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将于10月30日下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届时人民网将进行图文直播,敬请期待。
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将于10月30日(今日)下午14:00开始,欢迎您持续关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本次“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主持人,也很高兴能够与文化艺术界的新老朋友们相聚在博鳌温暖的海风、明媚的秋色里。
今天上午,“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主论坛正式开幕,下午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在三大分论坛之一的“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中,一起畅谈丝路文化,共叙丝路故事。
刚刚大家已经看过了宣传短片。“丝路文化发展论坛”是由人民日报海外版策划和主办的,本届论坛的发展主题是“文明纽带 多边共享”,作为中央重要外宣媒体,三十多年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直加强发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海外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外版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向世界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这个论坛就是我们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
首先,我很荣幸地向大家介绍出席本次论坛的主要嘉宾: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先生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中宣部原副部长胡振民先生
海南省副省长王路先生
下面我一并介绍,请大家在最后鼓掌。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少华女士
文化部原副部长王文章先生
著名作家,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云南省原省委副书记丹增先生
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先生
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先生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蓉女士
乐创文娱公司董事长张昭先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先生
中国水下考古中心所长、国际古迹理事会执委姜波先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范士明先生
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陈奇佳先生
商务印书馆主题出版部主任柯湘女士
还有几位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他们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英国国家艺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他今天未能到会,派来他的助手—剑桥大学考古与人类博物馆研究员王子岚女士宣读他的发言:
旅英作家,英国华商会副会长,英国时代出版集团中国事务高级顾问严啸建先生
旅英作家、英国时代出版集团孙建平女士
索马里的纪录片导演Hodan Osman Abdi
法国电视制作人Sandrine roustan-bondi
还有来自四川成都的代表团方队,他们是: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先生
著名诗人张新泉先生
著名诗人向以鲜先生 人民日报四川分社副社长刘裕国先生
还有来自海南的诗人代表,他们是蒋浩先生、郑纪鹏先生
在此,我谨代表人民日报海外版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著名学者、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为我们的文化论坛发来了贺信。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胡振民先生宣读许嘉璐先生的贺信。大家欢迎!
受会议委托,现在我宣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致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贺信。
欣悉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谨以此函向论坛表示热烈祝贺。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石破天惊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历史美好记忆和古老经验的激活,也是对应时代特点而超越祖先的创造。通过“一带一路”而进行的跨国、越洲的友好交流,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多国携手同行,集思共建,取得了丰硕成果。事实证明,“一带一路”是一条中华文明同世界深入对话的文化通道,也是一条孕育着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崭新道路。
2014年,人民日报社首创“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去年又成功举办了丝路文化发展分论坛,扩大了媒体合作的“朋友圈”,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同心圆”,在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可贺的成绩。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也面临保守主义与逆全球化的挑战。对此,中国人的态度是“计利当计天下利”,始终愿意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与各国携手前行。今天,我们共同举办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就是要发挥媒体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增进互信、凝聚共识。我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各位媒体朋友与文化界人士能够坦诚交流,群策群力,共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推动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沿线各国人民如兄如弟,心心相通。
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2018年10月27日
谢谢胡振民先生! 著名学者、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王蒙先生也为我们的论坛发来贺电。我来宣读王蒙先生的贺电:致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贺信
在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于海南博鳌开幕之际,我谨以此函向论坛表示衷心的祝贺。
两千多年前,无数商人、僧侣、学者跨越千山万水,历经艰难磨砺,用他们的脚步踩出了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这条路,寄托着我们祖先“协和万邦”的政治理想;这条路,记录着中华民族与世界交流的愿望和渴望。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五周年。尽管在信息、交通、综合国力上,我们与古人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已任”、希望与世界联通的精神气质没有改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既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尊重,也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与提升。中华文化始终是兼收并蓄、从善如流。“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在向世界传递一个信号:中国的发展成功,源于善于学习;中国越是发展成功,越要善于学习,这个步伐我们永远不会停下。
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衷心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各位文化艺术界的朋友能够畅所欲言,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献计献策。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2018年10月30日 谢谢王蒙先生!
下面我们掌声有请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为论坛致开幕辞。
尊敬的王路副省长、胡振民书记、丹增副主席、赵少华副部长、王文章副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上午,吉炳轩副委员长、李宝善社长、刘赐贵书记、蒋建国副部长共23位领导和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媒体合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和主旨演讲,达成一系列宝贵共识。现在,我们又继续围绕“文明纽带 多边共享”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对话、谋划合作发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得民心的重大举措,都必然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5年前,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认同。这正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既顺应了各国加快发展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又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5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不仅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一抹亮色,也加深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沟通与友谊。今天在座的中外来宾,都是有影响的文化名家,都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今天,我们举办这个论坛,既是对过去经验的一次小结,也是对未来事业的一次展望。借此机会,我想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的作用与作为,和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一、文化的继承性要求我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智慧。两个月前,全球首部“一带一路”记录影片《共同命运》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在这部由中美英电影人共同创作的作品里,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西班牙的手工造纸传承人桑托斯先生,他退休之后专程来到中国学艺,他说,造纸术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在他的家乡昆卡已传承400多年,现在他自己又在中国师傅那里学习,不但学到了技术,还收获了友谊。桑托斯先生的话生动地表明,“一带一路”是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友谊之路,是沿线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今天与会的丹增先生,他曾深入考证明代郑和的历史,写过不少美文,他在文章中指出,郑和七下西洋,遍历亚非30余国,主要航线40余条,“从没有掠夺他人一分财富,从没有占领别国一寸土地,从没有伤害一个无辜百姓”,中国人的海上丝路畅通无阻,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民众发自内心的最高礼遇。这些浸透着厚重历史的故事、文字都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珍爱和平、崇尚合作、寻求共赢。今天,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我们的商贸往来将比历史上更加频繁,我们的友好交流将比历史上更加便利,我们的文化创作也更应当自觉继承丝路精神的文化根脉,焕发出比历史上更灿烂的文化光彩。 二、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我们在时代的“共鸣”中激发正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人类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今中外,富有远见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无不为了和平与发展而思考、创作、歌咏和呼号。《战争与和平》《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和平与发展这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经过对人类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深邃思考,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发起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共鸣,并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正如潘基文先生所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鼓舞人心,能改善国际治理体系,让各国更好地应对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今世界正迎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有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老调重弹。究竟是合作共赢符合全球利益,还是“零和思维”代表世界潮流?这是文化建设和文明对话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各国文化界人士应自觉承担起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文化使命,用精彩的创作、深入的交流,敲响凝神聚气的定音鼓,汇聚激浊扬清的正能量。 三、文化的多元性要求我们在世界的“合唱”中推动文化创新。前不久,人民日报海外版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共同录制了一部纪念“一带一路”5周年的音乐视频——《我想给世界修一条路》。听着那动人的旋律,看到一张张不同肤色的年轻笑脸,人们都很感动。的确,“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仅是属于现在的,更是属于未来的。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我们的文化创作,就应该有这样的包容意识、多元格局、世界情怀。人们欣喜地看到,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关“一带一路”的文学作品、学术交流、图片展览、艺术表演和文化交流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我相信,只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坚持文明互鉴、文化共享,推出更多催人奋进、撼人心魄的多语种文化作品,组织更多创新多元、精彩纷呈的跨地域文化活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将更加真实可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将日益深入人心。 四、文化的大众性要求我们在反映民众“呼唤”中沟通民心。人类文明来自于各国人民的勤勉创造,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文化如同一条纽带,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紧密相连。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文化正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在今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前夕,一位在北京大学念书的埃塞俄比亚女孩汉娜·格塔丘,中文名叫吴汉娜,她和同学们一起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关教育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愿望表达,比我的叙述更有说服力。吴汉娜这样写道——因为中国已成为数百万外国青年的家园,他们相互合作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改变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无数类似的微观层面的交流将推进宏观层面的全球发展。通过互联互通,我们将实现“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通过人文交流,我们将挖掘“一带一路”的潜能,并在“一带一路”上结交到可贵的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座各位同辛勤耕耘在文化园地的广大文化工作者,都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民心沟通的推动者。人民日报社和海南省委省政府举办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一带一路”建设造福各国人民的精彩故事,传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通民众的真实心声。海南博鳌,因为博鳌论坛而举世闻名。这里是思想交流的高地,也是凝聚共识的福地。让我们携手同心,为把“一带一路”文化桥梁搭建得更好,贡献我们的力量。祝大家度过一个充满灵感与活力的下午! 谢谢大家!
