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

人民网

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于10月18日召开。

9:00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相聚丹寨,迎来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的盛大开幕。

09:01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不断努力下,非遗保护传承意识极大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促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资源开发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联合主办,决定举办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

09:02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主要领导和嘉宾: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雒树刚同志;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贵州省委主委张光奇;世界旅游联盟主席、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万达集团副董事长、总裁齐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玉广;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相关领导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的会员代表和全国媒体界的朋友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09:04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首先请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致欢迎词。

09:05

罗强

尊敬的树刚副主任,晓峰会长、雍政部长、光奇副主席、段强主席、姚军会长、齐界总裁,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加快复苏,脱贫攻坚最后总攻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这既是对黔东南非遗保护传承的充分肯定,也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广泛宣传推介了“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靓丽名片。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和全州485万各族人民,向莅临此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大媒体记者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旅游部、旅游界的各位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09:06

罗强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东南部,辖1市15县,3.0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4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有“歌舞之州”“百节之州“生态之州”“秘境之州”美誉。

09:08

罗强

在市州层面,黔东南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全国第一、中国传统村落数全国第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全国第一,还拥有贵州第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还是“多彩贵州”最绚烂多姿的璀璨明珠。黔东南的非遗,得天独厚,多姿多彩,具有空间分布广、品种多、原始古朴、神秘奇特、传承广泛等特点,拥有巨大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特别是依托民族节庆、银饰、刺绣、蜡染、服饰、习俗等非遗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在保护中实现了创新传承,在传承中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十三五”以来,非遗赋能的黔东南文化旅游,游客突破一亿人次,累计带动110多万群众增收致富,有力助推了与全国全省实现同步小康。

09:09

罗强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我们期待各位嘉宾在论坛期间为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激荡思想、贡献智慧。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共谱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新篇章!

09:09

罗强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在锦绣黔东南度过愉快的时光!谢谢大家!

09:10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下面请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卢雍政致辞。大家欢迎。

09:10

卢雍政

尊敬的树刚部长、晓峰部长、姚军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今天我们和新老朋友相聚云上丹寨万小镇,共同启动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受孙志刚书记和谌贻琴省长的委托,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发展,特别是文旅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09:11

卢雍政

今天我们所在的丹寨万达小镇,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是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和精准扶贫的亮点,也是贵州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经济快速增长,连续增速九年位于全国前三,其中三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

09:11

卢雍政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还在持续向好。贵州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接近60%,全域地表水的水质总体优良,主要河流优良率达到百分之百。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应该讲也是捷报频传,从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已经成为减贫人口最多的省份。旅游业连续保持了井喷式增长的态势,连续四年贵州旅游业主要指标增数保持在30%以上。旅游经济的规模已经进入到了全国的第一方阵。一段时间以来,有识之士把贵州评价为“中一宝”,也就是中国的一个宝贝。贵州的地容地貌多种多样及人文资源丰富多彩,18个民族与日月共赏,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各美其美的文化天堂,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山地文化和生态文化的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当中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线,承接了多彩贵州的传世美名。全省列入人类非遗代表名录的有两项,国家级非遗名录85项,140处,省级非遗名录128项,1025处,培育非遗手工技艺从业者2万多人。黔东南的鲁山县被国务院扶贫列为国家首批非遗加扶贫十个试点地区之一。可以说贵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新水平,各族儿女的乡愁,也是多彩贵州的亮点。

09:11

卢雍政

我们深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民族凝聚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贵州高度重视包括非遗在类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创新实施了多彩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服务、文化版权服务工程,开展面向全省民族民间文化作品的全覆盖版权服务。建立了一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遗小镇、非遗村落非遗扶贫的就业工坊,打造了非遗周末聚、群众文化活动的平台,形成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融合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我们深知,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深入挖掘当代遗产的深入价值,让传统元素现代表达,绽放出时代的光辉。

09:13

卢雍政

围绕着非遗文化,特别是通过我们在非遗和中西合璧,非遗和民族文化等等这样一种结合上,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创商品,做大做强,线上线下拓展非遗产品的市场空间,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谋划,创造性发展,持续优化创新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非遗保护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大力推动传统工艺的振兴,推动非遗与文化产业的共生共长。深化文旅融合,持续提升丰富山地公园等多贵州风的品牌内涵,推出一批特色文化非遗的旅游线路和新产品、新业态,建设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强省,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一流的独家康养地。

09:14

卢雍政

丹寨万达小镇无中生有,方兴未艾,是一个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我们将以这次中国丹寨非遗周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聚合社会各方力量,支持万达丹寨小镇做优做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下去、活起来,最后预祝中丹寨非遗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不虚此行,为云上丹寨留下一个家,给多彩贵州带来美好的回忆。谢谢。

09:15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现在请世界旅游联盟主席,中国旅游协会会长段强同志致辞,大家欢迎。

09:15

段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应邀出席参加“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在此我代表中国旅游协会对中国丹寨的举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09:15

段强

贵州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既有秀丽的资源山水风光,又有历史悠久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重视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把文化和旅游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顺应转型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合作制改革,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设施建设,加强宣传推广,文化部旅游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多彩贵州的品牌形象声明远播,非物质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还存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气息,是一个民族真正的非遗文化。

09:15

段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旅游,中国的旅游发展非遗体验、非遗展示、非遗商品等广泛传播,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团体,激发了非遗的活力,同时取得好的社会效益,更好的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09:15

段强

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非遗,非遗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非遗充分的旅游业态提升了旅游品类,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的追求,非遗将在旅游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推动非遗与旅游的灵活发展。我们积极的看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许多很好的案例,特别是在脱贫的贵州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非遗旅游的融合已成为多彩贵州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色彩。

09:19

段强

当前,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旅游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加快构建双循环的重要方面,中国旅游协会愿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社会各界一起加强合作,携手共进,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共同开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最后,祝“中国丹寨非遗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9:20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下面请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姚军致辞,大家欢迎。

09:20

姚军

尊敬的雒部长、王晓峰部长、卢部长,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多彩色贵州这个充满人文魅力,极力具民族特点的非遗产之乡丹寨,共同见证非遗周的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此次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与会的朋友们百忙当中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09:20

姚军

近年来,我们能深深的感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特别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全国非遗保护传承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的深入认识,保护传承能力显著提升,政策法规体系和质量更加完善。特别是在文化和国家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的深入,相互促进,特别是今天在这里,丹寨创新非遗旅游的发展方式,丹寨县人高兴的知道,提前两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既成为发展的典范也成为非遗促进脱贫攻坚的一个范例。

09:22

姚军

为了更好的推动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今天这次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包括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等多家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主办。这本身也贯彻和落实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有超过1200万的会员,景区会员,在我们始终保持着开放、包容的理念,以及与兄弟协会、行业的合作交流,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这次联合的活动,动员行业力量,加大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形成推动非遗传承发展合力。下一阶段,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将进一步深化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交流与合作按照文化和旅游和发展的要求与方向,发挥各自优势,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旅游景区的融合发展,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作出我们的贡献。

09:24

姚军

同时,今天在贵州,在黔东南州,我还想说,华侨城与贵州,黔东南,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贵州省的黔东南州三个县建力定点帮扶关系,已经有三年之久,今年我们又与贵州省也与黔东南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多彩贵州以特色的地容地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它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的文旅旅游资源,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化与贵州,与黔东南的友好合作,共同把贵州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康养育度假旅游目的地,助力贵州旅游发展和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

09:24

姚军

最后,预祝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预祝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09:25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下面请万达集团副董事长、总裁 齐界致辞,大家欢迎。

09:25

齐界

尊敬的雒主任、王部长、卢部长、张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对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莅临表示热烈欢迎!感谢主办单位把这项全国性重大非遗活动永久落户丹寨万达小镇!

