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0 08:57

人民网

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将于12月15日09:00召开,人民网将图文直播开幕式及主旨演讲,敬请关注!

2019-12-15 09:03

主持人 李舫

尊敬的方江山副总编辑、田蓉部长、曹静副秘书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大会主办方,向莅临对话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李舫,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此次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的主持人,与文化界的朋友、媒体界的同仁相聚在天府之国成都,共话中日韩文化交流,一起度过一个愉快而又闪耀着智慧光辉的上午!

2019-12-15 09:04

主持人 李舫

为落实时任国家领导人在第四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的倡议,人民日报社创立主办中日韩名记者圆桌对话会,并先后于2011年9月和2015年9月、2018年5月主办三届中日韩名记者圆桌对话会。该对话会是中日韩合作机制确立以来,最具广泛代表性的三国媒体交流活动,推动了三国主流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实了中日韩合作机制的实质内容。值此,我谨代表主办方人民日报社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2019-12-15 09:05

主持人 李舫

此次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选择在四川成都召开,非常有意义。成都是一座温情、热情的城市,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例子在这里俯拾皆是。此次对话会以“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为主题,邀请了中日韩三国媒体界、文化界的领导和代表,可谓智者云集,群贤毕至。

2019-12-15 09:08

主持人 李舫

接下来我隆重地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主要嘉宾: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蓉;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曹静;日本时事通讯社副总编辑西村哲也;韩国每经传媒集团代表理事、总裁孙显德;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日本著名学者青木信夫;中国著名学者王小甫;中国著名作家阿来;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日本著名作家梦枕貘;韩国著名学者黄台渊;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韩国驻华文化院院长韩在爀;日本共同社论说委员森保裕;日本朝日新闻社中国总局长西村大辅;韩国东亚日报副总编辑宋平仁;韩国联合通讯社副总编辑郑在溶。

2019-12-15 09:10

主持人 李舫

出席今天对话会的还有来自中日韩三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主流媒体代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会议主办方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2019-12-15 09:17

方江山

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媒体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非常高兴与新老朋友相聚在富有诗意的“天府之国”,共同出席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首先,受人民日报社李宝善社长、庹震总编辑委托,谨代表主办方,热烈欢迎大家,并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2019-12-15 09:17

方江山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离不开文化的力量。中日韩比邻而居,交往源远流长,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共同的价值观基础,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文化共同体”。今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中日关系保持改善发展势头,中韩关系发展态势良好,中日韩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即将在成都召开之际,中日韩三国名记者、文化名人相聚在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平台,共同探讨“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很有意义。

2019-12-15 09:19

方江山

各位朋友!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寄语中日韩合作“要把握历史机遇,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丰富三国伙伴关系内涵,发挥中日韩合作对东亚合作的促进作用,为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今天,我们在此聚焦中日韩三国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扩大、创新、丰富的状态。

2019-12-15 09:19

方江山

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日韩“一衣带水”的文化认同,凝聚成联结三国人民的情感纽带;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汲取亲仁善邻的古老智慧,以文化凝聚东亚,以文化增进共同体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东亚方案。

2019-12-15 09:19

方江山

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具有强烈的时代内涵。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偕行,在文化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中,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共同书写中日韩文化合作的璀璨篇章。

2019-12-15 09:19

方江山

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具有深厚的人气基础。2019 年,无论东北亚地区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经历怎样的跌宕起伏,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始终活跃,各类活动有声有色。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给“熊猫杯”全日本青年征文大赛中获奖的日本青年中岛大地回信,在当地引起轰动。据了解,人民日报对回信的追踪报道,还成为日本一桥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期末考试素材。如今,中日人员往来近1200万人次,中韩两国互为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等等,中日韩三国在文化、教育、青年、媒体等人文领域合作成果喜人。中日韩文化交流产生的美丽“火花”,以春风化雨的温柔力量,传递着互亲互助、和谐邻里的友好意愿。

2019-12-15 09:20

方江山

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具有坚实的经济支撑。20年间,中日韩之间的贸易额从1300亿美元增至7200亿美元,已成为彼此最为重要的经贸伙伴。签署三方投资协定,共同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区……三国合作不断升级、共同利益持续扩大,成为东亚乃至亚洲发展最为强劲的发动机。

2019-12-15 09:20

方江山

朋友们!新时代,中日韩文化合作正在迎来高光时刻。这里,我谈三点体会。

2019-12-15 09:20

方江山

第一,我们要坚持互尊互信、互学互鉴。事实一再证明,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的政治基础;与邻为善、合作共赢,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的不竭动力;坦诚沟通、增进信任,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的重要经验。中日韩文化交流合作历史悠久,越是相互了解,越应该练就欣赏文明之美的慧眼,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让三国优秀文化广泛播撒,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群芳竞艳。

2019-12-15 09:20

方江山

第二,我们要坚持发扬丝路精神,密切人员往来。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和重要载体促进中日韩文化合作。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日韩三方合作的重要纽带,其东海航线就是从中国出发由朝鲜半岛至日本,是贸易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和平之路。今天,共建“一带一路”是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的继承与发扬,对于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具有特殊意义。要让更多的人迈开脚步,化“键对键”为“面对面”,跨越媒介、跨越国界,换位思考,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019-12-15 09:20

方江山

第三,我们要坚持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媒体合作。媒体既是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人类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渠道,更是促进和平友谊的重要载体。在中日韩文化合作中,媒体是人文交往的见证者,是合作进程的推动者,也是社会共识的塑造者。

2019-12-15 09:21

方江山

一是讲述好中日韩文化合作的故事。不断夯实相互理解的民意基础,积极、主动、正面报道文化合作亮点,用亮点带动更多的理解,增进中日韩三国民众的相互认知和友好感情。

2019-12-15 09:21

方江山

二是搭建好中日韩文化合作的桥梁。通过媒体的力量来推动中日韩文化合作,用自身和所在的媒体所拥有的众多文化资源带动更多的交流,在中日韩三国民众之间架设起“心灵之桥”,润物细无声地为本地区的未来打造“和平之锚”“繁荣之桨”和“幸福之帆”。

2019-12-15 09:21

方江山

三是参与中日韩文化合作的进程。媒体,不仅是现实的记录者和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守望者,也是美好愿景的书写者和推动者。中日韩三国分享共同的发展成果,有着相似的发展愿景,中日韩主流媒体理应携手合作,为推动国家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传递理性客观的正能量,维护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为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合作关系添砖加瓦。

2019-12-15 09:25

方江山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日韩文化合作有着天然的基础,有着巨大的潜力。中日韩文化合作要结出硕果,需要久久为功。期待各位文化名人、名记者围绕“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这个主题,就“互学互鉴,探寻中日韩文化合作新路径”“融合创新,推进东北亚文明和谐构建”“与时偕行,合力贡献亚洲智慧力量”3个议题畅所欲言,凝聚“亚洲智慧”新共识,共商“交流互鉴”新途径,共绘“美美与共”新画卷,以民心相通的合力推动中日韩合作迈上新台阶,为构建和发展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韩合作提供人文支撑。

2019-12-15 09:26

方江山

中日韩三国合作的未来掌握在人民手中。让我们以最深刻的感悟、最宽广的胸怀、最真诚的善意来牢记历史、着眼长远、开创未来,忠实履行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在人民之间架设了解与互信的桥梁,让中日韩文化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祝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9-12-15 09:33

主持人 李舫

谢谢方总,感谢方总的精彩致辞。正如方总刚刚在致辞中提到的,人类命运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人类应对未来挑战,文化是最好的途径。中日韩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有着共同的价值基础。今天中日韩合作进入了高光时刻。我们应该联手对推动东亚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用深刻的感悟、宽广的胸怀、真诚的善意,搭建桥梁,推动合作,让中日韩友谊之路越走越宽。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蓉致辞。

2019-12-15 09:34

田蓉

尊敬的方江山副总编辑、曹静副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美丽的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参加“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在此,我谨代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先生和市长罗强先生,向光临对话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致以热烈欢迎,成都欢迎你们!中日韩比邻而居,一衣带水,交往源远流长,有着共通的文化底蕴。媒体是增进友好的桥梁,信息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在全球文化多元而经济共融的今天,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您们用心去书写、讲述和传播。成都也是中国的一座“媒体之城”,传媒产业蓬勃发展,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在中日韩合作开启20周年之际,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落地成都,是我们的一件幸事,具有深远意义。

2019-12-15 09:35

田蓉

很多朋友第一次来到成都,我借此机会对成都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成都拥有令人骄傲、灿若星河的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有着4500多年城市文明史和2300多年建城史,深厚的文化塑造了“至今巴蜀好文雅”的历史传统,并成就了成都的千年富庶和人文鼎盛,成都素有“天府之国”和“休闲之都”的美誉,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也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拥有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人文胜迹,川剧、蜀绣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12-15 09:37

田蓉

成都是独具文化气质、生活美学的国际化都市,数千年文脉孕育出“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人文光辉,成为了推动成都持续繁荣的深沉力量。“历史留给人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发的热情”。我们礼敬历史、挚爱传统、传承文化,我们也拥抱现代,面向未来、发展文明。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包容而多彩、因互鉴而深化。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我们正致力于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成为文化繁荣兴盛、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高地。

2019-12-15 09:38

田蓉

我们正致力于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成为文化繁荣兴盛,国际文化交流互鉴的高地。“创新创造”是成都自古镌刻、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讴歌光明的太阳神鸟、润泽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创造与工程杰作,正是这种追逐进步的创新活力,成为成都数千年保持兴旺的澎湃动能。我们将坚持以文化力量推动发展,持续为世界文化共创共享提供更多的动能。

2019-12-15 09:39

田蓉

“优雅时尚”是成都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传统魅力,如同蜀锦以色彩和经纬编织梦想、设计美丽。今天,优雅时尚作为强大的文化力,日益成为一种活跃的经济要素、创新要素,深刻推动着产业升级和财富增长。我们将努力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活的否和发展提供更多空间。“乐观包容”是成都达观向上、兼收并蓄的开放气度,是成都珍贵的生活智慧和精神品格。自古“天下文人皆入蜀”,成都以其温暖开阔的特质,汇聚天下英杰,成就繁荣昌盛。今天,我们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弘扬“乐观包容”人文精神,建设对外交往中心。

2019-12-15 09:40

田蓉

“友善公益”是成都浸润深厚、善行义举的温馨力量。友善,对于构建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具有永恒意义,公益,是人文关怀的美好指引。今天,我们将持续播撒崇德向善的阳光雨露,积极建设“志愿者之城”“友善公益之城”,为人心相通、增进互信赋予更多正能量。

2019-12-15 09:41

田蓉

成都,始终坚持新思想引领、新理念导航,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成为了中国最具发展实力、创新活力和开放魅力的城市之一,成都是国家重要的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7年以来,成都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11个季度高于8%。2018年,成都GDP总量超过1.53万亿。今年,成都的发展持续保持了良好态势。
成都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连续5年蝉联“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18年发布对全球300个城市的发展监测报告,成都表现力位居第三。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智库(GaWC)今年发布的世界城市排名,成都跃升至世界城市Beta+级、第71位。
成都位居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正日益成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都双流机场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港,并开通了国际和地区航线122条,东蓉欧班列覆盖了26个境外城市和14个国内城市,南向的东盟铁海联运班列实现“天天班”。驻成都的外国领事机构17个,缔结了国际友好城市100个,并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296家。成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们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在成都期间多走走看看,多品尝美食,我们衷心祝福各位嘉宾和朋友们在成都收获欢乐、心满意足。谢谢。

2019-12-15 09:42

主持人 李舫

感谢热情洋溢的田蓉部长。田部长说得非常好,成都是文化之都、历史之都、休闲之都、旅游之都、艺术之都、美食之都、审美之都、时尚之都、文明之都,还是优雅之都,希望日本、韩国的朋友,也希望中国的朋友在这里多走走、多看看,听听这个热情澎湃、开放包容的城市的心跳。让成都成为中日韩合作的最佳平台,也成为中日韩友谊的最美鹊桥。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副秘书长曹静致辞。

