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17:13

主持人

感谢大家收看此次直播!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妇女》创刊80周年主题活动暨封面人物故事汇到此结束!

2019-11-15 16:59

人民网

此时此刻现场传来悠扬的小提琴声,《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响起,故事汇在全场同唱一首歌的热烈气氛中圆满结束。

2019-11-15 16:53

主持人

穿越80年历史长河,《中国妇女》杂志始终高扬党的旗帜,用近千个封面人物和动人故事,谱写出一部半边天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史诗。参加今天故事汇的《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只是亿万女性的代表,她们以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情,以报国为民的崇高志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以追梦建功的奋斗情怀,唱响了“我和我的祖国”最动人的旋律,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发挥的制度优势,将激励更多女性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时代大潮,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中国之治”贡献巾帼智慧的磅礴伟力。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再次谢谢她们!

2019-11-15 16:53

赵鸿飞

十年岁月奋战大火箭,火热年华激扬飞天梦。如今,我作为总装测试车间副主任,带领着一支由150多人组成的、平均年龄不满30岁的年轻队伍,其中有不少是女员工,我们在努力为航天事业贡献巾帼智慧和巾帼力量,携手续写人类航天史上的中国传奇。

2019-11-15 16:53

赵鸿飞

作为一名年轻的航天女员工,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个重大时刻。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同年11月3日,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也成功升空。这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之年,也是大火箭公司的决战之年,更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年。
我曾作为中队长带领53名队员、带着我们制造的第一发新一代运载火箭,奔赴海南文昌发射基地进行发射前试验。连续四个月不分昼夜奋战,终于取得试验成功。随即我和同事们又投入了更艰巨的战斗,全程组织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总装总测工作,眼看就要出厂了,我却得到通知:长征五号首飞马上要进入最紧张的总装阶段,领导希望我留下继续完成长征五号的总装工作。
我最珍贵的几年青春,是和大火箭一起度过的,见证首飞一刻,是对无数个忙碌日夜的最好报偿。但我更清楚,作为一名航天人,必须服从大局。我只能满怀遗憾送别即将踏上征途的长征七号和我的同事们。长征七号发射时我正忙着加班,在电视上观看了首飞。成功的那一刻,总装车间和发射场同时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我的眼泪夺眶而出,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瞬间爆棚!此刻的荣耀是无数工作者多年艰辛奋斗的回报,一代代航天人的飞天理想终于梦圆。

2019-11-15 16:53

赵鸿飞

航天的战场很辛苦也常常面临生死考验。在一次试验中,火箭箱体爆裂,箱体中的低温液氮尚未排放干净。为了尽快找出问题所在,我们冒着被液氮冻伤和箱体随时可能碎裂伤人的风险,紧急拆除爆裂壳体,第一时间切割样品进行分析。就在堵盖拆开的一刹那,液氮大量涌出,瞬间把一个拆盖工人戴着手套的手冻在了盖体上,小伙子眼疾手快,迅速把手抽出来,手套却被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堵盖成功取下后,却又发现了新问题,由于爆裂严重,缺失了两枚不到 10 平方厘米的小碎片。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小碎片,这里可能潜藏着爆裂的真正原因,必须赶紧找到。当时正值严冬,大雪中的现场寸步难行,我和同事们埋头在茫茫雪地里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整整两天,碎片终于被我们找到了!那一刻,大家激动地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