09:26

齐界

丹寨是中国“非遗之乡”,全县纳入非遗名录的项目多达145项,其中国家级非遗7项、省级非遗10项、州级非遗17项,丹寨平均每1200人就拥有一项非遗。丹寨万达小镇从早期规划设计到后期运营管理都突出非遗主题,突出本地非遗文化特点:小镇建筑体现本地苗侗文化,经营业态中非遗产品占比超过70%,还邀请丹寨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落户小镇,周周举办非遗文化主题活动。丹寨万达小镇已经成为全国知名非遗特色小镇,中国非遗周落户丹寨是实至名归。

09:26

齐界

丹寨万达小镇是万达丹寨扶贫的核心项目,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丹寨乡村振兴。小镇开业3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收入120亿元,拉动丹寨20个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带动丹寨县5.88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使丹寨县比计划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摘帽。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小镇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小镇酒店天天满房。

09:27

齐界

万达丹寨扶贫已经成为全国社会扶贫的成功典范,全国社会扶贫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全国社会扶贫“丹寨论坛”先后在丹寨万达小镇召开。去年万达丹寨扶贫还入选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今年丹寨万达小镇刚刚又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扶贫优秀案例,可以说丹寨万达小镇也是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09:28

齐界

中国丹寨非遗周的举办无疑将给万达小镇品牌带来巨大提升,丹寨将以此为契机,聚集全国非遗资源,形成非遗文化产业链,打造全国非遗中心,进一步推动丹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

09:29

齐界

作为非遗周的承办单位之一,万达将和各方共同努力,把中国丹寨非遗周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非遗新品牌。最后预祝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9:30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下面请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致辞。大家欢迎。

09:30

王晓峰

尊敬的雒主任、尊敬的雍政部长、光奇副主席、段强主席、姚军总经理、齐界总裁,各位领导,同志们: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主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政府、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丹寨)非遗周,今天在丹寨万达小镇隆重开幕。此时此景,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充分体现了大家对中国(丹寨)非遗周的关心支持;尤其是雒树刚主任,一直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关心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工作,今天还专程到现场指导,一会将为我们做重要讲话。为了中国(丹寨)非遗周的顺利举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政府、丹寨县政府和万达集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给予大力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非遗司、资源司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在此,我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09:32

王晓峰

丹寨小镇是万达集团打造的一个国内新兴旅游景区,是贵州旅游的一张新名片,也是贵州非遗的一个集中展示区。在丹寨小镇举办非遗周活动,是非遗进景区的一次成功探索,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非遗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是文化和旅游融合最自然、最紧密、最深入的领域。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下,广大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怀着对历史、对民族、对家国的情怀,把非遗事业作为对老祖宗、对当代人、对下一代的责任,积极投身到非遗保护与传承中,非遗保护工作得到广泛响应,日益深入人心,逐渐蔚然成风,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最鲜明的时代特性,最靓丽的文化风景。我们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是以当代生产生活为中心的文化实践,让传统工艺、传统设计通过再现、再造、再生,走进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才能真正实现保护的价值,实现双赢。随着旅游业的强劲发展,越来越多群众参与到旅游中,以旅游方式频繁走进文化景区和文化场所,参与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旅游需求从“看热闹”向“看门道”转变。因此,让非遗与旅游更好地融合,不断增强旅游的文化竞争力,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成为旅游发展的必然。

09:34

王晓峰

同志们、朋友们:旅游,入眼的是风景,入心的是文化文明,现代旅游不仅要使中国的山水入眼,更要使中华的文化入心。中国(丹寨)非遗周主题是非遗进景区,是“非遗+旅游”,是一次有文化的旅行。我们将深入总结全国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案例,大力推动“非遗进景区”,在旅游发展中传播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最后,祝各位嘉宾朋友们度过一个美好、精彩、快乐的非遗周。谢谢!

09:35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下面请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雒树刚讲话,大家欢迎。

09:35

雒树刚

尊敬的卢雍政部长、张光奇副主席、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同志、尊敬的段强会长、姚军总经理、齐界总裁,尊敬的罗强州长,袁尚勇书记,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如诗如画的贵州丹寨,隆重举行“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开幕式。在此,以下参加丹寨非遗周的各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和平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09:36

雒树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保卫的精神财富。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仅要有丰厚的物质文化生活,更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非遗文化遗产既是人心的纽带,又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传承发展面临巨大空间,社会各界对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关心非遗、了解非遗的内在更加的强烈,自觉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意识不断增强,为非遗保护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09:37

雒树刚

我希望非遗保护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非遗,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水平,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流传。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些年,省委省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深入挖掘、有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和正在统领贵州文化和旅游的鲜明特色,成为助力贵州扶贫脱贫工作的强大支撑,成为贵州旅游业的强大动力。

09:38

雒树刚

贵州省丹寨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省份,资源丰富,在美丽的丹寨万达小镇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既是展示非遗保护成果,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举措,也是带动丹寨旅游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丹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是非遗保护的行业领头人。昨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产生了新一届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同志当选,晓峰同志是文化与旅游兼明,支撑了旅游工作,深爱中国传统文化,又调动了文化工作。这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要与多方人员牵头举办“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我相信这次活动会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内容,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入融合,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最后,预祝“中国丹寨非遗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09:45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接下来是首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的启动仪式,有请几位领导上台启动“中国丹寨非遗周”。

09:45

开幕式主持人 张雅芳

祝贺“中国丹寨非遗周”顺利开幕。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开幕式到此结束。

10:00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们刚刚分享了中国丹寨非遗周开幕的盛况,也聆听了各位领导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心得。今天各位专家聚在这里,我们为文化和旅游,特别是非遗旅游的发展进行探讨,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瑰宝,文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发展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就是让非遗怎么与当代的生活、怎么与我们新型发展的文旅经济有机会融合。1月12日,总书记在广东视察,第一站到潮州,他观看了非遗,总书记讲,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今天各位专家、领导聚在一起,围绕着推动中国非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进行深度探讨。欢迎大家来到这一个论坛。

