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主持人

大家好,这里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线访谈栏目,欢迎您的关注!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营养问题可以说是每个家长非常关注的。那么,为了从宝宝出生开始指导广大家长朋友们科学喂养,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三位专家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母乳喂养与婴幼儿营养。她们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丹华。 

10:07

王丹华

主持人好,大家好。

10:07

主持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悦。

10:08

张悦

主持人好,大家好。

10:08

主持人

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马扬。

10:08

马扬

主持人好,大家好。

10:09

主持人

欢迎三位! 首先,我们有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张悦张主任和大家说一说,婴幼儿营养喂养对儿童健康成长有哪些重要意义?家长朋友们将面临哪些常见问题?

10:09

张悦

刚才主持人提到的“婴幼儿营养喂养”其实包括了三方面的,婴幼儿是指儿童从出生到3岁期间;营养强调的是营养素的充足和均衡,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等等;喂养则强调这一时期包括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饮食行为培养。这段时间是生命最初1000天中最重要的阶段,科学喂养和良好的营养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为其一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家长提高认识,就有利于采取科学的喂养行为,起到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减少和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和疾病发生的作用。 关于婴幼儿营养喂养的问题,其实家长一直都是特别关注的,但不同年龄段遇到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出生至6个月,家长主要关注的是母乳喂养相关的问题;6个月到1岁期间,会关注辅食添加的问题更多一些;而1岁以后,孩子吃得少、追着喂、偏食挑食等喂养行为方面的问题就成为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了。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母乳喂养和儿童营养与健康。不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还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都把促进母乳喂养,加强儿童营养、喂养等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近年来,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来保障母乳喂养的权益,促进母乳喂养,加强婴幼儿的营养喂养。比如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印发了《婴幼儿喂养健康教育核心知识》,今年8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母乳喂养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保护母乳喂养,共同承担责任”主题宣传活动。这些途径都为家长获得科学喂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0:20

主持人

谢谢张主任的解答。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关注一下婴儿时期的母乳喂养,为什么提倡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有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丹华王教授来为大家解答。 

10:30

王丹华

我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因为母乳当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具有最佳的生物利用度,能够满足6个月之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需要。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母乳当中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够提升和调节婴儿免疫能力,从而降低婴儿发生像感冒、腹泻、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而且,母乳喂养这个过程能够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所以对宝宝的身心健康的发育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我们知道,母乳喂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母乳是个体化定制的,她的乳汁就是给自己的宝宝准备的。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在泌乳的不同阶段,乳汁从初乳到过渡乳、到成熟乳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初乳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随着妈妈泌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有一个下降的过程。像乳糖、脂肪,这些在初乳里的量是比较少的,因为宝宝刚生下来,他/她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我们知道,像乳糖容易产气、脂肪不太好消化,初乳当中这两个成分是相对低一些。随着孩子的日龄逐渐增长,像乳糖、脂肪的含量水平就会逐渐增加,来满足孩子生长的需要。另外,早产的妈妈和足月的妈妈分泌的乳汁也是有所不同的,足月妈妈的乳汁当中蛋白质的水平基本上是每100毫升含1.5克,但是早产妈妈的乳汁当中蛋白质在初乳当中可以达到两克以上,因为她知道她的宝宝出生以后需要有快速的生长,生长是需要蛋白质的,所以在乳汁当中,她能够给孩子提供跟他/她的生长需要相匹配的蛋白质水平。 母乳喂养对妈妈也有非常多的好处,不仅仅是对孩子。比如在早期母乳喂养的时候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妈妈产后出血。长时间的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妈妈发生卵巢癌、乳腺癌的风险,因为发生这种肿瘤的风险常常是跟妈妈内环境内分泌的失调有一定关系,母乳喂养调节妈妈这个内环境的转变,从而减少这些肿瘤发生的风险,所以对妈妈也是有好处的。 因此,母乳不论是从营养价值还是生物学功能,它能够满足婴幼儿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这是配方奶不能替代的。 