2019-11-15 16:52

赵鸿飞

一年后,公司将我调到火箭制造最核心的部门总装测试车间,成为车间的第一名员工。进入总装车间第一年,我全程独立负责总装策划和工艺,指导了我的第一个大型地面试验助推分离试验。这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建院以来的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试验时间只有不到一周,可筹备工作却耗时大半年,跨越了酷暑和寒冬,基本都是野外作业。试验期间,我每天凌晨3点多起床,第一个到现场,深夜12点收工,最后一个离开。
为了确认试验装备条件,我常常要徒手攀爬野外30多米高的塔架,夏天烈日当头,皮肤似乎快被烧焦了;冬天狂风肆虐,人在塔顶摇摇晃晃,不少经验丰富的工人都发怵,我却从没退缩过。身为全国技能大师的师父总对同行说,我们这样能干的姑娘,你们有吗?这样的称赞和关爱,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试验结束后我第一个冲进现场考察结果。有人说我傻,明知道试验刚结束火药还有残留对身体有伤害,干吗愣要往前冲?可我觉得,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愿意傻!试问哪个航天人不傻呢?没有一代代无私奉献傻傻的航天人,哪有祖国航天事业如今的飞速发展?!

2019-11-15 16:52

赵鸿飞

2010年,我硕士毕业,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无限憧憬和满腔热血,进入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工作者。当时正值公司初建,打地基、建厂房、进设备……一切从零起步。工作环境特别艰苦,放眼望去四周都是芦苇塘和沼泽地,厂房里漫天灰土、满地是坑,没有办公室、食堂,“如厕”只能找个隐蔽处就地解决。作为唯一一名参与现场施工的女技术员,几百个日日夜夜,每天驻扎在工地,和男同事一样爬机床、下地沟,没有一点女孩子样儿。是什么支撑着我们?是一代代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2019-11-15 16:52

赵鸿飞

我叫赵鸿飞,是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测试车间的一名工程师,身着胸前绣有五星红旗的工服登上《中国妇女》杂志2019年第3期封面,成为我人生中一次重要而难忘的经历。

2019-11-15 16:52

主持人

十年岁月奋战大火箭,火热青春激扬飞天梦。这位与大国重器大火箭相伴成长的85后工程师,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妇女》杂志2019年第3期封面人物赵鸿飞。

2019-11-15 16:52

余留芬

这些年,我带领村民们守着家乡做文章,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村民们也逐渐从心底认可、信服了我这个女支书。不久前,我很荣幸地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今后,我会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再创佳绩,回报总书记对岩博村的关心和厚望,带领岩博人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019-11-15 16:51

余留芬

要想富,先修路。走马上任第七天,我就做出了修路的决定。村里的小道淤塞不堪,两个人对向通行都要侧着身子,路上全是稀泥,一年四季都要穿雨鞋。修路难,村民盼了几辈人都没能实现。不仅需要征地,村里连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村民们更是一贫如洗,谁也没有能力无偿捐献。于是,我自掏腰包,拿出做生意赚来的4万块钱买来钢、钎、水泥、沙子和炸药,与男人们一起抡锤掌钎,肩扛手抬,开始了艰难的修路工程。一次,为了探路,我不慎落入悬崖,腰部以下动弹不得,八九个小时之后才恢复知觉,从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就这样拼命奋斗,三个月后,一条4.5米宽、3.5公里长的道路终于修通了,这是岩博村通向外界的第一条公路。路修好了,一穷二白的岩博村靠什么致富?我又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还以个人的名义奔波筹款, 最后以23.8万元的价格,赎回了村里转包出去的1480多亩林场,为岩博村积攒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2019-11-15 16:51

余留芬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我是岩博村20余载“摘穷帽、奔小康”艰苦岁月的见证者。当年, 老支书病重,急切地想找一个接棒人,他认准了只有31岁的我。那是因为在很多村民还没见过相机的上个世纪90年代,我就买了一台,走村串寨给人们照相,一张照片可以赚5毛钱,一个月下来赚了几千块钱。后来我又陆续开了超市和小餐馆,建了新房,买了摩托,我们家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家。老支书嘱托我:“小妹啊,大家信任你,希望你带领大家像你一样致富,千万别辜负了大家可当时也有不少村民对我这个女支书并不抱希望,甚至还有些“敌对 ”——“怎么能让一 个女人来当村支书?”要知道,在当地少数民族村寨中,没有女人当村支书的先例。更何况,我不是岩博村人,而是嫁到这里的外乡媳妇。
可我的性格向来都是越挫越勇,为什么女人就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呢?别人越不看好,我越要干好!