10:04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论坛的嘉宾,他们是:文化和旅游部一级巡视员王晨阳同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张雅芳女士;中国旅行社协会秘书长孙桂珍女士;贵州省文旅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许风伦同志;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女士;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书记袁尚勇先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先生;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部一级巡视、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先生;万达集团首席总裁助理刘明胜先生;中国旅行报社社长徐行先生。出席论坛的还有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相关领导同志、非遗和行业的专家,全国媒体届的朋友们,欢迎各位的到来。

10:05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下面,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正式开始。首先我们有请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一级巡视员王晨阳先生致词,请大家欢迎。

10:05

王晨阳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金秋时节,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贵州丹寨共同迎来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论坛,在此我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向参加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非遗传承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10:05

王晨阳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随着民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游客正在由过去的看山、看水、看风景向看文化转变,希望感受旅游目的地不一样的文化与风俗,体验与当地居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正是因为文化的多样与差异,正是着迷于各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了旅游的需求,很多旅游产品实际都是产品旅游,深度游都是文化游,旅游的发展为非遗的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拓展了渠道,插上了翅膀。

10:07

王晨阳

所以,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对于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对于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高度重视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工作。一,组织举办非遗+旅游专题培训班,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不断提升非遗传承人保护工作者,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识。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指导中国旅游报社开展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征集宣传活动,遴选发布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指导开展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今天下午,中国旅游报社将发布12条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三,支持并指导各地先行先试,探索非遗主题,支持各地将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等旅游目的地,支持各地利用非遗中心、工作室、文化厅等空间,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支持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和丰富节日旅游的文化内涵。

10:08

王晨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珍贵的、稀缺的旅游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原则中指出相互尊重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和相互欣赏。在各国之间,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互动中成风气,为创造、保护、延续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群体和个人的所有互动,应以透明的合作、对话、协商和咨询为特征,并取决于尊重其意愿,使其事先持续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之下而定。

10:09

王晨阳

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群体和个人应从源于这类遗产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的保护中受益,特别是社区成员或其他对其研究、使用、宣传或改变。所以,我们在此举办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论坛,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全社会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中,非遗保护有关文理原则的关注,讨论和思考,希望通过专家学者们的智慧,交流思想的碰撞,进一步明晰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原则,引导行业从业人员和游客心中树立起欣赏、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非遗传承发展客观规律的意识和理念,并促进相互欣赏和尊重,关注和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群体和社区的意愿和合理诉求,使他们在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参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并使他们从中获得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受益,从而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0:09

王晨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让我们以此次论坛活动为契机,牢牢把握非遗和旅游融合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独特优势,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最后,祝愿本次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10:10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谢谢。下面有请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许风伦先生致词。

10:10

许风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同志们、朋友们,今日水绿秋山林,在这金秋时节,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云上丹寨万达小镇,共同探讨中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这个主题,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在此,我谨代表贵州文化和旅游厅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10:11

许风伦

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是自然生态的大观园和民族文化的大观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18个世居民族生生不息,心火相传,构成多彩贵州的绚烂色彩的民族文化,让贵州拥有民族生态博物馆的美誉。留下了众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实施文旅融合,创新形成非遗展示、文化展演、旅游展销、三站合一主题营销模式,发布了贵州文化旅游十大文创产品、十大经典名歌、十大名小吃,推出非遗小镇、非遗工坊和非遗基地,聚力打造了镇远古城、清远古镇、西江千户苗寨、丹寨万达小镇、丹寨石桥等一大批名镇、名村,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展。

10:12

许风伦

我们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持续推出一批以非遗等文化遗产为特色的旅游,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非遗小镇、村寨和商品示范街区,振兴传统工艺,开发特色非遗旅游产品。做大做强贵州品牌,积极贯彻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非遗保护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多彩贵州品牌,培育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设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强省。

10:13

许风伦

丹寨万达小镇是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活动活态样板,这次中国非遗与旅游发展论坛在万达小镇举办,契合文旅融合发展。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今天群贤毕至,必将对非遗与旅游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期待大家为贵州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意见。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0:14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谢谢。下面我们有请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尚勇先生致词。

10:15

袁尚勇

尊敬的王晨阳巡视员、许风伦厅长,各位专家和各位的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这是我县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丹寨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丹寨县的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表示崇高敬意!向心系贫困、情牵丹寨的万达集团表示衷心的感谢! 

10:16

袁尚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留存到现代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方和民族的文化灵魂。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扶贫的深度融合,助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万达集团以非遗文化为基础打造独具特色的万达小镇,自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单日接待人流量最高达12.63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亿元;小镇创造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6407名、间接带动1.3万名丹寨贫困人口增收。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丹寨非遗周活动,其目的是以活动为契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非遗文化名度和影响力,为丹寨走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开创新未来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10:18

袁尚勇

非遗是丹寨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丹寨人民剪不断的乡愁,独有的文化特质铸就了风采别样的地理坐标。丹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厚地。历史上数支苗族迁徙定居于此,是全国唯一完整保留祭祀蚩尤的“祭尤节”的地方,隋朝时属牂牁郡,唐朝属黔中道应州地,宋朝属夔州路绍庆府,元代始有建置。清雍正七年十二月(1730年1月),朝廷准建八寨厅,一直沿至民国初年。悠长的文脉,让丹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扬扬洒洒着旺盛的生命力。丹寨是一个民族文化浓郁的圣地。拥有7项国家级、21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以锦鸡为象征的鸟图腾文化、声名远播的古法造纸文化、响誉国内外的苗族蜡染、古朴靓丽的八大支系苗族服饰等文化元素。被省政府命为“非遗”文化之乡、锦鸡舞艺术之乡、古法造纸艺术之乡、苗族蜡染艺术之乡、鸟笼艺术之乡、芒筒芦笙艺术之乡,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丹寨是一个康养度假的福地。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4.5℃,给人带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自然享受;丰富的降雨量和高海拔、70.68%森林覆盖率,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龙泉山万亩杜鹃、猫鼻岭省级森林公园、岔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黔东第一瀑”排庭瀑布、千姿百态天然彩色溶洞金瓜洞、疲惫心灵的栖息家园高要五彩梯田、天下奇泉打鼓井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展演着山与水最美妙的合奏,让人流连忘返。丹寨是一个投资兴业的净地。县城距省会贵阳市110公里,距凯里市50公里、都匀市40公里,深度融入“凯里半小时经济圈”和“贵阳1小时经济圈”,是贵阳、重庆等地通往“珠三角”及东南沿海的“桥头堡”,成为贵州省南下通道经济带和承接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基地”。金钟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开发区。相继获得“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特色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可以说,丹寨既有自然与人文的相映成趣,也有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融,更有发展与生态的相得益彰。

10:19

袁尚勇

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围绕“云上丹寨·非遗之乡·康养福地”的品牌定位,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加快“一山一城两镇五园八寨”景区景点建设,推动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云上丹寨新未来。

10:20

袁尚勇

最后,祝愿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10:20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谢谢袁书记的致辞,下面我们论坛进入专家主旨演讲阶段,首先有请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萧放作主旨演讲。

