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

主持人

尊敬的盛荣华副主任、任贤良会长、杭元祥书记、刘利民会长、郑水泉副书记,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14:08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

14:08

主持人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赵晖。首先,我谨代表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热烈欢迎大家来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称的乌镇,参加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教育论坛。

14:08

主持人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共同协办,以“合作共赢 推动数字教育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互联网+教育”深入探讨,凝聚共识,不断推动技术赋能和数字教育创新发展。

14:09

主持人

本次论坛共安排领导致辞、主题演讲和高峰对话三个环节。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论坛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14:09

主持人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先生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先生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先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先生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蔡晓春先生中央电化教育馆党委副书记、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在线教育专委会主任李萍女士中共浙江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季晓斌先生中央电教馆副馆长杨非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复兴先生

14:10

主持人

今天参加论坛的还有相关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社会组织和企业代表、媒体人员等,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们的到来!

14:10

主持人

首先,有请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14:10

人民网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致辞。

14:11

主持人

感谢盛荣华先生!下面,请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14:14

人民网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致辞。

14:15

主持人

感谢任贤良先生!下面,有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14:24

人民网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致辞。

14:25

主持人

感谢任贤良先生!下面,有请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14:35

人民网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杭元祥致辞。

14:35

主持人

感谢杭元祥先生!下面,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14:35

人民网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致辞。

14:36

主持人

感谢郑水泉先生!接下来进行主题演讲环节。首先有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15:02

刘利民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15:05

刘利民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江南水乡乌镇,参加互联网+教育论坛。在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征途中,我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连线,共同探讨“互联网+教育”的相关议题,分享和交流成果和经验,对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和发展挑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15:05

刘利民

15:07

刘利民

第一,“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交汇,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中国已开启了新时代教育新征程,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网络教育”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部分提出要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历史选择。

15:08

刘利民

第二,中国“互联网+教育”踏上新征程中国政府积极实施“互联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教师利用互联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进入常态化,“三个课堂”把发达地区优秀课程的课堂送到了边远地区的学校,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经居世界首位。这些成绩为实现疫情背景下的“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互联网+教育有效支撑了我国近3亿师生的学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020年2月17日开通。截至目前,浏览次数47.73亿,访问人次29.08亿。以慕课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教育也开始走进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主流,加快中国高等教育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步伐。在探索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经历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中国师生、家长对线上教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教育”对整个教育体制的影响也不可逆转。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全面规范管理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网信办等相关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治理互联网+教育行业的政策文件,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价值,也需要加强行业规范和治理,推进“互联网+教育”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15:08

刘利民

第三,“互联网+教育”的新要求与新作为一是继续完善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配备不够充分、学生学习条件不够平衡等问题在疫情期间集中暴露出来,在部分地区形成了新的“数字鸿沟”。我们要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建设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教育基础设施体系,保障人人能够利用互联网享有平等教育机会的权利。二是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双减”文件印发后,教育部和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对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推介力度,更多师生、家长开始关注和使用云平台,云平台的访问量急剧攀升,网络流量急剧增长并高位趋稳,9月1日单日最高4.19PB,刷新了开通以来历史最高纪录。“规范、免费、便捷”“点开即可,不用下载APP”“名师授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系列资源”等是推荐转发时出现最多的字眼。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我们要把这个平台作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中由国家统筹提供公益资源的应用阵地,发挥集约效应,为互联网+教育发展提供现实引领,促进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依托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基础,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查,常态化严把内容审查监管关口,为青少年学生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学习空间。三是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互联网+教育服务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习者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通过“互联网+教育”,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资源,特别是德育、美育、体育、科创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担当起服务终身学习的责任,面向社会开放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提高服务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15:09

刘利民

第四、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促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是一个命运相连的共同体。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在人类社会迈向2030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权既是发展权,也是生存权。国际社会对中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近期出台的教育文件也再次明确了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决心。我们将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互建、互融、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进一步聚焦全球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携手前行,推动经验互学互建,合作探索解决办法与方案,特别在互联网+教育的基础设施、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交流合作,促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促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15:09

刘利民

各位嘉宾,教育决定人类的今天,也决定人类的未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在提升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教育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互联网技术不应单纯被视为一种工具,它是推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和现实路径。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稳步推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全球共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谢谢大家!