2019-11-15 16:51

余留芬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路上,总书记的殷切关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都为岩博村赢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所在的贵州省代表团参加大会报告审议时,我向总书记汇报了岩博村产业脱贫的相关情况,村里采用古法酿造的“人民小酒”受到总书记格外关注,他特意询问了度数、价格等情况,这一场景通过新闻报道,让“人民小酒”迅速蹿红。我的手机被打爆,订单暴涨,参观者络绎不绝,全村人忙得简直不可开交。2018年春节前夕,岩博村全体村民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村里的近况,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总书记很快回了信,在2018年除夕当天,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转达了对岩博村的祝福,又一次令岩博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2019-11-15 16:51

余留芬

明星不明星,还得靠实绩。我所在的岩博村,是贵州边远山区的一个彝族村寨,过去“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的账面上还欠着不少外债,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走马上任的。20年来,我带领村民陆续建起了煤矸石砖厂、养殖场、火腿加工厂、生态农庄和酒厂,还发展起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如今,全村集体资产高达9200万元,年人均收入增加到两万多元。大部分人家住上了小洋楼,开起了小汽车,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返乡,守在家乡安居乐业,甚至当上了股东。原本著名的贫困村焕发新生,成了全县首富村、全国文明先进村和示范村。

2019-11-15 16:51

余留芬

2018年“两会”期间,我接受《中国妇女》杂志专访,并受邀为杂志拍摄封面。尽管早已“身经百战”,但对从未化过妆、拍过写真的我来说,面对闪光灯却是一大考验。没想到,这次拍摄竟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原来自己也可以变得如此美丽。说实话,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特别是当村支书的近20年来,带领村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每天一睁眼就有各种大事小事等着我去处理,有时饭都顾不上吃、睡觉都是奢侈,哪有精力和心思去梳妆打扮呢?正是和《中国妇女》杂志的这份情缘,带给我审视自己的全新视角,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另一种风采的余留芬。这个封面获得了很多人的盛赞,大家都把我叫做“明星范儿”的村书记。

2019-11-15 16:50

余留芬

我叫余留芬,是来自深度贫困地区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的一名党支部书记,也是《中国妇女》杂志2018年第4期封面人物。

2019-11-15 16:50

主持人

贵州省盘州市有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山村,以前有名是因为它穷,现在有名是因为它成了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这位被总书记点赞,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村支书,就是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妇女》杂志2018年第4期封面人物余留芬。

2019-11-15 16:49

唐立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见证。记得小时候,家里还常常要为生计发愁,但妈妈却时刻告诫我,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你唯一的出路!我是 80 后,通过奋斗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女孩,成长为在国家级科考平台攀登科研高峰的科学家,是祖国培养了我,是国家的强大让我们享受科研的春天。
我是如此幸运,多年的科考生活虽然辛苦,但我见过这世上最美的日出日落,朝霞晚霞;我见过真正的“海上生明月”;我们是最团结的海上科考团队,体验过最纯粹的科考友谊。众志成城,只为了科考任务的完成。为人类探索大洋、探索极地,为维护祖国海洋权益,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展现新时代科技女性的风采!

2019-11-15 16:37

唐立梅

而在南极,我度过了165天,经历了更多好玩又辛苦的事。比如,四次穿越魔鬼西风带,在南纬45度到60度,风浪特别大,船晃来晃去。我们就像是被迫坐了一个星期的海盗船,头晕恶心,非常痛苦,有一半人都倒下了,没法到餐厅吃饭。比如,关于企鹅,在大家的印象中,白白胖胖,非常可爱。而当我们到达企鹅岛,乌泱泱几万只企鹅叽叽喳喳涌在一起,到处是粪便和尸体,臭气熏得人发晕,一点好感也没有了。南极考察是极为艰苦的,有的科考队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在南极跨出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也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步。但是,当我们站在南极中山站,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人迹罕至的南极大陆迎着大风猎猎飘扬的时候,那种祖国至上、民族自豪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019-11-15 16:36