10:21

萧放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我报告的题目是文旅融合下的节日类非遗传承与非遗资源的开掘利用。

       今天“非遗周”讲这个话题我觉得特别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贵州节日非常多,节日资源非常丰富,而节日是非遗的主要内容之一,非遗怎么去旅游,旅游怎么利用非遗让它发展的更好,这些要做一个探讨。

       大家知道传统节日是一个重大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人文关系与消费习惯集中的“展示日”,传统节日是宝贵的文化资产,它也是现在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文化资源。

       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特别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服务现实社会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价值。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对非遗的保护原则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各种遗产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保存、宣传与弘扬、传承和振兴,特别是传承和振兴,就是这些保护原则,我们对非遗资源的开放和利用,将他们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生计方式与精神状态结合起来,让具有传统特性的非遗的文化因素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

     贵州号称“百节之乡”,节日文化是我们贵州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丰厚的文化资源。

       贵州同时又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这两个大的独特资源优势,所以我们贵州的文旅之路有了非常美好的前景,但是我们这些资源的优势并不等于具有现实的经济文化优势,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的理想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贵州已经做了很好的实践,包括今天所在的万达小镇。

       第一,传统节日类非遗的资源类别。节日类非遗的资源有哪些?节日是人们在特殊节点上把自己的精神、情感和物质财富都聚合在这个点上,在那个点上来集中呈现,所以它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一个遗产。根据节日非遗的内容分为三个大的类别。一个是物质层面的资源,一个是节日社会层面的资源,再一个是精神生活方面的资源。

       一,节日物质资源。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别是在饮食资源里面有特别的表现,传统的这些节日大家都知道,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节日食品,但是我们贵州的节日更是有自己特色的食品。

       每一个节日食品里面其实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一种民俗情感,大家通常说知道一些酸菜鱼,但在传统社会里面它是节日的美味,是招待客人重要的东西,所以里面有很多情感寄托,也有丰富的传说,所以每一个食品都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同时有时候还是一个献祭的食物,所以它里面有精神的内涵。所以,这些节日食品构成了一个丰富的节日物质文化传统。节日资源不仅仅是节日饮食的问题,还有相关的“节物”,通常在生活中所使用的那些用品也是节物资源。

       二,节日社会层面资源。节日是社会团体的时机,就像“非遗周”是我们新的节日。地方社会依靠节会建构自己的社会联系,刚才讲了地方认同,地方协作要依靠节日节会的时间。

       三,节日精神资源。通过这些仪式、庆典,我们的地方社会的人通过它推出也是文化技艺里的重要机会。所以,这三大节日是我们的节日传统,也是我们的节日资源。

       第二个问题,传统的节日类非遗资源如何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下,如何将节日非遗资源合理有效的转化为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在充分认知非遗资源特性,尊重非遗文化遗产持有者的前提下,慎重的考虑与选择。根据2015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第四条,创造保护延续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和个人的所有互动应该以透明的合作、对话、协商和咨询为特征,并取证尊重其意愿,事先知情同意前提下来进行选择,我想这个原则我们在做旅游的时候应该去遵守,要事前持续知情,让持有者同意才可以做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一点,节日资源的选择。资源很丰富,三大方面,但是三大方面不是所有都能够运用,哪些东西可以运用,哪些东西可以有效的运用,需要去做选择,要选择适合时代、环境和社会需要,并具有旅游特性的资源,要把节日资源转化旅游资源必须要经过这样的方式。

      一,节物资源是节日中最外显,最易于为人感知,也容易进行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节日的物质方面容易被利用。其中饮食大家特别关心,而且年轻人最喜欢吃地方饮食,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转化途径。

       二,节日的社会性活动资源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的,因为它有人气聚集的社会效应,也是我们旅游的重要时机,所以节日资源的社会扩散效应应该关注。

       三,我们要对节日精神资源的选择特别慎重。我们贵州在很多方面做了实践,做了探讨。

      第二点,节日资源优化。节日资源很好,但是怎么使它更好,节日资源很丰富,但是要把它转化旅游资源的时候应该充分保护非遗的文化肌理,充分重视非遗核心内涵的保护和传承,充分尊重非遗持有者的感情,对相关节日资源进行优化、萃取,特别是要确定旅游关键性节点。其实旅游关键性节点的确定,我们的节日是根据自然确定的,主要在春秋两季,时间节点我们有把握,我们根据节日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我们的旅游路线与旅游产品,因为我们民族节日常常是一个村寨一个村寨连着的,串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线路,可以持续的去游客。

     同时,我们那个节日还是各种资源的集中展示平台,充分把节日作为一个平台,各种非遗在这个平台上集中展示,让旅游者作为欣赏或消费,春秋时期可以充分利用。

     把节日作为一个非遗相关项目的综合展示传承平台,比如说手工艺物品、民族艺术等,还有对历史文物的追念都可以放在历史文物平台里面做,所以它的综合性是非常强的。我们把节日的时空传统重视好,把节日的历史脉络把握好,把节日地方的情感凝聚在一个时间点上就会达到我们的旅游目标。

      第三点,乡村文旅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均衡原则,我们在做乡村文旅融合的时候要重视非遗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度”的掌握。

      一,非遗内涵的保持与资源可活化原则,非遗资源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属性,在文旅融合的时候不能因为旅游而肆意损耗甚至丢弃非遗的文化内涵,既然把非遗作为你旅游的一个主体,所以你在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保持非遗文化内涵,怎么表现是另外,但是表现过程中不能损耗和丢弃,所以我们说要重视非遗遗憾的动态性和活态性,非遗不是一成不变,非遗讲真实,非遗还是在动态中发展,但是基本内涵是要持续传承。同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能旅游,需要分别慎重选择。一般来说,具有生活属性的文化利用,比如说节庆、礼仪、饮食等。

        二,文化传承与旅游娱乐并重的原则。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比如说民间表演艺术、民间传说、民间手艺、民间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景观,这些东西都可以让旅游者得到很好的欣赏,真实的获得价值。

     三,社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原则。非遗资源利用有利于文化社会建设,也可以将非遗资源变成可以获取经济效益的资本,当然反对忽视非遗传承特性的滥用,如果要将它转化为旅游资源也需要资金,包括丹寨的贫困县,万达集团的进来,让我们的小镇做了很好的传承。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在利用这个时候的一些原则。

       在节日资源的开发中可以引入资本,但是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保护单位要把握好平衡原则,非遗可以利用资本,但不适宜资本化,因此政府和旅游部门在选择开发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预期的效益产出和投入,但是非遗的传承与根本性原则我们必须遵循,因为我们是以非遗作为旅游的主体,如果其他的旅游可以涉及很多,纯粹是感官的东西都可以。

       所以,国家非遗传承保护的生活化,文旅融合的社会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的强烈保障,充分发挥非遗保护协会的职能,扶持一批民间文化振兴会或者传承会,以政府社会组织、村民主体来协力的工作方式共同推进我们的文旅融合,特别是乡村旅游我们要充分调动村民的主体参与,他们内生的动力才是我们乡村文旅持续的保障。
       昨天苏主任介绍的郎德上寨,他们就做的非常好,其实我们已经做了很好的探讨。我的发言就到这,谢谢。

