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媒体时代,以技术创新为融合赋能,我们任重道远。未来已来,奋楫者先。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今天的论坛。也预祝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和其他平行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再会!
“内容科技联盟”正式成立!欢迎更多业界同仁加入进来,共襄盛举。随着“内容科技联盟”的正式成立,我们今天的论坛也接近尾声了。三位领导的精彩致辞、八场技术路演、四位专家点评、内容科技年度报告发布和联盟成立,上午的论坛含金量十足,成果斐然。
内容科技联盟成立仪式现场。
接下来,我们将有请各方代表上台,共同在现场为我们启动“内容科技联盟”。有请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副局长陈仁泽,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新华融媒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姗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建部副主任周剑斌,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政企服务事业群副总经理孙健,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上台。
感谢赵元正董事长的精彩点评。各位嘉宾,为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技术赋能。今天,我们在此特别倡议,成立“内容科技联盟”。该联盟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由人民网联合业界共同发起,联盟将由内容科技领域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自愿组成,旨在搭建内容产业全链条的技术合作、数据分享、人才交流、产业发展平台,探索技术赋能内容产业的新业态、新应用、新服务。今天,我们会通过人民网对外发布“内容科技联盟”的发起倡议书,敬请关注。
2020年是实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重要的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政府、企业、学校加速接受远程的学习和工作,也加速了AR/VR等沉浸式技术、仿真技术的普及、推广,2020年中国市场在AR/VR相关产业和服务的支出总量占据了全球份额的一半,相比于疫情前有了显著的增加,据其预测,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的市场规模能达到66亿美金,位列全球首位。随着5G商用的到来,未来中国AR、VR的市场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将5G、VR、AI、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综上所述,本人非常看好AR/VR产业,也期待我们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基金和广州文投,和在座的优质企业在这个领域可以有深度的合作,也谢谢大家持续关注我们。谢谢!
广州文化投资公司董事长赵元正点评。
谢谢大家,不敢说专家。从2014年左右开始的国内AR、VR创业潮至今,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硬件提供商、内容工具制造商、系统研发者、内容提供者等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而国内企业大部分处于内容提供商和平台建设者的角色。
感谢胡卫明研究员的精彩点评。最后一位点评专家,是我们特别邀请的来自投融资界的代表,他是广州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元正,请您上台点评。
大概是十几年前,有人问我网络有害信息的识别精度能不能做到98%,误检率能不能做到千分之一到二之间?那是做不到的,达不到这么高的精度。但是深度学习来了,一些技术我们做到了,我们在一些有害性的识别上精度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几。我还有一个体会,技术要走向实用化,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仍然只能在非开放环境底下实现。像AlphaGo得到了实际应用,但围棋变化固然是复杂的,但是它的上限是知道的。在我们实际应用当中很多的问题是开放系统,上限在哪儿不知道,变换很复杂。对于火车站的监控、人流的监控,在人群当中找到犯罪嫌疑人,这种环境下是属于开放环境,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目前的技术还很难走向实际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对于网络安全特定问题开展研究,这个就是非开放型的问题,是人工智能走向实际应用非常好的平台。所以也希望网信办更加重视,对我们多支持。谢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胡卫明点评。
很高兴来参加论坛,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路演非常好,四个网络前沿技术项目也非常精彩。我觉得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白泽系统,它真正解决了在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大需求。内容风控技术最大的难点是图像理解技术,是任何的人工智能技术或机器学习技术的试金石。别的地方用得再好,图像识别就没有那么容易,这也是图像识别技术走向实际应用很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感谢于局长的精彩点评。下面我们请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也是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胡卫明点评。我要补充报告:以胡卫明研究员为首的团队,刚刚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请胡老师上台点评!
以上几点是我今天上午一点粗浅的想法、感受,不妥当的请大伙批评指正。最后,期待本次路演的这些企业、这些项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个时代进程中始终引领正确的政治方向、技术方向、价值观的趋向,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大家!
第四,结合中央网信办内容管理技术管理这部分的工作,安全是保障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安全和发展是互联网的一体两翼,网络安全和网络发展相辅相成,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发展方面,我们看到像移动公司、华为在内容安全方面的积极探索,还有人民日报的视频搜索多模态搜索也是现在非常重要的内容安全手段。从技术监管的角度提一点希望,我们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核心技术攻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也让各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益有所保障,让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都有所保障。
第三,技术推动文明的进步。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文字的产生、纸张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应用,这些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现在网络的普及和生活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信息文明。今年最火爆的词就是“元宇宙”了,刚才各位嘉宾都提到了这个概念,但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字节最后提出了“元宇宙”,但是把核心技术放在五个技术上,其实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现在元宇宙这个概念确实非常火,但是我们还要回到技术的本质上,底层技术是什么,不能被一些概念牵引走偏了。在元宇宙之下的通信技术、深度合成技术、虚拟技术以及现在比较前沿的脑机结合的技术,都是我们底层重要的技术,包括现在的强大的算力支撑,包括华为的数据中心,人民网刚才也讲到了有一些芯片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后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如果说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联网,或者说下一代互联网的雏形,对人类认知世界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不可想象,尤其是脑机接口的技术,它直接控制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所以在这方面要让真正的技术赋能,我们还要在这些基础技术上加大研发的能力,让技术真正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第二,内容满足人民的需要。总书记强调,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与秩序——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正能量是我们工作当中的一个总要求。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主流价值观内容进行体系化、标准化设计,通过分层次、多维度、可追溯、可解释的算法,达成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评价和传播任务,为传播好正能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主流价值观、主流内容的分发和正能量内容的精准传播。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日报最新推出的视频搜索,通过深度学习、模态压缩、加速算法等技术,为用户挖掘多模态的信息数据,让网民更加便利和快捷,这些都是具体的信息实践、创新实践与满足人民需求相贴合很重要的方面。
在此有几点粗浅的想法和大伙分享交流一下。第一,创新引领时代的潮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进行调研。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天很欣喜地看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创新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音视频的智能化生产工具的研制,运用5G全息成像技术开展的异地同屏访谈,首创的卫星新闻的报道形态,还有数字记者、数字航天员小诤的推出,这些都是它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创新应用必将大大提高新华社的竞争力,提升在报道上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也是技术赋能的重要实践。