15:09

主持人

感谢刘利民先生!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很遗憾有几位嘉宾没能来到论坛现场,但他们特意为本次论坛录制了视频演讲,与现场观众分享。下面请收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主任夏泽翰先生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数字融合和教育》,请看大屏幕。

15:10

夏泽翰

我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参加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教育论坛,我是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幻灯片和大家分享。

15:12

夏泽翰

15:15

夏泽翰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机遇。我们有一些机遇,帮助解决数字鸿沟,同时还要提高教育领域的残障融合程度,同时我们有机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并且我们有这样的需求,要把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
    如果在创造这些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时,没有考虑到无障碍,残障群体就有可能进一步落后于人群,所以这是一些风险,接下来我会介绍一些例子,就是我们怎么样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全球,有9300万-1.5亿的学龄残障儿童,将近90%被排除在教育系统之外,这些儿童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残障学生更难从远程学习的解决方案当中获益,他们缺乏支持,无法访问互联网,缺少无障碍软件和学习资料。所以,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可能会进一步加深残障学生与非残障学生的差距。同时,残障青年在参加工作时也会面临诸多的障碍,技能和培训的项目中断,也可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举几个相关的例子,以及我们所采取的措施。

15:16

夏泽翰

在疫情期间,保持学习面临着一些关键挑战,在我们看来,首先是触达和覆盖。各国的政府也面临这样的挑战,就是要给边缘化的人群提供一些数字的设备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也面临着挑战,包括电力的供应,获得相关的电子设备,数字素养以及支持。同时,还有很严重的不平等的问题存在,特别是那些有残障的学生,或者是只能说一些本地语言的学生,他们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学习损耗。而且,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他们也有不同的需求,同时在学校也很少给他们提供数字技能方面的培训。
    (图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们现有的挑战,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述,在这个漏斗的上层是能够使用电子设备的百分比,我们看到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有76%的家庭是可以获得这些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的。再往下一层,我们看到能够定期地使用电子设备的孩子比例,以及能够使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智能手机来进行学习的儿童比例,我们看到在蒙古是97%,在菲律宾是20%,这个差距是很大的。还有最后是能够有效地学习的儿童比例,这个还是很难让我们去评估的一个比例,我们认为,在开放大学是可以去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
    (图示)这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个是优质教育。SDG4具体的目标,我们来看一下,特别是4.4和4.5是和我们的“互联网+教育”相关的。4.4是到2030年,大幅增加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相关技能,包括技术性和职业性技能的青年和成年人数。4.5就是要消除教育中的性别差距,确保残疾人途径,还有儿童等弱势群体,平等地获得各级教育和职业培训。这些都是关于数字的包容性和一些教育平等相关的议题。
    (图示)我们再看一下4.A,建立和改善兼顾儿童、残疾和性别平等的教育设施,为所有人提供安全、非暴力、包容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以及4.B,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增加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等等提供奖学金。4.C,是要大幅增加合格教师的人数,这是非常重要的。    (图示)我们再看一下各国教育部和开放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也是做了一些调研,看到教育部是在确保教育的平等以及包容性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连通的设施、设备,以及要提升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相关能力,推动自由的分享,要抓住新兴的机会。其中还包括要尽可能为每个人提供设备,还要让互联网的接入无所不在,以及移动的学习机会等等。那么,创新的一些方法是必须的,是为了帮助一些边缘化的人群,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15:16

