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9:38

今天非常感谢陈校长和大家一起分享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教育理念,把道德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孩子的学习也要放在第一位。其实都要把这些能力放在第一位,就是刚刚陈校长讲的理念要讲明白,为孩子们打造幸福人生作为奠基,今天也领教了很多方式和方法,我相信对于其他学校的借鉴也有一定意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一起最有意义的事情。也感谢陈校长,也感谢大家收看这堂精彩的节目,也感谢大家收看了这一堂课。再见!

陈立华 9:37

这毕竟是少部分的。但是,当你给他足够的空间和平台的时候,我觉得孩子给我们呈现的很多都是惊喜。所以,我觉得要相信他们,要尊重他们。

主持人 9:37

这也是检验合格的一个见证。

陈立华 9:35

还是拿美术举例子,把所有美术老师集中在一起,星期一、星期二在本校上,星期三到了罗马嘉园校区,星期四到了润泽校区,这样把优质的资源真正地给均衡化,因为好多学校没有开设这种课程的能力,因为师资班就两个班,全校就有一个音乐老师,一个美术老师,所以不能丰富起来。应用这种方式之后,孩子们非常喜欢,他喜欢了,就是去的问题,你把孩子带进去,就有可能研究更深。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学科是不同的方式之外,所有的其他学科都是选择的方式呈现给孩子,给孩子提供更多元的,同样的营养,但是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方式、学习方式。我觉得效果还是挺好的。我们学校自己学生的专利有五六项。

陈立华 9:34

我们走班选课,比如上美术课,是基于孩子兴趣开设的,比如像版画、水粉、水墨、立体的画这些,孩子根据自己的情况,我喜欢版画,有可能在纸上画就不太喜欢,但是真正刻起来,动手操作起来就喜欢。我们大概实验几年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孩子自信了,自己喜欢的课程,自己去选,他珍惜,学习效果也好。在我们自己学校里面,我们认为还是挺好一件事情。因为本校在这块做,其他的校区也想做,大概在去年的时候,几个学校做试点。

陈立华 9:34

课程来讲,目前我们是走班选课,对于走班选课来讲,教育的说法大家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是好的,有的人认为是有点问题,尤其很多人质疑,一年级的孩子、二年级的孩子,自己能否选择自己的课,走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在秩序上各方面出问题?这件事情在做的过程当中也还是比较慎重的,也是经过多次论证去操作的。

主持人 9:33

谢谢陈校长跟我们分享刚刚在学习方面的几个方法。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请教陈校长,因为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了,说要增强综合素质上面下功夫,而且培养创新思维。我们想了解,朝阳区实验小学在这块是如何设置一些课程,包括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上是否起到很好的作用呢?

陈立华 9:32

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因为有的孩子喜欢语文,有的孩子喜欢动手,不一样的。但是从总体水平评价来讲,孩子应该说是不怕数学,还是很喜欢的,整体效果也不错。因为没有一个方法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再进一步探索的。但是,这58节课,它的优势比较好的体现在哪呢?因为我们集团里面接了很多薄弱学校,很多薄弱学校基本上都是在一年里面发生变化的,一年的时间,这个学校可能过去学业水平、教师各个方面相对弱一些,但是58节课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给到老师、给到孩子学习过程当中去,实际上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让人越来越聪明。所以,这些薄弱学校基本上都在一二年的时间里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我是觉得跟小研究还是有一点关系。

主持人 9:32

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数学学习是否都是非常棒的,这个效果又是要检验的时候了。

陈立华 9:32

是隐形的,是在老师心目当中的。但是到了六年级,逐渐的这种结构会长在孩子心里。

主持人 9:32

永远有一个扣串起来。

陈立华 9:31

还不是这个意义。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有课时,每周假如四节数学课,我现在讲加法,这个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知识讲解过程当中去渗透。比如我现在讲两位数加两位数,也许到三年级的时候讲三位数加三位数,多位数加多位数。这时候一年级讲的和三年级讲的要关联起来,实际上因为有教材、有课时的要求,我们还是按照大纲的要求去做,课标的要求做。该上四节课,上好四节课,该上一年级的课还上一年级的课,需要三年级接的时候关联上,需要五年级接的时候关联上。

主持人 9:30

在小学上数学课都是混着来上的,刚刚听您的意思,它是一个体系,58节课上完之后,整个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就全部完成他的数学教学了,可以这样理解吗?

