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10:00

主持人

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做客访谈间的嘉宾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治教育专册主编王敬波。

2018-12-04 10:01

王敬波

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8-12-04 10:05

主持人

清华附中政治教师、北京市政治学科骨干教师郎艳。

2018-12-04 10:06

郎艳

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8-12-04 10:06

主持人

欢迎两位做客我们访谈间。首先想问王老师,您长期在大学从事行政法研究和教学工作,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和投身中小学的法治教育呢?

2018-12-04 10:08

王敬波

还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因为我一直是在大学从事法学教育。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们和北京市教委合作进行了一个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课题研究,当时我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到一些学校做了一些访谈。

2018-12-04 10:09

王敬波

当时了解到,现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随后我又有一些机会能够参与到教育部有关这些项目的一些研发当中去,当然我自己有小孩,我曾经跟我家小孩也讨论过关于法治教育的问题。我曾经问过我家的儿子,我说你们在学校是不是上法治课,他说好象只上过很偶然的一两次,我当时就很奇怪,我说在学校如果不进行基础性的普法教育,将来怎么才可能会形成整个的法治思维。他告诉我说,只上过很少的几次,而且都是由片区的警察来上的,讲的一些内容也非常简单,比如说,什么是管制刀具。我当时很震惊,我们给小孩子去讲这些内容,有时候可能不一定那么科学。

2018-12-04 10:11

王敬波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密切地关注青少年的法治教育。随后有机会参与教育部关于高中政治课课标的修改,我正式开始介入到这样一个专业化的研究领域当中去,随后又受教育部的委托,进入《道德与法治》这个教材的编写当中,尤其是组织各位老师一起编写法治专册,这也就算是更加正式地进入到这个领域当中来了。

2018-12-04 10:11

主持人

您觉得其中的意义主要突出在哪呢?

2018-12-04 10:12

王敬波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关系到法治中国的未来。从上世纪80年代,我们最开始进行“一五“普法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就把青少年作为我们法治教育的重点,这几年,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一直也都在不断加强当中。在我们的课程当中,也都在设置类似的内容。

2018-12-04 10:13

王敬波

但是,较之于整个法治国家的迅速发展进程,我们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首先,课程设置不尽科学。比如说在我们的一些原来的传统课程设计当中,法治的内容是比较支离破碎的,就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另外,有一些内容,也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要兼顾到青少年本身的接受情况,所以,传递给青少年的一些法治知识并不是非常精准。第三个问题,我们很多的学校,实际上可能这几年在这样的一种教育当中,对法治的内容是不太重视的。

2018-12-04 10:14

王敬波

很多学校,一个是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教,另外,也没有严格按照课程的设置去做。很多学校在类似的这样的课程当中都被其他的数学、语文与考试密切相关的课程所覆盖了。这样久已在既无师资,又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教材,同时,学校也不重视,这样一种情况下,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就沦为了只是一些偶然的,比如说普法日的一种运动化的形式,比如说普法日的时候,学校搞一点招贴画,或者是开学、放假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请法治副校长来讲一两堂课,这样的不系统、不科学,同时,在整个实施过程当中又非常草率的方式,在很多学校还是比较普遍的,实际上也影响了整个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情况。

2018-12-04 10:15

王敬波

我们会看到,很多一些刑事案件当中,很多很年轻的人,他们有犯罪行为的时候,事实上是不知道的,或者说他实际上是不了解的。这些问题就引起了整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所以,在1997年依法治国写入国家的宪法,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进入到了一个加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把中国的法治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程度。面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快速发展的进程,标志着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未来,如果他们的思想意识上,法治素养上不能够及时跟上,这对我们整个国家的人文素质,或者整个国家的法治基础,都是毁灭性的。我想,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既事关法治中国的未来,也是我们国家青年人的未来,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未来,也是中国民族的一种希望。所以,加强法治教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

2018-12-04 10:16

主持人

您刚刚也提到我们加强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这一次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加强了法治教育的内容,也强调德法兼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2018-12-04 10:17

王敬波

在整个的法治教育的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之间是有非常紧密联系的。我们讲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有一些内容,实际上道德与法治是非常紧密联系的,或者说道德与法治基本上是融合的。比如说我们在道德上强调要孝敬老人,我们在法律当中就规定,子女抚养父母这是一种法定责任。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道德的法治化。事实上有相当多的法律内容都来自于道德标准的转化。比如说诚信,诚信既是人和人之间社会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讲诚信做人。同时,诚信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的一个主流价值导向。