夏泽翰

在中国,开放大学已经和蒙古政府进行合作,包括制度设计,还有在中国中小学当中教授防疫的一些知识,这样的一些经验都是可以转移到其他的国家,包括蒙古。
    (图示)这里是一个指导框架,在网络上已经是一个开源的技术使用的指导,包括要为学生提供远程教育的机会、内容,随时提供指导,还有校本混合式的学习,基于远程的学习,以及技术的支持,亲自有人进行辅导的支持等等。
    这里我们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制定了有效的远程学习的战略,包括远程学习准备的情况、意愿以及技术的完善程度、内容的完善程度,教学方法和在家庭当中学习的一些支持。    我们是从应对这种挑战到管理这个延续性,一直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这个发展和加速它的发展。我们看到从学校来说,他们需要考虑很多的方面,那么我们的挑战就是我们要设计教育系统,来为我们未来的儿童做好准备。特别是在教育当中使用ICT这样的方面,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而且要通过技术进一步的缩小差距,鼓励大家共同学习以及个性化的学习。

15:17

夏泽翰

同时,在疫情期间,通过远程学习,我们也了解到其中的一些经验或者是教训,包括我们需要提供一个远程的监督,保证在新的学习环境当中,就是远程学习的环境有更好的效果。然后,我们还要去修正一些阶段性的评估方式,来更好地监督学习的过程。还要支持这些弱势群体进一步地应对这种挑战。
    在未来展望方面,我们要分享的是我们怎么样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在线教育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弱势群体。在教育领域,数字解决方案的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残障者参与,在主流ICT行业推广通用设计原则,特别针对为教育用途开发技术的行业;推广残障者信息通信技术培训,将信息通信技术无障碍作为其他相关学习项目的硬性要求;推广无障碍、开放获取的教育资源提供统计数据以衡量挑战的规模;提供更多的资助机制,同时鼓励更多投资以支持、包容无障碍的教育技术,以及相关培训和支持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课程需要关注一些人文主义的内容以及社会关怀,然后我们要特别关注残障或者弱势群体,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内容,还要确保平等和包容性。还有,我们全社会的一些愿景也需要和教育结合起来,我们把技术引入教育,能够融入更好的学习和教育的解决方案,不能让任何一个人落后。

15:17

夏泽翰

这些都是我们在密切关注并且仔细进行考虑的一些建议:我们还要再呼吁一下,在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生产之初,以及随后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使用并且遵循通用的设计,以及其他无障碍的原则和标准。关于残障人群的使用,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他们在使用教育产品和服务时要进行参与。我们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确保他们能够被包容在使用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形式当中,我们也是要加强多方的合作。    谢谢大家的聆听!

15:17

主持人

感谢夏泽翰先生!下面请收看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国别主任安思齐女士的演讲,她的演讲题目是《数字教育变革与性别平等》,请看大屏幕。

15:17

安思齐

尊敬的盛荣华副主任、任贤良副主任委员、杭元祥书记、郑水泉副书记、刘利民会长,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15:24

安思齐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联合国妇女署,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邀请我参加此次论坛。

15:25

安思齐

15:26

安思齐

在线教育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已经成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去年有超过2亿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参加学习,创造了人类的历史。这项成就基于中国成功的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了在线学习的技术障碍,使最偏远的地区也能够接入互联网。在疫情后,数字教育不仅将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渠道和手段,也将对推进其他方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希望能够跟各位嘉宾分享数字教育的创新发展如何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

15:26

安思齐

首先,数字教育的潜力可以促进妇女,尤其是农村的妇女的终身学习和技能发展。全球范围内,女性总体受教育水平达到了历史新高,但与男性比,相对教育水平仍偏低。在高等教育入学和保持率,以及获得专业培训及职业教育方面的性别不平等仍普遍存在。在许多国家,过去的10年里,中国妇女和低收入妇女已经成为成人学习的主力军,同时,女性在在线学习中的表现优于男性。    一项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在独立学习时更有信心、更主动,也更有自制力。然而,女性在参与成人学习时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困难之一是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及照顾工作,因此从包括职业培训在内的成人教育中,中途退出的比例更高。因此,在线教育因其灵活度和随时可获得性,将成为助力女性职业发展、为她们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新渠道。女性不再需要为了学习而离开家庭,可以更好的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她们的碎片化时间。但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必须解决仍普遍存在的性别数字鸿沟。

