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通报公安部服务“六稳”“六保”,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2项措施情况。为此,我们特地邀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李江平局长、刘宇鹏副局长,由他们介绍情况并回答提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公安部党委多次深入专题研究,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提出明确要求。在治安、交管、出入境等方面,公安部持续推出“放管服”改革措施,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了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公安交管部门连续推出数十项改革措施,全面实现一站快办、全国通办、网上速办,让群众满意,使企业获益,为基层减负,也通过提供便捷服务,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按照今年9月11日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公安部立足职能,紧紧围绕服务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聚焦群众和企业关切,坚持简化流程、减少环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近日,在深入调研、综合分析基础上,再次围绕“异地办”“便捷办”“网上办”三个方面,推出12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为群众生产生活和企业经营发展带来更多便利。
下面,我们就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李江平局长通报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近年来,我国交通大发展持续深入推进,人车路等交通要素保持高位增长,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65亿辆,其中汽车达到2.75亿辆,驾驶人达4.5亿人。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对交管工作的新要求,公安部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引领,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推行车检、驾考、号牌管理等改革基础上,2018以来又陆续推出了4批42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累计惠及8亿多人次,为群众企业减少办事成本400多亿元。为2000多万人跨省异地检车、考证和补换证提供服务,方便群众异地学习生活、干事创业;全面落实交管窗口“一证办、一窗办”,为群众减少办事材料6亿多份;交管互联网服务平台用户达3.54亿,提供网上办牌办证等服务21.9亿次。在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期,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应急防控车辆牌证“加急办、便捷办”,实行群众考试领证“延期办、容缺办”,办理加急业务6.6万笔,网办业务同比增长200%,全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明确要求,公安机关要立足职能,服务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动回应群众企业需求,进一步推出12项改革新举措,最大限度减轻群众和企业办事负担,惠民利企、赋能发展,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优化营商环境,此次改革,推出“异地办”“便捷办”“网上办”等三个方面12项新举措:
一是,在推行“异地通办”方面,推出4项新措施,推行摩托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推行摩托车转籍异地通办,试行私家车登记持身份证全省通办,推行二手车出口临牌异地通办,更好满足群众异地工作生活需要,更好降低企业办事运营成本,更好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二是,在推进“简政放权”方面,推出5项新措施,扩大私家车免检范围、优化检验周期,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请年龄,优化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申请条件,扩大驾驶人体检医疗机构范围,便利残疾人家庭共用车辆,进一步简化办牌办证条件程序,不断拓展交管城乡服务覆盖面。三是,在深化“网上服务”方面,推出3项新措施,推行道路运输企业信息查询提示服务,推行驾驶人交通安全记录网上查询,试点机动车交强险信息在线核查,运用交管大数据服务民生、赋能经济、保障安全,不断提升“互联网+交管政务”服务水平。
以上12项改革新措施将自今年11月20日起实施。为保证新措施顺利启动、精准落地,我们已制定配套制度规范,组织信息系统升级,部署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做好实施准备。下一步,将加强督查督办,狠抓改革落实,保证改革取得惠民利企的实效,让群众办事更便捷、企业营商更便利。谢谢大家!
下面,各位记者可以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我最近也想增加一个摩托车驾照,请问摩托车登记和考证有什么新举措?
近年来,公安部相继推出摩托车全国通检、新车免检等措施,大大便利了城乡摩托车主异地工作生活,目前已有142万辆摩托车异地检验,766.4万辆摩托车享受了新车免检的政策,减少群众交通、检车费用大约1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员、车辆、货物大流动持续增强,快递、外卖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在外地驾驶摩托车务工的人员日益增多,异地考领摩托车驾驶证需求旺盛。为此,在实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非营运小微型客车档案网上转递基础上,这次公安部再推出两项便利摩托车登记考证的新措施,方便群众在异地工作、生活。一是推行摩托车驾驶证“全国通考”。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地申领摩托车驾驶证,不需要再提交居住证或者居住登记凭证,进一步便利群众就近、自主考试领证。二是推行摩托车转籍信息网上转递。对在全国范围内办理摩托车转籍登记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到车辆迁入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不需要再回迁出地验车、提取档案,车辆信息网上转递,更加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减少面对面接触式办理业务,减少群众两地间往返、减轻群众负担。
机动车登记受到车主的广泛关注,请问这次改革推出了哪些具有针对性的举措?谢谢。
根据公安部《机动车登记规定》,目前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户籍地以外办理机动车登记,满足群众异地工作生活驾车需求;但同时需要提交所在地居住证明,以便提供精准化服务管理。
随着经济要素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群众在异地工作生活更加普遍。为进一步便利群众异地驾车出行,此次改革试行私家车登记持身份证全省通办,对本省户籍居民在省(区)内异地办理小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新车注册登记的,申请人可以凭居民身份证直接申请,无需再提交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便利群众省内异地购车登记,助推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交通结构不同等因素,这项改革先行在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2个省(区)试点,公安部将密切跟踪、及时总结、科学评估,根据试点实施情况有序推进扩大范围,不断拓展改革受益面。此外,对于已经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的地方,仍需按当地政策执行。谢谢大家。
现在在便利二手车出口方面咱们推出了哪些新举措?