10:35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谢谢,他刚才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在作为非遗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中间,怎么和旅游有机融合。要使旅游经济提档升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推手。下面有请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先生做主旨演讲,大家欢迎。

10:35

魏小安

      大家上午好,我还是第一次讲非遗和旅游的关系,原来很关注,因为走遍全国,到哪都会接触到非遗的文化现象。但是要想系统地说一说不太容易。我今天的题目叫五美具:非遗深化与旅游发展。我强调的是深化,这里面有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我们的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来的?农业社会上千年甚至几千年,沉淀到今天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我们最近四十年工业化迅猛发展,在今天我们来讨论如何保护、传承农业社会的文化现象,这个题目是很难的。

       可是,旅游起来了,不同了,旅游起来了使我们许多非遗的产品进入了市场,有了这种市场,就会转化,就有了活力,就有了生命力。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非遗博大精深,到处都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是我们的资源,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要把它转化成产品推到市场上去,这样它才可能真正具有价值,这种价值首先是经济价值,如果没有经济价值,非遗就走不出,其次是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个问题有很多争议,比如有人现在就在说,我们的非遗过于商业化,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觉得我们的非遗不够商业化。因为不够商业化,所以缺乏市场活力。所以我想谈的第一点叫非遗的资源化。

       首先我们说三古,古城古镇古村庄,之后说六古:古道古关古街区。之后说九古,古渡、古树、古庄园。然后叫做泛古,古诗古观古祠堂,古桥古驿古码头,古堰古梯田。还有全古,古史古事古名人,古诗古词古文章,古风古俗古传统。这些会产生独特影响。所以泛古是我们的物质文化遗产,全古实际上就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之所以我理了这么多,是因为这么多事一件一件都办了,我们已经开了四届三古、六古、九古、泛古的论坛,就是想推进。

       第二,非遗集中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定义,有关部门也有一个定义。我归纳下来,非遗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美好追求。从实践发展来看,可以归纳为五美,这就是我题目上说的五美具。美说美文,这是传说和文字。美技美器是技艺和器物。美食美味,是食物和体验。美乐美舞是戏曲和乐舞,美俗美境是民俗和境界。我觉得非遗的核心就是美的追求。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如果这个非遗给人的感官不好,不是美的追求,恐怕很难维持。

       美的追求是我们第一位的,如果说你的很多民俗,你的很多文化,是你的禁忌,是你的信仰,我们尊重,但这些东西就不必端到市场上来,端到市场来的必须是美好的东西。

       第二怀旧的追求。第一种是直接的感受,比如像我经历过农业社会,我也在农村生活过。我看到很多农村的现象一下就会想起我小的时候,这就是一种直接的怀旧的需求。当然还有一种是我没有经历过,间接有一种距离感。但是距离也产生美,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城市的孩子们,之所以看重非遗是距离产生美。所以怀旧的追求,我们就得研究如何怀旧。绝不是全面复古,一定是怀旧的形式,享受的本质,这个旅游者出来追求的时尚浪漫享受,你让他出来受苦,他肯定不接受。所以有一个词我始终不赞成叫文化厚重,你把一个又厚又重的东西压到旅游者的的头上,对不起,我用脚投票,我不来了。我们中国词汇这么丰富,为什么非要用这么一个词了?但是我们很习惯用这样的词,但是同样怀旧是一个层面,真正层面是追求意志的生活。

       第三说到底是对生活的追求,非遗是传统文化的文化结晶,所以和当代生活要发生联系。欣赏、学习融入,刚才讲了一句话就是非遗进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旅游,我非常赞赏这句话。这里面涉及到非遗保护协会,严格地说,我觉得只强调保护说窄了,应该是保护与利用结合。非遗是保不住的,但是由于有了当代市场,所以我们才可能把它保下来。否则怎么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产生了一个价值的综合化。作为产品的价值,就是非遗产品,作为衍生的价值,作为实体的价值,作为市场价值和长远价值,五个方面的价值,我觉得在丹寨充分体现出来了。我这是第一次来丹寨,闻名已久,3年时间,1900万客人,15亿投资。无论从五个方面的哪个方面价值来说都完全体现了,更何况这个地方形成了一个非遗产品的聚集地,形成了非遗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这样的东西,我们就反过来讲,它为什么成功?昨天到今天,丹寨给我的感觉是一流的旅游产品,这个旅游产品的集合力,既有物质文化的体现,也有非物质文化的集中。这里面我们不能完全追求原真。所以这些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非遗的形成一直到今天,应该说是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反过来说,之所以丹寨能从过去够留下这么多非遗,两个字:贫穷。因为你穷得都没有破坏的力量,你来不及工业化,一下就进入后工业化。所以贫穷留了一个好山水。到了今天我们发现它价值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这40年变化太快了,很多事情没有反应过来发现又不同了。所以在这里面,作为旅游的追求。强化保护、淡化开发,强化利用,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注重利益,强化和谐,注重发展。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如果传统不和现代结合,这个传统有科研的意义、有历史的意义、有文化的意义,所以这里面需要一系列的追求,最终达到一个和谐发展。

       我想了几句话,从非遗和旅游的关系来说。第一句话是叫非遗培育志向,非遗的传承人对自己的文化要自尊自信自爱。反过来说,怎么达到这个自尊自信自爱呢?第二句话叫非遗需要智慧、智力的注入,需要学者发挥作用。更多的智慧是当地原住民的智慧,智能推动就是当代社会、互联网、网红这一套。第三,非遗建设机制,第一是保护机制,保护机制的核心是动力机制,老百姓愿意保护的,因为他觉得保护对他来说有利益,所以才有积极性。这几年我们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老百姓都知道,凡是古的东西就值钱,一个石条,一个木头件,哪怕几片瓦都值钱。正是因为有了利益,所以才有了保护的动力。这里面我们不必讳言利益。第二是传承的机制,也涉及到利益,非遗持有人怎么传承,非遗传承人怎么传承,我们现在有些政策支持,但是这是短期,长远发展怎么办。日本的制度叫文化财产,也是政府支持,他就是让你文化财产的持有人收入达到中等水平,达不到这个水平没人传承。比如非遗的持有人月收入两万,传承人月收入一万,徒弟月收入五千,大把的人都会来干。如果只能有两三千的收入,随便打工就能超过,凭什么要传承这个。你说这是你的文化,你要热爱,人家说了,我的文化我还不知道热爱吗,但是热爱不能当饭吃。这是一个最核心的问题。