2018-12-04 10:18

王敬波

在我们的民法当中,诚信就是一个基本原则,所以,这些道德的内容,经过社会主流的价值肯认,并且经过立法机关转化为法律条文,实际上就实现了道德法律化的过程。同时,我们也希望提倡、引导的一些法律规则,也会对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的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说因为社会的发展,我们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有的时候有很难去照看父母或者给父母一些必要的精神上的抚慰,所以我们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样的制定过程当中,大家就讨论要不要把常回家看看进入到法律条文当中去。

2018-12-04 10:19

王敬波

事实上通过这样一种立法的讨论和一些制度的建设,我们把希望倡导的一些道德规则,通过法律来明示下来,通过这种法定责任的推进,事实上也会进一步地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发展。这两者之间是有非常紧密联系的。但这两者应该也还是有不同。因为尤其是在一个人的行为规范上,法律谈到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我个人是自由的,在我和他人交往的时候,我要遵守一些社会规则,这些社会规则被成文法所吸纳之后就变成了法律规则,法律解决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但道德的内容,有的时候更多的强调的是个人修养。

2018-12-04 10:20

王敬波

我们一直讲,一个人要慎独,道德是个人的一种修为。道德有的时候它的教化是上不封顶的,一个人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提高自己的品质,这样的一种能力,这个是没有最高标准的,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本身道德观、价值观的引领,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规则,但这两个行为规则既有交叉的部分、重叠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但这两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推动文明的演进。

2018-12-04 10:20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郎老师是多年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老师,也是统编教材八年级的编者之一。请问您如何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尤其是宪法教育的重要性呢?

2018-12-04 10:21

郎艳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像王老师刚才所说的,他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法律意识,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要不然,小孩子容易形成一种无知者无畏。所以对于法律,特别是宪法的教育,我觉得,他写成一本专门的法治专册的教材,对我们学科发展来说,特别是对于学科的科学性,学生了解这个知识的科学性是有非常大的益处。而且,按照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这个学科着重要求培养的是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在初中初二下学期这个学年里面,对他来说是有这样的非常系统的学习的话,我觉得对于公民观念的形成和他自己的发展都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2018-12-04 10:22

郎艳

这里面,包括我们在给孩子们上这个课之前,下一期咱们要学法治专册了,孩子们每人准备一本宪法,假期的时候可以先翻翻看看里面都写了什么,等开学第一节课提问的时候,我说你们都看了宪法里写什么,孩子们说,老师,宪法里写了这么多东西,原来他觉得法律离他非常远,他觉得我只要不犯法,法律跟我没关系,但是你真的学了,他知道宪法分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还有国旗、国徽、首都这样几个部分的时候,每一部分其实都和他的生活密切相关,他就应该去了解,而且是从一个科学的范畴去了解这些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办。

2018-12-04 10:23

主持人

通过这样一个学习,让大家知道其重要性。在统编教材当中,法治教育的编写思路和编写原则,大家也非常关心,请王老师介绍一下。

2018-12-04 10:24

王敬波

给青少年编一本法治教材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对我们整个编写组的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出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青少年由于他的认知水平和他对社会的理解,还处在一个基础性阶段。法律本身又是一个系统性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这就面临着怎么把我们相对来说比较艰深的法律条文、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精神,如何通过浅白的、易懂的、易学易会的,同时又能够对青少年有一定的用处,这样的一些知识体系、精神导引能够传递出去,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法律的生活化的问题。

2018-12-04 10:25

王敬波

刚才郎老师讲,现在很多人认为,法律和自己没有关系,实际上长期以来,社会形成的一种误判。很多人认为,法就是违法,违法就等于犯罪,法就是与看守所、监狱、刑罚这样的一些相对负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我没有违法,我没有犯罪,这个法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他就忽略了法律本来就是调整社会生活,我们每个人首先是一个社会人,所有的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家庭关系,你的民商事之间的交易的关系,你与政府打交道的关系,其实都无往不在法律当中。

2018-12-04 10:26

王敬波

所以,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当中,你就无时无刻不需要与他人去发生交往,你与他人发生交往的时候,实际上就进入到了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畴之内。所以,每一个人不得不与法律发生各种调整的社会关系。但是对这种认知的判断,我们又需要给学生一个比较浅显的直观的认识。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怎么解决好法律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结合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选择了第一个,就是法律的生活化的角度。

2018-12-04 10:27

王敬波

这个生活化是两个层次。第一个是我们在编写当中,尽量选择的入手、突破口或者起点是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就从他上学路上可能会看到的一些标志牌,从他可能会跟父母到派出所去办居民身份证,或者说他可能会有出国的需要,会去办护照等等,他身边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生活事件出发,这样对于法律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他会觉得,我生活当中是用得到的。