唐立梅

整个作业过程,我都跪在窗前,拍照、观察、记录、让潜航员取样,“像购物狂进了大商场,什么都想要”。水样、沉积物、磷块岩、结壳、冷水珊瑚、海葵、海胆、海绵、海星、海蛇尾、寄居蟹……此次下潜所取的样品,既有地质样品,也有生物样品,非常丰富。这其实不是我第一次出海,但以前只是在船上获取样品,这次是亲自到海底去,看到最真实的科学现象,采到最原始的样品,有助于我们获得对大自然、对深海更深刻的科学认知。

2019-11-15 16:36

唐立梅

当初得知自己能随“蛟龙号”下潜西北太平洋时,我兴奋得三天都没怎么睡觉。下潜的前一天晚上,我就开始停止喝水,因为蛟龙号载人舱直径只有2.1米,内部没有厕所。而整个下潜过程需要10个小时。早上8点,我干咽下几块饼干和一只煮鸡蛋,就和两位潜航员一起登上了“蛟龙号”。下潜终于开始了,在水下能看出阳光正奋力地刺穿海面。渐渐的,舱外越来越暗,舱内越来越冷。大家都裹紧了毛毯。我不停地问同伴,什么时候变黑啊?两位有经验的潜航员告诉我,什么时候看不见舱外的机械手了,就说明已经全黑了。果然,半个小时后,机械手模糊的影子不见了。我跪在观察窗前,聚精会神地观察着。突然,一道闪烁的光从窗前飘过,我一阵惊喜——是发光生物!一分钟能有十几只飘过去,有时是一串亮光,晶莹得仿佛雪树银花;有时是一个集合体在瞬间散开,估计是被这默默下潜的“神器”惊扰;更多的时候,它们像星星一样一眨一眨……多么安静,多么美丽,这灿若烟花的海底是平生从未见过的奇景,让我目炫神迷……

2019-11-15 16:36

唐立梅

随“蛟龙”潜海、乘“雪龙”破冰 我成为中国第一位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女科学家,而《中国妇女》杂志是我人生两次重大时刻的见证者,也是我人生成长的助推者,让我备受鼓舞和鞭策。在一些国际会议作报告时,每次讲起“蛟龙号”,我内心总有满满的自豪感。因 为在当今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有载人深潜器,而我们的“蛟龙号”达到了世界上应用类载人深潜器中的第一深度7000米级。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女性,我很幸运,能够在最先进的科考平台上,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探索海洋、探索极地、探索未知世界。

2019-11-15 16:36

唐立梅

我是一名科研工作者。2013年9月7日,随着“蛟龙”号完成第72次下潜任务,成为中国首位乘“蛟龙”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那次回来,我第一次登上《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为《中国妇女》杂志的读者讲述了深潜的神奇故事。2017年11月8日,是我人生中又一个难忘的日子。我和100多位科考队员登上“雪龙”号,进行为期5个多月的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这次回来,我再次荣幸地成为《中国妇女》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且在“中国妇女·专家来了”微课堂和大家在线交流了这段别样的经历。

2019-11-15 16:35

主持人

今天的女性不仅能“上天入地”,还能下潜深海,跨越南极,而能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两项经历的,她是第一人。她就是《中国妇女》杂志2014年第2期、2018年第6期封面人物、年轻的80后女科学家唐立梅。有请唐立梅为我们分享她的神奇探索和发现之旅。

2019-11-15 16:35

邓亚萍

三年前,我43岁,再次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回归体育圈,进军体育创投行业,去推广祖国的体育事业,用公益去培养塑造下一代体育人才。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由一个体育大国迈上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征程,很荣幸我是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女性放开手脚,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去拼去闯去奋斗,只要有梦想,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2019-11-15 16:34