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局长于永河点评。
尊敬的赵嘉鸣副总编,各位嘉宾,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上午这个论坛。作为网信办技术管理部门,实际上对内容传播和技术发展是高度关注的,今天确实是非常荣幸。刚才聆听了三位领导的精彩致辞,也认真学习了项目路演,让我深受震撼也备受启发。5G、AR、人工智能、推荐算法,甚至刚才几个企业都提到了元宇宙的技术,这些现在都与网络媒体进行深度融合,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便利快捷,也让我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和期待,有很多内容可能还要回去进一步思索。
感谢倪院士来自云端的点评。下面我们请出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局长于永河进行点评。
我积极支持人民日报落实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这一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科研平台。实验室目前在建设期,期待这些成果能尽快面向行业进行应用示范,期待媒体融合领域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基于需求,通过大力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中国媒体融合领域的科研机制。再次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重任,要共同打造我们国家新时代的“两弹一星”,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工科学,有面向媒体融合基础研究的,有面向媒体融合生产技术系统探索的,有针对超高清音视频直播呈现进行研究实践的,有聚焦智能化进行技术研究的。11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会上审议了《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领域的治理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国际先进技术关键核心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必须把创新的主动权和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在媒体融合领域同样要注重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视频点评。
大家好,我是倪光南,很荣幸能在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上发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信息发展趋势,做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底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媒体融合领域的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探索利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新举措。
感谢张羽副总裁的精彩分享。听完了两个环节八位嘉宾的分享,我想在座的各位对于今天的主题“创新:技术赋能”会有更丰富的认知。今天的论坛还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我们将邀请四位嘉宾对于上述路演进行现场点评。首先,让我们通过视频连线请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倪光南。倪院士,您好!请您远程点评。
每一项技术变革,都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字节跳动将在VR/AR领域持续投入,同时也期待与行业上下游的厂商、开发者和研究机构跟我们通力合作,实实在在地满足用户需求,共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刚才讲到了VR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计算平台,它需要更多的内容和应用,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使用,逐渐产生网络效应,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创造力。所以,优秀的开发者对于VR现阶段发展来说特别重要。目前在国际上VR市场的开发者已经进行了良性循环,国内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正在积极扶持开发者,一方面是为开发者提供合理的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我们持续优化Pico SDK和开发者工具,帮助VR开发者用更小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打造出优质应用。对于VR场景应用的探索,我想最熟悉的可能影视、游戏,其实VR在很多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消防培训,这是企业和消防部门重要的培训项目,但是还原真实火灾场景有很大的危险,而且成本也很高,但是VR平台上可以充分模拟这样的效果,提高对于消防人员的培训的效率。此外还有学科教育、电网安全、建筑安全、轨道交通等各种场景的学习培训,通过VR技术的互动教育或虚拟仿真,可以显著地提高培训效果。在医疗方面,VR应用目前以心理和认知健康为主。比如患者在康复治疗中,可以通过虚拟世界的活动,增强在情绪和生理反应方面的自我调节能力。现在Pico正在和一些医疗服务机构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探索。还有比如说协同办公、科学探索、展览展示等方面,刚才已经有相关公司展示过这样的应用场景,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把VR和这些场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VR的未来很美好,但现实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消费者期待的更加清晰的效果、更加便捷的交互技术以及更加流畅的体验,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深耕底层技术、迎接更多的挑战。另外在这样一个新一代的计算平台上,我们期待更多的内容开发、更多的应用,现在在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发。字节跳动会继续脚踏实地深耕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并且会在开发者生态上持续加大投入,来探索丰富的应用场景,努力打造为用户带来卓越体验的VR平台。字节跳动在VR/AR方面有长期的研发投入,今年收购Pico后,进一步整合团队和技术能力,目前主要在这四个方面打磨技术。首先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包括光学技术、人体工程学设计和AI瞳距校准等方面,希望消费者能够用得更舒适;在底层技术,我们深入钻研VR/AR的操作系统,全方面优化产品体验;在感知和交互体系上,我们努力提升六自由度的精度,还有手势识别、面部识别、全身动捕等技术迭代,让用户和设备更好地融为一体;还有AI技术的运用,加强和用户的互动,比如疲劳监测和防沉迷提示,呵护用户的健康。
其实VR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当年VR的概念也是火爆一时,2015年开始提出概念,到2016年VR硬件的出货量大幅提升,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和应用硬件不够成熟,所以概念火爆之后迅速又归于沉寂。这两年,我们看到随着芯片平台算力越来越强,屏幕的体验也在不断改善,VR的空间感和交互技术在持续进步。在2019年之后,VR市场出现了拐点,也就是说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一体机的形态驱动了整个市场的快速增长。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今年VR硬件的全球出货量会突破1000万台,领头羊应该是Facebook。随着硬件出货量的增大,在硬件当中开发者所带来的内容和应用也在不断的增加,好的开发者能从中获益,曾经流失的一些开发者也在迅速回归,所以说行业真正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曾经经历过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看到手机把人和信息、位置、服务连接起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VR和AR把虚拟和现实连接起来,这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体验,也会带来全新的内容和应用。随着5G的普及,高速率的数据传输以及低时延和大容量,这些基础设施的搭建为VR和AR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从这个角度来讲,VR硬件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它实际是新一代的移动互联网计算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可以体验的人机交互时代,可以把它看作是可穿戴的物联网时代。
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路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代表字节跳动在这里做一个简短的分享。现在在互联网最火的概念就是“元宇宙”了,确实一个新技术的产生一定会激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和期待,但是我们也知道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一个产业的成熟,它会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而且曲折的阶段,所以我们对宏大的概念总是格外的小心。字节跳动的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总会把宏大的概念分解成用户需求、应用场景、技术迭代、产品创新,如何能研发出真正让用户接受和喜欢的产品,这样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所以比起探讨概念,我们更关注VR和AR领域的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场景,很高兴今天能够分享一下字节跳动在这方面的探索。
感谢魏总的分享。接下来,有请北京字节跳动副总裁张羽上台路演。