谢谢王一彪先生!下面有请海南省副省长王路先生发表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与大家一起相聚在美丽的博鳌,共同参加“文明纽带 多边共享”2018年丝路文化发展论坛。
刚才我听到宣读王蒙主席的讲话,讲到丝路除了贸易的旅行者以外还有很多声音,声音实际上也是新生文明新生文化的交流、文明的纽带。思想文化的交流非常重要,我们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的交流,实际上还是文化文明的交流。
在此我也代表海南省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嘉宾长期以来对海南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三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总书记这里给我们提的是建设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是明确赋予海南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海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中国东盟省市长的对话、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南海合作论坛等重要活动,大力构建开放的平台,开通自东南亚以及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52条,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我们深化务实的合作,新增国际友城11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协议60多项,实施丝绸之路留学生计划,招收留学生上千人,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丝路精神历久弥新,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的宝贵财富,也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今年4月13日,习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自贸区自贸港这里面包含着海上丝绸之路除了贸易以外还有文化文明的交流。国务院上个月已经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了总体实施方案,我们将充分利用建设自贸区港的契机和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努力构建泛南海经济合作圈和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我们要积极构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达战略服务保障区,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案例,让海南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名片,也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我们希望文化界的大家能充分利用好这次论坛的机会,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挖掘“一带一路”这座宝库,让“一带一路”的精彩故事传遍五湖四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正能量,我们也希望大家多关注海南。刚才我看到丹增主席讲到中国的海权思想,就是郑和,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海权思想,我们这里也设了一个南海博物馆,我们也看到我们的海上丝绸贸易丝绸之路都是和平之路、文化之路,都是为大家共同发展的共赢之路,从来也不去掠夺别人什么,所以我们也希望大家对海南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海南自贸区(港)的建设,我们也欢迎大家在论坛之余到海南多看一看,创作采风,当年苏东坡虽然说是发配到海南,但他一路也做了很多采风,也在海南写了很多文章,我们也希望大家多领略海南椰风海韵、阳光沙滩、海上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 最后祝愿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取得丰硕成果,祝愿各位嘉宾在琼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谢谢王一彪先生、感谢王路先生的重要发言。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正如刚刚王一彪先生所说,今天在座的中外来宾都是文化界有影响的名家,五年来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正是这些有影响力的名家,我们成功策划举办了“丝绸之路文化行”的活动,切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先行,促进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民心相通。
王路副省长刚刚讲得也非常精彩,王路副省长说海南自贸区经济区的建设中文化是其中之一,要努力将海南打造成“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重要口岸、重要节点,让海南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感谢两位领导的精彩发言。
2017年8月10日,我们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举办了丝绸之路文化行的首次活动。之后,我们的火炬传递到了甘肃敦煌。今天,“丝绸之路文化行”将在博鳌完成第三次交接。
下面进行“丝绸之路文化行”的传递仪式。有请王一彪副总编辑、王路副省长上台见证我们的文化传递。请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部主任田晓明先生、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曹远新先生上台完成我们的丝路长卷的交接。
曹厅长,您刚刚接到丝路长卷,海南的文化建设、旅游建设现在走在了时代的前线,是我们全国的排头兵,中央也给予厚望,您有什么跟大家想说的?
非常感谢!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
我们在博鳌参加“文明纽带 多边共享”2018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文化系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深耕、高瞻、集聚、广拓的工作思路,强化基础、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全力构建适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国际化水平高、本土文化魅力独特、创新创意性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奋力争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和文化产业特色发展的实践范例,成为海南文化事业提升最大、文化产业发展最快、文化成果惠民最多的时期,为建设美好新海南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文化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相生相伴,密不可分,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有可为,也是大势所趋。今年9月29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正式挂牌成立,是海南省委省政府着眼适应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和服务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重要举措,我们将紧紧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借此机会,我就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大家分享海南的思路和措施。
一是促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依托文物资源大力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各个环节,将旅游需求有机融入文物、古迹、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功能设计之中,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古迹展示馆、非遗传习所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路线,使其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传播优秀文化的有效平台。
二是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应大众旅游时代人民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培育主客共享的高品质公共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公共设施,充分发挥旅游公共设施和文化传播功能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共享整合作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文化和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不断推动文化开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平台,引进国际优质资本和治理资源,系统提升旅游设施和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通过发力文化+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提升旅游消费服务质量,促进旅游消费国际化,抓好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海南省邮轮发展规划,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和沙滩运动、水上运动、赛马运动发展规划等,积极推动国家南海文博产业园项目、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建设等招商项目的落地,旅游展会和体育赛事活动是海南文旅的亮点,将继续做大做强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海南省艺术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活动,以上是海南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些思路和举措,我们希望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质,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期待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专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为促进海南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愿2018年丝路文化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谢谢曹厅长,曹厅长讲得非常好,旅游是海南的特色,但是有文化理想的旅游,有历史积淀的旅游,有自然资源的旅游和有中央的支持,才是海南旅游的目标和指挥,谢谢曹厅长。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嘉宾主旨演讲环节。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先生应邀参加我们的论坛,但遗憾的是,昨天他临时接到中央布置的重要工作,不能参会。我来简单陈述他的主旨发言的主要观点。
在“一带一路”不同的国家中生活着一千多个民族。其文化多样性也是极为丰富的。由于诸多因素,在“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下,今天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所有的发展都必须要用面向世界的思维来思考和决策,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向未来时占有先机。
作家的国际性视野与深层次的国际性文化交流,这个话题对当下而言,应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也很有现实的针对性。作家需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并不是说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作家和诗人才应该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吸收、借鉴和学习一切世界性的优秀文学经典,应该是每一位杰出的作家和诗人所应有的素质和胸怀。
马加书记提出,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是一个文化大国,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如何把自己建设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他认为,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富有胆识地创造性地去开辟新的天地。
下面,有请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少华女士做主旨演讲。
尊敬的王一彪副总编辑、尊敬的海南省王路副省长、尊敬的胡部长、王部长还有丹增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感谢论坛组委会的邀请,很高兴在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设立了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际来到了博鳌,见证海南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弘扬丝路精神,促进文化发展。从外部看,文化是一个民族识别度最高的符号,我们习惯于把世界分为东方和西方,把亚洲分为东亚、中亚、西亚和东南亚,其实在这种按地域划分的背后潜藏着更深的是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是多样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可能在单方面因素和条件下成长发展,在全球化进程正在面临单边主义的严峻挑战的当下,如何来促进文化的共生、交流、融合,并发展成为更加先进的文化形态,以服务于人民利益共同体、命运的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设,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大家知道,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政治互信、经济的融合、文化包容的深刻内涵赋予了丝绸之路文明与全新的时代的意义,其中文化内涵更具基础性的意义。1993年夏天,《文明的冲突》的作者、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发表了那篇引起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论的文章,提出了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如今我们似乎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因为观念的差异和沟通的困难,在文化的断裂带上形成的冲突以及给和平、友谊和实现人类美好愿景带来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的宝贵的遗产。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要尊重文明的多样化,坚持文明对话、交流、互建,取代了冲突对立,实现了每每与共、天下大同。面对当前社会逆全球化思潮泛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为国际社会勾画的治理蓝图和发展的愿景。弘扬丝路精神实现“一带一路”的蓝图,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开展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不忘本。自古以来,和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的概念,和的前提对差异性的尊重不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强加给他人,是求同存异,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发展丝路文化首先要对文化的差异给予足够的包容,在坚守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要支持其他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的传统,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品头品足、不指责否定、不包办代替、不干预文化内政,切实维护文化的主权。
二、吸收外来。中华文化有历史根脉,有稳定的结构,有人口基础,能够延续五千年从没间断,足以证明其先进性。中华文化从不是固步自封的文化,开放、包容是其重要的特征。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虽然风土、民俗、信仰均然不同,但却作为大乘佛教而得以创新和发展,同体大悲的中华佛教很好的实现了发菩提心、行菩萨行的初衷,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速,国际合作成为了常态,文化的融合必将进一步地深化。弘扬丝路精神,在融合方面一是主动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方面我们有着非常好的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入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二是要让我们的文化更易为别人所接受,精选文化的载体,优化传播的方式,提高文化的适应性,更好的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形象,发出我们中国的声音。三、面向未来。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确定了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经历了一百多年现代化历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受了各种挫折和磨难的砥砺之后,终于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的前景。立足新时代、新任务、新的使命,我们的文化建设更应着眼于未来,切实提高预判力,增强前瞻性,特别是在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怎样的风景,怎样才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如何定义人类文化的走向,更好地贡献中国的精神,中国的价值和中国的力量。我们追求风景这边独好,但万紫千红总是春,只有携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实现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共同的发展,才能够实现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的目标。
同志们、朋友们,在今年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调对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外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讲好我们中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的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对于弘扬丝路精神,发展丝路文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扬帆启航的热土上,根植于中华文明与汲取多元文化的丝路精神,将继续绽放异彩,让我们加倍努力,为各地区各国家的繁荣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祝丝路文化建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祝人民日报的论坛活动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谢谢赵部长,我们知道赵部长是国务院新闻办的领导,也是文化部的领导,刚才王路副省长说海南将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其实赵部长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多年来赵部长对人民日报特别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工作给予了大量的支持,让我们再次用掌声向赵部长表示感谢,谢谢赵部长!