       比如说我在北京看过一个非遗的展览,有一个工匠,用木棍做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一个建筑五千块钱,我就问你要做多长时间?一个月,我说你怎么能卖五千?他说五千还没人买呢。他说我儿子都不干,很简单,在北京一个月五千块钱能活吗?后来我就给他提了个建议,我说你在后面加个零,你不要老强调你的非遗传承,叫做非遗贵重礼品,五万一个你就卖出去了。后来真是,五万一个可以出去,五千一个没人理。这就是一个传承机制。这种传承机制的核心。
       第三就是市场机制,就是和旅游结合,因为旅游实现了非遗产品的市场价值,也实现了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第四个就是非遗提高品质,我们很多非遗产品,严格地说品质是不行的,他们那个地方的地域有关系,比如到了江浙沪,那些非遗产品品质非常棒,价格还合适,但是到了落后地区,比如海南我的一个朋友搞了30年的鸟笼子,我说你要改一改了,我挂起来不好看,要用没得用。第一非遗提高品质就是要精心,第二要精细,第三要做成精品。刚才我说这五美,非遗在这五美里面都需要提高品质。我们从小吃出来的,我们就觉得好吃,这是人的口味就是小时候决定终身。但是我们要走向市场就得改革,所以我们贵州的非遗这么丰富,可是不改革,不形成市场机制,就很难往下走。同样,全国的非遗来说也是这样,我就感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现在我说一个最简单的叫旅游推动非遗,旅游实现非遗的市场化。再深一点说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因为它要摧残农业社会的一切。后工业化时代,我们就要回到工业社会,把农业社会的东西重新挖掘出来。但是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对非遗的要求,就是我刚才谈的这四个机制,长远要靠这四个机制,我就说到这儿,谢谢大家。

10:50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为一个旅游专家魏小安先生这一番讲话对我们是一个冲击,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中,我们站的什么视角,需要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观点,我想魏小安先生刚才这一段分享对我们深入推动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会带来很多起色,谢谢小安先生。下面我们有请世界旅游联盟刘士军秘书长作主旨演讲。

10:50

刘士军

       尊敬的雅芳会长,尊敬的许厅长、袁书记、小安教授,我就不一一说了,好多老朋友,还有新朋友在这里。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丹寨参加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论坛。

       我们常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从来就是相生相伴,互融互促的,我长期从事旅游工作,在这行也待了30年了,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地方的地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的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实践受益良多,特别是在一些旅游目的地,当地非遗以特有的形式向旅游者进行展示,把文化鲜活的呈现在旅游者的面前,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也使我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解逐步的深入起来。

       第一,非遗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每一种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既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适应人文环境与历史的互动中始终秉持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共同创造了极其庞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承,既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成为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标识,也成为连接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成为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向前强大的精神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知道,包括文化遗产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等等,也包括传统的手工艺。目前,中国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数量是世界第一的,有137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人有1986位,这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中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既要保护好,也要传承好,同时也要发展好。

       我们应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看到可挖掘、可利用的文化内涵,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新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更好的体现非遗的宝贵价值。

       第二,非遗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支撑,非遗既要传承,更要传播,我们都有一些共同的感受,非遗对游客的展示,刚才我们在开幕式前也去看了咱们一些非遗展示,当场我也买了一块蜡染围巾,我觉得它特别精美,给让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游客在体验中了解非遗,接触非遗,受到当地文化熏陶之后,感兴趣的游客纷纷买单,我刚才体验了一把,感受非常深,或参与非遗体验,或购买非遗产品,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在掏腰包。

       非遗需要市场,我们应该深入市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和模式,推动大量非遗产品,结合旅游开发来拓展市场渠道,旅游需要非遗,我们应该加大非遗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普查、梳理和挖掘的力度,以文化创意为依托推动更多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出一批非遗欣赏、非遗体验、非遗研学、非遗产品选购等综合类的景区、线路、产品等等,在提升这些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同时,有机融入非遗的创意、演艺、体验、展示等等,通过非遗项目和现有的产品合理整合,赋予景区、景点、产品更丰厚的文化历史内涵,满足游客吃非遗、玩非遗、赏非遗、学非遗、购非遗的需求,使之成为我们旅游的新卖点和新亮点,应该合理的让游客自愿的把兜掏出来,把兜掏空,这就是我们最佳的旅游产品和宣传。还可以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非遗主题的展示、展览、展演、讲座、论坛等等,像今天这样,以及咨询服务,来展示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非遗既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丰富旅游产品内涵、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三,非遗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扶贫的有力抓手。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关之年,也是决胜之年,非遗+扶贫对推动非遗传承保护、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了第一批十个非遗+扶贫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两年来,非遗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全国393个县国家级贫困县和150个省级贫困县开展了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全国共设立了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了46万落后人参与就业,带动了20万建党离岗贫困户脱贫,充分体现了文化与旅游,扶贫与扶植相结合的呈现和作用,极大的体现了贫困群众的文化自信和动力。

       今年10月10号,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世界银行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举办了世界旅游联盟的新闻发布会,我相信很多同仁都看到了媒体的发稿量非常高,徐社长也帮我发了一篇大稿子,我们发布了从2018年—2020年,这三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100个案例,这100个旅游案例里面其中89%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这些案例向国际社会讲述了旅游减贫的中国故事,贡献了旅游减贫的方案,贵州有9个,是最多的,其中就有非遗与旅游融合。增强当地的吸引力推动旅游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在此,我想简单的分享贵州今年入选案例的两个,一个案例就是万达集团的丹寨小镇,2011年丹寨贫困发生率为49%,全县大约一半是贫困人口,万达集团结合20多年的扶贫经验,从丹寨县的贫困实际情况出发,与丹寨县政府签订了扶贫协议,使丹寨万达小镇从默默无闻的贫困县变成了旅游新星。万达丹寨项目的核心,小镇以传统特色的建筑为基础,大家都看到了,以丹寨历史文化传承和民族风情为核心,以非遗文化为切入点,兼顾了苗乡文化和蚩尤文化,将丹寨七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融入了,打造了一座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养生小镇。大家已经在这儿都看过了、体验过了,应该说丹寨小镇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减贫的经典案例。

       第二个案例,也是我们会员单位穷游网,与黔东南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非遗蓝靛染为依托,那个苗银打的,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民族手工的幸运感。我们还准备联合一些会员单位,还要买一点,作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小礼品。因为蓝染是用古老的草木,用这个本子的时候可以闻到天然的草木香气。内页都是穷游网的IP形象,设计了插页日例,通过穷游网平台,蓝染手账本在全网曝光8千万次,销售金额也是非常可观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第四非遗人才是文化和旅游和发展的特殊人才,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特殊人才,他们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为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为非遗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面,游客在接触非遗的过程中,也会进行互动,对非遗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让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让民间的各类绝活代代相传。国家、省、市特别是到县,到我们的乡镇都应该因地制宜,加大政策的复制力度,来扩大对非遗副产的覆盖面,提高培育课程的针对性,泛泛地搞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落地。综合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推广等各个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应注重从当地非驿传承人当中发现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积极性的带头人,通过为他们生产展示销售等各项工作,提供支持。那个东西就几块钱,一个月三五千块钱,没有人愿意做的,主动工作、为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保护当中的开发。同时应该注重梯次队伍的培养,帮助他们提升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你的发展,非遗也是如此。来提高传承保护设立创作、服务市场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提升非遗的市场竞争力。