2018-12-04 10:28

王敬波

但是我们的生活化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螺旋式上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但是我们把法律归结到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当中所需要使用的一些规则,比如说,他在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当中,这就涉及到校园生活当中常见的校园伤害问题,比如说有一些同学之间,因为课间的打闹,可能不注意,会造成伤害,有一些家长也会有这样的认为,这不就是孩子之间的打闹吗?实际上是个法律问题了。我们是通过从学生的生活事件入手,把法律关系放到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关系当中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实际上是调整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调整着我们的校园生活,我们的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

2018-12-04 10:29

王敬波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有了法律的作用,他可以解决很多社会交往当中的难题。比如说,学生可能遇到网购的问题,对假冒伪劣商品如何进行索赔,可能会遇到有一些不法侵害,我们还会通过一些小贴士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所以,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事件入手,但是归结到学生如何用法律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真的能够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中体会到法律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法律能够让社会更加稳定,能够让社会更有秩序,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更好发展。这是一个法律生活化的思维。

2018-12-04 10:30

王敬波

 第二个,我们面临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教材当中。因为这就是我们讲的道德的法治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等等,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主流价值导向。把这样的主流价值导向通过我们的教材,能够有机地传达给学生,实际上也是让社会的主流价值能够法律化的过程。比如说我们在八年级的专册当中,就专门设置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样的单元,让学生理解到,我个人是生而自由的,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够歧视一些有残疾的同学。

2018-12-04 10:30

王敬波

这实际上就是让他在一开始就学会人和人之间平等交往这样的一种观念,人无论富贵、贫贱,或者是家庭各种出身,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我们没有办法去让每个人从生下来在自然条件上就绝对平等,因为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但是,我们在法律上,要给大家平等的机会,就是让大家有平等的选择。这个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是说我们用法律的保障,让每个人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我们就是把平等的观念传达给学生。

2018-12-04 10:31

王敬波

同时我们还希望告诉学生,这个社会要追求公平和正义,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对弱者给予他更多的扶助,很多人会讨论,这不会造成不公平吗?但是我们讲一个正义的社会,正义的价值导向,就是要给弱者更多的扶助,让他去填补天生下来的一些缺陷,是更高层次的公平和正义。通过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有机融入到我们的教材当中去,实际上就是能够让学生非常鲜活、非常生动地塑造他的价值导向,这也是有道德的一种引领。

2018-12-04 10:31

王敬波

第三个编写思路,以宪法为主线,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同时也是公民权利的一本保障书。但是宪法对学生来说,有时候会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所以相当部分的人会认为宪法非常的遥远,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来没有读过宪法。怎样让宪法的精神活用化为我们的教材当中的鲜活事例,并且真正把宪法当中所倡导的东西能够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去,并且成为他的行为准则,这实际上是面临很大的问题。宪法当中有一些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整个国家的结构,它有非常严密的一种逻辑关系。

2018-12-04 10:32

王敬波

我们从哪个角度入手呢?首先选择从公民入手,所以,我们在专册当中有一课是公民,讲公民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我在社会当中的一个身份就是公民,我们在家里可能是儿子、女儿、兄弟姐妹,对朋友来说,我是他的好朋友,这是一种亲情、友情关系。但是,你作为一个社会人,你的第一身份是公民,公民这个概念当中,实际上是包含了宪法精神。

2018-12-04 10:32

王敬波

比如我们强调的公共精神,作为公民来说就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才能担当社会责任。还有像郎老师刚才讲的公共参与,你的公共精神体现在哪里呢?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要为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我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公共精神,一种责任担当。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公民的这样一个概念的引导,来为学生塑造出一种基本的行为规则。既然公民是社会交往的第一身份,我们就要知道,我不是我自己,我不能毫无限制我的权利。

2018-12-04 10:33

王敬波

青少年当中由于很多家庭是比较少的孩子,甚至有的家庭是独子,众星捧月当中,孩子难免会养成骄骄二气,这样在社会交往当中,可能就只关注自己,不关注他人,而且只讲权利,不讲责任。所以,公民这个概念,实际上还饱含了权利和义务对等,要平等与他人交往这样一种宪法精神在内。我们从公民入手,来去告诉孩子,说公民是从哪里来的?公民这个概念是怎样来的?这个概念延伸出背后包含了什么样的精神要义。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怎么在国内尤其国际交往当中怎样体现中国人的精神来。所以,我们就从中国的发展成就,我作为中国公民的骄傲,和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担当,这样一条主线,实际上就把宪法精神融入其中了。