在实践中我们有一些思考:我们正在建设的以5G、算力网络和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广大客户提供高速泛在、智能便捷、丰富多彩的传播新体验,将有力地支撑数智媒体新应用和新业态的发展。我们将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保持开放的心态,与社会各界深度合作,创新更多新成果、新应用,以5G技术赋能媒体行业,澎湃正能量!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在个人数智化方面,5G带来了流量的爆发性增长,催生了大流量“5G+融媒体”体验。我们坚持“连接+应用+权益”,创新推广粤享5G、视频彩铃、和彩云、云游戏等特色产品,提供身临其境的融媒体体验,真正实现“一部手机走天下”。其中,和彩云是个人数据资产的管理平台,活跃客户达2200万,累计数字资产18万TB;咪咕视频是内容聚合平台,客户规模达4100万;粤享5G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创新打造的聚合平台,已推出4K/8K超高清、云剧场、云文博、云旅游等特色内容,客户规模达800万。在家庭数智化方面,我们着力打造“全千兆+云生活”,推广“1+1+N”数智家庭服务,打造大小屏融合平台,提供智慧社区、全屋智能、智慧安防、智慧养老、智慧教育等服务,满足数智家庭的新需求。截至目前,我们累计发展全屋WiFi 680万、移动看家300万、全屋智能3000套,拓展智慧社区近9000个。在产业数智化方面,我们依托“云网安能力+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打造了“网+云+DICT”综合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数智化转型。我们打造了招商妈湾港“5G+智慧港口”、南方电网“5G+智慧电网”、全国首张省域5G电子政务外网等5G示范标杆项目654个,工信部“绽放杯”一二等奖获奖数全国第1。例如,在传媒行业,依托云网安能力,为央视提供云展播一体化超高清直播解决方案,圆满完成2019年和2020年春晚分会场直播。
在推进新基建和数智化转型中,我认为需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加大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我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议案,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先后表决通过了这两部法律;二是加强数字经济规范治理,发展和规范并重,避免发展中发生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我们坚定看好数智化转型的广阔空间。中国移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新定位,从传统通信运营商向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科技公司转变,推动实现“五个新突破”,做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数智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2025实现年收入规模破万亿。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将扩大行业和产业“两个份额”,2025年收入规模将超1200亿,实现客户满意度领先、增长行业领先、高质量发展领先。数智化发展,新基建先行。我们正加快建设以“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为重点的新基建,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像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目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已建成5G基站7.8万个,以及覆盖全省的泛在物联网络;累计建成传输管道11.6万管程公里、光缆88.2万皮长公里,实现村村通光缆;规划建设八大数据中心,投产自建合建机架7万个;光纤覆盖家庭超5200万户,企业专线超30万条;打造了业务、数据、技术3个中台能力。基于这些能力,我们全面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省级通信运营商,今年1-10月实现主营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8.5%,净利润172亿,纳税76亿,预计全年营业收入超1千亿,实现里程碑跨越。截至目前,公司服务个人客户超1.1亿、5G客户超4400万、宽带客户超2000万、电视客户超1400万、集团客户170万家,客户规模、收入规模、网络能力和服务水平均位列行业第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广东省也印发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新基建加快发展。“十四五”期间,预计全国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超10万亿(其中4万亿是5G、数据中心、公有云等信息基础设施投资,6万亿是交通、电力、水利等信息化改造和建设),创造经济价值53.5万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前,经济社会也进入了数智化转型的快车道,呈现出“五纵三横”的新特征:“五纵”指的是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5个典型场景的数字化,“三横”指的是线上化、智能化、云化3大共性需求,其本质是通过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信息服务“实虚软”的化学反应,促进新经济形态蓬勃发展,这必将催生广阔的信息服务市场空间。预计到2025年,我国信息服务市场收入规模将超20万亿,其中广东超3.4万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路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5G技术赋能 澎湃数智能量”,和大家交流5G赋能网络传播的实践和思考。
感谢潘院士的分享。接下来,有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上台路演。
最后我作一个总结,为什么说我们整个互联网正在走向量子时代,因为随着量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量子通讯的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水平,同时可以把各个地方的量子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来实现高效的量子处理,正如2021年6月科学杂志预测的那样,将来的互联网可能有量子通讯的支持、量子计算机的终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说现在的互联网正在走向量子时代。谢谢!
在技术上来讲,量子通讯是有这么一个发展路线图,通过光纤来实现方便到户在城市里的量子通讯,通过卫星中转,可以实现远距离的量子通讯,全世界的科学家在这方面已经初步取得进展,比如在2007年的时候把量子通讯的安全距离已经拓展到200公里,现在已经到500公里,而且在某些系统已经投入了相关的实际应用。在我国这方面做得比较早,比如说墨子号2016年8月发射。量子计算方面,刚才给各位介绍到我们需要让它的量子比特数目越来越多。科学家把量子计算的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实现50个比特的相关操纵,它就可以对某些计算问题上比超级计算机算得快;第二阶段要解决实际有用的问题,这在5-6年能够完成,科学家进一步希望通过10-15年的努力能够制造可编程的量子计算机。
除此之外,我们在计算能力上也面临一些问题,目前全人类拥有的计算能力还相当有限。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我们知道全球数据量每两年会翻一番,同时,传统的发展模式受到严重的制约,摩尔定律正在逐渐逼近极限,估计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晶体管的尺寸就会达到原子尺寸,到那个时候原来的电路原理将不再适用。与此同时,超级计算机又能耗巨大。所以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发展计算能力的手段。非常有意思的是,量子力量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好了准备。什么叫量子?量子是微观世界的研究物质对象,比如像光的最小单元是光子,铁各种元素的最小单元是原子等等。当到量子世界里,一只猫甚至可以处于死和活这两种状态的叠加,也就是说量子除了不可分割性的状态之外,还可以处于叠加态。爱因斯坦把这种概念推广到多粒子体系,比如说两只猫可以处于活活+死死状态的叠加。这两只猫不管相距多么遥远,爱因斯坦把这种现象叫做遥远地点之间的诡异的互动,我们物理学家把它叫做量子纠缠。我们获得了一种能力,能够对一个原子抓出来进行主动的操纵,有了这么一种技术之后就能对一个一个量子比特进行操纵,一个新的学科叫做量子信息技术就诞生了。它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量子通信,它可以在原理上提供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计算与模拟,它可以提供一种超快的计算能力。作为第一个应用,可以用量子密钥分发来实现原理上是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在密钥分发完成之后,结合一次一密就可以实现加密内容不可破译的安全的信息传输。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量子纠缠能够把量子信息从一个地点送到另一个地点,而不用传送信息载体的本身,有点像科幻故事所说的。利用量子叠加原理,我们就可以来构建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是随着可操纵的量子比特数目呈指数增长的。利用这样一种强大的计算能力,我们不仅可以用经典密码破译,也可以用于气象预报、金融分析和药物设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视频路演。
非常感谢技术论坛的邀请,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走向量子时代的互联网”。在物理学家的眼中,互联网就是一个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存储的无处不在的广泛分布的系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目前正面临着一些重大的问题,比如说信息的传输,目前我们的网络安全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依赖计算复杂度的经典加密算法原理上都会被破解。所以在100多年之前有一位作者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人们早就怀疑以我们的才智没办法构造出一种人类自身不可破解的密码。这句话有两种含义,也许我们人是太聪明了,所有的密码都能破解;也许我们人不够聪明,以至于我们构造不出一种理论上是安全的密码。
感谢黄总的分享。接下来,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进行路演,他将通过一段视频谈一谈“走向量子时代的互联网”这个话题。请看大屏幕。
新媒体体验值得期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未来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从小的体验开始,与生态伙伴合作,不断在一个个的场景中落地,例如云上的数字人,云上展会,数字博物馆,数字展厅,指挥园区等,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体验走入大家的工作与生活中。谢谢大家!