       各位同仁,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旅游将增加内涵,丰富体验,提升品质,非遗将通过旅游平台更好的走进世界,走书人心,走向未来。世界旅游联盟愿与社会各界一起,来发挥我们的平台优势,更好的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今年的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非常大,对旅游的影响也非常大,国际的复苏仍将有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比较漫长一点,但是国内旅游业的复苏已经开始了。国内旅游业也成为构建双循环的重要方面,我们相信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的,人们对美好精神和文化追求的需求不会改变。人们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也不会改变。同时人们要求交流、聚会、团聚的基本动能不会消失,面对未来我们应该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我们什么都做不成。而面向未来的旅游业,必将是变革的、创新的,更有高度的和更具责任的旅游业。

       11月的12-14日,第三届世界旅游联盟相互对话将在杭州举办,我们的主题就是信心与变革,面向未来的旅游业,希望向全球旅游业传递一个声音,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秉持合作、旅游业必将走出低迷,迎接变革,并在新的高度上实现振兴和发展。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希望经常能看到大家,谢谢。

11:05

主论坛主持人 郑晓幸

谢谢,刚才秘书长用生动鲜活的案例,给我们是诠释了非遗与旅游与扶贫的关系。谢谢。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做主旨演讲。

11:05

吴必虎

       在这个场合还是要祝贺新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各位领导。大会给我一个作业,就是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旅游产品的一些解决方法。在15分钟里面要讲理论确实是很大的挑战。可以讲两个小时,但是我15分钟很难讲具体的内容。我想讲几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就是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有什么不同,第二当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有什么不同,第三研究旅游业的以及论坛本身融合,如何为非遗提供更大的舞台等等。当然,我原来的课件里面会提到几种表征的方法,非遗要表征为旅游场景当中的一些内容,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对什么叫表征理论,表征的一些方法或者文化遗产,特别是非遗的遗产的活化方法,到舞台化理论到远征性等等。

       比如讲丹寨这样一个非遗小镇,对于旅游研究者来讲,它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化表征的地方。因为越非遗的地方,越落后。这是和时代的大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很早人类就发现这个问题了。在孔子时代大家都知道礼就是古代的非遗,在大城市里是找不到的。所以这就是一对矛盾。比如茅草住的房子,包括西北的窑洞,这种非遗的文化,和我们现代的有空调、有WIFI,有地毯的居住条件哪个更好,大家都知道。所以这是一种矛盾。

       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就会起到争论。所以肖教授作为人类学,作为民族学的教授来讲非遗的时候,和一个旅游管理学院或者商学院的讲这个非遗的时候,观点和学术的视野会不同。我们说文化遗产的表征是用某种方法或者途径,或者媒介,让这个文化信息向特定的受众加以表达或者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遗产来讲,像长城或者圆明园,特别是颐和园这种建筑形式,非常容易理解。但是非遗非遗,在英文里面是叫不可触摸的,但是它是存在的,这种表征起来更困难。所以我们说方法就很多,有进了博物馆,建立于客观主义原真性基础上,有原址重建再现,叫恋地主义,现在的文物法第22条,损毁了不能原地重建,这我一直是反对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比如侗族大歌多么感人,但是如果把它放到国家大剧院去演,我认为就会失真。因为不是原地。所以这个叫恋地主义。所以原址的呈现。但是丹寨这个非遗小镇我们叫做恋地主义原真性和舞台化理论的选择。
       比如说建构主义。刚才小安说把美的东西拿东西,那就叫建构主义,根据我们的需要把它选择出来我们做博物馆的人都知道,博物馆里面怎么角度来展成,怎么说都是有建构的。所以,有很多种办法,具体的我就不讲了。

       总的来说,我们要认识到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他对非遗的接受是不一样的,因为非遗长期在某一个特定的地区,某一个人群,某一个民族,对于外来者语言都听不懂,他会有困难,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征为旅游者方法有几种办法,一种是空间,第二种时间上把它打乱,空间就是丹寨的非遗小镇,昨天晚上我们看到每个黔东南州各个地方来选出一些节目,能够让游客,包括我们与会的人员看到这种,这个叫做空间的压缩,我们称为舞台化的表现,并不是恋地主义,但是它是舞台化的,人类学家经常批判说这个是假的,考古文学、文博学家、古建筑学家经常批判我们建的那些假的。但是,有的专家就认为旅游者需要这种体验,而且从文化的可传播,大家知道动物之间说那么多道理是没用的,就是把对方干掉,自己当老大,自己有交配权,让自己的子孙繁衍的更多,文化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强大的传播力,没有人更多的了解你,你这个文化就会消失。所以,实际上旅游的舞台是帮助这个文化进行传播,这个就是我们说的舞台化的传播作用。

       第二种方法,时间上的一种调整,譬如说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傣历年的季节,还有几天,大家欢歌笑语,泼水过节,但是不可能让游客等到那天,或者即使去了也放不下那么多了。所以,我们在云南有好多傣族的旅游景点,他每天都能够表演一下,甚至在杭州的宋城都有泼水的,这就是时间上的调整,当然还有更多,比如说我们现在做这种实景演出《再见平遥》,他实际上是通过文创的办法,舞台上的办法让游客能够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清明上河园都是通过文创的方法在线,包括袁家村的拉风箱,还有博物馆老腔艺术表演,如果是单纯表演一定会消失,一起表演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所以,应该说我们表彰的研究确实要注意到物质和非物质的差别,要注意到本地居民和外来访客之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彰的差异。
       丹寨的非遗小镇舞台化的表现是非常值得一来的。因为很多非遗在遗产文化是产生于当时的生态、当时的生产、当时的生活条件的,很显然,我们现在不管丹寨还是黔南,还是黔西南,还是遵义,所有的县已经不是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了,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要让那种遗产跟过去一样保留是做不到的。怎么办呢?给他一定的实验室条件,那是博物馆。最积极的方法就是要有市场,旅游是市场之一,文创产品销售是另外一种办法,所以文化表征的可转化性,他根据不同的场景,比如说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内部,自然资源整个国家公园体系研究者,没有旅游专家,同时没有文化专家,全是研究动物、草、树,那是没有用的,因为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的是人。第三我们在政策上要研究更多的新的表征方法和旅游产品的这样一个体验的机会,谢谢大家。

13:30

下午论坛主持人 陈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中国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圆桌论坛活动现场。今天下午的活动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发布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第二项就上午的议题继续深入进行,围绕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对话。

13:35

下午论坛主持人 陈吉

今天上午共同领略了一场中国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思想盛宴,中午大家又参加了丹寨吃新节和长桌宴。下午我们的活动主题就两项:我们现在开始第一项的议题,首先请中国旅游报社的社长徐行同志发布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的评审结果。这个评审活动是在文旅部非遗司的直接指导下,中国旅游报社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审征集活动,最后经过文化专家还有非遗专家,还有有关人士进行最后的评议,评出了12条的非遗旅游主题线路。评审结果已经出来了,现在我们就欢迎中国旅行报的社长徐行同志给我们大家发布。