陈立华 9:30

58节课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

主持人 9:30

这58节课也是朝阳区实验小学一个特别大的特色,我们实施多长时间了?

陈立华 9:29

省下时间干什么呢?我们开设了数学逻辑、空间、文化等等这样的课程,就拓展了课程。有的时候,数学老师,尤其初高中的老师,学立体几何,孩子怎么立不起来,形成不了空间概念,不是等到高中的时候,学立体几何的时候才形成的理念,是从小,一路上到那个东西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今天你做这个事情是考试,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是测不出来的。但是明天上了初中后上高中,那个劲就在这当中。所以,我们就开设了很多这样的课程,帮助孩子全方位地在数学研究过程当中就去发展。

陈立华 9:28

马芯兰教学法当中讲了四个字:渗透、迁移、交错、训练,重点我们把“迁移”单独拿出来,我们认为孩子如果具备迁移的能力,通俗一点什么叫迁移的能力,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要具备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就具备学习的能力,就把迁移单独拿出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断地发展新知识,把新知识又变为旧的,再加上新的元素,再学习新的东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就跟葡萄一样,如果葡萄都是单独的,散落的,你就得一个一个去捡,如果葡萄在葡萄串上,拎着葡萄柄,一拎就出来了。我们希望在孩子头脑中的知识也像葡萄串一样形成一个体系,就研究出58节课。58节课解决了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12册教材关节的部分就打通了,就省下很多时间。

陈立华 9:27

谈我们学校的历史,我们学校的老校长是马芯兰老师,她在七八十年代研究了马芯兰教学法,当时马芯兰教学法是在90年代全国推广,很多省市都在用马芯兰教学思想和马芯兰教材。马校长退休之后,我在这个基础上就进一步发展,因为过去说马老师在做教学方法的时候,根本想那个孩子还有统考,怎么统考的分高,孩子又不那么累。过去统考,分高就要大量练习。马老师用四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六年的功课,很了不起的。在今天看来,要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很了不起,所以,孩子的能力还强,还不死学,学的效果还好。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迁移。

主持人 9:26

在这四个字当中,主要把孩子引进来。引进来之后还要有很多方法。我知道朝阳区实验小学有两个大家比较了解的,一个是小学数学教58节课,这是一个课程体系,是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呢?58节课是怎样形成的呢?

陈立华 9:24

第四是学习。我们听到的可能就是学而时习,温故知新,我觉得更多的是学以致用。怎么想起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指导方向呢?我们觉得小孩在学习过程当中有两个问题是制约他的。一个是课上的,一个是课下的。如果这两件事情匹配做得好的话,小孩没有负担,会学得很高兴。如果做得不好会有很多负担。所以,课上的学习,中医有一句话叫通则不痛,课下的学习,中医也有一句话叫对症下药,如果解决了上课通的问题,明白了,学起来就不痛苦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如果解决课下对症下药,张三是加法的问题,李四是减法的问题,老师会留不同的作业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不用在题海当中挣扎。这两个问题综合在一起,实际上是所有学科都面临的问题,这样我们就强调这四个字,一定要把孩子引进来。

陈立华 9:23

第三是学问。有一句话这样说,学贵在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我们常常是很多小孩提不出问题来,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事实上有很多的疑问去解决你心里面的惑,老师也不知道有什么疑问,孩子自己也没有疑问,时间长了以后就越来越不会问。当老师帮助他、鼓励他,让他提问题的时候,他就越来越会问,越来越会想。实际上问就是想之前的一个引导。