第三层是媒体生产。以前,高品质的数字内容生产,是一个算力密度极高、上下游产业对接极复杂的工作。《阿凡达》当年从制作到成片花了5年时间,共有48家公司,1800多特效人员,使用了4万多核CPU用于内容制作和特效渲染。华为云刚刚发布了云上数字内容生产线,拥有百万核的渲染资源,将影视制作的拍摄、剪辑、建模、绑定、驱动、渲染、合成到分发的全流程,在云上进行了重构,并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让大片内容制作周期从数年缩短到几个月。其中不乏众多创新技术的加持,例如:在建模环节的三维重建算法,现在只需要使用智能终端的RGB摄像头,就可以便捷、高效、实时地为一个目标物体进行3D建模。这个能力可以大幅降低3D建模门槛,广泛应用在动画、游戏等媒体领域。
AI领域有一个技术方向最近非常火,就是大模型。如果AI没有理论上的突破,未来几年将依赖大数据集和大算力。就是说数据越多,算力越强,越有可能得到好的模型和算法。例如,具有1000亿参数的盘古自然语言处理预训练模型,使用了40 TB的文本数据,在2048个AI芯片上接受了2个多月的训练,其中文理解能力已经接近人类水平,可帮助媒体行业应对海量的信息处理。盘古机器视觉(CV)大模型,其模型泛化能力,可以极大提升媒体图像识别应用的研发效率。盘古多模态大模型,则具备语音、图像和文字的互译能力,能够有效的把媒体行业常见的语音、图像和文字信息流进行融合处理,实现全媒体交互。不是所有人和公司能承担训练大模型的成本,因此我们把预训练好的大模型结合开发流水线,在云上开放出来,这样大家结合各个场景的小样本数据,就可以训练出比原来更好的模型。
首先看一看媒体网络。2020年全球网络的流量里面73%以上是视频,我们看到去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种应用中语音通讯的流量增长超过70%,很多场景里出现了人和机器的语音对话。在音视频领域、在网络传输协议这些领域我们有30年的积累,有超过3000件以上的专利。我们最近发布了在云上的Spark-RTC的音视频实时服务,它能做到全球覆盖同时实现时延在200毫秒以内。我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云上的合奏,请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一起在云上做一场合奏,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媒体网络之上是媒体引擎,元宇宙中多项关键技术例如BIGANT,其中AI非常关键,其可以贯穿到媒体引擎的每个环节,包括:图形处理、音频处理、媒体渲染、媒体转码、协议传输、媒体AI等。比如:AI在图形处理中,可以实现智能识别目标,实现全程实时遮挡;AI 音频处理中,可以实现智能音效,支持多音色AI配音能力, 将文字合成为可与人声自然表达媲美的朗读语音。媒体AI中的数字人则可以实现更多的能力,基于预训练语言大模型、机器翻译算法、多模态数字人动作生成算法,同时融合手语语言学专家知识,可以把语音和文字,实时转换成为连贯自然的手语身体姿态、手势动作和表情。例如全球有4.6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云上实时自动翻译成手语视频的能力,可以让听障人士共享智能世界的美好。
华为云首席战略官黄瑾路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讨论一下虚拟数字世界基础设施方面的技术探索。今天重点从四个层面来讲我们怎样赋能业界产生更好的媒体内容,首先是媒体网络,我们认为全球要构建一张低时延、体验好的媒体网络来作为基础;第二个就是媒体引擎,在非常多的技术、非常多的能力赋能媒体创作过程;第三个在媒体生产过程,怎么样让它变得非常高效;第四个媒体的体验从PCG、UCG到AIGC,怎么逐渐落到各个场景里。
感谢唐主席的发布。沿着报告发布的节奏,接下来让我们从文本进入到现实场景,把视野从传播拓展至前沿技术。下面这个路演环节,我们将从人工智能、量子、5G、虚拟空间四个方面,聆听来自业界权威专家的分享!首先欢迎华为云首席战略官黄瑾上台路演。
内容科技贯穿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网络空间治理打造国之重器。刚才四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作了精彩的分享,让我们见证了前沿科技的精彩,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突破、新应用、新成果。最后,展望未来。我们深知,内容科技蓬勃发展,必须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优质内容和公共产品,塑造数字新生态,提供中国正能量!谢谢大家!