2018-12-04 10:33

王敬波

另外,我们还在其中设计了权利和义务,给学生去介绍宪法当中讲你拥有什么权利,但同时权利又是对等的,你还有什么义务。这些义务是作为公民必须要担当的一种责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世界,我们要跟他人交往,我们要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权利和义务就是要传达给学生对等的一种意识。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国家结构这样一种单元,设计这个,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政府这样一些部门,他们要去代表人民去管理社会,去服务人民。

2018-12-04 10:34

王敬波

所以,从小就要给学生树立权利是来自于人民的这样一种概念,而不要长大了,掌握了权利以后,成了贪腐分子,才会意识到因为违法犯罪葬送自己的一生,所以从他认知社会开始,就应该教导他人们主权的概念。将来你即使作了公务员,当了官,你的权利也不是你父母给你的,更不是你花钱买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所以,你应该为人民来履行权利。这种观念,就应该从小植根于他的脑海当中,所以我们给他国家结构这样一种,通过国家机构的介绍,首先要树立人民主权的概念,所有国家的公权力的机关,这些权利来自于人民,不能滥用于这个权利。

2018-12-04 10:34

王敬波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遇到困难以后该怎么求助于政府。所以,我们会有很多活动源这样一种方式。如果我要办身份证或者有其他一些需求,应该到哪找哪个机关,怎么更好地获得公共服务,这些就让学生能够很鲜活地认知到挂着牌子的那个人民政府是切切实实发挥作用,也要让他认识到恰恰是这些机关,它们在履行着执行法律的责任。所以,在实践当中还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不能够正确理解个人的权利和国家的权利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人遇到警察去查验身份证的时候还会采取抗法这种办法,实际上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公民的自由和国家权利之间的关系。

2018-12-04 10:35

王敬波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知他,为什么警察是有权查验他人身份证的,就是因为我们在法律上赋予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利,这个权利是为了全民的福祉,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存在。所以,我们要给他这样的查验公民身份证件这样一种权利,他才能够去履责。作为普通公民来说,就应该配合这种权利的形式。所以,这些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宪法作为主线,既认识到自己的首要社会身份是公民,同时全面的理解自己我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责任。同时,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和国家的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真正把宪法这样一个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能够活化到他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成为他日常可用的一些法律知识,成为他心中一样不可磨灭的法治信仰,这是第三个,要和宪法结合在一起。

2018-12-04 10:36

王敬波

第四个,希望德法兼修,知行合一。刚才说法律和道德是有紧密的联系,我们会着重选择这二者交融的事例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法律不是孤立存在的,和道德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德法兼修来更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我们在教育当中,遇到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知行不合一了。

2018-12-04 10:36

王敬波

很多学生有法律知识,但是他没有法律信仰,他没有法律思维。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过往的一些教育当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这次编写过程当中,我们是淡化知识的传授,我们不需要学生背法律条文,实际上那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希望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说我遇到问题应该求助于谁,我遇到了纠纷,我不能够自立去报复,而应该求助于司法机关去定纷止争,我遇到困难应该求助于警察来去解危助困,同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的这种能力,就是用法的这种能力。

2018-12-04 10:37

王敬波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获得必要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真正地把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诚信这样一种意识能够植根在他的脑海当中,比如说我们强调很多事情必须要设置一定的程序,为什么要设这些程序呢?实际上就是法律的一种正当程序的观念。我们通过设置科学的程序,听取不同的意见,让整个社会能够更加民主,能够集中更多的民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内容就是我们在编写的过程当中所努力实现的一些目标。

2018-12-04 10:38

主持人

您刚才非常系统地给我们梳理了编写的思路以及整个过程。向郎老师了解一下,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法治这块教学是如何教学的,以及学生反馈情况是如何的?

2018-12-04 10:39

郎艳

就像王老师刚才所说的,这本教材是根据于学生的生活,比如在公民的权利义务这部分的教学里面,过去孩子们确实觉得我有权利,这个权利是什么?不一定很清楚,动不动还跟老师说,这是我的权利。履行义务的时候,可能就会想,我不履行义务行不行?所以,在我们这部分具体教学内容当中特别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王老师也刚才反复说,权利和义务一定是对等的。过去旧教材上只写了一句话“没有没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学生始终不理解。后来我们发现法律这部分内容怎样让他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呢?