下面有请著名作家,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云南省原省委副书记丹增先生演讲。
尊敬的王一彪副总编,各位专家、各位媒体界的朋友,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一带一路”与中国的海权思想。现在“一带一路”是最热的词,前些年来这些最古老、最壮观、最伟大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大动脉,也是文化交流的大运河,文化历史浩浩荡荡,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诗篇,也是人类航海上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大陆走向海洋、从本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国向来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直的强国,只有开放时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个强国,只要一封闭就变成弱国。唐、汉、宋、元,中国不仅是大国,而且是强国,当时的经济总量占整个世界的2/3,不仅是个开放之国,而且是一个和平之国,航海事业始终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这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前提条件。
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第一个丰碑,是举世公认的海上巨人,是为人类的和平友谊贡献一生的伟人。郑和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到达非洲,比意大利的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葡萄牙人麦哲伦绕地球一圈还要早116年,在世界史上,航海是与探险、掠夺联系在一起,然而郑和的航海既没有野蛮的掠夺,也没有血腥的摧残与杀戮。
在郑和航海的感召下,中国在海外的威望不断地提高,在国际间形成了中国热,对到了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能派使者到中国来传布。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主要航线四十余条,海上的丝路是畅通无阻,海外的贸易是空前的活跃,郑和建设了贸易港口、贸易中心,中国与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建立起一座文明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南亚至非洲那些遥远的国家。中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比陆上的丝绸之路还要早81年,早在2200年前,我们的祖先懂得海洋是沟通世界最为便捷的通道,今天由于陆地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自身繁殖的严重失衡,世界进入了海洋时代,无论是大国的政治家还是小国的战略家,都把探索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聚向海洋,郑和七下西洋的伟业和威慑,中国变为海洋大国,当时中国获得了从日本到非洲东海岸的控制权,中国的航海事业推向了顶峰。郑和那时候就认识到,海洋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天然宝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谁控制了海洋便可以安民定国,战无不胜的海军舰队是控制海洋的基础,如果郑和的海权观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世界的文明历史将会是另一种记载。
可惜,那时候的统治者深受千年以来以农立国思想的影响,失去了难得的机遇,中国把刚刚迈进海洋的双脚缩回大陆,背向海洋,闭门不出,实行禁海,连郑和七下西洋积累的宝贵记录也当做废纸。郑和在近三十年的航海实践中,留下了许多人类创造史上的伟大功绩。根据航海经验,结合天文、气象、地理和知识创作了具有极高价值的系统的完整的郑和航海图,这既是我国最早的海图,也在世界范围里说,比所谓的世界第一部航海图集,荷兰的《航海明镜》还要早很多年,在世界地图上占有辉煌的地位。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海洋是一个尚未被完全认识的地点,人类已经调查的海洋面积还不到世界海洋面积的10%,现在世界商业的95%都是通过海洋来完成,海洋运输是世界经济运输的主动脉,高瞻远瞩的中国领导人今天把视野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拓展到整个世界的海洋,重振海上丝绸之路向海洋进发,造福于中华民族,这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谢谢大家!
谢谢丹增书记。我们知道丹增书记是中国文联的领导,中国作协的领导,云南省的领导,多年来他也是人民日报特别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重要的作者,给我们写了大量的精品文章,每一次丹增两个字出现在人民日报上都会引起读者的沸腾,他笔下的郑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也是中国和平理念的使者。
我们知道丹增从海拔4600米的高原出发,从他的家乡出发,其实他也是我们中华各个民族交流,是中国和世界跨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在这里我们再次掌声感谢丹增先生。
下面,有请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先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去年9月,我参加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举行的2017年丝路文化的发展论坛,我做了一个发言,我们谈到了电影节有句老话,电影是装在胶片盒里的大使,现在胶片没有了,但电影还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大使。
我们也谈到了“一带一路”不仅深刻地影响世界经济格局,也必将深刻影响世界电影格局。去年年底,12月28日,我看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丝绸之路文化论坛的一些观点。在引用了这些观点以后,这篇报道说,中国的“一带一路”的倡议可能会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可能会打造新的全球娱乐格局,目前称霸国际娱乐产业的好莱坞,可能不再唱主角,“一带一路”的国家可能也需要比好莱坞电影更加深层、更加内敛的电影。
华尔街日报用了“四个可能”来预测“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想说的是,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可能,而且越来越将是必然,因为我们知道“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也是文化交流的新的动力,世界文明本质是百花齐放的,多样性是其魅力的前提,甚至于其生命力所在,从历史上看,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有形形色色的文化霸权、文化殖民或者单边主义的产生,但最终总是以它们的瓦解而作为一个结果,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提到,缓解各文化与文明之间冲突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文化间的平等沟通和对话,所以文明在开放中交流、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成,这是“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最本质的精神,也是历史发展最内在的逻辑。
在倡导“一带一路”的五年当中,中国电影成果显著,中国在这五年当中已经与“一带一路”的约十七个沿线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由此带动了一批优秀的合拍电影的诞生。同时也创办了丝绸之路电影节、金砖国家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等专题的活动,在近期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带一路”的电影展成为了一个亮点,相关国家的参展参赛影片超过了一千多部,有不少影片也出现了观众连夜排队观看的景象,这也是对长期以来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好莱坞影片在外国电影当中一家独大格局的冲击。所以我们讲,“一带一路”的实践对于中国电影既是积极的实践者,同时也是有效的受益者,有几点感受
第一、开放是中国电影产业繁荣的内在要求,电影是全球性的产业,交流、交融、交易是它的本性。电影起源于法国,发展于欧洲,二战以后美国电影的崛起成为了世界电影的强国,这几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迅速发展,也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一种新兴的重要的力量。去年国家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更是体现了这种开放的姿态,比方讲它在第41条当中就倡导,国家鼓励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到境外合作拍摄电影等方式进行跨境投资,我们认识到在日益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电影通过政策的沟通、合作的融通去努力达到人心相通的境界。
第二、合作是建设电影强国的必然之举。中国电影是在中国强大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2017年中国电影银幕超过了五万块,全球第一;观众人次超过16亿,全球第一;产量达到了970多部,也是全球名列前茅,大概我低于印度的整个总量。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家提出了电影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战略,我们认识到建设电影强国必须以开放作为一个前提,以合作作为基础,我看了2017年世界电影的数据,丝路沿线国家的一些重要的电影国家,除了中国,像俄罗斯、印度、新西兰等等,一共完成的影片大概五千多部,产出的票房是140亿美金,占全球的票房要超过35%以上,所以中国电影“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发展,必将形成世界电影崛起的新兴力量,改变好莱坞主导世界电影市场的格局。
第三、讲好中国故事是电影企业的重要使命。我们觉得全球市场第一当然好,全球观众人次第一当然好,但更重要的我们要努力创作、拍摄一批能够产生全球影响或者影响全球的作品。美国之所以成为电影强国,不仅仅在于它有全球领先的制作体系,有全球主导的发声体系,更主要的他们确实有一批能够影响全球的一些电影。最近迪斯尼跟福克斯合并了,它们加起来的票房占北美的85%,占全球的26%,所以中国电影要真正成为强国,就要讲好中国的故事,展示中国的形象,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使之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
我们一个是搭好文化桥梁,所以这几年我们先后在八个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办了中国电影周和上海电影展,我们下属的电影制片厂这几十年一共为五十多个国家译制了将近两千部的电影,现在我们每年大概译制电影二十几部,电视电影两百多部,也形成了我们的力量,这几年我们特别注重把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翻译成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语言进行推广。
同时我们也加强和国际合作,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影院,是第一家引进国外高科技的公司、也是第一家与世界著名的公司合拍高概念的商业电影的公司。但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拍好有价值有影响的中国电影。这些年我们先后有九部影片成为嘎纳电影节的参赛影片,有两部影片先后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我们新版的《大闹天宫》获得联合国知识产权金鹰奖,去年我们跟哈萨克斯坦拍摄了两国第一部的合拍影片,冼星海的《音乐家》。我们最近也在跟以色列等国家合作拍摄电影《魔咒钢琴》,表现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的难民的故事。
我们相信“一带一路”一定会使世界经济因交融而变得兴盛,会使世界文化因交流而更加繁荣,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谢谢大家!