陈立华 9:23

第二是学思,学习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所以有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学习在思维当中的一个联系,就是学思联系,知行统一。

主持人 9:23

这路上作为每一个人从学校走过来的人感同身受的。

陈立华 9:22

这四个学字也是老专家和我们共同提炼出来的四个字,一个是学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兴趣就像一把钥匙,如果把这个房间打开了,知识海洋这扇大门打开了,进去以后就有一切的可能。如果没有打开就是一种可能,不喜欢,不能再学了。

主持人 9:22

接下来再一个板块的时间说一下第四个维度,乘能力远航。孩子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如何把他的学习能力提高,把学习成绩提上去,是老师、学校、家长共同的愿望。朝阳实验小学在学习方面有四个观点,就是让四个学字爱上学习。

陈立华 9:21

但是,这个事家长还得陪着,家长还得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你给他一个PAD,他往那一待,也不言语了,多方便呀。实际上养孩子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这里面我也特别希望,呼吁家长别怕下辛苦,不要怕付出,因为你给他一个PAD是简单的,是快的,他不言语了,就解决了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问题。事实上,你做工作,很多的事情都是在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去做的,为什么不愿意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呢?

陈立华 9:20

家长这块真的特别重要,尤其孩子在上学之前,每年新的一年级会查孩子身体的情况,尤其视力的情况,是特别不乐观的。今年新一年级9月份入学,66%的孩子的视力是有问题的。66%,这个数字太高了。除了66%之外,还有34%是正常的,正常当中优秀的只占到11%,剩下的都是边缘。也就是说,他稍微不注意又成近视了。现在手机、PAD对孩子的眼睛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玩上了停不下来,有瘾。如果家长下决心的话,就不要让孩子动这些东西,让他们把时间拉出去,游泳,打篮球,到大自然怀抱当中去。

主持人 9:19

刚刚陈校长说的是我们学校无论在肥胖,包括近视上所做的很多的努力,这跟孩子家长回家之后的配合实际上也很重要,孩子在放学之后的时间点上,学校是怎样和家长沟通的,能否和我们稍微聊聊?

陈立华 9:19

有,医院的医生,也用家长的资源,有这方面知识的专家,都会给孩子们讲,包括保护牙齿,我们有一套漱口的装置,吃完饭,拿着小水碗接盐水漱漱,这样形成孩子习惯。在学校,因为我们有早餐、午餐,两顿饭之后都在漱口,逐渐形成这样的习惯,其实就是一个有健康意识的习惯。比如锻炼,我觉得我这一天吃得有点多,我这一天动得少,我觉得我自己要调整,实际上很多都是这种意识和习惯。

主持人 9:18

你自己都快成为眼科专家了,我们也会请眼科专家讲课,也有这样的课程。

陈立华 9:18

再有,我们购置了视力的保护仪,视力保护仪是气体,按压眼周的血液,按压眼轴,不让它增长,视力就不会逐渐恶化。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小孩是假性近视,实际上还是可以调整的。如果一旦是真的近视了,基本上就没有可能再回到从前的,但是可以减缓发展速度。腾出这个时间来,专门有爱眼课,给孩子做这种。我自己觉得还不是太理想。

陈立华 9:17

对,我们长期在孩子健康成长方面还是很尊重各个学校的做法。当然,也有项目的论证,过程当中还是很严格的。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做试点,把灯换掉了。

主持人 9:17

都换成护眼的,成本多高呀。

陈立华 9:16

握笔器是用一个套在笔上,让手指捏住,让他固定起来,这个是很有意义的。孩子如果握笔姿势不对,长期会形成两个眼睛视力的差异,这只眼睛是正常,那只眼睛可能是200度,是因为握笔姿势不对。第三,我们在教室里面,灯都换掉了,因为有频闪的那种,实际上我们仔细看灯的时候就会发现有闪动,这对孩子的视力有害。