2019-12-15 09:43

曹静

尊敬的方江山副总编辑、田蓉部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蓉城成都将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一周后,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在成都举行,这有望成为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既回顾三国合作20年的光辉历程,又展望今后合作的光明前景,为推动开展更加密切的三国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值此特殊时刻,人民日报社举办中日韩三国名记者对话会,可谓享天时、得地利、促人和。我谨代表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向对话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人民日报社、四川省和成都市以及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日韩合作的各位同事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9-12-15 09:44

曹静

中日韩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作为世界的重要经济体,三国的GDP、贸易总额和总人口分别占世界的约20%。三国合作自1999年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蓬勃发展,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回顾20年发展历程,三国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领导人会议为核心、21个部长级会议、70多个对话机制为支撑的合作架构。三国的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在经贸、财经、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实施了投资协定,持续推进自贸协定谈判。截至2018年,三国之间的贸易额达7200亿美元,人员往来提前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中日韩合作不仅促进了三国各自发展,为东亚合作提供了动力源,也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12-15 09:44

曹静

今天对话会的主题是“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那么,新时代的中日韩合作有什么特点呢?我想,团结协作、互学互鉴、共同发展是很多人脑海当中的关键词。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增进友谊、深化互信,其中媒体和文化的桥梁作用必不可少。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媒体和文化工作者积极为人们搭建理解和沟通的平台,为三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三国合作走深走实做出重要的贡献。相信大家将发挥引导作用,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让三国合作不仅惠及民众,更加深入人心。同时,通过讲述三国合作的精彩故事、积极报道三国合作的美好愿景,同世界分享东亚的成功经验,传递和谐共生的东方文明理念。

2019-12-15 09:45

曹静

各位嘉宾,中日韩合作秘书处是根据三国领导人共识,于2011年在首尔成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八年来,我们以深化三国全方位合作为宗旨,作出积极的努力。秘书处支持三国机制化磋商,开展中日韩交流活动,宣传三国合作,进行多领域研究。我们始终重视三国媒体的特殊作用,从2014年起,每年举办中日韩记者交流项目。鉴于三国相继举行奥运会和冬奥会,秘书处拟于明年春天举办以奥运合作为主题的交流活动,组织三国记者访问体育、旅游相关机构,与专家和学者交流座谈,探讨深化人文合作。欢迎媒体朋友们踊跃参加。最后,期待大家精彩的思想碰撞,畅所欲言,沟通彼此。预祝本届对话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9-12-15 09:46

主持人 李舫

感谢曹静副秘书长。曹静副秘书长说得很好,一周以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将在这里举办,这是一次盛会。三国合作1999年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了扎实的基础,丰硕的成果,为东亚合作提供了动力源,为世界注入了有机力量。合作的成果惠及了民众,传递了和谐、合作的东方理念。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日本时事通讯社副总编辑西村哲也。

2019-12-15 09:47

西村哲也

这是我时隔11年之后来到四川省,我想起11年前,在山区,山脚下的灾区曾10多天采访当地的灾民,给孩子们发了小食品、点心之类的。在当地人民努力和全国各地人民志愿之下,我看到了灾区得到重建,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一点。另外我想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经历。今年夏天,我去了浙江省的杭州,我看了当时非常热的中国一部电影,是动画电影叫《哪吒》。它其实是取材自古代的一个神话,是一部神话作品,它的故事也好,画风也好,可以说水平极其高。可以说中国动漫产业这些年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我看动画的时候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一般大家提到动漫产业,其实是日本多年以来的一个非常擅长的强项,但是我看了中国的动画电影之后,我觉得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强有力的一个竞争的对手了,未来可以想见,日本、中国类似这样的作品在国际上角逐国际奖项等等可以说已经到了这样的时期了。

2019-12-15 09:48

西村哲也

另外,我们提到韩国,大家知道有“韩流”这样的词,比如说有一个男团组合叫BTS,日本叫做“防弹少年团”,他的专辑在全美的热搜排行榜上已经是占据榜首的位置。而且,它的人气越来越盛,在日本其实也有很多偶像歌手在活动,但是从国际上来说,我们客观地来说,在这个领域,韩国的影响力是最大的。这是无疑的。日韩在政治关系上这些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即便如此,在东京的小巨蛋等等大的场地举办的韩流的偶像演唱会每次都是爆满,坐无虚席,可以说在东亚各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现代的文化在日本也称为非主流文化,叫流行文化,这方面的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这种文化交流和合作之外,我认为,报道媒体的作用其实也是与日俱增的。

2019-12-15 09:52

西村哲也

作为我们这些媒体人来说,在文化领域我们其实是当事者之一,而且是亲历者。东亚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双边和多边关系,在之前其实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复杂与曲折,而且现在在政治观点上、立场上可以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我们在吸取这些历史教训的时候,还是应该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姿态来促进相互理解,来保持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我认为这是很可能的。而且,也是应该这样做的。其中,现代文化是支撑它的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现代文化,我们知道它和网络的亲和性是非常高的,尤其对于孩子和年轻人,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极其大的。尤其从长远来看,现代文化的交流合作的扩大,促进对于维护国家以及地区间的良好的关系,另外,对于多边主义的维持和健全来说,也是起到非常重要的稳定,也就是稳定器的作用,压舱石的作用。另外,近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先生访日的时候,也举行了中日人文交流招待会,而且,就在这个月的下旬,在成都也要举行日中韩三国的首脑会谈,我也期待以这些为契机,文化交流能够得到全方面的促进。

2019-12-15 09:53

主持人 李舫

感谢西村哲也副总编的致辞。他刚刚说得非常好,去年我们有一部非常热的动画电影叫做《哪吒》,这部电影不仅讲了一个具有传奇元素的历史故事,而且它直击今天我们年轻人的成长中的心灵问题。所以,动漫是一个桥梁,中日韩三国动漫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成长。我们知道在中国,宫崎峻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中国动漫、动画,动画电影,甚至动画图书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希望中国以动漫为例,在中日韩文化交流上开创新的篇章。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韩国每经传媒集团代表理事、总裁孙显德致辞。

2019-12-15 10:00

孙显德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人民日报社方江山副总编辑,以及人民日报的同事,倾心筹办此次对话会议。刚才方总在致辞当中也谈到,“一带一路”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今年4月份,“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上,我也曾经见过方总,今天我再次相见,我本人感到十分荣幸。    田蓉部长是成都常委,对于成都的介绍非常详细,我受益匪浅。也向参加今天会议的四川省相关领导和各位媒体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举办地成都市是我之前梦寐以求想访问的城市之一,刚才我们的日本代表谈到11年之前来过成都,我是第一次来成都,我的名字叫显德,和《三国演义》当中刘备的名字玄德是同名的。来到成都,我很想参观刘备庙和诸葛亮庙,还有杜甫的寺庙,我也很想拜访,我在高中的时候学过杜甫的一首诗,是和蜀国相关的一首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我相信在座的中国媒体人对这首诗并不陌生。    我自己觉得,非常奇妙,我今天有没有可能到杜甫的祠堂去参观呢?我有可能会一会儿去参观。刚才我们的田部长也说过,所以,我今天开完会,或者是中间,我想去看看。

2019-12-15 10:02

孙显德

我们成都叫巴蜀,我来到成都之后,我的脑海里一直想起《三国演义》,目前中日韩三国的关系类似之前的魏蜀吴三国关系一样,本次会议定在成都,是否还有其他的寓意呢?这是我自己个人想的。我们是否应该从《三国演义》当中吸取教训呢?    刚才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也谈到,本月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将在成都召开,我个人觉得,成都是连接中日韩三国的桥梁。我希望本次领导人会议的召开,中日韩三国再次开启新的合作篇章,继往开来。这一次的主题是迈向新的时代的中日韩合作。我们希望能够从媒体领域开始,集思广益,为合作建言献策。    五年前,也就是2014年7月份,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以“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为主题作过演讲,他在演讲中曾引用朝鲜时代政治家许筠写的一首诗,“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我们希望坦诚布公,真诚相对。我们希望能够从媒体领域先开始,然后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从我们的文化的角度,解决相互之间存在的问题。谢谢,以上是我的演讲。

2019-12-15 10:05

主持人 李舫

谢谢孙总裁,原来翻译还有一点小的失误,您叫孙玄德,不叫孙显德。感谢孙总刚才回顾了和方总的友谊。中国有句古话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田蓉部长一定欢迎您去杜甫草堂。您补充了田蓉部长一个重要的观点,成都还是一个诗歌之都。历史上李白、杜甫、苏轼很多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诗篇,留下过墨宝。刚才您说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就是《杜甫草堂》上的一个名句。“诗歌之城”您补充的非常好,普鲁斯特有一句话,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但是在孙总这里我看到了另外一个真理,友谊就是在诗歌翻译丢失的地方开始的东西。    下面,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推动中日韩三国间更密切、更深入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终将造福于中日韩三国,造福全世界。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嘉宾主旨演讲环节。    我们知道有一个人,他让600年历史的故宫重放异彩,他为故宫查清了家底,他让中国的故宫变成了世界的故宫,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他就是故宫博物院前院长、故宫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先生。今天他为我们带来的演讲的主题是“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有请单院长。

2019-12-15 10:37

单霁翔

尊敬的方江山先生、田蓉女士,尊敬的中日韩各位来宾,现在非常荣幸参加这次对话会。我们中日韩三国的朋友们在一起对话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三国刚才李舫老师说我们是一衣带水。我们有共同的文化理念,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力量,我们的文化力量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今年的7月6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良渚古城遗址申报遗产成功,5300年的历史,今天走向了世界。人们更关注我们世界遗产运动,大家知道,世界遗产运动不过百年的历史,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更关注我们城市、我们国家中的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当他们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会用国际的力量来进行拯救,比如著名的埃及卢比亚遗址因为水库的建设它受到威胁,30多个国家齐心合力进行了拯救的行动。一直到今天,我们对于威尼斯水城的海平面的上升受到的威胁,一直大家在不断地关注和参与它的国际合作。这些行动就诞生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所独有的,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我们大家的。人类共同的遗产这个理念诞生以后,很快达成国际共识。1972年诞生了重要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加入公约比较晚,一直到1985年加入公约,1987年中国也有了第一批文化遗产。当时长城、北京周口店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敦煌莫高窟和泰山。这些遗产进入国际领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人们也更细心地保护它们。就引发了在中国大陆上的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潮。特别是1997年两座小城,一个山西的平遥,一个云南的丽江进入世界遗产以后,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地区,希望把这些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年我们就不断地努力,我们手里有一个长长的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2004年在中国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大会,这次大会很成功,但是大会上定了一项规定,就是一个国家无论大小,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我们的压力就更大了。这项规定无疑是正确的,就是要平衡文化多样性,将那些还没有世界遗产的国家有更多的机会。因为大家知道,世界遗产大会每年会讨论130、140项申报项目,每年进入成功的只是30项以内,今年29项。但是我们压力确实很大,我们就不断地也和国际组织沟通,和他们说我们的愿望。

2019-12-15 10:39

单霁翔

这是苏州及无锡地区,它的绿色空间在1968年是这样,但是随着城市化加速进程,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991年、1996年、2002年、2004年、2006年,这样的城市发展和我们地上、地下的文化遗产资源之间的关系就非常严峻。我们要既加快城市化进程,又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不断地进行沟通。对于我们东亚地区,我们不断地申诉我们木结构的建筑群和欧洲以砖石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之间的差别,我们中日韩共同举办了东亚地区建筑保护理念的会议,不断地加强沟通,包括我们的彩绘的这些保护。于是这些年,我们更多的文化遗产也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如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2006年殷墟、2007年开平碉楼和村庄、2008年福建土楼、2009年五台山、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2011年西湖文化景观,2012年元上都遗址,2013年哈尼梯田,2014年居然两项成功:一项是大运河,一项是丝绸之路。因为丝绸之路是跨国申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三国共同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的名额。2015年土司遗址,2016年花山岩画,2017年鼓浪屿,2018年没有成功。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年年都申报,更没有一个国家年年都成功。中国也一跃成为全世界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2019-12-15 10:42

单霁翔

最多不重要,关键在于这些保护行动中,我们改变了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改变了我们的理念。比如过去这些古建筑的环境受到伤害,今天我们知道要和环境一起保护,比如当时五台山申遗前,我去看现场,20多个地点都需要整治,特别是徘徊在古代寺庙建筑群下汇集了一千多个小门脸、小饭馆、小茶馆、小酒馆、卡拉OK屋,还有一种叫洗脚屋,山上的僧人怎么念经?我们就把这些进行了整治,在十里地以外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恢复了深山长谷上的意境,成为了世界遗产。今天那段浮躁的日子没有了,今天文旅融合,受到长治久安的保护。