邓亚萍

很多人都曾问过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你们运动员,都这么有爱国激情呢? 因为是国家培养、塑造、成就了我们。是国家队,包容差异,把身高不足1米55的我推向了世界最高领奖台,培养了我勇于挑战的性格;是清华大学,把26个字母都不认识的我塑造成了一名女博士,延续了我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品质;是日益开放的社会,让我一个中年才转换人生跑道再创业的女性放手一搏,展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风采和敢拼敢赢的精神。

2019-11-15 16:34

邓亚萍

两次北京申奥我都是参与者,1993年在蒙特卡罗,2001年在莫斯科,两次我都是陈述人,第一次,我的英文稿完全是靠背讲下来的,而第二次我用流利的英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了陈述。前一次痛失,第二次成功,这一败一成的8年,既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与改变,更体现了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奋进历程。我深刻感受到,我和我的祖国都在进步和发展。

2019-11-15 16:34

邓亚萍

千禧之年,我第二次成为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尽管离上次申奥已过去8年,祖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很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仍对中国存有这样那样的偏见,这场“硬仗”绝不轻松。 一上任,我就与委员们联系了一遍,抓住一切机会跟他们谈北京的变化、中国的变化,有时甚至打着 飞的去跟他们见面。我记得有一次,要做一名美国委员的工作,我三天往返北京与洛杉矶,光在飞机上来回就花了 28 个小时,就是为了介绍北京的情况,争取他宝贵的一票。有人因此笑称我是“飞行大使”我的努力终于让很多委员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2001年7月31日晚十点,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一场没有硝烟的决战降临。这一晚,是我也是全体中国人,终生难忘的一晚——中国申奥成功了!

2019-11-15 16:23

邓亚萍

由于长年艰苦训练我落下了浑身的病痛,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教练和队医带我去医院找最权威的专家做了检查, 他偷偷跟我的教练说,她没办法再打了,否则就得坐轮椅。“我能做什么呢?”这是摆在我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人生中第二次重大抉择时刻。那时大多数人给我的建议是:留下来当教练呗!但我不想做这种看似“ 水到渠成的事,我想去读书,一是可以向人们证明,运动员不止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二是读了书还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于是,我决定去清华大学读外语。清华的老师问我,“你的英语是个什么水平?”我说“几乎是零”。 老师让写 26 个英文字母,我绞尽脑汁大小写交杂都没凑够数,交卷时我对老师说,“我一定会努力的!”就像当年不想因个矮被淘汰一样,我拿出了所有的狠劲和拼劲:进攻、进攻、再进攻 。 每天我5点起床,12点睡觉,学累了学困了就睡一会儿,清醒了爬起来继续学, 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生活如苦行僧一般。渐渐的,当我发现自己能听懂老师说的话,还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那种兴奋堪比拿下了一场球赛。整整11年,我从一个英语“小白”,一步步拿下清华大学的学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 直到剑桥大学的博士。

2019-11-15 16:21

邓亚萍

24岁之前,我的世界只有乒乓球,但因个子矮从不被看好。 5岁打球,10岁进省队,不久被退回市队; 13岁我拿了全国锦标赛成年组冠军, 又差点与国家队失之交臂。 “个儿矮没前途” 似乎成了我的宿命。“ 正因为她个子矮,所以她看每个球都是高的,每个球都是进攻机会。” 这是当时国家队主教练张燮林的话,也成为我人生每一次选择的最佳注脚——扬长补短,迎难而上,抓住每一次机会进攻,“拼搏”与“必胜”成为我始终恪守的信念。就这样,15岁的我进了国家队,16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18岁拿到第一个世界女单冠军,19岁拿到第一个奥运冠军,到24岁因伤退役,我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4个奥运冠军,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在我之前, 乒乓球运动史上,几乎就没有像我这么矮的女子世界冠军。