主持人 9:16

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肯定不规范的。

陈立华 9:14

但是小孩这种调节的能力非常强,不能让他再训练这种强度了,因为越训练的话,他的眼球、眼肌整体的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就容易形成近视。我们坐的时候,尽可能让书离孩子远一些,习惯远。慢慢随着他的眼球在长大,眼球当中有一个眼轴,从瞳孔到眼球后方有一个眼轴的距离,成人标准是24毫米,每延长一毫米,长的时候,就相当于戴200多度的眼镜。小孩长大是必然的,因为是青春期,会发育,会逐渐发展接近成人,我们要延缓他眼轴迅速增加,因为近视了,必然眼轴就差。我们看到近视眼,眼球是鼓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你要让他的眼睫状体不能来回来去高度调节,为什么要让孩子有户外的运动,多看远处的地方,实际上都是很好的一个保护。另外,握笔器。让孩子要形成一个正确的写字的姿势,我们就发现有很多大把攥或者拐过来的或者有其他的姿势。

陈立华 9:13

一是给孩子购置了坐姿矫正器,卡在桌子上的一个,孩子想往前写字、读书的时候就拦住了,每个桌位上都有,尤其是低年级。因为矫正器是让孩子形成坐姿的习惯。从进门的时候都会给低年级的配上坐姿矫正器。另外,他在看的过程当中,我们说一拳、一尺、一寸,但是实际上一尺的距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再远一些。孩子在视力发展过程当中,5米以内眼睛是需要调节的,5米以外是不需要调节的。

主持人 9:13

预防近视眼感觉科学程度高了,学校在预防近视眼方面基本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陈立华 9:12

从2012年开始,基本上健康这部分大概在2010年、2012年期间做的这些工作。

主持人 9:12

爱眼工作室成立时间也不是很长吧?

陈立华 9:12

对。

主持人 9:11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这次走访朝阳区实验小学的时候也去了爱眼工作室看了,对于怎样帮助孩子预防近视和矫正视力是否也点赞了。

陈立华 9:11

第一,孩子真正每天坚持难,第二,见效慢。不是今天练完了,明天有特别明显的效果。第三,教师的坚持。我们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的时候都鼓舞老师,这一个百分点对我们学校来讲就有15个孩子从原来过去肥胖现在正常了,是这样一路鼓励过来的。这些年里面,我们觉得挺骄傲的是能坚持下来。事实上,我自己觉得做得还不够,包括视力的、肥胖等很多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因为还有很多孩子戴着眼镜。

主持人 9:10

难在哪儿呢?

陈立华 9:10

对。肥胖率也降低了有十几个百分点。这个挺难的。

主持人 9:10

小胖墩越来越少了。

陈立华 9:09

是的。北京市要求体育活动一个小时,在我们学校里基本上每天可以达到两个小时。我们把原来课间操20分钟变为40分钟,如果孩子没有时间的长度和训练的强度,不流汗不行,所以得有一定的强度,才能够保证他的运动效果。这样就把时间通过课程、时间的整合,让孩子们多练起来。效果还是挺好的,我们这几年优秀率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比。

主持人 9:09

小孩子看到甜食都是垂涎三尺。在体育课上,比如踢球、篮球,是否在这个环节上也是加强的?

陈立华 9:08

专门拿出教室来,配合孩子,这个器械是锻炼哪一块肌肉的,这个器械是锻炼什么地方的,把锻炼和孩子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是很难的。大人减肥都很难,何况小孩子。

主持人 9:08

肥胖,我知道现在朝阳区实验小学有一个小胖墩工作实验室,这是怎么让他们有健身房的概念去锻炼呢?