感谢任仲伦董事长。我们知道电影是我们的国家相册,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随着院线的铺进,随着创作的推进,中国电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其中也有上海电影集团和任仲伦的重要贡献,上海电影集团和任仲伦先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的文化地标,感谢任仲伦先生。
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现在在美国,他因故不能参加,特别向我们的论坛发来了视频祝贺。我们一起来观看。
(观看视频)
张艺谋导演正忙于筹备冬奥会的开幕式,他特别委托他的合作伙伴,乐创文娱董事长张昭先生来向大家介绍冬奥会的筹备情况。掌声有请张昭先生!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是乐创文娱张昭,很荣幸今天能在“丝绸文化发展论坛”与各位交流。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它正在让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的深入,人文交流更加的广泛。在这一背景下,文化产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乐创文娱以电影产品为实践,先后通过电影《长城》、《影》等的实践,在面向全球市场、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电影发行中,我们发现,中国电影通过将中华文化与电影技术实现“一体化”,更能够吸引全球观众,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电影口碑,都大有收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
2016年,乐创文娱参与出品了中美合作巨制电影《长城》,这部电影在全球取得了3.34亿票房的成绩。电影发行覆盖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从发行和投资规模上看,电影《长城》已经达到了好莱坞主流全球化商业大片的水准。
电影《长城》由中国导演执导,讲的是中国故事,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制作团队包括中国团队及好莱坞顶尖团队,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拍片。票房数据结构显示,电影《长城》在当时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票房在全球总票房的占比达到62.6%,在北美市场的占比为13.6%,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占比为23.8%。同时,我们分析对比了2016年30部好莱坞主要商业大片的票房结构,这些好莱坞电影的北美票房占比达34.5%,“一带一路”市场占比为23.9%,其它市场占比为41.6%。 分析电影《长城》的票房数据结构发现,融入中华文化的电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受欢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泰国等多个国家上影上映期间,电影都获得了首周末票房冠军;电影在泰国、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上映时,票房均超过了同档期的好莱坞商业大片,并刷新了中国电影在当地的票房记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具有千年丝路的文化浸润,让“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普通消费者对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好感、有很高的认同度。“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或将成为中国电影全球票房的突破口。
今年9月7日,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张艺谋导演的《影》进行了全球首映,并于9月30日起在国内上影。这部电影是由乐创文娱等企业出品、发行,电影基于对历史的审视与思索,融入阴阳、水墨、琴瑟等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旨在深刻探索东方文化的生存智慧与处世哲学。
电影《影》的创作历时五年,凝聚了近千人的心血,整个创作团队为全华人班底。这部电影真正实现了电影艺术与中华文化的一体化,无论从电影的精神内核还是创作团队、表现手法,无论从故事内容还是服装、音乐、化妆、美术、道具等多个纬度上看,都是真正的“中国风”。
这部电影在海外上映时,获得了海外媒体、影评人、观众的一致好评,电影以“极致水墨风”被苛刻的好莱坞影评人誉为“惊艳”之作,在海外专业影评网站上获得了烂番茄新鲜度93%,Metacritics评分88分,IMDB7.3分的高分。同时,在国内的口碑上,电影《影》获得了猫眼8.2,淘票票8.2,豆瓣7.4的好评,实现国际国内口碑“一体一化”。
电影在全球的口碑也坚定了我们的自信,近期,电影将先后在日韩、东南亚、印度、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上映,包括多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在全球电影市场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也希望我们能够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传递中国声音。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认识到,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通过长期不断地努力方可实现。在方法上,我们也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通过中华文化为媒介,可以更好地讲中国故事。
当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文化分享的共同体,因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应当是“文化走出去”,而不是“娱乐走出去”,用电影面向全球讲中国故事是一项长期工作,对此,乐创文娱在商业模式上尝试品牌化、系列化探索。当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神雕侠侣》电影三部曲,《神雕》原著小说是一部讲述家国情怀的武侠经典,自1958年问世以来,历经60年仍长盛不衰,在全球华人心目中都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们希望用系列电影展现这一情怀。
同时,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展现东方草原文明,传播“和合共生”理念的动画系列电影《狼图腾》。通过乐创文娱全新的商业模式,除了打造系列动画电影之外,还将打造一个文化品牌,我们已经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府签约,乐创文娱与大股东融创中国,将携手呼和浩特市政府,共同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狼图腾特色小镇。我们希望将这一特色小镇打造为呼和浩特的“草原文明”文化地标,面向全球游客,挖掘、展现、传递草原文明,吸引全球游客前来感受草原文明。
未来,我们将与更多的地方政府共谋,以区域特色文化为媒,以电影树品牌,打造文化地标。融创中国成为乐创文娱第一大股东后,其在文旅产业优势,将成为乐创文娱的重要依托,以打造文化地平线,向全球展现诗一般的中华文明之美。
乐创文娱自成立至今,已制作发行六十余部主流影片,并且始终以传播优秀文化价值,提升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为企业核心使命之一。未来,我们也将坚持这一使命,通过电影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对话世界。
感谢张昭先生!
著名社会学、人类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先生特地为我们的论坛写来了发言稿。下面,我们有请他的助手王子岚女士,宣读他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
我是剑桥大学考古人类博物馆的研究员王子岚,今天我非常的高兴能够很荣幸来到海南代表我的同事艾伦·麦克法兰院士与大家分享他在过去二十多年当中对于对中国的跟踪研究进行的思考,关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将如何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我和我的夫人在1996年第一次访问中国,在2002年之后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到中国来访问,在十六年间,我们到过中国的大多数城市,甚至一些偏远的乡村,在我们访问期间,我可以自由地拍摄、采访,与中国各个不同层面的人进行交流,我还作为客座教授在很多大学就我所感兴趣的主题发表演讲。在西方,其实了解中国的人并不多,而对中国有所深入洞悉的人就更少了,能够连续多年在中国进行访问,是我与中国的一个难得的缘分,对于外国学者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容易的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在四十年当中经历了世界闻名的、历史上最为伟大的转型,在实现这个转型过程当中,中国并没有像西方的工业革命阶段那样经历了很多的分裂。中国在农业和工业层面上进行了很多深层次的改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四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民航和高铁让所有来中国的外国媒体和客人都非常的为之惊叹,中国从一个孤立、封闭的孤岛变成了一个在教学科研很多领域作出领先世界的国家,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像绘画、音乐、诗歌和多种门类的艺术在中国目前都是百花齐放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经历了很大的社会和文化转型,这种转型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我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是很有信心的。 如今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中国为全世界作出的又一项巨大的贡献,通过携手沿线国家进行共同发展,让数百万人脱离了贫困,这项倡议希望将东方和西方的优质资源相互结合,他提倡了中国一贯秉承的和谐、和平和共同发展的理念,这个其实与大部分的西方社会所流行的过度的自我主义、狭隘的不容异议的倾向不同,“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一个富有智慧的理性的选择。
在这个高速连通的世界,我也希望我个人为促进各国文明的和谐发展做一些贡献,所以我在三十多年前,在剑桥大学创立了康河计划文化保护项目,我们主要是希望能够研究和保护来自亚洲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档案,碰巧的是我们所研究的很多国家都是“一带一路”的沿线亚洲国家,我还和我的同事创立了剑桥康河出版社,在一百年前中国的学者徐志摩就是在我所工作的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蜕变成了一位诗人,并且将东方和西方的精粹进行融合的梦想,如今我们应该继续通过学术研究、文化活动和出版计划,让他的梦想延续下去。 在过去的这几年当中,我特别关注中国,我们翻译了很多中国的著作到英国,主办了剑桥徐志摩国际诗歌艺术节,邀请了很多中国的学者和在座的诗人到我们剑桥大学访问和讲学,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建立起了国际的数据库和数字博物管我们收集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出售和流失的文物和历史手稿来反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国家,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世界闻名的交流和共同发展,特别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学艺术方面在线上的沟通。
“一带一路”的倡议如同一座桥梁,桥梁正是我们当下所需,在下一个四十年,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将为西方提供诸多的智慧和能量,同样的正如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西方社会也会一如既往的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灵感,作为一个对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从他们身上吸取了许多知识的人,我衷心地希望中国的下一个四十年前程似锦,我也预祝人民日报的活动能够成功举办,感谢!
感谢王子岚女士!
接下来,我们继续主旨演讲环节。下面有请望海楼的老朋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贾秀东先生,他是我们人民日报的老朋友,也是人民日报望海楼的重要的作者,他在上面发表了许多重要的国际问题的重要的观点,下面有请贾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我个人同“一带一路”的缘分还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给我牵线搭桥的。五年前的9月13号,也就是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就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发了倡议之后的几天之后,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题为《两条丝路 一样精彩》的文章,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分享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看法。五年后,人民日报海外版又给了我一次机会来分享我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看法。
过去五年来,应该说“一带一路”建设无论在规模、进度还是成果、影响等方面都远远超出我最初的猜想,实际上我认为也超出所有人的最初想象。
如果我们在中国著名的织网上查一下,以“一带一路”为主题,2013年只有两条,当然丝绸之路经济带获得海上丝绸之路我来查大概有两百条,2014年就超过了一千篇,之后几年每年都有一万两篇关于“一带一路”的文献、研究论文和文章。我们在国际著名的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下“一带一路”,就会发现有几十万条,显然“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国热门的话题和全球热议的议题。
对“一带一路”如何解读这个问题,在座的各位也都心目中有自己的答案。国际上对于这个也是众说纷纭,如果说一千个观众或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不要说“一带一路”中国外交的大手笔,这个不断续写中的史诗般的故事。过去五年,通过“一带一路”的观察,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的倡议,不是地缘政治的联合游戏。国际上最大的对“一带一路”的质疑就是说这是中国地缘政治的一个工具,要实现中国地缘政治的目的。实际上“一带一路”背后没有阴谋,是我们要实现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和各领域的互联互通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全球有效需求,既帮助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帮助巩固世界经济复苏的总体态势,这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能够促进共同发展,所以“一带一路”不是什么中国的地缘政治的工具,而是一个务实合作的平台,主色调是合作共赢,不带有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色彩。
第二,“一带一路”形式上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排外的小圈子。“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每年需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数以万亿美元,这根本不是中国一家能够包办得了的,所以需要大家携手一起干,实现中外发展战略的对接。我认为战略对接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词,也是“一带一路”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带一路”还有个朋友圈,来得都是客,参加的都是客,都是朋友,但是这个朋友圈不是封闭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愿意,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包括参加这次论坛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到自己的机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作用,都可以添加进入这个朋友圈。
第三,“一带一路”形态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国际公共产品,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国际的实体的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这个带有多宽,路有多长,哪些国家包括进去,哪些项目包括进去,我们都有这个疑问,国际上更有各种疑问,实际上“一带一路”这个机制的合作方式是特别重视多样性,没有规定严格统一的参与的规则,谁能进来谁不能进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苛求统一一致,可以说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是新型的全球化的代表。
有些外国学者研究的时候认为“一带一路”没有国界、没有固定的项目、没有固定的参与者,但是他们认为这正是“一带一路”现在和未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这种形态有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味。有个别的国家企图反对“一带一路”,但是我觉得他们无从下手,因为时代是既有形又无形,有些国家反倒是可能自我孤立,“一带一路”也不因一个国家内部政局的变化或者世界经济的起伏而受到根本性的损害。
第四、“一带一路”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追求一种短期的狭隘的利益。“一带一路”背后所体现的最大的逻辑我认为是中国坚持当今的世界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世界好中国才能好,只有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所展示的最朴素的真理。
围绕“一带一路”的是与非国际上不同的看法和立场,折射的是各国不同的国情和利益,俗话说红人是非多,中国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的关注,对“一带一路”的是与非,我们要让事实说话,用实践检验,经由时间来证明。与此同时,我们也有责任与世界加强沟通,携手共进,这就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要义所在,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和长久保障,其关键在于文化文明的交流对话,所以我的理解这正是人民日报主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丝绸文化发展论坛的要旨,我相信假以时日,虽说一千个观众或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带一路”这一鸿篇巨制会收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由衷的理解、赞叹、支持和参与,这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共同的贡献。
谢谢!