13:35

徐行

尊敬的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王晨阳巡视员,尊敬的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张雅芳副会长、尊敬的黔东南州副州长胡国珍女士、尊敬的贵州文旅厅副厅长许风伦先生。各位专家还有媒体的同行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丹寨小镇,参加中国丹寨非遗周盛会,共同欣赏多彩斑斓的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共同见证非遗主题线路入选结果的发布,共同体味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带给我们灵动的活力。

13:40

徐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在提振抗疫士气、丰富完善产品供给还是推动复工复产复业及促进经济发展,非遗都是重要的精神力量之一。为深入贯彻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我们开展了征集宣传活动,活动于去年10月开始,面向全国启动。我们现已经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在各省区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推荐以及线路运营实施单位自荐基础上,我社组织了非遗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从160多条线路中,最终评选出了12条入选线路,下面我代表活动组委会发布全国非遗主题线路征集宣传活动入选项目名单。

13:45

徐行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以上入选的线路运营方和选送单位。上述12条线路,有的主打非遗手工技艺体验,有的通过非遗技艺研学的方式寓教于游,有的通过民俗观光,让游客感受非遗之美,尽管线路的特点各异,但这12条线路都集中体现了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这些线路都已经是开始运营实施的线路,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线路,都是得到了游客深度认可的线路。

13:45

徐行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千文古代留一韵,非遗旅游展新风,这次评选出的12条非遗主题线路,充分体现了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对地方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推动作用,极富示范意义。同时还凝结着广大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让我们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深深的敬意。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旅游报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对广大评审专家的付出对线路申报的组织方、运营方,对万达集团对此次活动付出的大量辛劳,对致力于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广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再次表示深深的感谢。

13:55

下午论坛主持人 陈吉

下面请所有单位代表上台接受证书。

16:12

下午论坛主持人 陈吉

接下来将进入圆桌论坛环节,掌声有请圆桌论坛活动的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主任杨红同志。

16:13

圆桌论坛主持人 杨红

各位参会的专家,我先把参加这次圆桌论坛的专家请上来。徐行 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厉新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赵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栗周榕 黔东南州非遗中心原主任;朱钢 广州文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6:17

圆桌对话

嘉宾就“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之道”话题进行讨论。

17:00

主持人

本次论坛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

09:05

主持人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原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发言。

09:05

励小捷

尊敬的各位贵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再一次来到美丽的贵州丹寨,与大家欢聚一堂。在此,我谨代表大赛组委会,对远道而来的各位选手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09:05

励小捷

丹寨万达小镇,立足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全国知名非遗文化特色小镇,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成为全国示范。这次,首届中国非遗周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非遗文创大赛再次在丹寨举办,展示了丹寨万达小镇作为非遗文化小镇的特殊魅力。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依托,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9:06

励小捷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是一项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公益活动,旨在汇聚全国文化创意力量,从非遗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角度,助力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应用,同时助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


大赛自2019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二届。我参加了两届赛事,今年还担任评委会主席,认为赛事定位越来越准确,评选越来越专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第一,在量的方面有进一步提升。今年共有31个省市的1206件作品报名参赛,比去年的300多件作品翻了4倍;


第二,在质的方面有进一步提升。获奖项目从10个扩展到56个。为了激励青年学生参与,还特别设置了青年设计师BEST100趋势奖,大赛整体奖金翻了一番,吸引了更多设计人才参与;


第三,在专业性方面有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明确了赛事的定位,强调通过非遗的活化利用来保护传承非遗技艺和文化;进一步完善了评审标准,并将评审指标进行了细化和量化;进一步完善了评审机制,设立了专业评委和市场评委,建立了初评、复评和终评机制,确保评审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在多元化上有进一步提升。大赛内容更加多元化了。大赛通过加入命题组专项评审,专门针对贵州文化进行专项推广,以此展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项目。社会参与更加多元化了。130余所院校、400余家机构和独立设计师、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设计师的加入,都让这一赛事层次更丰富,内容更全面。

09:07

励小捷

大赛是一个窗口,展示非遗文创领域最新潮流。中国非遗文创大赛以非遗活化利用为导向,以非遗文创的市场化为目的,不仅选出好产品好项目,成为非遗文创时尚的风向标;而且选出优秀的文创设计师和非遗传承人,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搭建人才培养孵化平台。


大赛是一个平台,汇聚了高校、公益、产业等社会各界资源,搭建了产、学、研、社、政、媒全价值链合作平台。出席今天颁奖大会的就有来自非遗文创领域各个方面的代表,大家集聚一堂,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共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技艺、理解非遗文化、购买并使用非遗文创产品。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购买是最好的保护”。我期望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独立设计师参与大赛,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优秀企业关注大赛,将大赛的获奖作品孵化成为爆款产品,逐年推动非遗文创产业化、市场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文化自信。

09:10

励小捷

最后,我代表组委会感谢万达集团连续两年对大赛的捐助!感谢各主办机构、学术支持机构、媒体、及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期待大家继续合作,共同努力,将大赛打造为一个非遗文创行业合作的资源平台和年度非遗主题盛会。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09:10

主持人

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贵州省慈善总会会长陈敏发言。

09:11

陈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贵州丹寨,欢聚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颁奖典礼暨中国丹寨非遗周闭幕式现场。


贵州是中国西南交通枢纽,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素有多彩贵州之称。这里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在文化学者阿城老师的著作《河图洛书:文明的造型探源》中,贵州苗族服饰中与夏、商、周青铜器中同样的图案,直接传承自新石器时代,是罕见的上古文明活化石,由此可探东亚文明起源和核心特质。在文字以前,造型就承载了我们的文化,并且它们一直活着传到现在,我们可通过图像学把它分析出来。这些文化资源散布在贵州,尤以丹寨等地最为丰富。这里曾存神秘的夜郎古国,这里也是王阳明悟道之所,同时,这里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贵州综合了上古和当代,文化与科技,多元的民族和传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里的人文资源,尤其是非遗资源丰富多彩。

09:13

陈敏

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关注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的产品创新创造,是中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非遗文创公益赛事。这一重要赛事,已经是第二次在丹寨举行颁奖典礼。此次大赛在第一届汇集全国非遗文创优秀作品的基础上,还专门设置了命题组奖项,通过非遗文创设计来体现设计者所理解的贵州文化。


今天,这么多优秀的非遗文创作品、优秀的设计师齐聚丹寨,汇聚了全国的文化创意力量,从非遗产品创新和市场开发的角度,促进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保护传承、推广应用,助力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这既是对贵州非遗文创事业的正面宣传和支持帮助,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肯定和鼓励。


展非遗之璀璨,现文化之绚烂。祝大赛圆满成功,感谢各界对贵州的帮助与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