陈立华 9:07

另外一个问题是脊柱侧弯,我们也咨询健康专家,很多青少年在寒暑假做脊柱矫形很多的。另外是龋齿,牙齿是第一道消化器官,现在可能你不觉得,这孩子一颗、两颗牙就去补好,事实上补完了是有年限的,等年纪大了还是会出问题的。但是如果从小要是能够让孩子形成,比如到了70岁、80岁还有一口好牙,这不是天方夜谭,人的牙齿按实际上是不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改变的,改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口腔卫生问题,就是口腔习惯,漱口的习惯还是可以保持牙齿年轻的。这四个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

主持人 9:07

近视率挺可怕的,发现有一半的孩子戴着眼镜,不是初中生,小学生就发现了。

陈立华 9:06

我们又发现,特别爱动的孩子,他身体的那种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中医讲风邪,侵入身体,你弱,病实际上就欺负你。当你正气足够足的时候,其他的就侵入不进来,这里面身体和心理都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正能量足够足的时候,有一些负的能量,你是完全可以克服掉的。当你的正能量不够足的时候,一些负的能量就来了。实际上这是一个大的逻辑。后来我们就观察,一个是肥胖的问题,小胖墩很多,尤其小男孩,就我们学校来讲,几乎占到70%,占到肥胖堆里的70%。10个孩子里有7个孩子是男孩。当时的肥胖率,因为有体质监测,有基本的身高、体重比,大概是到25%左右,这是当时的肥胖率。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近视,近视率占到55%。

陈立华 9:06

刚才你说的是代表所有的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一种心声,的确是这样的。健康是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健康,二是心理的健康。这件事情在2012年的时候《京华时报》当时报的一条消息,高中生体检合格率占到13.39%。我当时看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触动挺大的。当时我想高中生体检,高中生是人一生当中我认为是最健康的年龄段,体检如果不合格率是13.39%,已经很高了,10%的孩子不合格,最健康的时间百分之十几的孩子不合格,我觉得这个数据已经不能接受了。但是,让你更不能接受的是合格率。我当时也分析了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是多种因素,现在是放开二胎了,过去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长过于呵护,导致孩子锻炼相对少,因为小孩比较任性,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吃芹菜、不吃胡萝卜,因为营养是来自多方面食物均衡的,吃得好不好,家长提供的是所谓孩子爱吃的,事实上这种营养补充也是不够的。有很多因素,更主要的是归结在孩子的运动上,包括心理的健康,和孩子的运动都是非常相关的。

主持人 9:05

刚才您说到这四条,其中有一条是让习惯护航,我们的确做到让小朋友用这样好的习惯在人生第一步的时候起到护航。接下来请陈校长聊一下健康,刚才您说了四个维度,第一个就是让从健康起航。学校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重视的,这个作为家长来讲,我也是刚刚有一个小女儿,哪怕她有一次咳嗽或者发烧都会让我们非常紧张,这个时候我们想如果未来她进入到学校之后,学校和老师会不会像我们一样去呵护孩子的健康。在健康启航方面,先请陈校长讲一下理念是怎样产生的?

陈立华 9:05

效果还是挺好的。比如说我们提出来在楼道里见到老师要打声招呼,你会看到很多小朋友摆手,这已经成为学校里的一张名片。慢慢的,因为孩子进到学校的时候,你给他很多正确的方向,实际上是一个导向,他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很多机制,比如说每一个老师,不分三年级、五年级,课任还是班主任,每个老师兜里面都会有一堆小卡片,小卡片是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来的。孩子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比如积累10张,就可以选择一个他喜欢的小伙伴坐座位。比如积攒20张了,就可以和到餐厅做一次志愿者。有很多的机制去督促孩子要逐渐去养成、形成自己不用人提醒的自觉行为。

主持人 9:04

刚才说《行为规范60条》是五六年前开始实施的,经过这五六年实施的情况,现在小朋友们在规范或者在道德养成的过程当中取得的效果如何呢?