感谢贾秀东先生!
下面,有请中国水下考古中心所长、国际古迹理事会执委姜波先生演讲。
感谢大会主办方的邀请让我很荣幸参加由人民日报社、海南省委省政府主办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我想从考古的角度给大家解读一下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历史风貌。
在海南岛讨论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特别合适的地点,我们很快就在潭门建设水下考古基地,每一年我们都会到西沙海域开展考古工作,今年我们还在西沙的北疆海域深海考古下浅到了四千多米,发现了古代瓷器。
中国古代海上是中国通往世界的重要窗口,其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和贸易额度和它的影响深度超过了现在人的想象,1752年沉没的一艘由中国开往欧洲的商船。其实海上丝绸之路跟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关系,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改变了我们的艺术形式,改变了我们的宗教信仰。
这是在地中海做水上考古出水的一件女神雕像,线条流畅、气韵生动,因为穿的是丝绸,海上丝绸之路名不虚传。海上丝绸之路很重要的是季风与洋流,每年冬季的时候季风从中国吹向东南亚,夏季的时候再从东南亚吹回中国,郑和要到印度洋去需要在马六甲海峡转换季风,所以他需要两年一个周期。
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文传统因素,就是不同的人文板块都有不同的物品参与交流,大家共享相互取长补短,所以中国的瓷器出去,香料拿回中国,不同的板块之间进行交流,所以海上丝绸之路才会延续。理解起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南海一号”,这个船保存的非常好,这个船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就是把整个船运到了博物馆里面,给它量身定做的博物馆做精细化的发掘。
船的轮廓现很清楚,长23米左右,宽10米左右,一共有14道隔窗,这个船应该是中国古代特别好的船,在中国福建地区制造。船舱里面的货物堆得密密麻麻、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特别看细节的时候可以看到瓷器是非常多的,而且这个船上的瓷器非常的精彩,出水的时候看上去跟现在新的东西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件东西,福建的德化窑的瓷器,它是中国瓷器,但它的形状完全仿制了中东地区的金银器。船上还发现了银铤,由于海洋贸易,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船上有银铤。还有金叶,相当于现在大量的黄金支票,一张一两。另外还有一个是国际贸易的船,船上还有穆斯林商人,因为发现一个珠宝箱,打开一看里面大概有70根金银器,这是中东地区的风格,而不是中国人的风格。另外像这个东西,穆斯林随身携带的必备物金腰带,长度大概在一米七左右,船上可能还有别的国家的人,不光是中国人,所以这是国际海上贸易的一条沉船。
我们讲到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讲到陶瓷之路,因为中国的陶瓷在海上大量销往海外,我们选一种产品看一看当时陶瓷外销的情况。在韩国新安发现了一条新安沉船,它是从宁波出发的,船上出土了这么一件瓷器,中国浙江地区龙泉窑烧制的,它远销到了非洲的肯尼亚,如果我们把海上港口发现的这种中国瓷器的情况勾勒出来的话,浙江龙泉烧制,宁波港出发,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波斯湾、东非到土耳其,后来进入欧洲的跳板,所以这就是当年中国的华为手机行销全球的产品,实际上出土的文献也可以记载,比如丹增老师很关心的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郑和前往西洋公干。
不光郑和去了,民间商人也在那个时候到了波斯湾地区,另外中国瓷器、茶叶、丝绸大量外销,贸易讲究平衡,有出去也得有回来,贸易才能持续,我举一个例子,明清时候有一些诗词里面讲一个人衣着很华贵的话会说条环平安祖母绿,帽顶高嵌佛头青,所以文物真的会说话。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些宝石在中国古代是不产的,五大类的宝石都是海外生产的,郑和当年去的时候就是采宝石,比如印度的红宝石、斯里兰卡的蓝宝石,另外像波斯湾地区、马六甲都是宝石贸易交流的场所,他会在那里采购,文献记载的很清楚,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文献材料讲到他在波斯湾地区采了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等等,而且都是用波斯语记录下来的。
实际上考古学家关注的是物品的研究,但实际上关注背后人的交流,所以族群、语言与宗教的交流是我们非常关心的事情。举一个例子,在泉州有一个斯里兰卡的家族定居泉州,这个家族的人很有意思,改了中国人的姓叫世氏,开始的时候他的墓碑上写的是西南,西南就是斯里兰卡,后来称自己是明朝的臣民,所以墓碑上写的是明,找到了他们家族的墓地,找到了他们定居的旧居,找到了他们的族谱,这样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家族定居中国改姓,然后逐渐汉化,到了明代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为泉州的文化名流了,一个外国人的家族在中国成为文化名流,他们家的名字刻在洛阳桥上。
所以,斯里兰卡人到了中国以后,泉州居然有他们的亲戚,这是一个希腊后裔,斯里兰卡来了一个客人跟她很亲切的照相,说他们俩是一家人,其实还是有点差别,所以就是把她请到斯里兰卡去。
另外,海上波斯人非常活跃,大家可以看到福州地区出土的波斯人的物品,去年国家博物馆展览的沙特阿拉伯的一件东西跟这个是同一类型的,你要研究的话会发现这种东西在沿海的港口都有发现,原出于波斯湾地区到印度到东南亚到中国到日本把波斯人在海上活动的轨迹勾勒的非常清晰。
实际上在海上交流的时候,港口出现了很多的混血儿,这也得到了考古的验证,比如泉州就有一个波斯人和中国人的混血儿,由两种文字书写,一边波斯语,一边汉语,讲了他的母亲是中国人,他的父亲是波斯人,这样对我们的文化很有影响。由此可见,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也有思想的交流,甚至融入了我们中国人的血液。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姜波先生。下面,有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副院长范士明先生演讲。
各位领导、前辈、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姜老师讲得非常好,我真想把我的时间留给姜老师。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跨文化交流和国际思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大家都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一带一路”不仅仅,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经济合作交流的平台,它更应该是一个民心相通,文化交流,人文交流的平台。这个我就不多讲了,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家。我为了准备这个发言比较粗略的去查阅了一下关于国内关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方面的一些文献和报道,我有一个体会,结合我自己的专业谈一个小的方面,就是在丝路文化发展和交流的过程里面,国际思维能够起到的作用。
国际思维是什么?简单的讲,我觉得国际思维主要是相对于本土思维或者本国思维而言的。在跨文化交流中,它主要指的是在理解文化和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以较为超脱自我的赋予同理心,也就是换位思考的态度和方式,与他者进行对话和合作,而不仅仅是一个自我立场、自我目标、自我利益或者自我方式的一个宣讲和表述,简单地讲我想是这个意思。那么它并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我想如果更多的结合国际思维,可以让我们在丝路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做得更好。通过我自己的观察,我发现在现在的有关丝路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叙述和报道里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个方面就是有意无意的把丝路文化交流和合作看成是一种单向的一个文化输出的行为,比如说我们听到很多包括今天大家都在讲在丝路文化交流里面中国文化怎么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怎么走出去,或者是我们怎么样去讲好中国故事,我觉得这些当然都没有错,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好象很少听到我们如何把丝路沿线的国家的文化让它能走进中国来,或者是我们更好地能够听到关于丝路沿线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各个方面的故事,我想文化交流的过程大家都可以理解的是它不仅仅要展示和说明自己,更重要的它也要欣赏和聆听别人。文化交流像刚才王蒙先生的致辞以及赵部长的发言里面都提到,学习和吸收这样的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一个独角戏,更多的它是一个对话、是一个合唱。
还有一种倾向,就是把丝路文化交流和中国的地缘政治需要或者中国的对外战略联系在一起。今天的发言并不明显,但是大家如果去查阅很多我们刚才提到的,每年我们可能有上万千的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其中有很多是叫文化的,如果大家去查阅的话,会发现有意无意的丝路上的文化交流变成比如有人说建设“一带一路”文明圈等于重塑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文明圈,还有说“一带一路”助推中国的文化战略、文化崛起、文化复兴等等。这些表述从中国人的角度讲,或者我们站在这里听上去好象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我觉得可能很不自觉地这里面包含着一些自我中心的交流方式,可能有一些说法不能够起到我们期待的增信释疑的作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刚才这些说法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可能也受到我们传播和宣传内外有别的做法。但是,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传播高度全球化的时代,怎么样更好地做到内外有别,我觉得对我们搞文化交流对外传播的同事来说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
实际上我觉得在我们国家的政府和领导人的讲话里面,如果大家仔细看,他们是非常谨慎和小心的,他们好象从来没有像我说前面说的情况,更多的我觉得我们是在讲“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是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等等的这样一些说法。只要有交流,我觉得可能就涉及到主客体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说跨文化交流里面应该更多的有国际思维的一个想法,我想我们不是要在这种跨文化交流里面放弃主体性或者民族性,而是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反视自己或重现自己。我觉得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可能比较习惯于站在中国看世界,但是我们一定得要时时刻刻的想到怎么样站在世界来看中国,这是我说的这样一个国际视野。
谢谢大家!