二手车出口对促进与相关国家经贸往来,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2019年,商务部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印发《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试点推行二手车出口,激发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开展二手车出口创造便利环境,助推外贸稳增长工作。这次改革:一是便利临牌核发。对二手车出口企业收购机动车用于出口的,简化办理转移登记手续,可以直接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不需要再核发正式号牌,简化手续,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便利转移登记,对二手车出口企业在异地收购机动车的,可以在机动车原登记地直接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不需要返回企业所在地办理,减少企业两地间往返,降低交易成本。谢谢大家。
此次改革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有什么便利政策?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我回答这个问题。机动车安全检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的重要法律制度,对保障车辆安全性能、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公安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不断推出便利机动车检验的改革措施,实行小客车上牌免检、私家车6年内免检、跨省异地验车、网上预约验车、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等措施。目前,已有1.9亿车主享受免检政策,2223万车主跨省异地验车,1.1亿车主通过网上领取了检验标志电子凭证。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汽车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车辆保养维修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进一步放宽私家车检验的呼声较高。此次改革,公安部积极回应社会反映,经商国家汽车产业主管、质量监督等部门及相关行业,进一步改革车检范围和周期。一是扩大私家车免检范围。在实行6年以内的非营运6座以下小微型客车免检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免检范围,将6年以内的7-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纳入免检范围。每两年需要定期检验时,机动车所有人提供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凭证、车船税纳税或者免税证明后,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检验标志,无需到检验机构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二是优化检验周期。对超过6年不满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检验周期由每年检验1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1次,即私家车10年内仅需上线检测2次,分别是第6年、第8年。对10年以上的私家车,仍然按照原规定的检验周期执行,即10-15年的,每年检验一次,15年以上的,每半年检验一次。该措施实施后,全国将有1.7亿多私家车主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需要提示的是,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面包车实际使用中非法改装、客货混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此次暂不纳入免检范围。二是免检车辆如果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或者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对车辆安全性能影响较大,仍需按原规定周期检验。
据了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机动车检验制度,私家车的检验周期通常分两个阶段:一是新车设定免检周期,一般为3到6年,如法国、意大利、韩国等4年内免检,德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3年内免检,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分别为6年、5年内免检;二是旧车检验周期相对较短,免检期过后,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大多数国家每2年检验1次,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每年检验1次。此次检验周期调整后,我国私家车检验的周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基本相当。谢谢。
请介绍一下对于便利驾驶证申领条件方面的改革举措有哪些?同时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领年龄的这种限制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国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居民人均寿命提升、健康状况改善,使得群众生产生活中驾车出行需求持续增长,呼吁进一步放宽学驾年龄,进一步方便就近体检。
此次改革,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论证,进一步优化驾驶证申请条件。
一是放宽小型汽车驾驶证申领年龄。对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的年龄上限由70周岁调整为不作限制,对70周岁以上人员考领驾驶证的,增加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等能力测试,且需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提交体检证明。这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既便利老年人考领驾驶证,又保证身体条件符合安全驾驶要求,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
二是优化大型客货车驾驶证申领条件。申请大型客车、牵引车驾驶证的年龄下限由26周岁、24周岁降低至22周岁,申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年龄上限由50周岁调整至60周岁。同时,缩短增驾时间间隔,申请大型客车驾驶证的,由取得大型货车驾驶证至少5年缩短至3年;申请牵引车和中型客车驾驶证的,由取得大型货车驾驶证至少3年缩短至2年。这一调整,将方便更多群众申请大型客货车驾驶证,扩大职业准入范围,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促进客货运输和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安全标准不降低,要求增驾大型客货车驾驶证时无相应周期的满分记录,保证驾驶人守法安全驾驶经历,把好驾驶准入关。三是扩大体检医疗机构范围。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医疗机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乡覆盖面越来越广,更多医疗机构具备驾驶人体检能力。此次改革,对办理机动车驾驶证需要提交身体条件证明的,体检机构由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扩大到符合健康体检资质的二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方便群众就近体检。
另外,此次还推出了便利残疾人家庭共用车辆的措施,对于持有小型自动挡汽车驾驶证(C2)以上的人员,可以驾驶上肢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这项措施便利残疾人家庭成员及其他服务残疾人出行的人员共用车辆,更好保障残疾人权益。谢谢大家。
请介绍一下这次“互联网+交管”方面有什么样的新措施?
近年来,公安部推行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交管12123”手机APP等系统,形成集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为一体的交管信息化服务体系,交管互联网用户达3.54亿,提供网上办牌办证、事故快处、学习教育等服务21.9亿次。此次改革,公安部进一步创新“互联网+交管”政务服务机制,充分运用交管大数据服务民生、赋能经济、保障安全。
一是推行道路运输企业信息查询提示服务。公安交管部门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向道路运输企业推送交通安全风险预警提示,提供查询本企业机动车和驾驶人交通违法、事故等信息服务,方便企业强化源头安全管理、加强驾驶人安全教育、预防和降低企业运行风险。
二是推行驾驶人交通安全记录网上查询。驾驶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查询、下载近三年交通责任事故、准驾车型变化、交通违法和记满分等记录,方便其在申请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件、工作应聘等生产生活中出示、使用交通安全记录电子凭证,助推稳就业保民生,提升驾驶人诚信守法意识。三是试点开展机动车交强险信息在线核查。推进公安交管部门与银保监部门信息共享,在试点地区办理机动车登记、核发检验合格标志时,车辆管理所网上核查机动车交强险信息,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纸质凭证,进一步减手续、减环节,优化营商环境。在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新疆等8省(区、市)试点基础上,全国逐步推广推行。谢谢大家。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15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主持召开部党委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意见。下一步,全国公安机关将按照部党委的部署要求,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推出更多服务群众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政策新举措,以更高质量更优水平的服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 by www.people.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