三、内容科技助推数字中国建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内容科技助力政府数字化建设,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创新融合发展,促进社会多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让互联网成为驱动中国发展的新力量。内容科技改善政务服务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政务服务总枢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持续全面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内容科技创新留言办理紧密连接党心民心。人民网“领导留言板”采取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留言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准确及时呈现社情民意、施政反馈、政策点评等,成为党政部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沟通平台、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今年全党上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仅在“领导留言板”上获得回应解决的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就已接近60万件。内容科技助力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构建幸福社会平安网络。在这方面三个特点表现比较明显:一是,内容科技为老龄人群提供更多数字生活便利,根据工信部部署,近百个互联网网站、手机APP进行了适老化和信息化无障碍改造;二是,内容科技为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实施提供强大支撑;三是,内容科技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安全阀”“智能锁”。
二、内容科技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数据新生产要素作用在日益凸显;内容科技生产力作用,也与日俱增。内容科技持续推进产业融合与协同创新,驱动内容数据化、数据要素化、要素市场化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内容科技持续推进互联网与版权产业融合发展。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十三五”期间,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39%。《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的年度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1847.3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2020年,10家单位被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命名为“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推广站点”,人民网是其中唯一的媒体单位。为此我们也成立了研究院版权保护新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技术公司、媒体、法律机构以及研究机构,积极为中国版权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技术支撑、平台支撑。内容科技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与视听产业融合发展。《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据推算,2020年泛网络视听领域产业的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据CNNIC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短视频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与2020年12月底相比,网络直播用户增长3.4%。智能制作正在成为提升内容品质的“新生产力”,成为视频平台推进影视工业化的关键因素。内容科技持续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河南卫视先后推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充分运用内容科技创新传统文化表述,成功打造出系列知名文化IP。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发布当日,由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四川方言电音歌曲MV,《我怎么这么好看(三星堆文物版)》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引起刷屏。内容科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外,内容科技与服贸会、进博会等重大展会融合,推动“云展会”蓬勃发展。这方面的案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报告包括五个方面,“前言”和“展望”,以及3个主体部分,今天不仅是发布,也是征集。内容科技,是内容产业乃至一切内容生产、传播、治理领域,全链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引擎。2021年,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国家“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党和国家就全面深化改革、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内容科技领域取得长足发展。一、内容科技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党百年等正能量传播成为最强音。当前,内容科技成为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建设“四全媒体”的重要手段和实现路径,让传播内容数据实现“实时采集、智能生成、全域传播”,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中国传播打造融合“舰队”,有效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内容科技全方位创新建党百年网上报道,在内容数据要素资源整合、优质作品产品推送聚合、主流顶流传播渠道统合等方面取得重大创新与突破。例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推出“初心心愿”系列融媒体产品、《同上一堂公开课:百年科技强国梦》融媒体系列视频、“青春态”微纪录片《少年不老》,新华社推出“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百集融媒体报道,新华网推出“情牵红土地”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中央广电总台推出《新局开论》新媒体系列访谈,各大网站、新媒体同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重磅作品,影响大,效果好。内容科技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优势,支撑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等领域互联网新空间。人民网承办运营党史学习教育官网官微,与北京大学科技园合作开办智慧党建体验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奇安信集团联合全国逾百家红色展馆、数十家地方广播电视台开设“红色云展厅”,共同推出系列公益展播活动,反响大,覆盖面广,参与者众。内容科技深度创新奥运传播。在东京奥运举办期间,中国媒体运用内容科技,以5G+4K/8K超高清数字技术,全视角呈现中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的矫健身姿,沉浸式呈现竞技场景,精彩记录美轮美奂的“奥运时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在即,中国媒体已经做好内容科技创新准备,将为世界呈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以内容科技赋能价值创新,以内容传播承载价值传递,以媒体融合扩大价值版图,让网络信息空间日益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发布《2021内容科技年度报告》。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上,发布《2021内容科技发展报告》。这是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人民网首次发布内容科技的年度报告,就像主持人刚才介绍的,此前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两次内容科技报告,分别是《2019,内容科技元年》《2020内容科技发展与前瞻》。今年的主题是“中国正能量,数字新生态”。
感谢叶蓁蓁主任的精彩分享。四个重点实验室,四大研究方向,一系列融合成果,刚才四位的宣讲,让我们领略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加相融而创造出的媒体科技独特魅力。当前,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内容与科技双轮驱动已成为时代的选择。2019年,人民网发布《内容科技元年》白皮书,在业界率先提出了内容科技(ConTech)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三年来,“内容科技”发展呈现出哪些新动态、新趋势,接下来,有请人民网党委委员、监事会主席、人民网研究院院长唐维红上台发布《2021内容科技年度报告》。