陈立华 9:04

是这样的。随着孩子年龄慢慢长大,刚开始入学的时候,像小孩子需要他做到的,虽然他年龄长大过程中,这种要求就会不断地提高,标准会提高。比如像高年级的时候,到一个新的地方去住宿的时候,要看门后面的消防图,其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但是他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有这个意识的时候,会受益终身的。所以,根据年龄不同,规范要求也不一样。

主持人 9:04

感觉到这是很生动的语言,用讲故事的方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的每一天,甚至每一时刻。这60个动作,是否每一年级有不同的动作去执行呢?

陈立华 9:04

像孩子在学校里面、在教室里面和楼道里面要慢步、轻声、右行,这实际上是一个动作,我们作为一条。在楼道里面要像小花猫,轻声慢步右行,在操场像快乐的小鸟跑跑跳跳不摔跤,这个作为一个规范。小孩子刚刚开始上学来,家长帮忙很多的,其中有一条,早晨起来刷牙洗漱不用妈妈帮忙,这是一条。随着慢慢长大,五六年级的孩子提出来,我要用别人的帐号登录电脑的时候要征得别人的同意。我要引用别人说的话或者写的东西的时候要加上一个符号,这些都是他成长当中的规范。这里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包括核心价值观各个方面的教育,把它分解在60个动作当中去,让孩子们能够物化。

主持人 9:03

这个动作是每天要给他们做还是怎么落实的呢?

陈立华 9:03

于是,我们就想,怎么能够让孩子把我们想培养出来的未来中国人能够落实到他的行为当中去,这样就把我们想培养的目标转换成了六条行为习惯,实际上就是60个动作,这60个动作,就是一个学年10个动作,一个学期5个动作。

陈立华 9:03

是,这60条大概是五六年前我们提出来的。当时为什么要提出《行为规范60条》呢?我自己一直有一个心里面挺重的结,一件小事引发的思考。当时我们接了一个中法混血的小孩,一年级,长得很漂亮,像洋娃娃一样,老师喜欢逗他。就说,你妈妈是中国人,爸爸是法国人,你是喜欢中国还是喜欢法国?孩子就说,中国是我的一半,法国是我的全部。当时我就在身边,所以我就觉得挺痛心的、挺扎心的,是因为我们平时很多的课程,比如说像思想品德课,每周两节课,像班会课,每周一节课,升国旗仪式,每周20分钟,这些时间是专门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爱国、价值观、各个公民意识,但是我觉得我们孩子在践行的时候还是有问题,你说的和他做的往往贴合不在一起。

主持人 9:02

接下来紧紧围绕这四个词。首先谈道德,因为蔡奇书记在北京市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道德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受到蔡奇书记点赞的《行为规范60条》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具体实施办法吗?

陈立华 9:02

第四个是能力,我们想,实际上到我们这所学校里面上学的孩子,未来他的一生能不能幸福,实际上也是一个问号。但是,我们希望他在小学阶段里面能为孩子积淀或者形成这样一种能力,就是未来能够追求幸福,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所以,提出能力来。抓住这四个词,对学生进行教育。

陈立华 9:01

我们办学理念提出来实际上是本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发展提出的理念。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往往这个基础有可能当时看不到效果,实际上对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意义特别大。所以,提出了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之下,我们讲了四句话,幸福人生从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让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习惯护航、幸福人生乘能力远航。抓住健康、道德、习惯和能力,习惯是小学阶段要养成的,实际上是年龄特点导致的,要关注这方面。正确的习惯养成之后,实际上会受益终身的,所以把习惯单独提出来说。

主持人 9:01

今天请到您,主要是和我们一起聊一聊朝阳区实验小学如何促进学生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人的,我们知道,包括蔡奇书记点赞的《行为规范60条》,我们先从做人说起。我们也知道朝阳区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个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

陈立华 9:01

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 9:00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10月18日召开了北京市教育大会,蔡奇书记在大会当中指出小学是品德养成期,关系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会上,蔡奇书记多次提到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宗旨,在做人、体质、健康等方面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做法。今天在演播室也请到这位小学的校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陈校长,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