2019-12-15 10:42

单霁翔

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西湖,进入新的世纪后西湖提出申遗,我们知道它是在大城市的中心区申报世界遗产,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西湖的景观特色是“三面云山一面城”,就是三面云山都不能出现一栋伤害它景观的新建筑,能做到吗?但是十年申遗路,杭州坚守住了。今天大家无论是荡舟西湖里面,还是漫步苏堤、白堤,都看不到任何一栋侵入到西湖文化景观的建筑,西湖申遗成功了。

2019-12-15 10:42

单霁翔

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影响了吗?没有。就是从申报世界遗产之时,杭州就坚定不移地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在钱塘江两侧气势磅礴地建了新的杭州,G20会议大家知道,这个城市的景观包括夜景传遍了世界,这就真正实现了我的老师梁思成的主张,历史性城市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相映成辉。杭州成功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2019-12-15 10:44

单霁翔

通过文化遗产保护,我们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比如过去我们保护泰山,保护的是摩崖石刻,今天我们知道它和背后的山体,它的文字和泰山的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进入世界遗产就把整个泰山作为一个项目申报,之后泰山、庐山、青城山、峨嵋山、五台山、武夷山、嵩山、黄山这些名山大川都进入了保护之列。今天我们保护人与自然共同的创造形成了一个新的理念。过去我们文物保护,保护那些古遗址、古墓葬、历史性建筑、万里长城,它已经失去最初的功能,今天我们知道文化遗产要保护人们生活其中的、生产其中的那些地点,比如今天江南水乡民族村在传统村落那些人们生产的地方,龙井茶园、芒康盐井、居官枣园,这些也都进入了保护。

2019-12-15 10:45

单霁翔

第三,我们过去保护的是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后来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村镇、历史城市,由点到面。今天我们还要知道要保护那些人们文化交流、商品贸易的文化线路,于是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蜀古道也进入了保护。过去,我们保护文物,保护那些古代的,今天我们知道,还要保护当代的,保护20世纪、保护21世纪的,并没有限制。昨天诞生的对我们后世有影响的突出普遍价值的这些今天就应该开始保护。那么,再有过去文物保护保护那些宗教建筑、寺庙建筑、纪念性建筑,今天我们知道还要保护人们乡愁最直接的那些传统民居、工业遗产、老字号,这些和人民联系最紧密的这些内容也应该保护。过去我们文物保护,保护的那些是物质要素,今天我们知道还要保护那些非物质要素的,特别是多民族的地区,比如羌族的羌笛、黎族的黎锦、哈尼族的耕作技术、傣族的泼水节、汉族的过年习俗,这些也都大量的传统工艺、传统习俗、文化空间也进入了保护,就完全改变了我们保护文物的态度。

2019-12-15 10:45

单霁翔

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得到了两个深刻的体会,第一就是时代传承,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保护重要还是利用重要?今天我们知道,保护也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什么才是目的呢?真正的目的是传承。就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经过我们的时代,经过我们的城市,如何把它们传给子孙后代,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第二个我们得到的理念就是公众参与。今天文化遗产已经进入人们千家万户的生活领域,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不再是政府的专利了,不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所以应该把民众保护的意愿更多地动员起来。

2019-12-15 10:46

单霁翔

我在故宫工作了八年,我知道这是一处世界遗产,我们长期以来把保管、把我们的研究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它们确实很重要,但是今天国际领域对一座博物馆来说,它放在第一位的是教育、是文化传播。所以,我们希望故宫博物院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片文化的绿洲。这是非洲有艾滋病背景的孩子们在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的小朋友一起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夏令营。这是20个文明古国的专家、学者、政府、文化官员在故宫召开每年一届的太和论坛,我和各国政府说,太和论坛是以太和殿命名的,和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就是号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待,人的内心世界要和谐相安,我们的世界才是和平、友好、发展的世界,他们都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共同签署了《太和宣言》。

2019-12-15 10:47

单霁翔

今天我们不断地跟国际组织加强沟通,进行国际交流和培训,两大国际组织,一个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一个是国际文物修复协会,都把全球唯一的培训机构设在了中国、设在了中国故宫博物院。国际博物馆协会六年培养了来自72个国家的350多名博物馆专业人士,大家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希望各国的使馆、大使们经常走进我们的博物馆。这是今年春节期间,80个国家的大使云集我们的乾清宫前,大家合影,进行畅谈。我们也不断把我们的展览推出走向世界各地。在过去的六年里,135项展览走出了紫禁城,走向了全国各地,走向了世界各地。比如我们去年文化创意展到了日本,我向安倍首相、向李克强总理作了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的介绍。一个多月前在韩国召开的第七届中韩公共外交的论坛,我对韩国的文化,对于文化的尊重,对于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意义非常重大,祝贺我们这次对话会也能够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9-12-15 10:52

主持人 李舫

感谢单院长。单院长一路匆忙,风尘仆仆,还要赶火车。刚才单院长提到的良渚遗址,就是第一张图片的良渚遗址。习近平总书记在做浙江省委书记的时候,他做环太湖流域历史文化保护视察的时候,他看到了这个具有成熟的城市形态、水利工程和祭祀方式这样一个文化遗址的时候非常感动,他说这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圣地。单院长讲得非常好,大家都知道单院长是思想家,其实他还是行动家。他曾经告诉过我,他在故宫这几年的时间曾经走坏了数百双、上千双的布鞋。他不仅为故宫查清了家底,而且努力推动故宫的公共性、开放性、人民性、服务性建设,让观众不仅走进了故宫,更让历史走进了人民。刚刚单院长说中日韩建设有共同的建筑理念,有着相似的营造结构,也有着共同的保护成果。我们今天也希望中日韩文化界、遗产界、建筑界、文物界、考古界各方面联起手来建造我们共同的美丽的家园。接下来我们有请另一位朋友,他和他的中国同事创建了天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他合作主持了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本体部分,他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教学、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是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接下来掌声有请日本著名学者青木信夫进行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2019-12-15 10:54

青木信夫

我是天津大学的青木信夫,在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论坛上,给我一个主旨讲演的机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另外对于人民日报社李先生和相关的各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要介绍一下我在中国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钻研的历程。成都对于我来说,其实我学生时代就喜欢读《三国志》,成都经常出场,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启动在中国的研究项目的一个地方,和成都非常有缘。20年前,1999年的时候,当时日本丰田财团资助我到访成都知名学府西南交大,另外当时我所在的庆英大学开启了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它的名字叫构建中国历史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模式,这是响应西部大开发计划的一个方案。
另外,对于日中两国,我们通过两年的时间探讨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意义还是巨大的。我从事中国遗产保护工作,其实是因为1985年的时候,东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当时是关注东亚地区的沿海城市的建筑历史调查,我其实当时还是一个研究生,我参加了这个调查。当时这个项目仅仅是立足于历史研究,让我觉得挺遗憾的,我们知道从东亚这样一个广域的视角来研究建筑和城市的成立过程,而且探求一个全球化的历史,这一点挺吸引人的。

2019-12-15 10:56

青木信夫

但是,它的结论就是仅限于各个建筑群的个体的保护,没有落实到实践当中,这种遗憾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后来1996年的时候,我在东大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为了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就在清华大学做了访问学者。其实,我和刚才作讲演的单先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当时我为了调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走访了北京的国家文物局,当时单先生特别热情的接待我,他是时任北京市文物局长,而且当时送给我的礼物,我现在还留着,珍藏到今天。后来单先生当上了国家文物局的局长,而且还大显身手,出任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前线、最前沿作了非常多的贡献。而且我本人在中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当中,也得到了单先生非常多的帮助。单先生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贵人,尤其是最近在20世纪遗产委员会当中,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在清华大学研究活动之后,我到了庆英大学,在那里开始致力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之后才有了最开始讲演当中我提到的成都的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在当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后来2006年的时候,我就接受了天津大学的邀请,携家眷一起来到中国,之后13年过去了,如果加上一开始在成都的那两年,就长达15年了。

2019-12-15 10:57

青木信夫

我来天津大学其实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第二是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第三是教育,要培养那些担当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在这个研究中心成立当中,我们筹备了两年,后来2008年的时候,大学批准我们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成立,而且校长任命我做首任主任。顾名思义,我们这个中心是以国际标准,以国际合作为手段,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大家一提国际这个词,好象其实不是太新鲜。但是,大家知道文化事业,它是跟每一个国家的独特性有很深的关系,因此,文化事业的国际合作在今天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今天天津大学与东大、与巴黎第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都签订了学术交流协议。另外,与学者的个人层面,我们还跟教科文、UCL、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等都开展了日常的交流。我切身体会到一点,海外的专家对于中国的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非常的关注,而且我们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缩影,就是本土的问题直接成为国际问题,这也反映了一个时代。而且通常大家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就是修理、修复这些物理性的吗?但是实际上你不能忽略,它是一个活着的遗产,这就是所谓的遗产传统的观点。这种转型其实是全球的一个共识性的问题。那么,在这个潮流当中,国际合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因此,我们就开始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当中引入了国际观点,这是一个转折点,这非常重要,这就是积极申请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当中的一个转型。

2019-12-15 10:58

青木信夫

单先生正好在前线指导这件事情,引领这件事情,申请成功的话,要满足一个条件,就是世界遗产公约当中的一个履行工作方针当中,至少一个以上收录标准你必须符合它,同时要符合真实性、完整性,并且以国内立法的形式来确定一个适当的保护管理体制。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和大家说了。但是,不管怎么说,在中国的申遗过程中,符合国际标准这个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转变,波及效果非常大。日本叫做国家指定重要文化遗产,这种相同的概念,中国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也开始适用这些,而且其他的文物也慢慢的开始沿用这种模式。另外,我想讲一个,我来天津大学第二个目的,就是立足于实践,我介绍一下我做的项目。

2019-12-15 10:59

青木信夫

我赴任后不久就着手丝绸之路上的麦积山石窟的一个项目。大家知道它的名字从哪来的吗?是和“麦垛”很像,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名字。它和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中国的四大石窟。4世纪的时候就开始建造了,现在留下194个石窟,内部还保存着三尊阿弥陀佛的像等众多的佛像,还有彩色的人物塑像。我们知道欧亚大陆中西交流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而且因为这个,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名录遗产当中第一批就收录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相关遗迹33件。2014年麦积山石窟,包括它在内的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也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我们知道这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其他国家共享,无边界的世界遗产,这是第一次。其实不单单对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来说也是第一次,在此之前,亚洲没有边界的世界遗产只有蒙古和俄罗斯的世界自然遗产乌布苏湖盆地,我们知道这个没有边界的世界遗产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不单单是地理上、物理上,而且与他国共享,在这一点上非常重大,也就是人类应该具有的一个显著的普遍价值,这是具有象征性的。

2019-12-15 10:59

青木信夫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天津的大沽造船厂的一个研究项目。我们知道它是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资金的一个研究项目,它研究的是城市现代化和产业保护当中的一个系统性的研究。天津是中国工业革命的一个主要的发源地,和上海一样,有这样的性质。造船厂,顾名思义,不就是造船的地方嘛,其实它又是人类集体生活、活动的一个飘洋过海的城市,它有各种各样的要素都云集其中,比如说机械、金属、化学、电器、建筑,不同的领域都集约在里面,特别的广泛,当时它和今天的宇宙飞船一样,集中了各种各样的尖端的技术,就是一个综合的机械厂,也就是说,它汇集了欧洲先进的工业技术,是代表工业革命的一个遗产。但是有一点和日本不同的,中国的造船厂处处投下了列强的影子。我们怎么评价它,怎么传给后代呢?而且日本明治时期的产业革命遗产捷足先登,先收录到一个世界遗产当中,日中之间的关联也非常值得关注,不单单来自欧美的影响,还有来自东亚国家之间的影响。