我们刚刚路演的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对于前沿科技研发领域,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国之重器,我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欢迎无论是同行、科技界的人士还是各方面的技术性厂商,及早地加入到我们的合作阵营,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伟业。谢谢!
这是我们白泽系统的整个系统架构图, 这是我们的核心算法的示意图。我们理解跨模态的智能搜索,实际上是在原来我们非常熟悉的单模态语义理解,就是用关键词去做搜索基础上的。现在各大主流媒体已进入多模态阶段,可以搜文字、图片、视频,但是多模态状态下就各是各的,文字搜文字,视频搜视频,我们率先进入到跨模态的搜索状态,实现了文图音视频之间互相打通的搜索。它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有很多。比如说疫情辟谣,今年7月份南京发生疫情期间,有一个单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这样一个视频,说因为全员检测,有大量的人群聚集,并产生了二次疫情传播的可能,我们经过搜索对比,我们把原来的图片加上“人群聚集”这个关键词进行了全网搜索,也包括境外网站,发现实际场景是美国NBA赛场外的视频。包括大家看到左边的图像视频当中上面是一个远景,即使是有人对这些视频做了剪辑,比如说上面切成了近景,下面做了镜像处理,我们的白泽都可以发现这种盗版侵权的行为,所以在版权保护领域我们这个应用也可以非常广泛。另外在金融行业也同样可以把大家金融类的研究报告在全网搜索到可以跟你这个研究报告进行匹配的最佳视频,你可以自己去洽谈版权合作应用,使你的金融研究报告能够变成一份多媒体的报告。诸如此类的应用还有很广泛的场景,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会比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它的主要优势特征,通过我前面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我就不再深入详细地去阐述了。
今天发布的这个系统为什么叫“白泽”?白泽是中国传说中的一个神兽,它熟悉人世间的一切妖魔鬼怪,它是“捉妖”的。我们这个系统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内容安全领域去发现各种妖魔鬼怪,斩杀各种妖魔鬼怪,所以我们用了“白泽”这个名字。它主要特征就是跨平台,无论是抖音、快手、微博、微信,所有平台同时用一个搜索引擎能够进行跨平台搜索、跨模态搜素。刚刚讲到的案例,当中是用图片+文字去搜索一个视频。同时,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用视频来搜视频,用图片搜文字,用视频来搜文字等等,它是一个跨模态的搜索能力。这个白泽系统是人民网整个内容风控业务的一个核心组件。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底层的硬件,就是“雨燕”。雨燕这个计算卡大家可以在展台看到,它是目前全行业对于违规视频、音频、文字内容、图片内容拦截效率最高的一款计算卡。插到你的服务器上,从这里过的涉嫌色情、暴力、恐怖以及违规内容的音视频文图全部会被拦截,速度是其他同类产品的四倍。在此之上,我们又研发成功的已经在广泛应用的内容风控大脑,中间加入了视频搜索引擎白泽之后,我们的内容风控的技术体系就更加完整。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应用。我们今天发布的白泽系统,是人民日报传播内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人民网旗下的人民中科公司共同发布的成果。这就回到国家重点实验室,我们的名字为什么叫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因为我们是立足于在人工智能经过计算智能的时代,目前处于感知智能研究的主流时代的情况下,希望瞄准下一个阶段的认知智能时代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一系列实用的技术研发,所以我们的名字叫“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内容有三个:一个是主流价值观的算法研究;第二是内容的智能审核与风控研究,刚刚说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容风险控制、内容监测的案例;第三个方向就是基于传播内容的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第四为上面这三项研究提供基础的基础设施,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的平台的研究。这几个方面,我们人民日报系统过去在这样深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联合了四个核心合作伙伴,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中科院,一起联合组建了四个不同方向的联合实验室。并且,今天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开放合作的要求,我们还会发布上线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的内容科技联盟,来共同支撑起整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
先给大家的分享一个故事,大家看到左边的这张图是境外某媒体从国内的视频媒体上用户发布的一段短视频中截取的一段,他制造了一个假新闻,说中国某地大量使用童工,当我们的合作伙伴发现了这个情况之后,就想了解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就需要了解这个视频的源头在哪里,于是他在国内用了各种手段,我们现有的各种搜索平台、各种方式想要找到这个视频的源头是哪里,但是都没有找到,为什么呢?因为最早发这个视频的自媒体作者已经把视频删掉了,找不到了,但是我们为了调查清楚这个事情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以及原委到底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一定是假新闻,但是要查清楚。于是这位合作伙伴就找到了人民网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人民中科,用我们白泽系统进行了搜索,我们搜索的方法是什么呢?首先我们把这个视频当中用来制造假新闻的这段视频截取了典型画面,就是左边的画面,有了这个截图之后,我们又输入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服装厂,因为它的背景是一个服装厂,再加上有一个人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我们就加上了“蓝色工作服”,用一张截图+服装厂+蓝色工作服,进行了国内所有平台的跨平台的视频搜索。请大家注意是用截图,一张图片+两个文字的关键词跨平台进行视频的搜索,于是我们很快就找到了234条可能相关的视频,最后锁定两条很近似的视频,最后通过人工的对比,我们确认了是哪一个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这条视频。虽然删除了,但是我们找到了类似的视频、类似的工作环境,我们合作伙伴就联系到这个作者,最后确认了这个假新闻的真实情况是这个孩子在暑期到亲戚家玩,结果就被西方媒体带着观点先行说中国有童工,就把这个东西加在假新闻里发布进去了。
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路演。
尊敬的赵嘉鸣副总编辑,王曦副省长,各位嘉宾,今天我代表人民日报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给大家发布一个我们最新成果,名为“白泽”的跨模态搜索引擎。
感谢姜文波主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有请人民日报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人民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叶蓁蓁上台路演。
总台超高清国重实验室在超高清电视公共服务科技创新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在超高清电视制作、播出、传输和呈现全链路关键技术开展科技创新,为我国超高清电视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联合四大网络运营商、华为等企事业机构,以春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为节点,积极开展超高清电视科技创新应用,引领我国超高清电视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三是认真研究新时代超高清电视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超高清电视的需求,创新超高清电视服务模式,积极推进超高清电视进网入户,把家庭客厅打造成家庭影院;积极推广“百城千屏“活动,让超高清电视电视点亮城市生活。四是以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总台在视音频领域的优势,将5G、AI、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于超高清电视生产,解决我国高品质超高清电视内容短缺这个关键环节,推动我国超高清电视产业快速发展。感谢大家聆听,大家可以到展览大厅总台展区体验8k大屏的视听效果。谢谢大家!
