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 15:35

主持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个行业领域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献礼祖国华诞。很荣幸邀请到江苏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请他为我们分享一下江苏省美术馆近期的精彩展览以及办馆理念。

2019-12-12 15:35

徐惠泉

人民网的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2019-12-12 15:36

主持人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题展”展览入选了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请介绍一下展览的相关情况。

2019-12-12 15:37

徐惠泉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题展”是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旅厅、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美协等单位协办的品牌性全国征稿的展览。展览举办15年来积累了150件典藏作品。通过15年,江苏省美术馆以百家金陵这个展览为主题,从全国的几万件作品中间精选了近三百件由美术馆收藏的作品。    我们在构思展览的时候,分成了三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是“江山多娇”,通过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体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成就。第二个篇章“时代精神”,画家用专业的艺术眼光,记录15年来时代发生的变化。第三个是“现实超越”,是对未来的展望。这样三个篇章,100多件作品和藏品,来反映祖国整个江山多娇、社会人文、美好生活以及艺术观念上的变化和追求。我们把此次展览作为奉献给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厚礼。展览从8月底展到11月,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和老馆展出。    展览期间我们做了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让观众参与到这个展览里面来。我们通过媒体做宣传,做VR虚拟网上展厅,目的是未来展览落幕,让网上展厅永远延续下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根据文旅部的部署策划的展览活动。 

2019-12-12 15:39

主持人

请介绍一下江苏美术馆的背景及发展理念。

2019-12-12 15:39

徐惠泉

江苏美术馆的前身是国立美术陈列馆,1936年建立的最早的国家级美术馆,到现在有80多年的历史。国立美术陈列馆我们称之为老馆,去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重新开放。现在江苏美术馆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一个美术馆有两个展览的场地,新馆展览场地比较大,32000平方米,这是一个现代化设施的新馆。老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跟新馆互为补充。

2019-12-12 15:39

主持人

江苏美术馆是如何运营的?

2019-12-12 15:40

徐惠泉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美术馆建设发展非常快,各个省都有了比较大的美术馆。我认为美术馆的建设是进入到了从建设阶段到美术馆学的建设。所以,江苏馆作为全国最早的美术馆,要探索美术馆在新形势下的运营。学术性和公益性是江苏省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根据一个馆两个场地的优势,经典与现代错位发展。把老馆打造成艺术博物馆的概念,新馆定位成一个现代美术馆。同时我们是展览、典藏、学术、公共教育和安全保障五位一体、协调推进。

2019-12-12 15:40

主持人

的展览,一定不要让它成为老百姓眼中的阳春白雪,更多的是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本着这样的宗旨如何来设计展览呢?

2019-12-12 15:42

徐惠泉

展览一方面要把学术性做到高端;另一方面是公益性,和老百姓的距离要贴得很近。这一系列重要的展览,都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策划的。比如“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题展”这个展在全国各地巡展。还有去年开始的“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反映了中国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称之为中国制造、大国工匠。它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走过的50多年的记忆。去年正值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江苏省美术馆要做这样一个展览。 我们策划了5个篇章,第一个篇章是大桥的意象之美。利用老馆的庭院、建筑,还向大桥管理处借了一些大桥的原件,比如大桥上非常有名的边上的栏杆。当时反映祖国风貌的是一个画卷,每一幅都是一个独立的浮雕作品。在这个庭院里面还搭建了大桥的桥头堡,进入到大桥的氛围里面。

第二个篇章,大桥的经典之美。我们用中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等描绘大桥的经典美术作品,呈现艺术家眼中经典的大桥之美,而这些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一个经典作品。我们得到了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他们把藏品寄给我们。