谢谢范士明先生。 在去年的论坛上,为增进相关国家的人文交流,服务相关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人民日报海外版成立了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一年来文化中心的各项工作也在不断地完善,接下来有请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向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的顾问代表颁发聘书。 首先,有请胡振民先生。您打开聘书以后会看到上面有一组数字和字母,RMRBHWB,这就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缩写,您是00001号。 接下来有请赵少华女士,赵部长去年为我们“一带一路”文化中心的成立揭幕,谢谢赵部长。 接下来有请丹增先生。 接下来有请王文章老师。 下面有请任仲伦先生。 接下来有请毛时安先生。 接下来有请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田蓉女士,我们特地将00007这个特殊的号码给了有才有貌又能干的田部长。 接下来有请来自英国的严啸建老师,严老师是重要的华侨代表,也是我们海外版重要的作者,也是我们非常有名的小说家,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就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 时间有限,剩下的聘书就不在这里一一颁发,论坛之后我们将会将聘书一一奉献到嘉宾的手里,感谢“一带一路”文化中心的各位顾问,正是你们卓越的见识和坚定的支持,让我们将丝路火炬不断地传递下去。
各位朋友,非常感谢你们来参加今天的论坛,这个论坛也体现了我们大会的主旨,虽然我们人很少,但是我们已经代表了三大州的人民,有非洲的人民,有欧洲的人民还有中国人民,“一带一路”的充分体现。
首先,我们有请张昭先生谈谈你对中国影视剧走出海外和怎么样赢得海外观众的认同,做一个简单的发言。
第一个点,是要有普世价值观;第二个,就是要讲人的故事;第三个,要选择大家都能够普遍熟悉的讲故事的方式。
我们先把中国人的事干完,然后请两位外宾稍微可以让你们讲得充分点,我们主人非常尊重客人。人民日报四川分社是中国非常内地的,风景非常秀美的。请刘裕国先生谈一谈“一带一路”跟影视怎么样合作交流做一些前瞻性的,远景性的,想象性的发言。
我是一名人民日报驻地方的记者,我在四川驻守了二十多年,四川这个地方“一带一路”上的四川亮点很多,我的感知也很多,这里有熊猫家园、世界茶园、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等等,我在这里想根据今天圆桌会议的议题,想以我们四川茶马古道为由来讲一讲“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故事。主持人让我从影视的角度来谈一谈,实际我们现在优质的内涵意义的符号再加上合适的传播手段,我们这个茶马古道的传播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文化传承和创新。
我们也欣喜的发现,除了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我们也有了电影、电视、纪录片等文化艺术品类的作品,它们以多样化的形式根植于历史、立足当下,发掘茶马古道这一文化符号的内涵,赋予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提法,再次强调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性。茶马古道,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从最初的商贸为主之道,民族融合之道,发展为文化传播交流之道,在新时代的今天,继续着它的成长,担负着它的使命。条条阡陌之道汇聚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必将给我们的时代带来更多洞见,指引我们在文化强国、文化兴邦的道路上乘胜前行。 谢谢大家!
下面请漂亮的索马里女士,她也是我上海的同事,中国和非洲人民是非常友好,前不久我们还和非洲搞了很大的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中非合作论坛,非洲长期非常支持我们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她现在也是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国际发展的总监,她对这方面有很多新的看法。你到中国来没取过一个中国名字吗?
有,和丹。
毛时安:我们请和丹女士谈谈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你们非洲的人民能够理解我们中国人民的变化和中国人民生活。
Hodan Osman Abdi: 感谢毛老师以及人民日报的邀请。首先,我想表达一下非常的荣幸能够参加今天这次会议,我纠正一下,来自上海的同事是这位法国人,我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中国从事非洲影视研究,同时也是拍摄纪录片,所以今天其实我想要从一个小故事开始讲。
去年7月份我到坦桑尼亚电影节放映我们拍摄的《我从非洲来》大型纪录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碰到了一位当地的大学生,这位大学生就跑过来跟我说,“我看过一部中国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 这部电视剧就在坦桑尼亚持续热播,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种当年《还珠格格》的即视感”,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恰好是中非影视制作的主题。
影视在塑造人民对异国文化的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许多学者常说影视作品能够为某一些人塑造一种现实,通过他们和影片当中的一些人物建立的情感关系就给他们塑造对某种文化对某种事实的认知和情感。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武打片进入非洲,向非洲观众展示了精彩的中国功夫,甚至给非洲观众留下了中国人都会功夫的印象。李小龙、成龙至今都是非洲家喻户晓的功夫明星,可以说影视传播与中非文化交流紧密相连,我自己当初刚来中国的时候是2005年,那一年刚到中国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学跆拳道,因为当时我也以为在中国人人都会功夫,为了保护好自己,我也要去学一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就在非洲举办过电影展活动,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引进了类似于《地道战》、《地雷战》、《南北战争》等中国主旋律电影,这些电影在非洲受到广泛好评,坦桑铁路修建的时候,大批优秀的中国电影也随着铁路工人来到坦桑尼亚,铁路修到哪儿就电影放到哪儿。
新时期的中非合作起源于改革开放中非合作论坛,中非政治和经济合作为中非影视交流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而中非影视交流也会进一步反哺中非合作成果。
2012年的时候,中非影视合作工程1052工程启动,中非影视合作开始从国家的层面上推进,许多中国现当代的优秀影视作品走进非洲。现阶段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内容的特点我总结为三点:
第一,是贴近现代生活。中国的和文化通过家庭剧呈现给非洲观众,这种跨国界跨种族的正能量对于非洲观众来说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更容易被接受。第二,是讲述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家庭文化能够吸引非洲观众之外,古装片,古装历史故事也是国产剧在非洲的一大亮点。第三,内容国际化。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以更开阔的视角打造接地气的细节,体现中非交流中的人生故事。如《温州两家人》这部电视剧就是第一部由中国和非洲国家电视台合作拍摄的电视剧,上个月刚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2018年北京峰会上,习主席宣布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我认为影视合作正日益成为中非人民民心相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任重道远,中非两国人民对彼此了解不足,影视行业缺乏交流,没有把握好非洲人民的观众偏好以及欣赏需求,这也是中国目前进入非洲的影视作品大部分都表现的不温不火的原因。而非洲的影视同行业不了解中国影视业的发展现状,找不到合作的窗口,虽然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不断走进非洲拍摄,中国的电影剧组也取景非洲拍摄了《战狼2》、《中国推销员》等电影,但这些影片都是以取景拍摄为主,非洲只是作为故事的背景,对非洲题材没有做到深入挖掘,真正的中非合拍作品应该做到深入挖掘中非历史和当下交流的故事。 目前,中非影视合作主要以中国对非输出影视作品为主,中国也应该适当的引入部分非洲影片和电视剧,让中国民众和影视从业者了解非洲文化和影视业发展的现状。
同时,我认为今后中非可以共同举办中非文化周、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鼓励中非导演和编剧合作开展电影电视剧的创作,并且共同挑选适合非洲播出和放映的影视作品进行译制,深度挖掘非洲题材,加强青年电影人的合作和交流,政府间也可以发起影视教育和培训的合作项目,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各国影视和媒体的互动、交流前所未有的便利,这不仅为中非都带来了有益的行业经验,而且拉近了中非人民的距离,我希望中非影视交流能够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来观察彼此,拉近距离,增加友谊。
你太了不起了,让我们用掌声为她流利的汉语表达的非洲人民的情感,而且那么完整,既有总结还有回顾展望,我觉得你应该去做索马里文化部中非交流的领导。下面有请上海广播电视台的Sandrine roustan-bondi发言。
我在上海已经工作五年了,我为上海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我们现在建造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用来讲述中国故事的。我们这个平台上储存了很多的数据,因为你必须要知道当你在路上的时候,你是没办法来观看节目的,这个数据库就可以为所有的影视人,为那些能够作出决定的这些人提供很多有关中国的信息。我们在这个平台上选择了六百多个中国的节目,我们认为这些中国节目是非常适合于出口的,而且非常适合于其他的国家来进行交流合作。这个世界上所有对中国感兴趣的制片人都可以到这个数据库里面来提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五年前我刚到上海的时候,我之前已经在欧洲工作了二十年,是作为一个电视制片人的,我到中国之后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中国的电视节目质量非常高,但是有一个问题,我认为的这个问题就是你必须要大声的说出你自己的故事,而我们所建立的这个平台就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根据我们的格式所做出的这个数据库可以方便于世界上所有的这些制片人来提取数据,而且我们现在是在戛纳已经做了一个示范。
在戛纳这个地方,世界上所有最重要的电视节目都会在这里有些展览,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做过一个平台,所以这个地方是非常适合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场所,我们现在所说的平台就是做这个工作的,因为全世界最好的制片人都会到戛纳这个地方来,我们在那儿做了一个类似于集市展示的东西,叫做中国智慧,我们邀请了九个顶级的制片人来参加这样一个场合,就像现在论坛一样,我们会请这九位制片人上台讲述他们自己的电视节目,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就可以看到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如何高质量的阶段。这是一个很好的场合,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民可以共同的交流,因为本身电影或者是电视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的方式。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任重道远的过程,现在“一带一路”其实也是向这个方向在努力。谢谢!