2019-11-15 16:21

邓亚萍

2011年7 月, 我因又一次跨界转行,成为《中国妇女》杂志封面人物 。 至今我还记得这篇文章的标题 《邓亚萍:从未被超越》。这不是说没有人能超越我,而是我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自我的超越,都是从国家需要出发。

2019-11-15 16:20

主持人

她是奥运冠军、乒坛皇后,5岁与乒乓球结缘,10余年叱咤国际乒乓球赛场,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24岁,青春正好,她却选择退役,远赴英国留学,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妇女》杂志2011年第7期封面人物邓亚萍,为我们讲述她的传奇人生。

2019-11-15 16:14

李素丽

2017年4月,我正式退休,接受了“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的邀请去做公益。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我的又一个18年,但这份工作是我服务社会的延续和升华,用大爱之心,以慈善之举,“把爱心献给最需要关爱的人,把服务献给最需要帮助的人”。不再守着三尺票台,我的声音也不再只是出现在电话里,我下基层、进社区、去学校、访养老院,到全国各省市做“学雷锋志愿服务”,我变得越来越忙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我会坚守初心,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永远在路上。

2019-11-15 16:14

李素丽

记得有一天快下班时,我接到一位女同志的电话:“您好,我是李素丽,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没料到,对方没说话就大哭起来,怎么劝都不行。我说:“我看您很激动,要不您先放下电话,哭一会儿,发泄会儿,等您心情平复了,再给我打过来。”听我这么一说,她继续哭着说:“您千万别挂电话,找到您我就有希望了。”在她近一个小时的哭诉中,我听清楚了,原来她爱人要跟她离婚,他们有个上五年级的儿子,夫妻间没有什么原则问题,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类似于谁给谁妈多少钱了,等等。她说:“您能帮我劝劝他别离婚吗?您是我们的偶像,我们都特别喜欢您,您的话,他肯定听。”我站在女人的角度,站在同是做妻子的角度,帮她分析自己哪里做得不妥。她心悦诚服,表示只要对方不离婚,她一定改。放下电话已经是晚上8点多,我拨通了她爱人的电话。他有些发愣。我说:“很冒昧给您打电话,请您原谅。我是受您爱人之托。”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他答应回去跟妻子谈谈。半个月后,夫妻二人带着糖来感谢我。看他们夫妻和好幸福甜蜜的样子,我比他们还高兴。小家和谐了,大家就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国家也就和谐了!这让我看到自己的微薄之力所产生的能量。

2019-11-15 16:13

李素丽

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在公交车上发生,我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我被大家誉为“老人的拐杖,病人的护士,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群众的贴心人”。我常说:公共汽车有起点站、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1999 年,北京公交开通了“公交李素丽服务热线”,热线号码96166(现在叫客户服务管理中心),我被调到热线做管理工作。开启了第二个18 年。依然是“一心为乘客,服务最光荣”“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我们把一条企业热线开成了老百姓的“知心线、放心线、心理咨询线”。电话量最高时,一天能有4 万多个来电。飞机晚点了,下水道堵了,找不着对象,孩子教育不了,两口子打架闹离婚……我经常是干完分内工作,下班后再给来电者一一回话,以至于我和这条热线被群众称为“百姓的指路明灯”!

2019-11-15 16:13

李素丽

第一个18 年,我在10 米车厢三尺票台迎来送往,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一次我遇到一位随地吐痰的小伙子,在我劝说后,他不但不改,又继续往地上吐。我想我不能再说了,如果我再说,他必是赌气一而再再而三地吐,于是,我二话没说,从包里拿出卫生纸,蹲在地上,一下一下把痰迹擦干净。车上鸦雀无声,众目睽睽之下小伙子很不自在,两条腿一会儿放前面,一会儿放后面。擦完痰迹,我若无其事地走上售票台,拿起小话筒,一路宣传精神文明。小伙子快下车时走到我身边,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大姐,对不起啊!”我微笑着对他说:“没关系,希望你下次再坐我的车,支持我工作。”