2019-12-15 11:00

青木信夫

我讲第三个做的事情,就是山西省祁县的一个县城保护项目。这个项目,法国开发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我们今后也在继续对该项目进行一个设计,我们知道这个事业的成败非常的重要。法国政府因为投了很多钱也非常关注,而且也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个试金石。我们知道,它是北魏时期建成的一个城郭,十字交叉的街道为中心,纵横交错着32条街道,而且保存得非常好。街道、民居、商店、寺庙都保存了非常好的明清时期的影子,具有非常有历史意义的研究价值。但是建筑物本身的老化非常的严重,我们现在急切需要保护它。现在总体的规划已经完成了,而我们主要负责景观设计,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也接近了尾声。

2019-12-15 11:01

青木信夫

我刚才介绍三个项目的事情,核心点是什么呢?共同合作,基于单一价值观的努力,它是有局限的,但是谈到合作,其实也有很多难的事情,我每天也切身体会到这一点。近些年中国有很多协同创新中心,我是这样理解这个词的,我认为创新是通过合作才能实现的,你要想实现破坏性的、革命性的创新,就必须通过协同与合作,而且我的经验也告诉我是这一点,只有在实践领域与国际合作,才能够加深理解,实现更高层级的一个妥协和合作。另外,我要讲的第三个赴任的目的,也就是培养人才。我们知道,你不能光靠口号,光靠口号,那就是画饼充饥,只有实践才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特别重要的,也就是你要培养那些专家,让他们真正的负责,担负起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是,以前的教育体系已经不能够跟上新的时代了,我们必须要打造跨学科的、横断性的一个综合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与时俱进。天津大学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完善了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并举式的教育体系,每年也都有提升。我们中心也获批了很多的东西,比如天津直辖市的重点研究基地。另外还是一个智库,给政府可以有很多的建言献策,我们知道产官学的合作可以实现协同效应的。另外,2018年的时候,上海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个研究机构的评估,在文化类当中,我们的研究中心入选全国前十名。以上是我介绍的我此前在中国从事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些事情,而且我也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因为我做的这些事,也得到了认可,媒体各位也报道了很多。因此,我获得了今年的中国政府友谊奖。我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在场的各位,因此我借此机会表示我衷心的感激之情。谢谢大家。

2019-12-15 11:02

主持人 李舫

感谢青木信夫先生的分享,刚才他说到和单院长的友谊。世界太小,到处都是有缘人。我们从青木信夫先生的分享中得知了他15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实践、教育、普及工作,非常感谢您,代表中国感谢您。青木先生说文化有着独特性,也有着共通性。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说,如何让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遗产走在我们生活当中,让它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谢谢您。下面演讲的嘉宾是韩国东国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台渊,他对东方政治哲学与孔子哲学领域颇有研究,今天他分享的主题是“孔子哲学是中日韩三国文化的骄傲和共存共荣的共同资产”。大家掌声欢迎。

2019-12-15 11:22

黄台渊

大家好!我是来自韩国的黄台渊教授,我在韩国首尔的东国大学教了25年的政治哲学。首先,我很荣幸受人民日报社和社长的邀请参加“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并给我机会在会上发言,我表示深深地感谢,也衷心的感谢在此聆听我演讲的各位著名记者和相关人士。今天,我想通过回顾儒教文明与孔子哲学的西移引起西方启蒙主义的盛行,并根据基督教文明世俗化及近代化的16-18世纪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史,提出一个可贡献于中日韩相互协力提高“软实力”的一个全新的观点。让当今中日韩的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恢复对儒教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巩固区域内的和平,共同使中日韩等国家的文化和道德领域的“软实力”超越西方帝国的新视角。

2019-12-15 11:28

黄台渊

19世纪末以来,中日韩的文化人士和知识分子们一直对西方文明抱有自卑感,崇拜意识和对儒教文化的自我蔑视的意识,直到上个世纪时候也有不少人过激的主张“只有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通常我们觉得,19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文化产物中,既有“坏因素”,更多的是“好因素”,说得有理。但认为很多西方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原则其实与我们的儒教文化并没有太多不同,这也是事实。我们从西方学到的“好因素”涉及到先进技术、经济、经营、自由、平等、宽容、革命、学校、媒体、政党制度等范围非常广泛。“坏因素”包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集体屠杀等。但是仔细分析这些要素的历史由来,东西方学者们一直误会为“好因素”的“西方固有的东西”,其实都是源自于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的250年间西移过去的孔子哲学和儒教文化。而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集体屠杀等“坏因素”都是源自西方好战的希伯来主义和希腊主义的传统。

2019-12-15 11:34

黄台渊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的150年间,席卷西方的启蒙主义思潮是通过改编孔子哲学,使人类从宗教迷信、蒙昧、封建压迫和剥削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世俗秩序,恢复人类本性和解放人类。西方启蒙主义者们欢呼着把孔子的世俗道德哲学和中国的平等原理,作为代替基督教的启示道德和西方国家封建身份差别的对策。因此,启蒙主义者都纷纷称赞孔子。这一启蒙主义运动确立了众多思想和制度上的近代化标志,西方启蒙思想家和启蒙君主们,从欧洲的角度上将孔子哲学和中国“低近代”的文化产物发展成了“高度近代”。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历代国家的百姓一直是奴隶、农奴或雇农。在这种西方环境下“百姓的自由与平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直到17世纪中期,西方哲学家们也只是谈奴隶主、领主、君主的自由与平等。相反,孔子只谈论“百姓的自由与平等”,而且中国在宋代开始就将其具体实现了。

2019-12-15 11:39

黄台渊

通过我数十年对欧洲史料的深入研究,在西方16世纪末第一次出现的“自然自由”是从“政刑与无作为治理”的孔子的“无为而治”理念和“百姓以君主为标准自治”的“百姓则君以自治”的理念发展的。“平等”的由来是从“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的孔子的先天性平等论和“士无世官”的官职不世袭论和能力主义的公务担任制,还有中国的超身份主义的平等社会为范本的。宽容理念、人道主义、人权思想、自由市场、公务员任用考试、官僚制、英国内阁制、权力分立制、暴君放伐、革命权及世俗的政治文化、政教分离、普通教育、三阶段的学校制度、福利国家等除此之外许许多多的近代制度都出自于孔子典籍和中国制度。

2019-12-15 11:45

黄台渊

因此,远东国家在19世纪末的西势东渐时期接触到西方国家的近代思想和制度后,在是否接纳其思想和制度的问题上,起初也曾有过短暂的矛盾,但是后来认为这“洋物”是比远东的文化产物更加发展又与儒教文化有着相同性质的。这在大韩帝国的光武帝高宗的“旧本新参论”上也明确的正式化了。高宗认为西方各国的制度“虽在细微的层面上有所添加的部分”但与我们现有的制度是“相当的一致”的。“旧本新参论”就是从这一基本认知出发,以韩国的传统为根本、参照新的东西达到“韩国化”、从而实现近代化的、大韩帝国的中立改革的近代化论。远东国家把本国的以儒教为基础的基本制度和思想“细致的”修整之后,再参酌“洋物”达到韩国化、中国化、日本化,较轻松的在短时间内跳跃到了“高度近代”。

2019-12-15 11:49

黄台渊

按照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的话,宋代的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早的“初期近代”或是“低近代”。10世纪以后的世界史就是中国“初期近代”的文化产物向东西方扩散的过程。因此,德国的一位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将“宋代以后的中国式近代”叫做“普遍史的近代”。从这个立场上看,19世纪远东三国的近代化课题经常会被误解成是从“前近代跳跃到近代”的,但事实上是从“低近代跳跃到高度近代”的。远东国家当时已经达到了“低近代”,所以日本在100年内就超越了英国、法国、德国。大韩帝国开放港口30多年就超越了南欧的葡萄牙、希腊,之后用80年超越了俄罗斯、东欧国家和中南美帝国,发展成与11个极西国家对等的国家。中国经历鸦片战争后不到30-40年,经过跳跃的过程,1920年又重新成为了世界四大贸易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年后的2010年,制造业生产上就已经超越了美国。

2019-12-15 11:54

黄台渊

值得我们关注的事实是世界上只有最东方和最西方两个地区成功的达到了“高度近代”,相反不了解儒教的国家全部都处在“前近代”或者“非近代”。我们关注世界分裂成最东方和最西方地区的“高度近代”和非儒教地区的“前近代·非近代”的话,可以很明确地看出“近代化”的DNA就是孔子哲学。是的!当今世界可以分为两部分,是作为儒家根源地的远东国家和从远东国家积极接受儒教的11个极西国家的“高度近代世界”和非儒教国家的“前近代·非近代世界”。马克斯·韦伯主张只有具备新教伦理的国家才能实现近代资本主义和近代文明。但事实与此截然相反,只有远东的儒教国家和极西的被儒教化的西方国家迈进了“高度近代”。这是我们需要特别瞩目的一点。南欧、东欧的天主教和正教国家,非洲和亚洲的所有天主教国家和新教国家,中南美的天主教帝国等这些国家,不管是信仰新教或者天主教,他们都是民主政治文化都非常脆弱的、国家体制动摇的前近代·非近代的贫困国家,或者是富有的产油国也是前近代的身份制度国家。

2019-12-15 12:05

黄台渊

值得一提的是,反清教徒的无神论者本杰明·富兰克林读了孔子典籍的翻译本之后,在自己创办的报纸宾夕法尼亚公报上摘录并连载了其内容。通过儒教的修行自称为“儒者”且引以自豪。将孔子的“政者正也”命题英译成“正直是最好的政治”,这成了美国的金言。托马斯·杰斐逊像富兰克林一样作为反清教的无神论者蔑视基督教,积极接受儒教的平等、自由和宽容。由杰斐逊起草,富兰克林修改的《美国独立宣言》是憧憬孔子和中国社会中无贵贱之分的身份制度,因此在“自由”理念之前,阐明了“人都是被平等的创造的”的命题。这跟创造出不平等的“亚当和夏娃”的圣书上的不平等创造论相抗衡。杰斐逊将孔子的“政者正也”英译为“政治的所有技术就是正直技术”,并作为自己的政治座右铭。杰斐逊上任第3届总统时,在就职演说中悄悄将“儒教”改称为“a benign religion”,并以此作为了美国的道德标准。
奠定了一个新生国家美国的初期政治思想和道德哲学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亨利·戴维·梭罗也是崇拜孔子的反新教的儒者。因此,今天的美国学者们称爱默生为“美国的孔子”。梭罗吸收了孔子哲学将其改编为“美国固有哲学”。梭罗最有名的书《市民不服从论》是彻头彻尾的儒教书籍。此书从孔子的“无为而治”翻译成的“完全不治理的政府是最好的”开始,书的正文里谈论了孔子的“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书的最后说到“中国哲学家”是“将个人视为帝国之根本的有智慧的人”。该书的核心论旨是正文引用的,与孔子命题前后连接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梭罗将“无道隐退”解释为“市民不服从”的概念。梭罗的“理想国家是就像儒教隐居者一样”即使少数人超然地远离国家生活也不处罚的国家。美国是这样依据儒教政治思想建立的,但并未就此结束。美国的国父们用中国的平等模式克服了险些沦为“贵族共和国”的“民主共和国”危机。5500多名参加独立战争的将军们从1783年开始发动了政变,要求把他们也变成像欧洲贵族一样的世袭贵族,从而使国家面临了危机。当时,富兰克林,杰斐逊,华盛顿愤然而起,反对世袭贵族。以立身扬名归功于父母名誉的中国平等社会模式为例,镇压了这些军官的政变。