15:26

安思齐

女士们,先生们!在世界范围内,与男性相比,女性仍比较不擅长操作智能手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不懂得如何在数字媒介中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同时,无论是最基础的手机软件的使用技能,还是最高级的数据分析编程技能,男性和女性的表现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数字技能、数字科技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妇女赋权的重要工具,使女性能够尽早多样化的、持续的全面接触数字化。数字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正规教育,提高识字率,也能为女性的技能发展和提高劳动参与度,保障她们的生计和收入做出贡献。    总之,数字教育可以帮助妇女提高自信和社会资本,为广大妇女自己她们的家庭、社区和国家都带来积极的影响。中国70%的农民劳动力是女性,80%的贫困地区女性仅从事第一产业的工作,为妇女尤其是农民地区的妇女提供技能培训,助力其技能升级,这与中国“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中提出的目标一致。通过培训妇女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获得更好的知识和技能,参加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和经营。积极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做出贡献。

15:27

安思齐

我想分享的第二点是,正如我们在中国所看到的数字教育、数字科技可以改变就业市场和经济,帮助妇女和女孩发展数字技能和教育可以帮助她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并为妇女及其家庭带来经济收益,增强妇女的参与和领导能力,并激励妇女引领未来技术和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
    如今,全球超过90%的工作已经包含与数字技能相关的内容。在不久的将来,大多数工作都会要求复杂的数字技能,让广大妇女做好准备从事这些工作,对于经济发展、减少失业以及缩小已经存在的性别数字鸿沟都至关重要。    目前,女性已经承担了自动化带来的失业后果。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有4000万至1.6亿女性需要过渡到新职业,这其中大部分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业。纵观全球,包括发达经济体在内的所有国家里,女性由于在理工科学生中占比比较低,已经很难从科技相关的新职业机会中受益。

15:27

安思齐

女生们、先生们,我们不能生活在一个一半的人才排除在科技解决方案和创新之外的世界。今年6月,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促进更多女性参与科技、鼓励女科学家在中国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这一通知是有针对性的支持性政策范本,可以加速妇女获得数字教育和技术,进而缩小性别数字鸿沟,并最大限度地增强妇女的数字赋权,促进国家的发展。
    在当今的世界,数字技能和教育是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应承担起责任,弥合性别数字鸿沟,最大化地使妇女受益,并因此使广大的家庭、社区和国家受益。    联合国妇女署随时准备与各方携手,利用科技的力量,使妇女能够发挥全部的潜能,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贡献力量。再次对主办方给予的这次发言机会表示感谢!

15:27

主持人

感谢安思齐女士!下面请收看尼泊尔国家创新中心主席、2014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马哈比尔·潘先生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尼泊尔农村地区数字教育现状》,请看大屏幕。

15:28

马哈比尔·潘

我叫马哈比尔·潘,来自尼泊尔,我目前担任尼泊尔国家创新中心主席。

15:30

马哈比尔·潘

15:31

马哈比尔·潘

首先,我想先分享一张照片,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一个男孩坐在搭建在树上的平台上,你可能会好奇他在干什么。答案就是,新冠疫情期间,他在尼泊尔一个山村进行线上学习,他在树上搭建这个平台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在这里,手机接收3G网络信号最强。他很幸运,因为至少他有机会以某种方式进行线上学习,大部分的尼泊尔乡村学校上学的学生,就没有他这么幸运了。    从2002年到2015年,我通过搭建远程无线网络,为尼泊尔200个偏远山区山村接入了互联网,我当时的关注点就是利用互联网为乡村人口带来的网络教育和电子医疗。我想就在乡村学校顺利推行在线网络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做以解释。