2018-12-04 10:41

郎艳

我们把它变成一个一个案例,在案例的了解和分析中,孩子就能体会到,这个是权利,当我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这是我的义务,我为什么要履行义务。我们曾经设置过这样的讨论,小朋友在出超市的时候,报警器响了,保安说要搜查一下他的包和身上有没有东西,这侵犯不侵犯他的权利?如果侵犯,侵犯他的什么权利?在我们的课本里,很明确宪法是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小同学回老家,发现有好多跟他同龄的孩子不上学,在宪法里面怎么维护不上学孩子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权。

2018-12-04 10:42

郎艳

我们还给孩子们举过例子,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人家写着“只收男生”,男同学就很欢欣鼓舞,说这个太好了,这个规定太合理了。那么我们生活中是不是要讨论一下,按法律的要求,公民有平等权。所以,这样给他的一个在教学上的融入,他就能比较清晰地明确具体的法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这样规定有什么用。刚才王老师也说,不用他们背具体的法律条文,但是他要知道条文背后的意义。

2018-12-04 10:43

郎艳

像清华附中在2003年就开始做模拟法庭的实践,开始我们是课堂上,政治课上进行实践。后来学校认为这个活动非常好,就变为学校的模拟法庭大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对于法律的认识、了解、深入,包括一些基本的法庭程序,他们是非常热衷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在这次八下的教材编写中,我们也有一个探究和分享,专门介绍了一下模拟法庭在课堂教学中怎么开展。

2018-12-04 10:44

郎艳

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们做模拟法庭,我就跟孩子们说,你们现在没有了解的时候可以找民法的案例,我说不要找刑法的案例,刑法的案例判决起来太困难,找一找民事的,经济的、人身的、人格尊严的这样一些纠纷和案例,后来学生就不满足了,说找到的案例,我们还不满足,我们希望自己编一编,他们就开始自己写。现在在新的年级实践的时候,我们鼓励孩子们,你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就发生这些事情,你来做判别。比如说高铁霸坐,从道德上我们肯定谴责他,从法律上有没有相应的可以支撑的地方。在法律法治专册这一册的教学上,我们更多是以案例法,以活动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比较切合学生的认知,比较符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2018-12-04 10:45

主持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用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理解运用这个法律。

2018-12-04 10:47

郎艳

对,比如说我们八下还有一课叫宪法监督,要实施宪法监督,如果只给孩子们抛出来说我们要实施宪法监督,对他来说太遥远了。如果你给他一个案例,我们当时在教学中,我的同事是这样设置一个案例,是一个真实案例。有一个地方,城市中心有一个体育场,为了盖楼盘,要把这个体育场拆了,周边居民都不同意,说这个体育场是我们锻炼的地方,最后用听证会的方式,就组织学生,有一方代表政府,有一方代表开发商,有一方代表群众,你们各自阐述你们各自的理由,然后我们整理之后提交人大,人大再代表我们去和政府再去进行沟通和交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学生就理解了什么叫监督。否则的话,你光跟他说宪法角度,他觉得这个事跟我没有关系。如果切实这样子活学活用后就知道了,我就理解了监督权是这样行使的。

2018-12-04 10:48

主持人

这种形式也非常的活学活用,也非常的生动。刚才郎老师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实践谈了谈教学方式。王老师,您觉得面临统编教材的变化,对一线教师来说,如何更好处理法治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您有什么建议?

2018-12-04 10:48

王敬波

实际上,教材我们能够希望实现,让它尽量生活化的一个目标。对一线教师来说,就像郎老师正在做的探索是非常好的,不要给学生僵化的法律条文,因为僵化的法律条文和道德之间、生活之间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只要把法律条文能够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或者事例,最好能够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把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其中背后的法律原则能够提炼出来,这样通过案例的研讨、辩论,来塑造学生这样一种思辨意识。实际上法律精神,它和科学精神是有非常紧密联系的。

2018-12-04 10:49

王敬波

像郎老师提出的涉及到公共设施的改造,以及经济发展中间遇到的一些矛盾,社会公众通过广泛的参与、广泛的讨论,来去达成一种共识,这实际上就是让整个问题的讨论更加理性,而不是非常简单化的为了反对而反对。所以,这就是一种法治精神的贯通,能够把法律知识、法律精神活化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最好是能够选择一些具有思辨性的,能够让学生对法律的很多问题不一定追求标准答案,我们主要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思辨的意识,并且在思辨当中去理解什么样的原则、什么样的精神是我们倡导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

2018-12-04 10:50

主持人

今天也是非常感谢两位给我们带来的分享,更好让我们了解了青少年学法用法的重要性。也感谢两位做客访谈间,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