2019-12-15 12:15

黄台渊

另外,新生国家美国依靠中国克服了英国的经济封锁引起的国家破产的危机,美国政府在绝望的经济状况中试图寻求与中国直接进行贸易的途径。华盛顿总统单方面的相信中国政府会给新生国家施加好意,于1784年2月22日让第一个商船起航了。当时要拯救美国的360吨级的这艘救命船的名字是“中国皇后”。中国广东政府得知美国人的困难情况后允许了通商。因此,往返于广东和美国的美国商船在10多年间激增至42艘,美国也由此克服了国家破产的危机。
美国不仅以儒家政治理念建国,还依靠中国的儒教政治文化和经济实力克服了国家存亡危机。总而言之,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儒教的民主共和国”诞生的。马克斯·韦伯将美国误解为“清教徒国家”。
但实际上通过美国的国父和梭罗铸造的美国建国精神,是反清教徒的孔子精神。因此,美国法务部在1930年代初新建的最高法院的东侧入口三角牔栱碧上以摩西坐像为中心,左侧树立索伦像,右侧树立了孔子像。这3人石雕至今仍保存完好。    排除新教重视的耶稣,将这三人的石像雕刻在此的雕刻家麦克尼尔说这石像是“为体现从东方由来的基本法和准则的”。美国由“儒教的民主共和国”诞生的事实直到1930年为止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被遗忘。今天,如果美国人能重新记起美国诞生的这段历史,那中美关系就会好很多。马克斯·韦伯将中国的落后归咎于孔子,但与他捏造的历史截然相反,孔子实际上是远东和极西两个地区近代化的动力。儒教唤醒了在中世纪黑暗中沉睡的西方文明,使其近代化,是儒教激起了中日韩三国的高度近代化,而且是迅速地实现高度近代化的决定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是中日韩三国的世界史上的骄傲。
孔子是解放远东和极西所有百姓的、是唤醒四海兄弟主义的人道与和平的唯一的圣人,现在也是如此。孔子是中日韩三国的区域和平与共存共荣的伟大文化资产。中日韩三国在抛弃孔子,接受西方的“坏因素”时,未能避免流血冲突。如果我们长久的遵守孔子和儒教生活道德,中日韩三国就会长久的维持着和平与共同繁荣。上述主题的研究出版成了我的简历中介绍到的十几本书。我不敢奢望这个主题能给大家一个思索的契机,能成为大家闲谈的素材,对我来说也是极大的荣幸,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2019-12-15 12:20

主持人 李舫

感谢黄教授,黄教授刚才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就是重拾骄傲。中日韩三国如何重拾东方文明的骄傲,这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刚才黄教授说,儒教在沉睡的中世纪唤醒了西方的近代化。我来做一个补充,我们知道有一本书是在世界上发行量第二大,第一大是神经,第二大是劳资的道德经,他在西方哲学家中其实也唤醒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后现代化、现代化。黄教授刚才说,中日韩与西方文明理念迥然不同,但是中日韩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有着共同的文明基础,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在西方价值观屡屡遭受质疑的背景下,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开掘新的价值,发现新的力量,感谢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接下来有请人民日报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座教授王小甫,演讲的题目是“返本开新,共同开放东亚文化合作新时代”。掌声欢迎。

2019-12-15 12:20

王小甫

尊敬的方江山副总编辑、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出席今天在这里召开的“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我发言的题目是“返本开心,共同开创东亚文化合作新时代”。大家知道,中日韩三国共处东亚同一地域,古代就产生并发展起了特殊密切的文化关系。中国的汉字有形、音、义三要素,特点是以形定义,便于不同语言间笔谈交流思想,因而很早就传到了周边地域为其使用。至少在中国汉代,汉字就已经成了韩半岛上人们表达思想和记述语言的工具。7世纪开始有所谓“吏读”,即用汉字的发音表示韩语里的助词、助动词等,夹在汉文中间,作为帮助阅读汉语文献的工具。虽然现在韩国文字不用汉字用谚文(拼音文字),但两千年的汉字使用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据说现代韩国语文里还有近70%的汉语借词。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经由韩半岛传到了日本。据《宋书·蛮夷传》记载,宋顺帝升明二年(478),倭王武遣使中国,使臣带来的表文纯属汉文。从和歌山县隅田八幡神社所藏人物画像镜、熊本县船山古坟所出铁刀和琦玉县稻荷山古坟所出铁剑的铭文看来,当时日本也用某些汉字作为音标,但文字仍然全为汉字。8世纪以后,日本受梵文启发,利用草体汉字造平假名,用楷体汉字偏旁造片假名,这种音节文字和汉字一道沿用至今。

2019-12-15 12:21

王小甫

到了1400年前的中国唐代,使用汉字的东亚地域各国文化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很多学者都注意到,当时中、日、韩三国文化显示出一些重要的共性,日本学者西岛定生在其名著《日本历史的国际环境》中将其归纳为四点:1、以汉字表达的种种文化模式;2、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政治伦理道德;3、以中国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4、至唐代臻于完备的律令制国家体制。不言而喻,汉字文化,儒家思想,佛教信仰,律令制度这些文化特征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并以汉字为传播媒介而形成的。因此,西岛定生把东亚世界称作“汉字文化圈”。这一说法在国际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汉字文化圈”在东亚各国影响深远。李氏朝鲜时代世宗朝的史臣郑麟趾在其所著的《高丽史·刑法志》中就说,高丽一朝的典章制度,大体都是模仿唐朝,至于刑法,也是采摘唐律而制定的。日本在七世纪中大化改新后才开始有刑律,其所制定的《近江令》、《大宝律令》等著名法典,都是依据唐律制定的,后来颁布的《养老令》也基本沿袭唐令。日本古代中央官制的“二官八省”显然也是仿唐制建立的,日本内阁各部现在仍然称“省”。当然,正如古代日本文化形成经历了‘从唐风文化到国风文化’的过程一样,所有上述学习和仿制也都是日、韩文化自身发展形成的进程。东亚“汉字文化圈”是东亚各国文化共同发展的成果。唐代史官吴兢撰写《贞观政要》,编集唐太宗贞观年代实现太平治世的成功经验,“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意思是希望领导人、政治家能够学习贞观年代的成功经验,并使之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扬光大。是书编成以后,很快就成了当政者的政治参考书。大约在9世纪,《贞观政要》又传到了新罗、日本等国,被列为王室、幕府的政治教材。出于对开明政治的模仿以及对太平盛世的向往,日本清和天皇甚至再次采用贞观年号(859年四月十五日至877年四月十六日)。

2019-12-15 12:21

王小甫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面对新时代,世界向何处去,东亚该怎么办?习主席的战略判断不由让我想起盛唐时代我们东亚三国的共同经历。中、日、韩三国地域密近、同文同种,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妨返本开新,重拾当年建立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成功经验,一起尽快积极行动起来,共商共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在这方面,中、日、韩三国文化界首先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汉字文化传统,相较其他地域,我们有着开展人文交流和文化合作的无可比拟的条件和优势。如前所述,唐宋时代传播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了我们三国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儒家思想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如仁义、中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者立人,己欲达者达人”,对于今日世界国际关系,对于区域合作和民心相通,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理由广泛开展合作,使儒家思想这些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互学互鉴,促进新时代东亚文明的和谐构建,向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亚洲智慧和力量。要做到这些,显然有赖和谐共存的愿望与和平交往的行动。所以,“汉字文化圈”的建设经验,仍然值得汲取。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9-12-15 12:21

主持人 李舫

感谢王小甫教授,您从文字共性谈到文化共性,让我们了解了汉字文化圈在东亚各国的深远影响,这是我们合作交流无可比拟的基础,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接下来这位演讲嘉宾是时代寂寞而执著的书记官,今年他给我们带来新作品《云中记》,他的小说有理性的哲思,放射出人性温暖的光芒。接下来我们欢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著名作家阿来,给我们带来有关《云中记》的故事。

2019-12-15 12:22

阿来

大家知道11年前5月12日,在四川发生过一次付出8万人生命代价的大地震,5.12地震。在11年以后的今年,我出版了以这次大地震为背景的一个长篇小说,沉淀十年,出版以后,应该算激起很好的反响,6月份出版到今天已经重版四次,发行量到12万册,学术界给予了很好的评价,尤其今年10月,在北京就这本书与来自30个国家的汉学家、翻译家进行了广泛的对话。今天我再来谈这本书,我想关于《云中记》谈过好多议题,今天的标题叫做关于《云中记》,谈一谈语言。《云中记》作为一本以十一年前的巨大灾变为背景的小说,自然会在有关生命有关灵魂方面多费笔墨,但这些笔墨并非西方文学中那些纯粹哲学性或宗教性的追问,而是基于一种强烈的情感需要,不愿意一个个生命随着肉体陨灭就失去生命的全部意义。这本书也会讨论到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话题。地震题材的小说,当然不可能逃离人与大地的关系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而往往,当下谈这个问题又会被诱导往环保生态这样的当下议题。我并不是说,这样的讨论就没有意义。但过于应景的议题必然会脱离关于人必须依止于大地,造成灾难大地的这种宿命性的感受。从今年6月开始,谈到今天,差不多半年多时间,今天再鼓余兴谈这本小说,还是谈一谈小说的语言。当年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在诺贝尔奖的受奖演说中说,每当她有一个萦回于心的故事,并不会立即动手写作,而是需要继续等待。用她的话说,是在等待听见一种“腔调”,只有当这种腔调在耳边真切响起,被她听到,这才是写作的开始。我想这其实是说,她一直在为这个故事寻找一种合适的语言方式,就像是为音乐找到一个鲜明的调性。脑海中,一些最基本的语词跃然而出,这些最初闪现的词语带着自己的声音,自己的色彩,其最初涌现时的节奏也将决定即将展开的文本的节奏,会决定小说向什么方向开展与深入。是更倾向客观的事实的重现?还是以丰富的想象将事实粉碎后再加以重构?是更倾向于情感的抒发?还是哲思的张扬?在实现这些动机时,又如何做到书写和基本事实间建立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而不是之于空泛?

2019-12-15 12:22

阿来

之所以在汶川地震十年后,我才动手写《云中记》,并不是因为我缺材料,没有故事,或者不能意识到故事所蕴含的意义。而是因为莱辛所说的那种“腔调”尚未被听见。对一个小说家来讲,最重要的并不是有没有故事要讲,而是以什么样的语言方式使这个故事得到呈现。我作为一个志愿者,亲历了汶川地震的救灾和重建的过程,亲眼目睹过非常震慑的死亡场面,见证过最绝望、最悲痛的时刻,也听见人类在自救与互救时最悲壮的抗争与最无私的友爱,因此常常产生书写冲动,但我最终多次抑制这种冲动,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恰当的语言,没有听到“腔调”的出现,为此还得常常承受袭上心头的负疚之感。地震在瞬息之间,造成了数十万人伤亡,把一个家庭几十甚至上百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把数代人、数十代人建设起来的村落、城镇及其他公共设施毁于一旦。悲痛那是当然。起而抗争的壮烈,那是当然。举国驰援,恩深爱重也是当然。但一部小说不可能如此面面俱到,而且这些东西此前从新闻到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过许多呈现。在这次地震中,许多城镇村庄劫后重生,也有很多城镇和村庄和许多人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我想写这种消失,我想写这种消失时不止是沉溺于凄凉的悲悼,而是写出生命的庄严,写出人类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在写到一个个肉身的陨灭与毁伤时,要写出情感的深沉与意志的坚强,写到灵魂和精神的方向,这需要一种颂诗式的语言。在至暗时刻,让人性之光,从微弱到明亮,把世界照亮,把人心照亮,即使这光芒难以照亮现实世界,至少也把我们自己创造的那个世界照出光亮。要写出这种光明,唯一可以仰仗的,对一个小说家来讲,唯有语言。这种语言必须雅正庄重,如颂诗般吟唱。必须是情感充裕饱满,同时又要节制而含蓄。必须是语言在呈现事物的同时发出声音,颂诗般吟唱,我想我基本上做到了,从去年5月12日,地震十周年纪念日那个时刻开始,三个多月时间,每天持续在自己的写作中,词语们映照而来,它们都发着微光,把来路照亮,它们都来到了,它们自己放着光,把彼此映照,我用它们构建一个世界,它们集体的光把这个世界照亮,这些光亮不是来自外面,它们是从里面发光。这样的语言在神话中存在过,在宗教性的歌唱中存在过。当神话时代成为过去,如何重铸一种庄重的语言来书写当下的日常,书写灾难,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科学时代,神性之光已然黯淡,如果文学执意要歌颂奥德赛式的英雄,自然就要脱下流行的审美习惯。近几十年来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和后现代派文学的全面影响,我们的文学充满了解构和反讽,荒诞、疏离与怀疑成为文学前卫的姿态。我们已经与建构性的文学疏离很久了。召唤这种建构的语言回返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取决于作者对自己的信心,更得相信可以将读者从欲望横溢的物质世界召唤回精神性的空间。