10:32

主持人

谢谢您的解答,看来母乳喂养的确是妈妈给初生宝宝最好的礼物。有很多宝妈和我们反映,母乳喂养是甜蜜的心酸,开奶的过程有很多不易。那么如何让妈妈顺利开始母乳喂养呢?接下来,我们就请王教授、张主任一起给大家支支招。

10:11

王丹华

是,我们说母乳喂养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就是我们要做到“三早”,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现在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推荐新生儿出生以后彻底擦干,擦干了之后马上就让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上,趴在妈妈的胸腹部,进行皮肤的接触。通过这种皮肤接触,能够激发新生儿的寻乳反射,宝宝会向妈妈乳房的方向去爬,他/她会张嘴、去舔乳头、会流口水,他/她就要吃奶了。这种早接触就能做到孩子早吸吮,早吸吮就能够刺激妈妈泌乳素的分泌,就能让妈妈早下奶,就能做到早开奶。所以这“三早”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成功母乳喂养最关键的环节,第一步的环节。 另外要按需哺乳。我们知道母乳喂养的原则是按需哺乳,什么叫按需哺乳?一方面,孩子什么时候饿了你就什么时候喂,妈妈什么时候奶涨了什么时候你就给孩子吃,这就是按需,不限制次数和时间,宝宝一个小时想吃你就给他/她。不像人工喂养是到点吃的,可能3个小时、4个小时吃一顿。吃母乳不成顿,他/她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不限制次数和时间。 另外就是24小时母婴同室,尤其在早期,一定要让妈妈和宝宝在一起,更多的皮肤接触才能够刺激妈妈泌乳素的分泌,才能维持妈妈的泌乳量,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月子中心把宝宝抱走了,说晚上让妈妈睡个觉吧,宝宝抱走了,离开妈妈了,其实这是不好的,所以24小时母婴同室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爱婴医院行动、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目的都是为了保障母婴健康,促进母乳喂养。

10:39

张悦

刚才丹华主任说了怎么做的方面,其实妈妈的意愿也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研究证明,孕期就决定哺乳的这些妈妈更容易顺利地开始母乳喂养。

10:39

王丹华

是,一定要有信心。 有些妈妈在刚开始哺乳的阶段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老觉得自己没奶,实际上,妈妈分娩头几天,分泌的初乳量本身就是非常少的,但是这时候孩子胃的容量也是比较小的,他/她也吃不了多少奶,实际上跟妈妈的乳汁的量是相匹配的。对大部分健康的、足月分娩的宝宝来说,妈妈不必要过于担心。

10:39

主持人

不要有这种顾虑,要建立信心。 感谢两位专家的解答。据了解,许多妈妈确实像王教授说的那样,开始母乳喂养后总是会有很多顾虑,怕自己奶水不够,宝宝吃不饱,或者说奶水太多遭遇乳腺炎等等问题。想请问王教授,母乳喂养过程中会有哪些常见问题值得我们注意,该如何解决呢?

