式冬奥互动体验,极大提升了冬奥体育盛宴的影响力。
在与央媒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传统媒体优势集中在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度方面,而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在于信息传播的覆盖面、触达率和互动性。媒体融合最根本的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各自优势的融合,通过优势互补创造价值增量。
第三层面,通过战略合作,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腾讯网注重与传统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加深媒体融合,通过栏目共建打造优质品牌。
第三层面,通过战略合作,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腾讯网注重与传统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加深媒体融合,通过栏目共建打造优质品牌。
在新闻资讯方面,腾讯网与央媒深度合作,打造出的品牌栏目包括:3分钟速览《人民日报》、3分钟速览《新闻联播》、3分钟速览《光明日报》,“速览”系列为用户提供短平快信息速递,每日点击超过百万,爆款点击量可达到147万+。腾讯网与《长安剑》合作,推出“重要新闻全知道”,作为读者早间起床后的第一刷资讯,每期点击量可达到30万+。与光明网合作,“光明时评”账号入驻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入驻4个月,总阅读数突破2170万+。
在深度报道方面,腾讯新闻与新京报联合出品人物视频访谈节目《局面》,这个节目以人物访谈为主要形式,定位在以最专业的方法传递平衡、客观、理性的声音。由知名记者、资深媒体人王志安担任主持人。《局面》开播以来,在腾讯平台的总播放量达6亿+,爆款频出,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访谈节目。
今年3月,人民网、腾讯公司、歌华有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视频合资公司,共同发力直播和短视频领域。此次战略合作将实现三方的渠道整合和资源聚合,腾讯的媒体融合之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网发挥内容生产和导向把关优势,腾讯提供技术和渠道支持,歌华有线将为视频在首都及周边的广泛终端的覆盖提供保障。三方将协力让导向好、接地气的优质新闻产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得到传播,实现正能量视频的全网覆盖、全屏覆盖。腾讯网也期待这次合作能够成为媒体融合的行业标杆。
一直以来,腾讯网致力于运用自身互联网创新技术和应用经验,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新闻资讯。腾讯新闻围绕主旋律报道推出一系列的优秀网络互动作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发挥了连接器的作用。腾讯网愿充分发挥所长,继续积极拓展与传统媒体的合作领域,依托平台优势,推进主旋律的生产力连接,助力媒体融合发展,让更多优质内容“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