2019-12-15 12:23

阿来

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史诗》一书中说:“史诗——无论古老或现代的史诗—所具备的定义性特征是英雄精神,这股英雄精神凌越反讽”。他还说,无论是但丁,弥尔顿还是沃尔特·惠特曼,都充满了这种精神。如果说但丁和弥尔顿的信仰与我们多少有些隔膜,但惠特曼是我理解并热爱的。布鲁姆说,惠特曼式的英雄精神可以定义持续不懈,或可称之为不懈的视野,在这样的视野里所见的一切都因为一种精神气质而变得更加强烈。我想,当我面对灾难,书写灾难,一定要写出灾变在人身上激发出来的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如惠特曼为他自己所追求的语言方式所说的那样,要“同时置身于局内与局外,观望着,猜测着。”“我佯装为景象和暗示所迷醉,但我没有迷醉。无论我走到哪里,我的巨人和我在一起。”同时置身于局内与局外,这使语言获得在客观世界和想象世界剪不断往返的自由。“我的巨人和我在一起,”我让主人公在他的亦真亦幻的世界中行动,在他的现实世界中行动,而我作为一个书写者的任务只是“观望”和“猜测”一个凡人、一个如此平凡的人如何依据情感的逻辑演进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其实也是作者完成自证的过程。我自己出身的族群中有种古老的崇拜体系,是前佛教的信仰。我不是一个宗教信徒,但我对这种古老的信仰系统怀有相当的敬意。它的核心要义不是臣服于某个代表终极秩序和神权权力的神或教宗,而是尊崇与人类生命同在的自然之物。这种信仰相信人的血肉与欲望之躯存在的同时,还有一个美丽的灵魂。他们的神也是在部族历史上存在过的,与自己有着血缘传承的祖先和英雄。这种信仰与纯粹的宗教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需要的只是顺从,而前者却能激发凡人身上潜在的英雄品质。这和斯宾诺莎提倡的自然神性是契合的。斯宾诺莎说:“同深挚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对经验世界中显现出来的高超理性的坚定信仰,这就是我的上帝概念。照通常的说法,这可以叫做“泛神论”的概念。”表达或相信这种泛神的价值观,必须配合以一种诗性的语言。不是迷信,而是赞颂性的歌唱。我熟悉这样的语言系统。进入《云中记》写作时,我可以从我的叫做嘉绒藏语的第一母语中那种泛神泛灵的观念,泛神泛灵的感知方式转移到中文中来。这并不是说把这个语言系统照搬过来就可以了。一种古老的语言,它已不能充分胜任从当下充满世俗性的社会生活中发现诗意与神性,它的一些特殊况味也很难在另一个语言系统中完美呈现,更何况在书写地震时,它还会有一整套科学的地理术语互相碰撞,这其中既有可能性的诱惑,同时也四处暗伏着失败的陷阱。虽然如此,我还是把这种语言,这种语言感知世界的方式作为我的出发点。

2019-12-15 12:23

阿来

使我能够随着场景的展开,随着人物的行动,时时捕捉那些超越实际生活层面,超过基本事实经验的超验性的形而上的东西,并时时加以呈现。在这样的情境中,语言自身便能产生意义,而不被一般性的经验所拘泥。不会由于对现实主义过于狭窄的理解,而因为执着于现实的表象与重现而被现象所淹没。这种语言调性的建立是基于我的第一母语嘉绒藏语。这是一种对事物、对生命的充满朴素感知的语言,如果将这种生动的感知转为到中文里来,也是我面临的一个考验,在这方面尚未完全变成一个概念与意义系统的古典中文,给了我很好的帮助。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一个人的生命与周遭的生命相遇相契,物我相融的伟大时刻。那是杜甫所写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样的伟大时刻。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样的时刻。这些伟大的时刻是身心俱在,感官全开,是语言与情感和意义相融相生的伟大时刻。而中国叙事文学“且听下回分解”式的方式从未对现实取得过这样的伟大语言胜利。《云中记》这本书,在表现人与灵魂,人与大地关系时,必须把眼光投向更普遍的生命现象,必须把眼光投向人对自身情感与灵魂的自省。此时,中国叙事文学中汲汲于人与人关系的那些招术就全面失灵了。只有中国诗歌中那些伟大的启示性召唤性的经验,正是我所需要的,这种在叙事状物的同时还能进行很好情感控制的能力,也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发现,中国文学在诗歌中达到的那些巅峰时刻,手段并不复杂,赋、比、兴,加上有形状,有声音,有隐而不显的多重意味的语词。更重要的支撑,是对美的信仰。至美至善,至善至美,至少在这本书里,我不要自己是一个怀疑论者。我要沿着一条词语开辟的美学大道护送我的主人公一路向上。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巨大的灾难,众多的死亡当然是让人“语还哭”的,但灾难的书写不能仅止于绝望,更要写出“行且歌”的不屈与昂扬。这种叙写与抒发可以同时兼顾的优越特点,我认为正是中文这种伟大语言所擅长的,需要真实与发扬的。《文心雕龙》中说:“傍及万品,动植皆文”,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尽管我们对如何完成一部小说有很多讨论,但更重要还是集中在内容方面。而我向来以为,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最最重要的还是语言。有了写作所需的材料与构思,最终还是要等待特定语言方式的出现。在写作过程中,词语间时时有灵光跳跃闪烁,一个写作者就是一个灵光捕手,手里有的只是一张随时可以撒开的网,在语词的海洋重捕捉灵光。一网下去,捕捉到了什么,打开看看,在意义之外,捕捉住了什么?通感。象征。隐喻。精灵般的小眼睛星星般一闪一闪,或者这只是一个准确的词,或者只是一个形意全出的字。暗示了什么,又什么也没有暗示。瞬息之间那个被无数次使用而已麻木的词又复活了。那个老旧的字,站在那里,摇憾它,它会发出声音,新的声调会带来新的质感。如此,一个有新鲜感的文本渐渐生成。词语是它的地基,词语是它的门户,词语是它的穹顶。写作就是召唤词语加入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重新构建。哈罗德·布鲁姆列出三条好小说的标准。第一条就是“审美的光芒”。我想这个光芒必然是来自语言。最后补充一句,我前面说到,嘉绒藏语是我的第一母语。这种语言是我最初进入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的路径。当我开始写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用中文写作,我更喜欢把很多人称为汉语的这种语言叫做中文。因为它也是全中华共同使用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我把中文叫做我的第二母语,我的幸运在于,这两种语言都在不同方面给了我非常伟大的滋养。谢谢大家。

2019-12-15 12:24

主持人 李舫

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后,文学界很多评论家、很多理论家预言,他们说文学家可以退场了,因为没有任何虚构的作品可以写出真实的、天崩地裂的灾难,然而阿来做到了,地震11年后,他携带着震慑心魄的史诗般的作品横空出世,一个《云中村》、一部《云中记》且行且歌、且哭且歌,让人性的光芒照亮了至暗时刻。祝贺阿来。汶川大地震之后,日本和韩国的专业团队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对灾区施以援手进行救助,在这里,我也谨代表四川、代表中国再次感谢我们毗邻而生的朋友们。接下来一部《妖猫传》让更多中国观众知道了日本著名作家、奇幻小说家梦枕貘,他有着众多的畅销作品。而且对中国文化研究颇深。现在就让我们从沉重的阿来频道切换到魔幻的梦枕貘频道。有请梦枕貘先生。

2019-12-15 12:24

梦枕貘

我是梦枕貘,今天我受邀参加韩国、中国、日本媒体的交流会。感谢大家。我觉得非常荣幸。而且,我还是想介绍一下刚才阿来先生提到的《云中记》,我坐在那里倾听,我非常感动,日本几年前也有东北的3.11大地震,当时海啸席卷而来,灾害非常大,当时我作为一个作家,我想我能做点什么呢?我始终在想这件事情。我是作家,必须得写点什么。我就需要介绍给大家传达给大家点什么。但是我没能够把它诉诸于语言,我的一些写作的伙伴朋友们,他们写了。但是我写的晚,始终在想我怎么办,我写点什么,一年之前,我终于有了一个邂逅,和阿来先生一样,也就是古典日本传统的谣曲,我看了谣曲之后,我才觉得我能够写点什么,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因此我觉得,刚才您讲的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媒体的一个作用,我们知道地震发生的时候,对于这个地震的灾情,应该是第一时间汇报,这是媒体应该做的,承担的责任。而我们作为一个作家,写小说的,在大家汇报之后,所有的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我们再重新一次把它用语言传达出来,传给各位,这其实我们作家应该做的一个事情,我们的使命。我刚才倾听之后,我切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也感谢您。接下来我讲一下我准备好的内容。这是我第三次到四川来,每次从这里出发进入喜马拉雅,尤其咱们现在所在的成都,让我期待的有两点。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知道有一个三星堆遗址,这个遗址我是最爱,但是我还没去过。我隐约记得是80年代出土的,它也来到日本东京展览,我当时住在小田园,一直跑到东京去看这个展览,现在我在这个出土的当地,一定想亲眼看一下。另外还有一点非常期待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一提到成都,从日本来看,是科幻作品—SF。是一个尖端的城市,在科幻作品方面走在前沿的城市。就在前一段时间,在成都召开了科幻大会,在日本都不可以想象它的这样的盛况。但是在成都,这样的科幻大会之际,有非常多的赞助商,开得非常盛大。我也耳闻这件事情。而且非常关注这件事情。因此基于这两点我非常期待来成都。我刚才提到的三星堆的遗址,这个是在几年前,我在我的小说里面也用到了这个素材,我最吃惊的、最震撼的,也就是它的竖过来的一个“目”字,大家知道它有一个黄金面具是出土物,这个东西它是竖过来的一个“目”字,这个非常神奇,大家也搞不清楚。

2019-12-15 12:25

梦枕貘

三星堆遗址带给我们的东西非常多,非常重大的一个意义有这样一点。也就是我们知道《山海经》,它是一本地理书,在日本都这么介绍。它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神话等等,都囊括在中的一个奇书,神话色彩的。但是,关于这个,我们知道,司马迁是写史书的,他也没有提到《山海经》,而这个《山海经》实际上是一本史书,而这一点我们通过出土了三星堆的遗址才知道了这一点,这是三星堆的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我们知道它的眼睛,中间有眼,经常说它是第三只眼,但实际上不是,它是象征着龙的。因此,为了把它停在那里,然后才凿了一个眼,这是后来考古知道的。在《山海经》当中我们知道有属龙的一个记载,除此之外,我们知道在古代还有神灵西王母,她是一个女性,叫王母娘娘,这个女性现在都说她是非常温和、非常美貌的一个女性,但实际上最初她是长得很狰狞的,这些我也通过这次出土才学到了很多,扭转了我此前的一个误解。和日本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知道有一个神树,大概是不到五米,四米多,叫神树。也就是神之树。它有一个树枝,这个树枝上落了一只鸟,这个鸟当初大家都争论不休,有说是乌鸦的,有说是鸡的,现在基本上成了一个定论,说是鸡。而这个神树,大家有说它是扶桑之树,那就是很大的一个树,也就是生长在东方的树,在中国的很多古典文献当中,一提到扶桑,大家都知道它是在东方的。也就是日本,也成为日本的一个象征,叫扶桑。那么,成都和日本,那就是有缘分了。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们刚才提到了神树,神树上面一开始不是有争论说上面落着一只乌鸦,大家为什么这样主张呢?也是有理由的。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呢?也就是在中国,大家知道太阳,太阳是怎么从东面升起,然后又到了西方,古代人认为,它是乌鸦把太阳背过来的。因此,中国很多的古代的文献,还有画卷当中,乌鸦和太阳经常是成对出现的。我们知道,太阳原来有十个,这十个太阳是一个乌鸦背过来的,但是,太阳有十个就太热了,人民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炎热呢?于是,出来了一个叫后羿的男人,他擅长用弓射箭,于是他射掉了九个,才有了今天的一个太阳的样子。在这个运送太阳过来的乌鸦,它经过了很长途的跋涉,从日本,后来还有韩国,也就是说,经过朝鲜半岛长途跋涉,带到了日本。不单单是思想在传播,也把这样一个传说传播到了日本。在几年之前,韩国、日本,我们一同有一个共同举办的足球世界杯。当时有一个标志也是三足乌鸦,叫三足鸦,这个也说明日本和韩国有好的一个象征。我觉得这个标识确定的非常好,至今我也觉得这个标识设计得非常好。另外,这个乌鸦到底是什么呢?我这么认为,当然应该是在太阳当中有黑点,太阳当中的这个黑子,大家都把它叫做太阳黑子。你不能用肉眼来看太阳的,因为它的光芒四射的,但是在朝阳的时候以及夕阳的时候,光芒不那么强烈,肉眼可以看的。以前古人视力非常好。可能是能够目测,肉眼能够看到太阳黑子的,那这个太阳黑子,很多人有很多样的学说和见解,就觉得这个黑点是黑色的乌鸦在搬运太阳,乌鸦是住在太阳里面的。由此才有了太阳和乌鸦的关联。当然这是我的学说。我接下来要讲一下科幻。我们知道,成都有一个科幻杂志,《幻界》,成都的科幻出版物非常繁盛,我知道有一本《三体》的科幻小说,这个是在全球卖得最好的科幻小说,是刘慈欣先生的著作。在日本,今年的夏天,开始出售。我此前没有读过,但是因为这次要来成都,我是必须得看,所以三天前我就开始在读这本书,马上就要读完了。他写的是什么呢?中国的作家非常多,有一个在美国的华人作家,他也把它翻译介绍到了美国,美国的奥巴马前总统也读了这本书,而且,他读了上文就想读下文,这本书一千部以上在全世界得以销售,人气非常高。可以说,我第一次走访成都,我也开始期待第四次第五次。我觉得,在成都是可以召开科幻小说的比赛,也就是在全世界的科幻小说的作家,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召开这样的大会。下次,非常期待,也非常希望能在成都召开。如果真的有机会能在成都召开,请大家一定邀请我,当然我会自己花钱,自费来参加。