2019-11-15 16:12

李素丽

那些年,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公交售票员,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国庆前夕,我又获得了“最美奋斗者”称号。9 月25 日,我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表彰大会,当全场齐唱国歌,我抬头仰望五星红旗,泪水不禁湿了眼眶。最美奋斗者,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奋斗在一线的全体公交人,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努力拼搏进取的奋斗者们!1980 年我参加工作,在公交系统整整工作了36 年,18年“三尺票台”售票,18 年热线客服管理,36 年,我用心用情为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宾客服务,架起了一座爱心诚心之桥。

2019-11-15 16:09

李素丽

我和《中国妇女》杂志结缘于1997 年。一天,单位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中国妇女》杂志邀请我拍封面。至今,当时的拍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每位老师的热情周到荡漾心头,成为我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记忆。《中国妇女》杂志记录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为北京公交事业做出的每一份努力。

2019-11-15 16:08

主持人

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女售票员的名字蜚声大江南北,她就是最美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售票员等荣誉获得者、《中国妇女》杂志1997年第1期封面人物李素丽。有请李素丽登台演讲。

2019-11-15 16:07

苗晓红

实践证明,为党的事业奋斗,报效祖国,没有年龄界限。如果有一天,祖国需要我,我这个82岁的老党员,依旧能初心不改,飞上祖国的蓝天。

2019-11-15 16:07

苗晓红

11 月6 日,我应邀出席了在成都举行的“2019年国际女飞行员大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00 多名女飞行员参加。8号上午,根据大会安排,我前往成都金堂通用机场,在教练陪同下,驾驶意大利“火神”型飞机,在成都上空飞了35分钟。这次飞行与5月份的飞行意义不同。上次是我向外国女飞行员学习,挑战自我,激励后人,而这次是代表中国女飞行员在外国同行面前,展示中国高龄女飞的风采。我不辱使命,那天虽然天气不好,云很低,能见度很差,但我飞得很好,外国女飞行员为我点赞,纷纷夸中国女飞行员了不起,中国女性可爱,中国伟大。我为中国女飞行员争了光,为中国妇女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

2019-11-15 16:06

苗晓红

经过半年多的身体锻炼,心理调整和飞行训练后,今年5月28日上午,我驾驶泰克南P2010 型飞机重上蓝天。独自完成了爬升、转弯、盘旋、下降、航线飞行等动作,40分钟后我驾机返航。落地后,我异常激动地对欢迎人群高声道:“如果祖国需要,我还能飞。我老太婆能飞,年轻的中国女性只要有志拥抱蓝天,都能飞,肯定比我飞得更好。”我用82岁重返蓝天的实际行动,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空军建军70周年。

2019-11-15 16:05

苗晓红

《我是蓝天的女儿》是我写的第一本书,后来我又用近10 年时间撰写了《共和国首批女飞行员》,全面、真实记录了新中国首批14名女飞行员的战斗生活,被称为“一部真实的历史记录,一群英雄的生动雕像,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一本难得的励志教材。”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为填补我国没有中外早期女飞行员历史书的空白,今年我与老伴合作,又完成了第六本书——《一代天娇——中外早期女飞行员史话》。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国外有好几位高龄女飞行员80多岁还在天上飞。她们能飞,难道我这位共产党员、新中国培养的女飞行员就不能飞?我要和她们扳扳手腕,为中国妇女争口气,为年轻人树个榜样。 

2019-11-15 16:04

苗晓红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觉得,退休只是战斗岗位的变换,我不能手握驾驶杆在天上为人民服务了,但我可以拿起笔杆子继续战斗。我是蓝天的女儿,热爱蓝天,熟悉蓝天,我的笔杆子也离不开蓝天,我将新中国女飞行员的事迹作为精神财富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至今我已出版了6 本书 (其中4本与老伴合作),发表了100 多篇文章,《中国妇女》杂志曾刊登过我和老伴何孝明撰写的女飞故事。