15:39

马哈比尔·潘

第一项挑战就是视距无线传输。因为乡村周围都是被高山环绕。第二项挑战是高速互联网的缺失。因为在尼泊尔的高山村落地区,无法接入光纤网络,而且3G和4G移动网络覆盖率也很低。由于费用非常高昂,通过卫星线路接入互联网也无法实现。因此,尼泊尔乡村地区的学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几乎没有机会接受在线授课。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尼泊尔乡村学校在线教育的一些实践,随后我会分享两个基于我在乡村学校从事在线教育20多年经验而得出的想法。
    尼泊尔正在展开实施提供在线教育的两项实践以缩小数字鸿沟,对于那些没有互联网和移动覆盖的学校,我们在每所学校建立了一个本地迷你学校服务器,本地迷你服务器包含有约70GB硬盘空间的教学内容。每所学校都搭建了本地WIFI网络,学校和老师可以使用电脑和平板电脑,通过本地WIFI网络连接到学校服务器获取教学内容。
    对于设有宽带网络的学校来说,我们在学校建立了一个本地迷你服务器,这样学生就可以访问本地提供的教学内容,他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教学内容。    我们还为学生和老师开发了具有远程教学、内容共享、远程参与功能的学习资料管理系统。我们帮助学校建立了一间专门的教室,配有数字智能黑板+电视,让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同时还配备了平板电脑和电脑供学生使用。我们每月都为当地老师、学生和村民提供计算机使用培训。

15:39

马哈比尔·潘

我想分享一下我经过深思熟虑的两个概念,我想这两个概念适用于那些没有互联网或互联网覆盖非常差的偏远农村地区,以在这些地区顺利开展在线教育:
    概念1:针对那些互联网有限、匮乏以及移动语音覆盖的学校,我提出在偏远乡村建立电视视频和移动双向通信的教学系统。这就是我一直提议建立的教学系统的大致图示,在深山山顶建立地面广播电台,覆盖当地政府开办的地区学校。我们通过电视台为学校播放实时教学视频或录制教学材料,这将会提供高质量教学音频和视频。
    我们在教室里,老师和学生之间使用移动网络进行双向通信。在尼泊尔大部分乡村地区,至少有移动语音网络覆盖。提议建立地面电视广播电台,是为了保证音频、视频质量,因为在没有高速互联网连接的地区,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视频。此外,还为学生和老师开发了具有远程教学、内容共享、远程参与功能的学习管理系统。    概念2:针对偏远乡村学校,由于高山环绕,影响到村庄之间的视距无线传输,那里的互联网连接有限,而且信号很差。我提议建立一个气球WIFI基站,将这个基站系在气球上,我建议将在气球上系上一根约200米长的结实绳子,然后在气球下面挂一个带有全向天线的远程的远程无线路由器,把气球挂在广播在线教学基站上,从基站通过电线为WIFI路由器供电,通过区域网将该地区学校教室连接到WIFI路由器。

15:40

马哈比尔·潘

这些想法都是基于我在尼泊尔山区学校工作20年的经验,我目前正在考虑在我现在工作的国家创新中心对这些概念进行实际测试。如果参加会议的各位人士有谁正面临着和我一样的问题,非常欢迎大家与我们展开合作。    非常感谢!

15:40

主持人

感谢马哈比尔·潘先生!下面请收看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方院长魏让方教授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关于远程教育史的一些思考》,请看大屏幕。

15:40

魏让方

任何形式的教学都需要借助不同级别的媒介,例如声音、纸、粉笔、黑板、投影仪等。远程课堂尤其需要媒介的支撑,这些媒介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活动传递给远方的学生。整个过程中,教学活动在这些载体上被分解于时间和空间中。 

15:48

魏让方

在这个思想框架下,教学活动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信息的传递方式与成果同时发展这一事实也不难理解。没有媒介也就不可能有交流,教育也自然无从谈起。每一种媒介都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教育和学习动态背景,以及授课和互动环境。而使用这些媒介的目的大都相同,就是为了消除距离所带来的不便,帮助更新和适应教学内容。收音机和随后的电视机都为远程教学扫除了不少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障碍。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它们甚至能够改变大课的教授形式。但即便如此,信息传递的仍然是单向的,由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由老师传递给学生。自2000年以来,最新的科技成功让老师们能够彻底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包含声音、文字和图像的文件能够瞬间被传递,距离的阻碍已不复存在。 身处老师身旁和地球的另一端的学生们几乎能够同时获取信息。而这种多样化的交流能够双向完成。这种想法在1836年伦敦大学创立时就已萌芽。起初,大学的职能仅限于组织考试和颁发文凭。教学工作由一些学院和专门的机构完成,想要通过考试的学生们也在这些地方接受课程培训。到了1858年,这种教育上的限制被打破,为私人教育机构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学生们在这些机构中学习,为参加伦敦大学的考试并获得学位做准备。