10:39

王丹华

首先的问题就是妈妈老是觉得自己奶不够,这也是很多妈妈放弃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觉得奶不够,加奶粉吧,慢慢的奶越来越少,就放弃了母乳喂养。实际上,我们怎么来判断妈妈的奶到底够不够?“金标准”只有两条,一个是看宝宝的体重,一个是看宝宝的尿量。 体重怎么看呢?新生儿生下来头几天会有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过程,老百姓话说“掉水膘”,他排尿、排便,会失去一部分水分,造成生理体重下降,但是只要他/她的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那就不需要干预,你只要是频繁吸吮,妈妈继续喂,这是可以允许的,是正常的范围,但是不能掉太多,掉太多可能就是喂养不足。再有就是得看后来,妈妈奶下来了之后喂孩子,如果前3个月每个月孩子的体重增加没有达到1斤半(750克),可能是妈妈的奶不够。所以关键是要看宝宝的体重情况怎么样,在早期掉体重的幅度怎么样,到后来体重增长的幅度怎么样。 还有就是看尿。在宝宝刚生下来头几天,肯定吃得少,尿得也少,但是在妈妈下奶之后,每天的尿要在6次以上,每次换尿布一兜尿,那就说明吃饱了,吃到了奶,他/她才能有这么多尿。所以我们判断奶量够不够主要是看新生儿体重和尿量这两条。 怎么避免妈妈奶不够?一定是孩子频繁吸吮,这是最重要的。持续的皮肤接触,24小时的母婴同室。而且妈妈夜间也要喂奶,因为夜间是妈妈泌乳素分泌的高峰,不能说白天我跟孩子较了一天劲,挺累的,晚上我得睡个好觉。不行!晚上也得喂奶。这样才能维持妈妈的泌乳量。所以我们说母乳喂养的妈妈是非常辛苦的,我们一定要给她更多的支持、帮助和鼓励。 再有一方面就是宝宝的含接是不是正确。因为有的妈妈在喂养的过程中,宝宝含接不对,就造成妈妈乳头皲裂,甚至出血了,妈妈搞得很疼,就想算了吧,放弃了,母乳喂养太痛苦了,我不喂了。所以正确的含接,妈妈就不会疼。 再有一点就是要排空乳房,足月的宝宝吃奶都挺有劲的,每次可能都能吃空一侧再吃一侧,但是有的早产的宝宝吸吮力比较弱,有时候吃一吃就睡了,所以可能不能够把一侧乳房都完全吸空,这时候孩子不吸了,你再拿吸奶器,这一侧乳房一定要吸控空,每次要排空乳房,这样才能刺激妈妈泌乳。这些都是促进妈妈泌乳素的最好的方法。 还有一点,一定不要把奶挤出来用瓶喂。这里有两点,一个是妈妈抱着孩子亲喂的过程,因为孩子有皮肤接触,有对乳头的吸吮,这都是促进妈妈泌乳素分泌的最关键的环节。如果你是拿吸奶器泵出来,放到瓶里喂孩子,这种物理学的作用赶不上孩子吸吮的生物学的作用对妈妈的刺激更强。另外,本身母乳喂养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是一个亲子喂养的过程。如果你把奶挤出来用瓶喂,母乳喂养的好处少了一半。 如果我们注意把握好这几点,绝大多数妈妈都能有足够的奶喂自己的宝宝。 有的妈妈遇到的困惑,有时候乳房硬结、红肿、发生乳腺炎,这也都是妈妈常见的问题,有时候有硬结挺疼的,又让她们放弃母乳喂养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来预防和治疗。

10:39

主持人

还是让宝宝去吸。

10:39

王丹华

对,所以说宝宝就是最好的通乳师,你找谁去帮你下奶?宝宝就是最好的通乳师,只要频繁吸吮,妈妈的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常常有一些乳房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含接姿势不正确。含接正确、频繁吸吮,就能预防妈妈的硬结、红肿的发生。 还有,妈妈在产后的头几天还是要吃得清淡一点。不要说为了下奶,各种油腻的鸡汤、鱼汤都上来了,实际上这样容易造成妈妈乳腺管堵塞。所以头几天要清淡饮食,随着奶慢慢地下来,再该吃什么吃什么。其实我们也不主张那么油腻的,要下奶也不在于这些汤,主要是在孩子的吸吮。一旦发生这些硬结、红肿,可以通过乳房按摩、冷敷这些方法来解决。 临床上还有遇到母婴分离带来的问题。因为我们说,宝宝和妈妈在一起才能促进妈妈泌乳。如果分开了,没有乳头吸吮的刺激,而且妈妈的心理会有焦虑。母婴分离,孩子住院了,妈妈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希望妈妈在产后一个小时就要开始吸奶,因为正常的孩子产后一个小时就要开始母乳喂养了,母婴分离的时候,妈妈在产后一小就应该开始用吸奶器吸奶,而且每天要吸够8—10次,就像宝宝在身边一样,你要吸够次数、吸够时间。而且现在我们主张对住院的早产宝宝实行“袋鼠式护理”,妈妈到病房来,把她自己的宝宝抱在怀里,进行皮肤接触,妈妈穿敞怀的衣服,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上。有大量研究证明,袋鼠式护理一方面能够促进宝宝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他们的早日康复,而且促进他/她吸吮的能力,缩短管饲的时间,尽快过渡到他/她自己能够吃,能够吃得好。而且也有利于妈妈泌乳,因为抱宝宝的过程就是皮肤接触,也缓解妈妈焦虑的情绪。