第三个篇章,大桥的生活之美,我们收集到了2800多件和南京长江大桥有关的生活用品,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一说到大桥之美每天能见,生活中的大桥偶尔相见。什么意思呢?我们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要洗脸,一洗脸,脸盆里面就是大桥的图案,毛巾上面是大桥的图案,一照镜子,镜子上面描绘的还是大桥。要出门了,骑自行车,大桥牌自行车,要出去旅行,拎个包,大桥牌旅行包,你要进饭店,要吃早餐,掏出粮票来,粮票上的图案还是大桥的。学生要到学校去上学,打开课本,五年级的课本上面就有一篇叫《清晨,我们来到南京长江大桥》的课文。这个和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我们把这些生活用品征集来以后,在生活之美这个篇章里面展示。为了观众有沉浸式的体验,在生活之美里面,我们做了一个工人之家,就是大桥的工人之家这样的家庭,28个平方,当然我们是一种艺术的手法构建的。我们还恢复了大桥照相馆,那个时候全国各地都有大桥照相馆。很多人可能40年前在照相馆里拍过和大桥的合影,现在在大桥照相馆里还能和大桥合影,这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很多生活用品能和百姓产生共鸣。    第四个篇章是大桥的影像之美,就是关于大桥的一系列影像。但是在那个年代,50年前,影像还是非常稀有的。不像现在拿手机就能拍,但是大桥整个建设中间留下了很多非常珍贵的影像。这一部分也是能够打动观众的。    第五个篇章,大桥之美。这个章节我们还没有开始,我们准备邀请50年前,到大桥写生、画画的艺术家,参与过大桥建设的一些工人,拍摄过大桥的一些摄影家,以及和大桥有关联、有故事的人,和我们这个展览一起回到大桥,推出大桥之美这个章节。    我们策划的展览不是就在展览馆里展出几张画,而是多种形式,是和生活联系的。大桥之美是永不落幕的展览,大桥每天都在发生故事,大桥之美每个人都在欣赏,将来过了五年,过了十年,我们还要做大桥记忆的第二季、第三季、第四季……

2019-12-12 15:42

主持人

未来美术馆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您有什么样的考虑?

2019-12-12 15:43

徐惠泉

江苏省美术馆提出几个对未来美术馆或者我们现在做的理念。第一叫约在美术馆。我们希望观众把约会放在美术馆。第二,我们提倡让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希望年轻人除了逛商场、逛风景点以外,来逛逛美术馆,让逛美术馆成为生活的常态。第三,让美术馆成为市民获得幸福感的好去处。来到美术馆能够逛一逛、坐一坐,喝杯咖啡,再看看画,增强幸福感。这也是我们在文化和旅游深度文旅融合方面在做的。我们开放了美术馆新馆的地下一层两千多平方米的空间,做了一个8号展厅。这个展厅是探索各种和生活相关的展览。我们还开放了咖啡馆,体验空间,来到美术馆以后,可以在现场体验一下画中国画、油画,刻版画。我们还提供一个舒适的观展环境,让美术馆成为现在年轻人的打卡地。 未来的美术馆一定是更亲近老百姓,把美学的普及和学术研究有趣地融合在一起。江苏省美术馆有一个水印版画重点实验室,还有开放的画室和一系列展厅,通过开放日和大师一起度过一个非常有趣、艺术化,但又非常轻松的开放日。这也是未来美术馆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2019-12-12 15:43

主持人

如何让观众真正产生一种内在的幸福感、一种动力和源泉来补给我们生活上的动力和精神,这种现象在社会当中如何体现?

2019-12-12 15:44

徐惠泉

第一,非专业观众认为美术馆是高雅、高深的地方,很多人不愿走进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去年开始推出了一个栏目《大家说画》,“大家”是指艺术家,或是大家百姓,请他们为展览做解读。第二,这次“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题展”这个展览,每个作品都用了一段文字阐述,帮助理解画作。第三,利用科技手段,通过二维码扫作品,会有音频解读。目的是让普通观众走进美术馆的时候,能看懂画。大家看画像看风景一样,各有各的理解。一张画要完成一个审美,需要观众参与共同来完成的。不管懂不懂,只要走进美术馆就参与到了对这张画的审美过程中间,你就是主人翁。我非常鼓励普通观众走进美术馆。经过这几年,参观江苏美术馆的观众,每年都大量增加。这是我认为这是未来美术馆要做的。

2019-12-12 15:44

主持人

徐馆长是画家,现在又作为美术馆的运营者,平时是如何来看待艺术作品的?您的作品《温馨港湾》入选了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您个人是如何来感受这样的变化的?