8k AVS3视音频编码系统,AVS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效视音频标准,AVSA3编码标准是2020年5月以中关村视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VS联盟)标准颁布的,总台去年根据AVSA3编码标准开发了专业编码器,并联合华为海思开发了基于芯片的解码终端,推动了AVS3编码器和解码终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使得中国8k电视将实现AVS3端到端的传输和呈现,到用户家的接入网不用再转换到其他编码标准,比如在4k电视,有线电视接入网大部分是将AVS2转换成H.265编码标准,其原因就是AVS2编码标准编解码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滞后于H.265。8K IP集成分发和接收系统,以IP组播方式开展8k频道播出服务,码率为120Mbps,终端具备主备信号接入自动倒换能力,输出为8k,兼容4k;可实现远程管理,包括:远程开关机、每秒可向管理中心回传1帧播出视频截图,以及机顶盒工作状态数据和网络时延数据等,为安全管理和运维提供技术支撑。“百城千屏“运营管理平台,适配区域城市大屏个性化节目播出需求,对“百城千屏“8k电视播出节目编排管理、广告管理、终端安全播出管理等。“百城千屏“8k电视伴音直播云播放系统,这是针对在公共场所的“百城千屏“8k电视播放无法提供声音而研发的系统,用户只要在微信下载“百城千屏随身听“小程序,就可以收听到正在大屏播放8k电视的伴音,用户通过手机收听的伴音可做到与大屏播放的视频同步。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由总台超高清国重实验室牵头研发8k关键系统设备。8k电视现场制作系统,系统遵循国家标准SMPTE-2110。其中:系统核心交换采用华为NE40交换路由器,具备160路4k无压缩视频信号的传输能力(也就是40路8k无压缩视频信号),每路4k无压缩视频信号码率为12Gbps;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控管监软件系统;8k摄像机的研发也已启动,在总台展区也两种型号的样机,一台是小型8k摄像机,另一台是8k讯道摄像机。这是春晚现场制作系统框图。8k电视后期编辑制作系统,包括:素材导入工作站、编辑工作站、调色工作站、合成工作站等。总台现在4k和8k后期制作系统共有xx套,80%都是国内厂家研发的产品。8k/4k IP信号调度交换系统,核心交换采用华为NE-8000路由器,系统具备2600路4k无压缩信号交换处理能力;并在基础上研发了满足电视总控要求的控管监软件系统,这是世界首套超高清电视全IP信号调度交换系统,这套系统正在总台电视总控安装调试,为2022年春晚和北京冬奥会8k和4k节目制作和直播提供支撑,这是央视成立以来第一次采用国产的总控信号调度系统。8k频道播出系统,直播采用4路4k 无压缩的IP信号和4路无压缩12G基带(SDI)信号接入,文件播出采用XAVC格式,视频码率为4x500Mbps,每个文件都支持16声道PCM音频。这是系统框图和系统廉连接图。
今年2月至今,总台超高清国重实验室开展了8K超高清电视频道播出试验和春晚8K直播,试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对全球8K超高清电视发展具有引领和示范意义。这是试验系统框图,包括:8k电视现场制作、后期编辑系统和播出系统、8k AVS3编码、IP集成发布和终端解码呈现系统。8k试验的四个方面任务:一是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包括8k电视测试序列、制播规范、编码和解码终端技术要求、大屏幕视音频技术要求等。二是8k电视制播呈现全链路系统设备研制,8k电视国外发展比较慢,大部分系统设备国外没有,只能根据需要自主研发,系统设备包括:8k现场制作系统、后期编辑系统、IP调度交换系统、播出系统、AVS3编码和解码终端等等。三是面向家庭用户开展8k频道播出试验。四是面向全国公共文化场所建立“百城千屏“8k电视传播体系。
2019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申请的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其他三个国重实验室一样,获得科技部批准并启动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指出: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两年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总台超高清国重实验室按照国家“4k先行,兼顾8k“超高清发展总体技术路线,以“科技冬奥 8k看奥运“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们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收看超高清电视的迫切愿望,围绕超高清制作、播出、传输、呈现技术全链路,积极推进超高清电视业务形态和服务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媒体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路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很高兴应邀参加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和今天的技术论坛环节,我谨代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按照论坛组委会的要求,我代表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做的路演主题是:8k超高清电视公共服务关键技术。
感谢徐珊娜主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有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上台路演。
我们现在所做的,是把未来互联网平台的基础要素进行整合,先让基础功能运转起来。左侧这张图是我们对于3D互联网或“元宇宙”的分析,底层是软硬件和数字环境的构建,然后是工具层,也就是用来进行UGC或者PGC创造。他们会生成丰富的资产,吸引更多用户。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竞赛,我国在内容创造、资产生成及三维引擎等基础软件领域还有很大技术差距。一定程度上,这是决定媒体融合能走多远的关键,是我们目前高度关注的领域。在这场决定未来、至关重要的竞赛中,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以“小诤”项目为起点,着力增强技术预见能力、技术储备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为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更强动力、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在多线并进的研发任务中,我想重点介绍下数字航天员“小诤”这个项目。数字人、虚拟偶像风靡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用“小诤”这个超写实数字形象连接更多年轻人。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她。“小诤”不仅是一位主流价值观虚拟偶像,也代表着我们面向未来的探索。这个项目由5个主要部分构成,前三项在今年已基本完成。首先要建立高度仿真的数字人形象,包括精细的肢体和表情驱动技术。然后需要智能语音支持,才能具备强大的表现力,很多网友评价“小诤”的声音有“甜美的科技感”。接下来还要实现多种场景应用,这涉及数字人和周围环境的互动问题,包括光线等多种因素。目前,面世仅5个月,“小诤”就已经是国内行动和语言最多、场景最丰富的超写实数字人。数字人要在超大规模数字场景中活动,它是开放的、可交互的,以5G、云计算、计算机图形学等技术为支撑。这和现在常被提到的“元宇宙”密切相关,也有人叫它3D互联网、全真互联网。其实指向的是同一件事:互联网的未来。有了数字人、数字世界,还要有互动。除了自然语言处理外,我们也在探索情绪感知等新的人机交互方式,目前正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联合开展攻关。
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媒体融合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指引下,加快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体系,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应用,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注入新的动能。一方面,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突破;另一方面,聚焦新闻应用场景大胆创新。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包括:牵头实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推进全媒体内容智能生产技术与平台研发;借助5G融合通信打通新赛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共同成立“5G融媒体应用生态联盟”,瞄准5G融媒体生态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迭代升级视频智能化生产技术,推出成熟解决方案并为全国媒体提供常态化服务;首创“卫星新闻”报道样态,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创全新报道视角,提供内容创新利器;开发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技术,拓展融合传播新场景,在全国两会等报道中成功应用;研发5G全景声智能音频技术应用,持续赋能融媒产品制作;推出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率先发起元宇宙原型项目。
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华融媒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姗娜路演。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本次技术论坛,并见证内容科技联盟的成立。接下来,请允许我代表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联盟发起单位,展示我们的科研成果。
感谢段鹏主任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有请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华融媒公司董事长、总裁徐姗娜上台路演。
以上就是我对于我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的汇报以及对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中国传媒大学期待与您携手共创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时代,谢谢大家!