10:40

主持人

这种刺激是相互的。

10:40

王丹华

对,这对妈妈和宝宝相互都有好处的。有的妈妈会纠结,如果妈妈生病了,还能不能喂奶?最常见的就是妈妈感冒了,有的妈妈说我感冒了,是不是不能喂奶?我的奶里是不是会有病毒?实际上不会的。我们知道,上呼吸道感染,即我们平常说的感冒,它是呼吸道传播的,在妈妈乳汁中是不含有这些呼吸道病毒的,只要你在喂奶的时候注意戴上口罩,照样可以喂孩子。而且妈妈生病的时候,妈妈的乳汁中还会含有一些抗体,实际上这些抗体对宝宝是有保护作用的。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乙肝妈妈,这里有几种情况,一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澳抗阳性,还有的妈妈是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因为现在对乙肝病毒感染,国家都是采取母婴阻断的方法,孩子生下来都会接种乙肝疫苗,大三阳、小三阳除了乙肝疫苗以外还会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有这种双重的保护,母乳喂养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推荐,对乙肝的妈妈,经过预防接种的阻断的话,是照样可以母乳喂养的。 孩子有一些情况,比如早产宝宝,是不是母乳当中的营养不够,要吃早产配方奶?我们前面也提到了,母乳不仅在它的营养成分,而且在它的生物学功能,都是有利于早产宝宝的。因为早产的妈妈乳汁中当含有很多的免疫活性物质,给宝宝提供免疫保护。而且有更多的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所以我们强调,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 另外,宝宝如果拉肚子了,是不是就要暂停母乳?因为我们知道,母乳喂养的孩子的大便次数就是比较多的,而且大便的水分也是比较多的,只要跟平时的大便次数和性状是一样的,这不叫腹泻。即便宝宝真的发生腹泻了,比如一些肠道病毒感染或者消化不良的情况,但是这时候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很好消化,而且能够给孩子提供免疫保护,促进他/她的腹泻能够尽快痊愈,所以对宝宝是有更多好处的,这时候千万不要停止母乳喂养。

10:40

主持人

感谢您的解答。相信各位宝妈听了上述解答,心里踏实了很多。刚才张主任提到,婴幼儿喂养6个月到1岁间关注辅食添加的问题会更多一些。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给婴儿添加辅食最合适?不及时添加会带来什么问题?接下来有请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马扬马主任为大家解答。

10:41

马扬

6个月龄以后,单一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要了,应当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即辅食。这个时期,婴儿消化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发育成熟,能够消化除了母乳以外其他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也进一步发育,可以添加一些肉类食物。6月龄以后的宝宝,他/她的神经肌肉发育也比较完善,头能够竖起来,能够转动头,能够坐,也能用手去抓物,对食物味道的改变出现敏锐反应,这些都为儿童从液体食物过渡到固体食物的转换奠定了基础。 除了这些,添加辅食还能帮助婴幼儿实现从母乳到家常饮食的过渡,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味觉发育,锻炼他们的咀嚼能力,吞咽和消化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以后出现挑食、偏食的行为。同时,婴幼儿还能逐渐学会自主进食,这也是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辅食添加还能促进婴儿的语言能力,增进妈妈和宝宝的亲子关系。添加辅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也为儿童更好地去适应日后的生活做了充分的准备。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过早或者过晚添加辅食均会导致婴儿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如果过早添加辅食,可能会造成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消化系统异常等问题;对妈妈也会造成孩子吸吮次数不够导致母乳不足的可能。过晚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婴儿出现体格生长缓慢,以及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

10:41

主持人

感谢您的解答。那么如果婴幼儿辅食添加种类不合理会带来哪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和预防呢?有请马主任和王教授为我们大家解答。 