2019-12-12 15:45

徐惠泉

我是专业的业余画家。因为画家是我从小到大不能割舍的一份追求。
讲我本人,就是六个字,也是我整个绘画风格的变化,叫水墨、彩墨、墨彩。我早期主要是画水墨绘画。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看到印象派等绘画,在绘画观念上发生了变化。那个时候我开始了彩墨绘画的追求和创作,那段时间,我称之为爆发式,画了很多重彩彩墨的绘画,参加了很多展览获了一些奖,有很多人是从那批画开始熟悉我的。    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彩墨画要有丰富性,要和传统的中国画不一样,里面色彩做得最丰富,最满。就像容器里装东西,装得满是我当时从水墨到彩墨所追求的进步。但是有一天我突然感觉到,合适是最好的。这个时候我开始做减法,那时候叫彩墨,我调整为墨彩,两个字倒了位置以后,对画的理解、立场、立足点就不一样了。彩墨,彩在前,彩实际上是一种外来引进的绘画观念,西方绘画以彩为主,那个时候评价一个绘画的标准,一个是西化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画,更多的是西方的理念。而墨彩,墨在前,墨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要以中国画的观念评估我们的绘画。用中国的语言、文化、哲学理解我的画。2000年以后,我称自己的画是墨彩画。全国美展这个作品是墨彩画创作中比较满意的作品。    全国美展我参加了好几届,参过展的三件作品放在一起看,反映了15年来中国的变化。这三张画分别入选第十三届、十二届、十一届全国美展。第十一届参展作品画的是惠安的风情,第十三届画的也是惠安的风情,第十二届画的是江南的农村的苏绣作品,画的都是农村女性。在不太显眼的位置都有道具,三个手机,不同的手机式样,体现了时代的变迁。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百家金陵典藏作品主题展”这个展览通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审读这个时代,它会不自觉带上这个时代的烙印。把这些东西串联起来以后,我这三张画串联起来就是中国在农村发生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的精神风貌、道具、服饰和脸上的笑容,就能反映这个时代15年走过的变化。所以我的创作应该说,除了这方面创作还有其他几个系列的创作,我想这个系列的创作一定是深刻、深入地反映这个时代,反映这个人民的心声。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绘画,比如古代题材的绘画,这些绘画放在一起,就形成我对艺术的追求。

2019-12-12 15:46

主持人

您再回首看当下年轻的艺术家,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让他们如何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2019-12-12 15:46

徐惠泉

参加了中国美协的评审,我对年轻艺术家有深刻的体会。从好的方面来说,现在年轻艺术家数量很多,学习条件非常优越,能够接触到很多资料。我们那个时候学画都是在一种自我追求的状态里面,相对闭塞,有时候找不到资料。但是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有一个通病就是心太急,和社会烦燥的氛围有关。中国画需要长期磨炼,有的时候是急不出来的。可能通过照相机和一些现在的科技手段,能够画出一张画来,但是它不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张画只是昙花一现。我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从基本功入手。比如中国画还得从笔墨入手,踏踏实实,多临摹、多写生、多创作,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我对年轻画家的一个忠告。

2019-12-12 15:46

主持人

多做临摹,多写生是外在形式上的一种规劝,让他用这个形式带动内容。这个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2019-12-12 15:59

徐惠泉

我们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资讯很发达,手机等等,查个东西很方便。但我还是提倡要定下心来看一些纸本的书,看一些原著,经典的东西。 要成为艺术家,还得有一些癖好,当然不一定全是这种东西,你的画里要有一种独特的追求。总体来说,要多学习、多看书,中国画的画家要写书法,这是基本功。哪一个年轻人如果能在这方面沉下心来踏踏实实下功夫,厚积薄发,未来真正的成功一定属于这些人。

2019-12-12 16:00

主持人

非常感谢徐馆长今天为我们带来的分享。感谢收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