非常感谢四位嘉宾为今天论坛所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我们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有一首节歌,《地球是个美丽的圆》,今天三大洲的人民在这里为这个美丽的圆增添了新的美丽,谢谢四位也谢谢在场的听众,本场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谢谢两位优秀的主持人,谢谢四位优秀的嘉宾,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圆桌对话,我们的议题是“一带一路”与讲好中国故事。掌声有请主持人著名世人梁平先生,著名学者陈奇佳先生,有请嘉宾严啸建先生、孙建平女士、张新泉先生、向以鲜先生。
今天是我和陈奇佳教授共同来主持,话题是“一带一路”与讲好中国故事。我看了今天到场的嘉宾除了奇佳先生是学者,是非常优秀的中国的青年评论家,还有向以鲜教授是四川大学的教授,再就是严啸建先生。
严先生是八十年代从事文学的人都应该非常清楚了,是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在中国文坛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后面去了英国,现在在英国时代出版集团做中国事务高级顾问,而且是英国的华商会的副会长,做生意也依旧没忘记住文学。 我们今天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文学的中国故事,这一位先生77岁高龄了,是中国非常优秀的世人,也是我们四川非常优秀的世人,他是张新泉,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个人身份比较复杂,当过纤夫,当过铁匠,而且当过文工团的小提琴手,笛子手,很多名堂的一个诗人,他是来自四川,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位孙建平女士是英国时代出版集团的编辑。文学的中国故事除了小说之外,除了散文之外,很重要的就是诗歌,今天在场的好象诗人比较多,我想这个话题先拿给著名的青年学者,青年评论家陈奇佳教授先讲。
我介绍一下梁平先生,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批评家。下面我就直截了当的问孙老师一个问题,接着刚才北大的范士明老师的一个话题来问,范老师说“一带一路”主要是文化上的交流,并且批评现在太过一些地缘政治化的东西,但是我们在想,“一带一路”不可避免的会触碰到,尤其当跨越欧亚大陆桥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地缘政治和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所以我想问孙女士,当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中国之外的人在想些什么,他们的感情因为什么而产生一种波动,这样我们才能够对上进行更好的对话和交流,我想请问孙女士,您能否给我们略略介绍一下你对于现在英国的这种脱欧事件做一个评论和介绍,并且向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好的理解英国人民的精神情感。
刚刚陈教授提了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脱欧这个问题目前来说因为英国的情况如果大家是通过来看的话,不管是电视、不管是网络、不管是自媒体对于英国的脱欧问题确实是有很多解读的,脱欧是怎么产生的?英国在欧盟已经有差不多四十年了,突然间提出来要离开欧盟这个大家庭,我觉得从我对英国人的理解来说,它也是非常矛盾的。
在英国来说,比方说在金融工作的作为一个职业人士,做贸易的、做工商的,他们是不希望脱欧的,脱欧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我记得当时在投票的时候,年轻的一代、年轻的学生也不希望脱欧,因为留在欧盟有留在欧盟的好处,作为年轻学生来说,他们留在欧盟就可以享受到欧盟对青年学生的一些资助,比如像我女儿在大学的时候要寻找实习生工作,欧盟经常对所有的年轻学生给予一些支持,尽量给你找到配的工作。脱欧了以后,欧盟对英国年轻人肯定这一扇大门就关了,我女儿就是投了反对票,但是为什么最后英国又是以52%:48%最后的结果来完成了脱欧?那是因为在英国北部,伦敦处于英格兰的东南部,但是往北的话像曼彻斯特、伯明翰,越往北对英国来说它们的经济发展非常的迟缓,不像英国的东南地区经济状况非常好。简单的说,南边的房价都会比曼彻斯特、比伯明翰高,所以这种差异还是很大的,而在北部生活的民众因为由于英国以前的重工业渐渐的被新兴工业所替代,被高科技产业所替代,所以它那一块就像我们当时中国的东三省国企受到的压力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些人的经济状况不好。
从这点上来说,英国是非常想脱欧的,因为我们负担这么重,我们干嘛要给欧盟交那么多的税,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英国人就非常矛盾。但是,从我们做对外贸易做英欧交流的这些人这些企业是不愿意脱欧的,所以现在看到脱欧与反脱欧还是在争执,还是在吵吵闹闹,我们的首相也是特别努力,但是我们只能说可怜的首相,他也没办法,谁来当首相都挽回不了这个命运,因为不能达成任何协议的脱欧对双方都是没有好处的,这样的脱欧结果大家都不是赢家。所以我觉得由于这种状况对英国人来说,我就想到了“一带一路”的问题,从最初“一带一路”的理念传入到英国以后,其实在英国的政界对“一带一路”还是非常抵触的,我曾经采访过几个议员,那些议员就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人搞新殖民化的一种模式,你们想霸占世界,我说其实不是,我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从亚洲开始的一直到非洲,中国是帮助了很多国家,但是英国人不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一开始是抵触的。 五年来,英国人民在改变,尤其是英国政府的变化更大,因为他们知道真正脱欧以后到明年三月,是我们的脱欧期限,脱欧以后其实英国看重的还是中国这块大市场,中国这个大靠山,他们知道不紧紧抓住中国这个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英国人是没有出路的。
关于英国脱欧这个事情,作为作家、作为诗人都是很敏感的,也都很关注,实际上我们今天要讲的中国故事,我们讲的是文学的中国故事,请我们的张新泉先生对自己文学上怎么讲好中国故事发个言。
很有幸被邀请来参加丝路文化之旅的会议,讲中国故事容易想起小说、报告文学,诗人怎么讲中国故事,我今年八月份在诗刊上发了一组诗,写了很多老百姓底层民众的生活,他们的劳动、他们的所思所想,怎么样用诗歌这种文字在二十行、三十行、唐诗除外的,在里面如何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精彩、讲其中的人物的一种思想片段,把它讲好,作为诗人来讲它有个比小说家、比报告文学家更大的难度。我今年出了两本诗集,四川出了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估计是在解放以来出我这个快满八十的人的诗集我估计是开天辟地的事情,这也算中国故事的一个插曲。诗人的使命就是要呈现人对生命的、对灵魂的叩问,这个故事要用精粹的语言把它表达好有相当的难度,中国诗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工作一直在走,近几年做得很不错,从国际诗歌节到刚刚结束的成都第二届国际诗歌周,请来了几十个国家的诗人,跟成都的诗人有很好的交流,其中也就交流谈到了中国故事,对中国诗人的创作和中国诗人对世界诗人的了解有了很大的益处,这个工作还会做下去,我还在努力当中。谢谢!
下面请严啸建先生,严先生作为八十年代就开始讲中国故事,现在停了一段时间,但是你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对中国作家的关注我知道还是挺多的,就这个事情请你发言。
我大概三十岁是安徽第一批专业作家,那时候就享受很好的待遇,但这时候因为我出去是由于家庭的原因,她在上海我在安徽,那时候户口很难在一起,单位给她排了一个十七年的等待,我们俩想想就出去吧,就这么出去了。
1984年我记得安徽省委领导还给我写了信说改制了,赶快回来吧,但是我们生了一对双胞胎,然后我们又算账,我们两个回去以后分开两地,带了双胞胎怎么办,再加上英国福利比较高,小孩奶粉、尿片什么都送你了,这个当时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就这么七耽搁八耽搁,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现在在外面活得很欢,以一个作家身份坐在这儿很惭愧,文化人把我当商人,商人把我当文化人,中国人把我当了外国人,外国人又把我当做中国人,其实我的护照坚持没有换。
像我这样不换护照的人也不太多,因为很多人难得在外面拿了一个绿卡就赶紧把护照换了,我始终坚持这不是我有预见,我觉得我们国家会起来,因为我慢慢的就谈到“一带一路”上布满荆棘,最后必然是坦途。
谈到外面的文学状况,全球现在是一个物质社会,商业化的社会,文学确实在衰落,纸质的东西奇怪也不奇怪,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很多行业消失了,很多行业又新生了。文学虽然不是很准确的比喻,但是文学是衰不掉的,好的文学作品仍然有很多读者去看,现在只是说太发达了,资讯太发达了,人们对于视觉的感觉太多了,太丰富了,如果你仅仅是文字语言的诱惑,你就必然的失去了这么一批读者。现在,我们的文学进入一个低落期,其实英法也进入低落期,我参加一些国际上的会,很多作家活得也是很苦,我实际上已经是个半吊子了,谈这个都有一点很惭愧。谢谢!