10:41

马扬

6个月龄以后,婴儿从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他的生长发育需求了,像能量、蛋白质、脂类、铁、锌等营养素会出现一个缺口,这些营养素的缺口都要通过我们及时、合理地给宝宝进行辅食添加来进行补充。由于不同食物包含的营养素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要给宝宝添加多种多样的辅食。同时,由于婴幼儿的胃容量比较小,每一餐吃的食物也较少,所以我们每天要达到一定量的喂养次数来补充营养。婴幼儿辅食添加的种类和频次也要充足,如果不足,有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落后等健康问题。 我们一般给孩子制作辅食的时候,大概会分为7大类,包括谷薯类、豆类和坚果类、肉类(鱼、禽类、肉及内脏)、蛋类、富含维生素A的蔬果(深色蔬菜)、其他蔬果、奶类及奶制品。添加辅食的时候,每天建议添加至少4种以上,并且至少要包括3类食物,第一类是肉类,还有一类是蔬菜类和谷薯类(碳水化合物)。对于6个月后的婴幼儿,肉类食物担负起了补充铁等矿物质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蔬菜类食物主要补充维生素,谷薯类主要用来补充能量,因为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功能食物。通过这些辅食的添加,我们可以有效地弥补单一母乳喂养营养上的不足。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为什么呢?因为婴儿从出生到1岁称为第一个生长高峰,生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对铁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宝宝出生以后,他/她体内其实是储存了一部分铁,能够用到6月龄左右。到6个月之后,储备基本上就没有了,而母乳提供的铁是比较少的,跟婴儿需铁量需求的差别是比较大的,所以6月龄以后,我们要及时给他补充富含铁、铁吸收率比较高的辅食。如果6月龄不给他/她继续补充富铁食物的话,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或者铁缺乏的风险。富铁或者铁吸收比较高的食物,主要是红色的肉类辅食。如果孩子出现了缺铁性贫血或者铁缺乏,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有可能还会出现智力受损,影响大的运动能力,而且他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也会降低,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我们非常强调富铁食物的添加,主要包括肉类、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如果我们能够让宝宝添加富铁食物或者铁含量比较高的食物,能够有效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给婴儿进行辅食添加的时候,家长们经常有一个误区,认为蛋黄的营养价值更高,给孩子添加蛋黄就能够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但实际上,蛋黄中铁的含量与红色肉类相比还是比较低的,所以,仅仅添加蛋黄而不添加肉类,对铁的补充是不够的。因此,6个月以后,每天还是尽量要给婴儿添加一些肉类辅食。

10:41

王丹华

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我们要关注,就是早产的宝宝。刚才马主任说了,如果添加辅食不得当,不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尤其是不吃肉,容易造成孩子的缺铁性贫血,对早产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早产儿本身的铁储备就比正常足月儿要低得多,而且出生以后红细胞的破坏、各方面的损耗更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所以,早产儿富含铁的食物的添加是更重要的。有的家长纠结,我的早产宝宝怎么添加?添加的时间,我们现在的原则就是不早于矫正月龄4个月、不晚于矫正月龄6个月,要及时添加各种辅食。而且除了添加富含铁的食物之外,早产儿要常规地补充铁剂,不是说发生贫血了才补充铁剂,而是预防贫血的发生。因为早产儿是非常容易发生贫血的,我们等到他发生贫血再补充就来不及了,所以现在国内外的指南都建议早产儿从出生后2至4周开始常规补充铁剂。如果有发生贫血的话,补充铁的量还要增加。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要补充到1岁。当然补充铁的量包括了配方奶、母乳强化剂,包括食物中的铁。

10:41

主持人

感谢两位专家的解答。接下来,我们请马主任具体和大家讲解一下,不同月龄段婴幼儿该如何正确添加辅食,每日辅食添加频次应该是多少呢?