15:48

魏让方

各所大学也在吸收经验并以函授的形式为学生们授课。在美国,这一想法可以追溯到1862年莫里尔法案的通过,该法案创建了州立大学,并开始了大学扩张。支持大学普及的人们开始抨击伦敦大学那种大学生独立注册并通过考试的模式,在他们看来,伦敦大学就是一座考试工厂,对高等教育不利。 他们认为帮助那些不能经常来上课的学生正是大学的使命。今天不少函授学校和远程教育机构仍然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150年的远程教学历史也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革。每一种新科技的出现都为变革施加了助力。当1836年伦敦大学提出走读考试方案时,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同时提供备考服务。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参加私校培训学生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到了19世纪末期,文科学院六成以上的学生都在大学授权的私人教育机构学习。这项服务收费不高,而且质量有保障。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报刊、公共图书馆、慈善学校等服务得以发展。而函授的想法也在美国、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逐渐完善。函授在欧洲出现的比较晚,直到1926年苏联才开始尝试,随后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意大利和瑞士也跟进。 在中国,标准的函授课程始于1952-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根据记载,到1956年,123所高等院校参与了远程教育,涉及138个学科门类。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函授在全球五大洲都已出现,与当地的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无关,有些地方的函授所占比重甚至相当高。例如,在1956年的中国,远程教育的入学人数占大学总入学人数的20%。在这一时期,函授教育是大学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

15:48

魏让方

1960 -1980年间,远程教育经历了迅速的发展。这段时间内成立了完全实施函授的机构、数百个国家机构以及传统大学内的专业中心。自1969年英国成立开放式大学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远程教育机构被创建。在没有指导计划和协作努力的情况下,许多国家都承认函授,在1969至1981的12年间,在英国、西班牙、伊朗、以色列、巴基斯坦、联邦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出现了13座函授大学,学生数量超过十万。其中有10所大学是在1960-1980年间建立的。函授在1970-1980年间的成功可以归结于多种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印刷设备的更新、更精密的教具都为函授的进行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英国的开放大学和其他函授机构在当时成为主流教育形式,但并非唯一。函授在传统大学内也经历了发展。比如在70年代的法国就有40所大学实施函授,其中有21所拥有自己的教学辅助中心。 而没有过多倾注于校外函授的美国一直致力于大学校内,尤其是公立学校内函授的发展。 1970年代,实时通信工具、电气火车、电脑和网络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录像带、光盘、手机、传真机、笔记本电脑这些工具也随之涌现,多媒体成为了教学中的明星。在此期间我们还见证了互联网的使用,教学计划的创立,在巨大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私人投资者的介入。在美国,教育网站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当时的大学开始创建和推出网课。邮件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成为学生和老师们的必备技能。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大学和函授机构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5:48

魏让方

15:52

魏让方

到了2010年,慕课的出现带来了函授的又一次改革。在这一年,最受欢迎的网课能够吸引上百万人次的观看。最早的慕课出现在2000年左右的美国,这种教学形式在2010年后得到了迅速发展。随后其势头虽然有所衰减,但它也在20世纪末的数字化教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慕课(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在2008年由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Dave Cormier发明。这是一项对数字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明吗?慕课的创建过程其实就蕴含着革新型理念。其授课程序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虽然课堂的组织方式不同,但慕课与传统的函授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慕课可被视为在线教育的后继者,一种过去教育方式的延续。 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函授中不断有新的科技元素加入。但无论是动画、短片、在线学习都无法取代老师的地位。2020-2021爆发的全球性新冠疫情,并没有从根本上中断教学。全球人民被强制隔离在家中,学校关闭,各级学生和学校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对于那些函授的先行者和主张完全代替线下教育的激进理论家来说,他们的梦想突然就在眼皮底下变成了现实。现在还无法确定这是否是历史长河中的意外、传统教育在疫情之后能否满血归来、我们能否人类历史上这一独特阶段中的某些积极方面吸取一些教训。。谢谢大家。