向教授是一直教书,作学问这么几十年一直在搞创作,一直有自己很好的作品出来,请向教授就这个事情谈一谈。
我昨天到了博鳌,在我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博鳌亚洲诗人的存在就是一个另类,然后就引来了很多的刷屏,那其实就是一个中国故事。他们觉得诗人到博鳌去干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新的风向标,有的人说我从博鳌闻到了诗歌的味道,他们觉得这里面可能有很多信息需要他们去解读。我觉得诗歌真正是一个超越民族、种族、语言,天下的诗人一家亲,蓝波说的。中国文化有很多牌可以打出去,有很多的沟通的方式,但是以诗歌的方式和世界对话和世界沟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诗歌这种血液不仅流动在我们中国人的血管里面,其实它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里人类的血管里面都流动着,很多民族可能没有文字,也没有小说、没有戏剧甚至没有其他的东西,但是它一定有音乐和诗歌,尤其是诗歌,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诗歌虽然是一种文体,但是它和小说、和戏剧、和电影还不一样,我觉得它是一种更本质上的文学艺术,一种表达方式。
我在这里也讲一个中国故事。我在好几年前写过一组诗,里面讲了唐代的故事,这是一个中国故事,胡姬,侠客和诗人,一首很短的诗,我念给大家。侠客和诗人同时爱上了胡姬,胡姬难以取舍,既爱世人的绝望又爱侠客的锋芒,于是她把白天交给诗人,夜晚交给侠客,胡姬的身体里住着卵生的姐妹,就像明镜前的对视不知道哪一个更真实,胡姬既幸福又恐惧,她知道这场戏剧很危险。就在胡姬快要被撕裂之时,她到井水边找到了答案,侠客或诗人不过是一种幻象,来自遥远国度的美人,灵魂中住着卵生的兄弟。谢谢!
刚才大家都讲了自己很好的观点,讲了自己很好的心得,在文学的中国故事中间。其实我最后想说的,我们去年主编了一套散文随笔集,邀请了十几个中国优秀的作家,每个人写一本自己的中国故事,这本书影响特别大,这就是我们文学的中国故事。今年又开始编了,去年编的是散文随笔,今年又编的是诗歌,今年更进了一步,每一个城市比如成都和巴黎两个城市的诗人,每个城市选了十几个诗人,法国的诗人也选上了,成都的诗人选上了,共同这样来出诗集,而且这又是一整套,我觉得这样的中国故事作为我们作家作为诗人我们必须像完成自己的使命一样来做好我们文学的中国故事。谢谢大家!
刚才各位嘉宾都做了非常好的发言,我也觉得我有很大的启发。接下来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成都市签订战略合作仪式,我们掌声有请成都市外宣部副主任陈程先生,梁平先生,张新泉先生,人民日报海外版田晓明主任,张红主任,杨子岩处长。
我们知道,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一块高地,是最有文化积淀、最有人文底蕴、最有开放精神、最有书香气息,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也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当然,在成都市委市政府、在田蓉部长的推动下,成都还是举世闻名的诗歌之城,成都具有丰厚的诗歌资源,历代文学巨匠大多游历过成都。前不久,由成都市和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指导并举办的国际诗歌节在成都举办,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的诗人、诗歌评论家参加,这标志着成都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下面我们有请田蓉部长讲述成都这座让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的城市。有请田部长。
尊敬的王一彪副总编,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由衷感谢人民日报社搭建的丝路文化发展论坛这个平台,让我们相聚魅力非凡的博鳌,共享丝路文化,共创美好未来。
成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称和中国十大古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4500年文明发展历史,2300多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数千年城址不迁,厚重博大的文化根脉和文化创造滋养着富饶的平原,伴随国家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成都成为了最具发展实力、创新活力和开放魅力的城市之一,也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讯枢纽,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等。
成都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和产业基地,2017年实现了GDP1.39万亿。现在驻成都的领事机构17个,成都已经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28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了成都,同时成都作为连接欧亚的国家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双流机场已经成为国家的第四大空港,并开通了国际合地区航线109条,正在建设中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0年建成。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独有生活美学的城市,各类书店超过了3000多家,并成为了2017年中国书店之都,和中国数字阅读十大城市之首,是拥有150多家博物馆,两处世界遗产的博物馆之都和非遗之都,绽放着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今年二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时候,对四川和成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要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级,建设内陆开放经济的高地,这为成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的建设,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文化的大发展。 “一带一路”的倡议包含着深远而崇高的人文关怀,也蕴含着繁荣发展的巨大机遇,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人类的活动正日益向城市聚集,城市也日益成为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这促进合作共享上,城市担负着重大的使命。文化是成都最厚重的城市底色,数千年来,成都弘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传承丰富多彩的巴蜀文脉,书写了独具城市特色的天府文化,也就是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天府文化成为了成都联系世界的重要纽带,也成为世界了解成都的最佳方式,今天我们正以与生俱来的创新创造的基因,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以文化为经济和社会赋能。
我们正以别样精彩的优雅,时尚的特质,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为合作共享提供更多的空间。我们正以兼容并蓄的乐观包容的气度全力打造对外交往中心,深度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我们也正以友善公益的温度播撒向上向善的阳光语录,为人心相通赋予更多的正能量。前不久我们召开了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提出了要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并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和会展之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的加强国际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合作,进一步的构建全面交流合作的新机制,与各位携手共建互利共赢的大格局,我们真诚地希望与社会各界分享城市开放和发展的红利,我们热诚地邀请各位程度光临成都,与成都共发展同成长,成都欢迎您,谢谢!
接下来,我们将在这里发布本次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博鳌宣言》,有请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年轻记者刘少华先生。
2018年丝路发展论坛博鳌宣言,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开辟了亚欧非的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行,闯荡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书写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它绵绵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建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历史上海南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现如今,博鳌又是中国与世界交流对话的窗口重镇,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今天在博鳌召开,旨在传承丝路精神,牢记文明纽带,重温文明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推动沿线国家开辟出更多更新的发展成果,多边共享,多元共融,今天我们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如下共识:
我们要坚持文化平等,多元共生,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选择,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以交流打破隔阂,以交融化解冲突,推动沿线国家相逢相知、互信互建,加深彼此感情,促进民心相通。 我们要加强对各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积极发掘各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与文化遗产,特别是国家间友好和平往来的历史遗迹,加强在历史考古、文物保护、文化展览等方面的交流互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点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机制。
我们要推动更深层次人文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学术智库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构建不同主体间对话渠道和途径,推动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围绕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贡献各自的智慧和方案。
我们要推动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依托沿线优势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业精品,抓住信息产业发展机遇,搭建更多的线上线下合作平台,推动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合作,我们愿意履行丝路文化发展论坛的文化使命,为促进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而携手努力。谢谢大家!
谢谢刘少华。 “一带一路”要行稳志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而在实现民心相通上,文化的交流又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让更多国家民众的心被“一带一路”连接起来。今天的论坛非常成功,感谢各位来宾,最后有请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做闭幕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刚刚我们一起度过一个非常美好也非常充实的下午,大家围绕“文明纽带 多边共享”这个主题就“一带一路”如何发展、交流、合作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介绍了许多新鲜的信息,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还发布了《博鳌宣言》,应该说我们这个论坛开得非常成功,内容十分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近来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深刻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汇聚了一幅大写意,最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品细腻的工笔画。总书记的这个比喻非常的生动形象,“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将是一幅鸿篇巨制,既有汇集沿线国家的民生工程,也有促进商贸往来的平台搭建,既有宏观政策体系的谋篇布局,也有微观合作层面的切磋交流,如果说中欧班列的铁路澎湃,工业园区的迅速崛起,沿线企业的蓬朝朝气,共同成就了这幅工笔画的骨架与气相,那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内心的企盼感,人民交流共建体系的庄重感,文化合作发展带来的获得感,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成就了这幅工笔画的灵魂与气韵。
在这幅工笔画中,文化发展不可或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影视等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正是我们举办丝路发展文化论坛的初心所在,我们都很幸运,能够成为“一带一路”伟大实践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我们也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贡献者和记录者。
今天论坛的成功举办是一次良机,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希望大家在新的征程上,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搭建起更多合作平台。让我们齐心协力,一年接着一年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双脚加油走。走中国、走天下、走世界,拥抱这个时代,让我们无愧这个新时代,谢谢大家!
谢谢王一彪副总编辑,我们的论坛就此闭幕!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