10:42

马扬

对于6个月龄以后的宝宝,我们强调选择含铁量丰富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渐由少到多,逐渐加量。辅食要做到尽量稍微稠一些,用勺擓出来的时候应该能够挂勺,不能掉下来。对于6至9月龄婴儿,每日添加辅食1—2次,哺乳4—5次。辅食与哺乳要交替进行,辅食一般为稠一点或者烂糊一点的粥,或者泥糊状主食,也可以添加瘦肉泥、蛋黄泥、肝泥、菜泥这些。9至12月龄的婴儿,添加辅食的频次就要增加到2—3次,辅食质地要逐渐变得粗糙一些,可以过渡到带小颗粒的稠粥、烂面、肉末、碎菜等,继续丰富辅食的种类,建议每天都要添加肉、蛋、主食和蔬菜。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由于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很大,最容易出现喂养不当或者辅食添加困难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格外重视辅食添加的种类和频次。如果辅食添加的种类和频次不足,会明显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可能会出现贫血、生长迟缓、低体重,有些孩子还会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 我们鼓励1至2岁幼儿尝试和家里的大人一起进食,每日与家长一起吃,添加进食的动力,每天添加加餐两次,并继续母乳喂养,这是最重要的。 1岁以后可以吃的食物可以是小块状,更大一些,但是依然要软烂一些,2岁以后就可以和家里的饮食比较接近了,但是家长们依然要重视食物的多样性。

10:42

主持人

感谢马主任的解答。说完了时间段和频次,马主任,您能和我们说说家长给婴幼儿制作食物应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10:42

马扬

对于6月龄以上,开始要添加辅食,家长就要给宝宝做食物了。我建议尽量选择以当地食材为基础,而且要单独给婴儿制作食物,保证食材的新鲜、卫生、营养。此外,要考虑到婴儿的进食量,最开始是由少到多,所以不用制作太多,以免浪费。辅食制作时不要添加太多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在进行烹饪的时候,尽量以蒸、煮、炖、炒为主,尽量避免煎、炸。 家长给孩子选择餐具的时候,尽量能够引起儿童关注和引起愉悦感,但是又比较安全盛放的餐具。最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就应该固定房间、固定位置、固定时间喂养,逐渐养成婴儿规律进食的习惯。鼓励婴儿自主进食,可以鼓励他们吃一些手指食物,不用担心宝宝吃的一片狼藉,饭后做好清理即可。

10:42

主持人

感谢您的解答。解决了什么时间吃、吃多少,怎么吃,接下来的问题啊,很多家长都很关注,就是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想请三位专家一起给家长朋友们出出主意。

10:42

张悦

其实婴幼儿的饮食是一个从哺乳逐步过渡到喂食,再到自主进食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饮食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得好,可以促进孩子的大动作、精细动作、言语、认知、社会、情感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进餐,也有利于促进整个家庭的亲子关系的发展。 对于1岁左右的孩子,我们就要开始让他/她练习自己吃饭了。1至2岁之间,我们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进行进餐。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她可以和家长坐到一起,但是这段时间我们还是建议孩子和家长分餐来食用。两岁以后,家长就可以要求孩子自己进餐了。在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到定时、定点和适量。定时强调的是每天进餐的时间固定,大概持续20—30分钟。定点指孩子的进餐地点是固定的,不要追着喂,也不要边吃边玩或者边看电视边喂。适量是和顺应性、回应性喂养相关联的,最主要的是强调我们要关注并依据孩子的反应给孩子提供食物,关注孩子发出的饥饿和饱食的信号,这时候看一下孩子有什么样的反应,并给予他恰当、及时的回应。比如这个回应可以是耐心地鼓励孩子去进食,但不要强迫孩子,也不要把吃食物作为奖励或者惩罚的手段,更要避免过度喂食或者强迫喂养,这些都不太合适。 另外一方面,父母和养育人要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进餐环境,和孩子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跟孩子一起就餐,鼓励他自己进餐。 另外就是家长的饮食行为其实对孩子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 通过这些,就可以尽量促进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来避免或者预防孩子出现不爱吃饭,不吃、偏食或者过多吃饭这种情况的发生。 