2019-12-15 12:25

梦枕貘

刚才我讲了乌鸦。这个乌鸦之外,还有一个日本、韩国、中国都有繁衍生长的鱼,这个鱼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左边写一个“鱼”,右边写一个占卜的“占”,在中国我不知道它怎么说,有可能说成叫香鱼,因为它很香。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两种,现在日本、韩国、中国都有繁衍生存。另外,在日本,还有一种是只有在冲绳地区生长的,我们把这种鱼可以说是日本、韩国、中国都有的一种鱼,我在这三个国家都钓过这种鱼。在韩国釜山往西有很多河,这些河里面都有这种鱼,比日本的这种鱼要个大,在日本如果碰到30公分的就已经很少见了,而在韩国南部30公分的很常见,能钓到很多,我为了钓到这样的大鱼去了好多次的韩国,因为一块钓鱼,钓到了很多的伙伴,这些伙伴对我非常友好,拿我当朋友。另外,在中国,在中国台湾地区,也有这种鱼,周围的环境,不太好,但是在上流地区有很多的支流,是有可以钓鱼的地方,我在那里钓过很多的鱼。另外,在中国与缅甸的一个边境,这里面的水流非常湍急,在这里能钓到这种鱼,对我来说也是非常兴奋。因此,对于日本、韩国、中国三国,我能想到的就是刚才介绍的三足鸦,以及香鱼。如果可以实现的话,希望三国一块搞一下钓香鱼会,如果可以实现的话,这也满足我的个人的一个心愿。感谢各位的倾听。

2019-12-15 12:25

主持人 李舫

梦枕貘先生,我觉得今天收获最大的应该是田蓉部长,梦枕貘先生又给成都找到一个新的定位是科幻之都,梦枕貘先生提到的那本科幻杂志就是《科幻世界》,它的主编就是我们在座的阿来先生。上世纪70年代,梦枕貘先生有一位同行日本作家池田大作,他见到了英国历史学家汤英比,两位风云人物比膝长谈,池田大作曾经问汤英比,说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愿意生活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哪个朝代?汤英比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能给我这个选择,我愿意选择唐朝。感谢梦枕貘先生用他的魔幻之笔带领我们回到了中华文明的巅峰时代,在这部《妖猫传》中我们重回大唐。接下来有请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先生。电影是一个国家的相册,任仲伦作为著名的制片人,他出品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打动了千万观众的心,今天他演讲的主题是“文化繁荣的动力—开放与合作”,大家掌声欢迎。

2019-12-15 12:26

任仲伦

大家好。刚刚李舫总介绍我是来自电影界的,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的文化合作,因为从事电影,更知道开放合作的重要性。电影本身不是一个区域性的产品,也不是区域性的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全球性的产业和产品,我们从电影史上来看,1895年,电影在法国一个地下的咖啡馆里第一次放映,到了1896年6月,它又到了上海,我查了一下日本的电影史和韩国的电影史,差不多也就在1897年左右,分别到了韩国和日本,这个电影的天性就是开放,就是合作,就是交流。100多年的电影发展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交流、合作的历史。各国电影在全球的流通,不仅仅成为各自民族和人民生活以及价值观的传播者,也成为其他民族和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地方的一个宽敞的窗口。我记得80年代中期,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对西方的了解,对日本、对韩国了解很多是通过电影来完成的。我记得那一年是一个暑假,天气特别炎热,我们就组织了全国高校的电影观摩会,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大家挤在一个闷热的礼堂里面。整个礼堂摆满了冰块,我们基本上是登在冰块上面当时看了30几部电影。其中包括看了《罗生门》这样的日本电影,也包括看了很多韩国电影。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这些专家、学者,可能通过在历史书籍、哲学书籍、社会学书籍去了解世界,中国最普通的民众来讲,是通过电影来了解世界,也了解我们的日本、韩国这样一些生活。这就是电影的魅力。电影在人类文明发展和文化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以最亲近、最形象的方式来沟通各个国家观众之间的心灵的交流。

2019-12-15 12:26

任仲伦

我们也经历过当时看来很多罕见的景象。我记得那个时候电视台放《姿三四郎》《阿信》等,万人空巷,只要一放,马路上都没有人,放完之后,水压下降,都同一时间上厕所去了。这种记忆对我们今天来讲依然是那么美好,我们渴求在新的时代加强各国电影人的交流,包括今天在座的中日韩的电影文化的交流,我觉得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看了一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日本、韩国的电影在世界上有它独特的作用和独特的力量,去年世界电影史上,从票房这个角度来讲算是一个里程碑,全球的票房达到了410多亿美金的票房。这是创历史的。其中美国的票房大概应该是在118亿、119亿美金,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票房应该达到了609亿,90亿美金这样的概念。我看了日本的票房,等于我们人民币135亿,韩国的票房是108亿人民币这样的概念。中日韩三者加起来,超过了850亿人民币,美国折算成人民币800亿左右的票房,三个国家排名第二、第三、第五,超过了以后前十名排名的: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所有票房的总和。中日韩电影在世界上是有它的影响力的。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包括在它的票房的占比上,同时包括独特的思想、文化、意识内涵。刚刚听了王教授、黄教授的关于东亚文化的本质、本性,这些本质和本性就区别于我们西方电影的最最重要的力量。我们也期待我们的中日韩电影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合作。这是对我们各自的国家电影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各自国家以外的电影观众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

2019-12-15 12:26

任仲伦

实际上我们这几年,中日韩的电影交流交往,潮起潮落。但是,总的发展趋向是好的。在这个潮起潮落过程当中,各自国家的电影总给对方的电影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可能从80年代、90年代到新世纪,这三个国家都有一些优秀的影片给其他国家的观众留下一些美好的印象。这些印象对我们来讲是重要的,本来我想举一些例子,因为时间关系,李舫总暗示我了,要抓紧。现在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黄金时刻,我们说进入黄金十年。我们国家电影战略就提出从大国向强国发展。大国向强国发展的一个依据和逻辑就是开放,就是合作。我们今天达到了一个大国的气象,我们叫“一二三”现象。一个是我们的银幕数全球第一,6.6万块,北美是4万出头一点,北美40600。我们的影片数量,全国排位第三,去年拍摄影片1082部,次于印度,次于美国。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票房,处在全球第二。中国电影的市场发展,对中国电影来讲,毫无疑问是有广阔的舞台。对中日韩,对其他国家的电影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舞台。我看了去年大概日本电影在全球的收入是19亿人民币,其中7亿的票房是在中国实现的。我们期待中日韩在今天这样一个话题的推动之下,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中国关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过两个成语,一个叫唇齿相依,一个叫唇亡齿寒。我们希望中日韩的电影交流和文化交流,也希望全世界的电影交流和文化交流,永远是唇齿相依。谢谢大家。

2019-12-15 12:26

主持人 李舫

谢谢任总,时间有限,“压榨”任总的时间,您留下您的发言稿,我们会以各个文本、各个语言的形式呈现。中国电影体制机制改革十余年来,电影产业突飞猛进。刚刚任总说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银幕数居全球之首,这其中有许多项任仲伦先生这样默默奉献的身影。感谢任仲伦先生。中韩是近邻,汉风韩流交流频繁,韩国驻华文化院在中韩文化交流中发挥了追求的作用。接下来有请韩国驻华文化院院长韩在爀发表演讲。

2019-12-15 12:27

韩在爀

大家好。很荣幸受邀出席于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举办的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再过一个星期,在这里将举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我认为这一时间节点举办此会恰逢其时,韩中日三个国家互为近邻,历史文化渊源、悠久、深厚,共同引领了亚洲文化的发展,在绘画、书法、工艺、建筑、陶瓷等许多领域都不难发现三国文化艺术的共性,三国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生活、饮食方面具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特点,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更为广泛的领域也同样体现这种特点。三国围绕老虎、梅花、筷子、书法、围棋等等共有的文化领域,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演出活动。中日韩文化部长会,促进中日韩文化交流,三国政府间的重要协商机制,自2007年举办首届之后,今年8月在韩国仁川举行了第11次会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朴部长在内的三国文化部长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如东亚文化之都项目、中日韩艺术节、中日韩文化艺术教育论坛、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等具体的文化交流活动相继举办。除此之外,2018年平昌冬奥会也被打造为一届文化奥运会,是一届促进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典范。今年的部长会议上,三国还就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相继通过举办文化奥运会加强文化体育交流,为维护亚洲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深化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在会议上,三国文化部长就深化交流领域、交流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加强文化产业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增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东亚文化之都项目是中日韩文化交流领域的重要品牌活动,东亚文化之都项目评选活动自2013年开始启动,每年会在中日韩三国各选出一座城市为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以东亚文化之都名义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展览等活动。今年韩国仁川、中国西安、日本丰岛区当选,明年当选的城市为韩国的顺天市、中国的扬州市和日本的九州市。

2019-12-15 12:28

韩在爀

前面我主要介绍了中日韩三国的记者交流活动,接下来我想重点介绍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今年正值中韩建交28周年,2022年将迎来建交30周年。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化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如今两国在诸多领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其交流途径和形式也多种多样。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主要的活动。首先中韩两国首脑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2017年韩国总统文在寅受邀访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韩中两国领导人夫妇在人民大会堂共同欣赏了两国艺术家带来的精彩的演出。在此期间,中国知名自媒体平台“为你读诗”策划推出了中国韩国文学周系列节目,邀请包括韩国总统夫人金正淑女士,还有韩国的观光部长等在内,通过“为你读诗”平台向广大听众朗诵和分享了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其次作为韩中文化艺术人之间的重要活动,在韩国艺术殿堂举办了齐白石艺术作品展和韩美林世界巡回展,而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了秋史金正喜的的作品展,韩美林大师的世界巡回展获得了韩国观众的广泛关注。我们韩国的总统夫人也出席了开幕仪式。这是我们心与心相撞的活动。我们韩国文化院同样也举办了许多文化交流活动,我们免费开设了韩语课程,共有3000多名学员报名参加学习。另外,还举办了100余场的演出和展览活动。我们韩国文化院建院12周年时,来访人员已经突破了100万人。韩国的中国文化院也同样举办了15周年的纪念活动。中韩两国在各自国家互设文化院,通过文化院平台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活动。在文化交流方面,民间企业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文化院每年携手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走进中国偏远地区中小学,为孩子们捐赠图书,我们也会为这些学生演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这些学生更加了解韩国的文化。我们为中国的青少年提供帮助。这样的交流可以深化相互之间的理解。希望今后无论是中韩文化交流,还是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质和量上,都应该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新时代的主人,比起其他我认为更有必要、更多的开展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我们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通过沟通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人文、学术等领域更加广泛的进行交流。今后,为文化交流,我想提这样一段话,这句话是我们中国文联铁凝主席提出来的,文化应该是艺术教导谦逊的学校,它终身教导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并且有能力理解他者谦逊,并不是自卑,它内涵着开放、自省与自信,当我们有能力与不同文化相互凝视和倾听的时候,这凝视和倾听会唤起我们对自身新的发现,对世界不断的追问,对生活永远的敏感,对人类深层的同情心和爱,唤起我们在浑厚斑驳的现实中积蓄乐观的能量。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2019-12-15 12:29