15:53

主持人

感谢魏让方教授!接下来,有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工学博士程建钢教授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15:54

程建钢

各位嘉宾,大家好!针对深化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向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教育信息化的“五观”,即历史观、科学观、系统观、理性观和实践观。二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关于系统推进混合教育改革的一些经验。

16:15

程建钢

16:15

程建钢

首先,谈一下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观。
    大家知道,技术的进步和传播科技的发展,始终促进着人类教育事业的变革或革命,从原始社会,人们从生产劳动和生活当中朴素的泛在学习,到农耕时代的师徒教育,到工业化时代的标准化的、系统化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而进入信息社会,我们的教育迈向了混合教育新常态,泛在学习新生态。为什么不谈智慧教育、智能教育?这是未来的,在这个过渡的阶段,迈向了混合教育教学改革新常态。人们的学习方式迈向了泛在学习新生态,并且在这个过渡的当中,我们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在今天我们谈到信息技术促进教育革命或变革,那是必然的,由于时代已经变了,我们学习的对象已经是数字“土著”一族。这是关于历史观。
    第二,关于科学观。
    由于进入信息时代,我们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学人才培养,对原有工业化社会形成的教育学原理、课程教育学、教育哲学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很遗憾,我们教学的研究领域还在围绕着工业化社会探讨,远远滞后时代,所以我们迫切需要分析学习理论的普及、教学理论的普及、教学设计的普及和技术演变的普及,对教育变革促进的挑战。
    第三,关于系统观。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遵循渐变的规律,那么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当中,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网络环境、数字内容、课堂等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需要借助系统工程的思想、系统方法来构建新时代教育体系这样一个复杂模型。针对这个模型,和它之间相互要素的影响,深化教育改革,而不能就事论事、事件驱动、运动化等等。所以,这一点就是我们要从系统观的角度。
    第四,关于理性观。
    刚才已经谈了,事件驱动,慕课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技术论长期影响着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出现新技术,高谈阔论,所以希望理性,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大家想一想,现在整天在谈智慧教育,坦率地说,我们还是要按我们总书记的提法,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谈数字教育。
    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些进行认真地思考。数字教育实实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智能教育路漫漫,但是路在脚下,需要我们去努力。    第五,实践观。只有深入到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使得老师和学生参与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而不是谈工具论、技术论或者贴一些标签而已。这一点要引起我们更大的重视。

16:15

程建钢

我有教育信息化“二十观”,今天由于时间原因,我仅谈“五观”供大家分享。
    第二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混合教育教学改革新常态。    首先,什么是混合教育?它是数字教育和书面教育结合,混合学习是环境的混合、方法的混合、工具的混合、模式的混合、资源的混合。我在多媒体教室,没有上线,同样是混合教学。对此,十年来,清华教育技术团队面向职业院校和高等教育,我们从理论体系、组织体系、实践体系,在200多所职业院校、300多所大学做了系统性的研究,从课程的改革,体制机制、环境到多模式的混合教学评价。后天我们将在深圳与联合国教科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合作,启动《系统推进混合教学改革手册》项目,拟在明年5月,在多平台、多媒体同时发布,以中英法三种文体分享全球。当前,我要把信息环境下混合教育教学,这一实在的工作搞好。

16:16

程建钢

实干、实干、再实干!谢谢大家!

16:16

主持人

感谢程建钢教授!下面有请启迪控股党委副书记、执行总裁赵东先生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16:18

赵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16:18

赵东

16:19

赵东

当前,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业对全行业的岗位提出了新的需求,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存在低频对接、单一对接、产教诉求不一致、复制难、可持续性难的问题。因此,利用在线技术,整合产业与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趋势。其中,如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融合,解决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是当前推动产教融合从传统模式进入数字化模式的关键任务。

16:20

赵东

2016年初启迪控股与广西自治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广西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了国内第一所数字产业学院——启迪数字学院,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面结合启迪数字学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从两个方面与各位业内领导交流。