10:42

主持人

王教授,也请您给家长出出主意。

10:43

王丹华

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常常纠结的问题就是我家宝宝吃得太少了,在家长的眼里吃得多、长得胖才是好孩子,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常常说,吃什么是家长说了算,因为我们要饮食多样化,但是吃多少是孩子说了算,不要强迫进食。而且吃得多少看怎么说了,一方面,饭量、胃口的个体差异太大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有的大胃口、有的小胃口。另外,家长评价的标准也不一样,什么叫吃得多、什么叫吃得少?我们建议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体格生长的情况。

10:43

主持人

还是要关注指标。

10:43

王丹华

对,只要孩子体格生长在正常范围,而且有一个正常的生长速度,你就不用担心了,一顿多点、一顿少点,不用太担心。

10:43

主持人

不要过于焦虑。 

10:43

王丹华

对。

10:43

马扬

儿童出现追着喂或者看电视喂养,属于不良饮食习惯,我们尽量要从预防着手,按照刚才张悦主任的建议,家长可以试一试。但是如果已经发现了,我们要及时干预。

10:43

主持人

感谢三位专家的解答。刚才咱们专家有提到家长要关注儿童的体格生长情况,如何正确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有请张悦张主任为大家解答。

10:43

张悦

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定期到专业机构接受定期体检和儿童保健服务,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咱们国家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对于所有人群提供的普惠性服务,这个服务里提到的儿童健康体检要求我们对1岁以内孩子进行4次,分别是3个月、6个月、8个月、12个月,1岁以上是18个月、24个月、30个月、36个月,在这些时间点要求家长带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或者妇幼保健机构来接受儿童健康检查。在检查服务过程中,我们医生会给孩子进行生长发育的测量、评价,并且给家长提供指导,来指导家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医生会给孩子通过身高、体重的测量来评价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有没有出现低体重、生长迟缓、消瘦、超重肥胖,还可以了解孩子生长的速度是不是很合适。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发育评价工具去了解孩子心理行为的发育状况。还有各种检查来帮助了解孩子总的健康状况。通过这些评价,医生还会给家长提出科学的指导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健康体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10:44

主持人

所以别担心,医生都会告诉您,感谢您的解答。 生活中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的营养不够,是不是缺乏维生素,常常会购买一些营养补充剂。那么,哪些孩子需要额外的营养补充剂?我们请王教授解答。 

10:44

王丹华

目前国内外的指南有这样几个推荐。首先是新生儿出生以后要马上注射维生素K,起到预防新生儿出血的作用。其次,普遍建议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几天就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补充的量是400—800国际单位,为什么有这么一个范围呢?比如从咱们国家来讲,地域辽阔,北方地区和南方的日照时间不同,夏天和冬天的日照时间也不同,所以有一个补充剂量范围的推荐。对早产的孩子来说,因为他/她本身的储备不够,所以对早产儿的推荐,维生素D的补充是生下来开始,每天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3个月以后再改成足月儿的补充量,这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 另外就是补钙,大家也是比较关心的,我的宝宝到底要不要补钙?实际上对6月龄以内的宝宝来说,不管是吃什么奶,母乳也好、配方奶也好,奶里的钙是能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需要的,是不需要额外再补充的。但是对一些早产宝宝可能不一样,尤其是一些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可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额外补充钙剂,还有磷制剂、维生素A,这也是早产宝宝比较容易缺乏的。我们对早产宝宝常常推荐维生素A、D同补,这样可能更合适一些。另外,对早产儿来说,常规补充铁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产儿本身在出生前在妈妈宫内的铁储备就很低,出生以后红细胞的破坏、各种的消耗,非常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所以现在国内外的推荐都是早产儿从出生后2至4周就要开始补充铁元素了。 这里还想补充一点,目前我国在原来的一些国家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推行的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际上就是通过给6至24月龄的婴幼儿免费提供每天一包营养补充剂,也就是我们简称的“营养包”,来预防孩子营养不良,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10:44

主持人

感谢您的解答,我们也能看出,早产儿需要大家更多地关照、关爱,但是补多少、怎么补,要听医生的。 科学喂养,从宝宝出生开始,良好的营养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健康。相信通过今天的访谈,您对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饮食习惯、营养剂补充等婴幼儿营养问题都有了系统科学的认识。好了,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三位专家的倾力解答,也非常感谢您对本期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