主持人 李舫

谢谢韩院长。下面进入圆桌讨论环节。今天讨论环节将围绕三个主题:“互学互鉴,探寻中日韩文化合作新路径”;“融合创新,推进东北亚文明和谐构建”;“与时偕行,合力贡献亚洲智慧力量”。中国有句古话叫“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1999年11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韩国总统金大中,共同启动了中日韩合作。今年是中日韩合作的第20个年头。三国合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今天,中日韩三国文化界、新闻界朋友们聚集一堂,围绕“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这一主题,探讨推动三国媒体合作、文化交流、文明共鉴、如何再上新台阶。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嘉宾们还有哪些期待。下面有请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先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岸明先生,日本共同社论说委员森保裕先生,日本朝日新闻社中国总局长西村大辅先生,韩国东亚日报副总编辑宋平仁先生,韩国联合通讯社副总编辑郑在溶先生。

2019-12-15 12:31

主持人 李舫

来到四川以后,我们不能不提的就是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的文化使者,今天发现又有一个有趣的文化使者就是李子柒。今天早餐的时候还谈到她,刚才田蓉也说,为什么在成都会有这样的李子柒现象,因为成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细节,有着丰厚的历史资源,也有着蜂攒的人文底蕴,才有了这样一个会讲中国故事,在影片里很少说话,在视频里很少说话,但会讲中国故事的这样一个人。下面想请教经济日报郑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高局长。能跟我们谈一谈怎么样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样做好中国文化的推广,怎么样做好中国观点的表达。

2019-12-15 12:31

郑波

中日韩三个国家都是一衣带水,大家都是好邻居,搬不走的邻居,所以彼此文化又相通,经济又相通,技术各方面交流非常紧密,尤其在全球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三个国家,经济上的这种合作关系更密切,所以作为媒体来说,要做三个国家经济交流的使者,所以在交流过程当中,彼此要讲好各自的故事,尤其经济的故事,尤其是技术创新的故事,人文合作的故事。所以,彼此要说互相能听得懂的语言。彼此要强化新闻媒体的交流。

2019-12-15 12:33

高岸明

感谢主持人,我非常同意郑总,确实李子柒的现象,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大火的一个现象。就在几天之前,中国外文局在广州召开全国的外宣工作协作会,有很多的参会的人员都谈到了这样一个现象,认为是中国的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我想她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她触动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个很深刻的方面。刚才郑总提到我们中日韩三国文化相近,有着深厚的传统,同时有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我们之间相通处是非常多的。同时,我们这三个国家,中国在经济总量全球第二,日本第三,韩国是第十一,按照2018年的数据。三个国家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到全球超过20%,在亚洲占到超过70%。上午演讲里谈到电影产业的时候,我们三国的电影收入分别在世界排名占到第二、第三和第五,和我们GDP的总量有很大相似性,我想三国媒体应该在媒体的相互合作以及文化的交流方面做更多的事情。作为媒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履行社会责任,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把我们相近的优秀文化的传统转换为我们发展的动力,用真实的故事、用我们文化相近的一些底蕴来把它转换成我们发展的动力。

2019-12-15 12:33

主持人 李舫

说得非常好。接下来请教两位来自日本的朋友,日本共同社森保裕先生和日本朝日新闻的西村大辅先生。2018年中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其中有一位日本首相,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这个人就是大平正芳,他是日本探索时代的第一位首相,他上任以后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推动了日本邦交正常化,支持了中国改革开放,为中日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得这位老朋友。接下来您认为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为中日文化合作、文明交流做哪些工作?

2019-12-15 12:34

森保裕

我想我应该说什么呢?从昨天开始我就在想,今天也是在随时听大家的讲话,也在思考。对四川省的各位朋友,我可能是非常抱歉,其实我非常喜欢茅台酒,但是因为茅台酒太贵了,所以我总是买古井贡酒,我也非常希望全家便利商店能够卖古井贡酒,这样方便好买。不好意思,说一些玩笑话。整体应该说什么呢?最重要的是,我是评论员,所以也会写一些社评或者专栏,比如对中国的鲁迅或者老子这些中国的文人,他们的一些文章我都深受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像音乐、电影,我都非常喜欢。这方面的交流,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交流,除此以外还可以再加上东盟的一些比如越南,他们都会有各自特殊的、特别的文化。他们也会有一些很有名的作家,还有文化研究专家、评论家,我想如果是这些国家一起在这方面加强交流的话会比较好。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在描述人的时候,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还会跟时代、社会紧紧相连。除此以外,还会表达一些写作人想表达的东西。因此,像这些领域中的交流,能够把相互共同的问题挖掘出来共同探讨。比如说一些书的翻译,比如村上春树,在中国好象很有名,他的书也是因为有翻译版出现了才有这样的交流,还有中方的作家的作品会翻译成日文,我们也会读,这也是一种交流。正是由于制度不同,但是在文化以及在言论方面,我们是有相通之处的。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共同的地方,一起推进交流,我觉得这是比较好的切入点。谢谢。

2019-12-15 12:38

西村大辅

我是朝日新闻的西村。我11年前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在汶川和成都附近待了一个月左右,进行了一些取材和报道。所以,我看到了很多当地的情况以及震灾的情况,非常的震惊。还有当地人们强有力的生活能力和复原能力、救援能力都看到了。今天有这样的机会把它表达出来,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方面,其实我主要是在北京工作,也会看到一些很多相关的动向。中国和日本之间过去曾经有过许许多多曲曲折折的事情和问题,或者有时候会有风平浪静,有时候也会或风或雨,但是不论怎样,文化交流是非常强有力的纽带。比如说,我们朝日新闻是一个媒体,我们其实也是在文化方面是非常擅长的,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也查了一下和看了一下,2012年的时候,我们在故宫博物馆有一个《清明上河图》展览,来了很多人参观,我们当时参与其中了。之后还有一个兵马俑展,是2014年的时候,当时有好几十个兵马俑展,也把它带入到日本,然后进行了展览,在日本引起了热议,这些都是我们新闻社所主办的。之后还有《三国志》展,《三国演义》展。最近的曹操墓中间出土了很多文物,我们都会在日本进行宣传,每次在东京开展展览的时候都有几十万人来看,甚至有时候全国来看会有几百万人来看,看到这样的景象,我就会想到日本人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的文化和对中国的历史,是非常的关注、非常的觉得受吸引的。201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时候,也举办了很大的活动,是以中国的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我们在文化方面,只要我们展出和中国有关的活动,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会迎来很多关注。另一方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对日本,比如日本的小说、日本的动画,像我刚才所说的村上春树,都会很受关注和喜爱。因此,我们日本文化可能在中国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因此,可以看出来,中日两国之间在文化方面可以说走得很好,尽管在政治方面有时候会有好有坏、曲曲折折,但是文化一直没有间断过,一直推广得很好。最后,今年已经有900万人到1000万人的中国人来访过日本,可以说成为了历史最高的纪录,也就是说有这么多的中国人,而且他们是普通的老百姓,并不是政府的官员或者来出差的,他们是普通老百姓,有这么多人来到日本。可以说,在中日两国交流的二千年历史上来看,也是首次达到这个数字。因此,可能是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对两国交流来说是不幸的历史。但是,现在可以看出两国之间深深的友谊是不断体现出来,并且有很多中国人来到日本之后,可以直接和日本人交流,可以了解日本国家、日本国民,他们会对日本产生出更加友好的感情。我想,这些也应该今后继续推进,明年东京是2020奥运会,2020年是北京的冬季奥运会,所以相信有这两个大赛事,人际往来会更加多。谢谢。

2019-12-15 12:38

主持人 李舫

谢谢,您刚才说到旅游的数字,其实是两国人民用脚步走出来的中日友谊史,您刚才提到的村上春树,也是中国很多各个年龄段的人喜欢的作家,他一直在奔跑,他一边写作,一边在奔跑,是我们中国人民最喜爱的作家。您刚才说你做了很多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工作,在此表示感谢。下面请教两位来自韩国的朋友,宋平仁先生和郑在溶先生。中国有一个新词是“韩潮”。近年来,韩国在电影、电视、音乐、舞台艺术上异军突起,创造了很多现象级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风靡亚洲、风靡世界。比如2012年金基德的《圣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2019年奉俊昊的《寄生虫》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韩国艺术还创造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比如炸鸡啤酒、《江南style》、《可爱颂》,还有日常用的表情符号“笑哭了”,这都是从韩国的电影、电视剧、文化产品和产业当中。与此同时,中国改编的韩国电影《大人物》,韩国改编中国作家于华的小说《许三观》,中国的电视剧《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延禧攻略》,在韩国都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您两位如何看待文化在国家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呢?

2019-12-15 12:39

郑在溶

我来自韩国通讯社,我叫郑在溶,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对话会。非常感谢人民日报社,成都,是我第三次访问,2009年来过一次,三年之前也来过。昨天到了之后,我沿着这条河,大概七八公里,一直沿途,我徒步参观周边的景色,我们看到周边有很多的高楼大厦。成都的市民比起之前我感觉非常的活跃,有的人是在旁边散步,有人在聊天,等等。我自己从文化或者动漫,前面有很多嘉宾谈到,因为我不是这领域的。对这一方面我没有办法给予解答,我想对于东亚文化交流方面,媒体到底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对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像嘉宾谈到的中日韩三个国家从历史的经验来讲,我们是有共同的文化共同体,总体来说,我们三个国家一直是以友好为主,发展自己的经济,政治经济方面来讲,我们也逐渐地向东方转移,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中国是全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一个国家,韩国去年达到第11名。军事方面也是一样的,中国是第二位,日本是第三位,韩国是第六位。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我们这样一个规模,我们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在和平领域,我们可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想在今天这样的对话会议,也是一样的,在以中国为主导的,我们在世界的秩序的制定方面,我想中国应该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包括经济和军事力为主。虽然之前很多的方面,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我们是儒教为背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文化,所以中国一直引领着东亚的文化。中国为了引领全世界,我觉得有一些课题,我们应该去宽容,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价值观和周边的国家一起共融、共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领导力才是可以的。日本也是,虽然有历史的问题,为了东亚的共同繁荣,它也做积极的努力。的确,在一些历史问题上的确是相互有一些痛苦,但是我们应该去改善,面向未来。过去的疼痛应该去克服。我们共同集中我们的智慧。最后,为了东亚的和平,媒体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首先,我们是附属于国家的,但是我们应该起到一个媒介桥梁的作用,应该去克服自身的问题,然后解决存在的隔阂。这样的矛盾或者隔阂,对于当事国来讲并不是一个好事情,因此我们应该要去找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国民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我们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客观的去报道,不要以本国为中心进行报道。我们没有必要去刺激我们国民的感情,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相互的去体量。在成都举办名记者对话会,这样一个会议的举办,初衷是非常好的。

2019-12-15 12:40

宋平仁

我是来自东亚日报的宋平仁,我是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因为已经到了午饭的时间了,我想简单的谈两句。我今年是55岁,我年轻的时候,当时韩国没有流行歌曲,听到很多是日本歌曲。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开始听韩国的流行歌曲,现在BTS已经成为世界的明星。也许我的年龄比较大了,对BTS的歌曲不是很了解,年轻人倒是非常的喜欢,不仅是韩国的,国外的这些粉丝都来去听。我相信将来中国也会有这样的一些歌手将会展现。非常感谢。

2019-12-15 12:40

主持人 李舫

刚刚任总说了两个词非常好,中日韩三国关系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就是中日韩三国弹性的上线和下线。
我们知道一个星期后,三国领导人将在这里举行会议,将开展崭新的中日韩合作的新时代。今天上午的对话会到此圆满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希望这次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成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新契机,希望各位在座的嘉宾做中日韩文化交流的使者,携手并肩,共同助推中日韩三国友好交往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