2019-11-15 16:02

苗晓红

11月11日,人民空军迎来成立7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代空军官兵胸怀凌云壮志,搏击万里长空,推动空军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立了不朽功勋。”我为我曾经是人民空军中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从1956 年进入 空军预校学习,到 1958 年航校毕业加入人民空军专机部队,我在部队飞行了 30 余年,执行过专机、救灾、科研、军事运输和民航航班等任务,安全飞行近 5000小时,荣获过空军颁发的安全奖章,还立过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直飞到 1988 年军队规定的最高年限才退下来。

2019-11-15 16:02

苗晓红

我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苗晓红,今年82岁啦。刚才片子里播放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事迹,我就是在她们精神的感召激励下加入女飞队伍的。

2019-11-15 16:00

主持人

今年5月28日,北京平谷石佛寺机场,一位82岁的老奶奶驾驶泰克南单引擎飞机一飞冲天,创下了中国妇女最高年龄驾机飞行的记录,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硬核奶奶”,她就是新中国第二代女飞行员苗晓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苗奶奶,讲述中国女飞行员的蓝天传奇。 

2019-11-15 15:52

主持人

以上4位前辈的事迹令人感佩,她们的人生是“我和我的祖国”同命运共成长最真实的写照。今天还有5位不同时期的封面人物和特邀嘉宾,来到现场,让我们欢迎她们一一亮相:

2019-11-15 15:48

主持人

第四位是尉凤英。1960年,全国妇联第一次评选全国三八红旗手,万名巾帼上红榜,其中就有尉凤英。她被称为“毛主席的好工人”曾受到毛主席13次接见。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这位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获得者,《中国妇女》杂志1961年第1期封面人物。

2019-11-15 15:41

主持人

第三位是伍竹迪。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盛典上,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女飞行员驾机飞跃天安门广场,接受三军总司令朱德、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和首都近万名妇女群众的检阅。这批飞行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就是《中国妇女》杂志1952年第8期封面人物伍竹迪。

2019-11-15 15:40

主持人

屠呦呦对《中国妇女》杂志的寄望,也体现了老一辈科学家对广大妇女薪火相传科学家精神、激励更多女性投身科学的殷殷期许。

2019-11-15 15:40

主持人

屠呦呦获知《中国妇女》杂志纪念创刊80周年华诞,专门发来贺信:

2019-11-15 15:37

主持人

第二位是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位被父母寄予美好期望的女孩此后与“青蒿”结下了终生之缘,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荣获诺贝尔奖。她就是共和国勋章、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获得者,是《中国妇女》杂志2019年第7期封面人物。

2019-11-15 15:36

主持人

第一位是申纪兰。她90岁高龄,却依然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她就是共和国勋章、改革先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者,是《中国妇女》杂志2010年第4期、2019年第10期封面人物。

2019-11-15 15:35

主持人

今天故事汇的主讲人,有4位由于年事已高,她们通过视频带来精彩奋斗故事,就让我们通过短片来认识她们。

2019-11-15 15:35

主持人

“国之大典”澎湃爱国情怀,“中国之治”鼓荡未来征程。今天,《中国妇女》杂志邀请不同年代封面代表人物,讲述她们不忘初心,永远奋斗,立足本职,追梦建功,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领域,为新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她们奋斗圆梦的嬗变历程,折射“我与我的祖国”同命运共成长的巾帼风采,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半边天”磅礴力量的缩影,以此礼赞新中国,致敬半边天,激发巾帼志,激励新征程。

2019-11-15 15:33

主持人

由全国妇联宣传部与中国妇女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妇女》创刊80周年主题活动暨封面人物故事汇”马上开始。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宁。

2019-11-15 15:33

人民网

80周年寄语:我的芳华 你的岁月

2019-11-15 15:32

人民网

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妇女》创刊80周年主题活动暨封面人物故事汇

时间:2019年11月15日

地点:中国妇女活动中心

主办方:全国妇联宣传部  中国妇女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