16:20

赵东

一、打造智慧教育在线生态系统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产教融合模式弥补了传统模式的弊端,建构了基于智能技术的智慧教育在线生态系统。1. 实行了课堂创客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基于整体平均水平的教育活动,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内容容量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回应。而在线教育可以通过汇聚丰富优质的资源,积极打造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线上交互学习和MOOC学习的新式教学手段,实行课堂创客化。课堂创客化以学生为主体,记录分析个体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同时,借助云端课堂,向学生推荐最热门最需要也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内容。在创客化的课堂上,采取创客项目组队的形式,对项目进行真实操练,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在学习中提升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2. 实行了课堂虚拟化。未来学校的空间是虚实融合的空间,学校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场所,教师不再是唯一教授知识的角色,获得知识也不再是学生来学校的唯一目的。在知识获取体验上,未来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的。课堂的虚拟化,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和进度的限制,充分利用在线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同时是教育资源的搭建者,在学习的同时建立教学信息。学生可以借助虚拟课堂来实现交互式学习,完成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主动适应学习需求。虚实融合的泛在学习空间,将会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的,随时可获得的教育体验。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却无法满足未来知识获取和体验的需求。3. 实行了校园智慧化。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以数字技术为引领的产教融合模式以服务创新为导向,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应用集成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把校园里分散的信息化系统和资源整合为一个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对校园的教育教学、校园管理、公众服务和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智能支撑,为师生提供了人与人、人与校园、人与物、物与物的和谐共处、节约高效的泛在网络和管理智慧。

16:22

赵东

二、打造分布式产教融合模式在建构智慧教育在线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数字化时代的“产教融合”模式还应该运用互联网手段和资源打破高校间的围墙,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打破高校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围墙,让教学与产业结合起来,让教育服务社会。同时,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往分布式教育方向发展。启迪控股与广西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举办的产业学院(启迪数字学院)依托启迪全球创新基地网络,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布式实训基地,导入启迪科创生态各方产学研用资源,打造“平台化、园区化、在线化”产教融合新样板。1. 汇集智慧资源,推进学院平台化。把学院作为一个平台来建设运营,以开放的思想链接多方合作办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种机制汇聚教育资源和人才队伍,嫁接国内外高校和科技园科研资源并引进数字产业精英导师,从知识学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全方位培养学生。2. 汇聚产业资源,推进校区园区化。数字化时代的“产教融合”需要积极推动校区园区化建设,打破高校封闭教学的壁垒,将学院与园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将与学院开设的专业相关的企业引入到校园中,在空间上缩短了业与学院的距离,让学生有机会充分接触企业,了解企业运作方式、熟悉企业项目情况。3. 汇合网络资源,推进园区在线化。数字化时代的“产教融合”需要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升级园区化校区格局,营造教学、科研、生产、生活一体化氛围,形成社区型的架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线上科技园、在线大学,拓展在线化网络资源,汇合政产学研金贸介媒多方要素资源,完善产教综合体软环境建设和服务功能,放大服务边界,服务多方群体,形成在线化的教育服务共同体。

16:22

赵东

新兴在线科技日新月异,未来的“产教融合”教育将紧跟时代技术发展大势,运用更多的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校企联合、学科融合、实战教学、专业师资打造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共享和优化配置产学资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启迪控股将一如既往地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育”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

16:22

主持人

感谢赵东先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刚才七位嘉宾作了精彩演讲,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接下来,我们进入高峰对话环节。本次论坛共设置两个主题对话,分别是“提升能级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创新驱动 引领未来教育新方向”。首先有请中央电教馆副馆长杨非先生主持本环节的第一个对话,大家欢迎!

16:23

人民网

高峰对话一:提升能级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6:24

人民网

高峰对话二:创新驱动 引领未来教育新方向

17:19

主持人

感谢杨非先生、刘复兴先生的主持,及高峰对话各位嘉宾精彩的分享。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就“互联网+教育”的理论创新、政策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发展路径等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为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亟须面对和解决的教育挑战凝聚智慧。我相信,有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了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监管,以及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全社会共建共享,全球合作共赢,一定可以推动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创未来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空间”。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互联网+教育论坛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