国际传播作为一种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的外延形态,应该如何去布局是我们国重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目前的国家传播战略体系中,战略上要解决“富的时候挨骂的问题”,技术上要解决信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计算问题。这个计算问题其中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承载度量的计算。传统信息量计算的方式是一种信号层面的方法。但是面向国际传播,计算信息的维度除了信号层面外还要至少考虑三个维度,一个是认知维度,二是情感维度,三是环境维度。第二,信息表征语义的计算。信息语义计算的目的是提取媒体内容数据最本质的表达。这就相当于做人体建模的时候的骨架,你只有把骨架提取出来了,才能有不同的肌肉、衣着、动作的绑定表现出不同国别的人物形态。第三是信息生产方式的计算,这里主要体现为工具的开发。信息制作方式的计算就是要计算不同国家用户使用工具层面的喜好、体验度、接受度等,即所谓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四是信息传输渠道的计算,这个我之前也提到过,我们现在在布局老挝、柬埔寨5G NR广播网络建设,这是基础设施的部分,渠道的计算更重要的是要保证渠道的安全性,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也要可管可控。针对这个思路,我校国重将继续发挥传媒大学一直以来的交叉学科发展优势,整合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树立一个核心”“聚焦两大领域”“贯通三个层面”,“汇聚四大力量”,为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战略布局贡献中传力量。
在6个项目之后,我再简单谈一下我校国重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考。回顾过去几十年传媒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内容-信道-数据-传播相继占据核心地位的媒体行业发展脉络。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传统媒体行业比如各大卫视电视台的龙头地位不可撼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带来,移动、联通、电信等掌握着信道的运行商发展起来;在数据时代,腾讯、爱奇艺等新兴媒体行业占据主流;而在万物互联的现阶段,抖音、快手等掌握了媒体内容传播特性的企业异军突起。未来的时代是媒介与社会一体同构的时代,这个时代传媒领域面临的最主要的矛盾之一是落后的传播学理论与先进的媒体信息传播理论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媒介与社会一体化同构的时代,如何重构信息传播知识体系?成为我校国重着力解决的首要科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就是做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中,信息计算是科学问题,信息传播是国家战略。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的内涵是一种传播范式,这种范式指通过信息传播链条上各元素属性的全链条协同计算而形成的可以应用于不同信息交换场景中的传播体系架构,内涵范式下根据信息载体形态、传播环境、传播者和接收者的不同具有特定的外延形态,如音乐传播、情感传播、文化传播、品牌传播、语义传播、国际传播等。
第四个平台是媒体融合传播理论与实践平台。基于该平台,我们系统阐释了智能媒体和社交媒体传播的传播机理、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等,并在实践层面构建了人工智能剧本创作系统-“艺云剧本系统”,有效助力了创作者编剧效能的提升。 第五个平台是国家舆情实验室平台。我校国重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综合交叉类实验室要做什么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希望能通过国家舆情实验室平台的建设找到答案。我校国重与国家舆情实验室互为“牵引”和“驱动”,共同服务国家战略与国家任务,将为中宣部、网信办、教育部、广电总局提供智库支持,重点做的事情是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服务。 第六个平台是5G NR广播实验系统平台。该平台将致力于推动广播电视服务“终端通、人人通”,实现广播电视进手机,目前已在广西建立了国内首个适用于5G广播的示范平台,下一步将和云南广电传媒合作,全面布局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应用落地,服务国际传播。
基于这四个研究方向,我校国重取得了一系列服务于我国媒体融合产业进步与信息传播科研发展的成果。今天我将以平台的形式重点推介其中的六个。 第一个平台是人才培养平台。作为一个依托高校建设的国重,人才培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人才培养方面,传统媒体形态和内容制播流程下的学科设置通常只考虑新闻内容“策”“采”“编”“审”“发”其中的一个环节,从而难以体现复杂的传播规律,不能服务于未来智能媒体行业的新形态,因此无法适应全媒体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廖祥忠书记、校长提出了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破题思路,并以国重实验室的建设为契机,发展“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数字艺术”、“信息传播学”四个交叉学科,从而实现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从国内一流高校向国际一流高校的“三个跨越”。国重实验室的人才工作将以“国家传播能力建设”与“传媒行业跨越引领”为双主导,通过国际传播白杨班、未来媒体技术学院等形式培养具有智能思维、数据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能够明晰复杂信息传播规律、引领未来媒体发展的人才,同时在教师层面推出“青拔人才计划”、“金核桃人才计划”等争取造就出若干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战略科学家等“大先生”。 第二个平台是融视频生产平台。这个平台融合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充分利用了云服务支撑,能够实现全息融合访谈与超高清实时连线,旨在贯通各学科专业的创新教学实践,目前基于此平台已完成建党百年“四个一百”融视频,《光明日报》中英文系列《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融视频等多个案例的创作。 第三个平台是光明影院公益服务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制作300余部无障碍电影,公益放映254场,服务了200多万视障人士。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无障碍数字电影相关标准建立。同时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文化角度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鹏路演。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活动,下面由我代表我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做一下成果汇报,并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关于基于信息计算的信息传播的一些思考。 我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今天同时路演的其他三家媒体融合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样,成立于2019年11月。两年来,我校国重积极对接国家任务,以用自然科学方法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研究特色。建立了以引领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科研创新为核心,以搭建面向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发展趋向的先导实验环境为抓手,以培养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为责任,以创建媒体融合与传播理论及服务模式为目的,以服务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为纲领的总体发展目标,形成了媒体融合服务模式、媒体融合传播与未来形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国际传播四大研究方向。
感谢王曦副省长的精彩致辞。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强化科技支撑,科技部于2019年批准建设四个传播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重大工程。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涵盖媒体融合与传播、传播内容认知、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等领域,为解答技术创新之题、媒体融合之问,提供权威、前沿的研究与实践。接下来这个路演环节,我们将请出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与我们分享这两年来的创新成果。首先有请,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鹏上台路演。
本次论坛以“创新:技术赋能”为主题,以项目路演形式,呈现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气象,为与会各方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共谋发展的平台,相信对全国特别是广东网络媒体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广东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以更大力度推动网络媒体行业创新发展。最后,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网络媒体作为信息时代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并在引领社会风气、传播社会价值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这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网络媒体高质量发展、做好新时代网络舆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出台了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大力推动网络媒体行业的加快发展,新型网络传播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优质内容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南方+、羊城派等手机客户端下载量分别达到8000万、1.02亿,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全部建成并扎实推进。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为新时代网络媒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作为媒体大省、网络大省,广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技术引领,强化资源整合,持续推动网络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和创新形态的创新,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自主可控、模式新颖、传播力强的新型网络传播平台。这里给各位领导和专家报告一下,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是4万多亿。这些巨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都是我们主推的一些重要产业,这些产业为我们网络媒体的新技术、行业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致辞
尊敬的牛一兵副主任,赵嘉鸣副总编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花城广州,共同参加2021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分论坛,首先我谨代表广东省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感谢赵嘉鸣副总编辑的精彩致辞。接下来有请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致辞。大家欢迎!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优势,充分利用技术发展成果,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好技术发展的主动仗、下好技术应用的先手棋,通过技术赋能,推出大量融合传播的精品佳作,真正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人民日报和人民网愿与各方共同携手,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共享技术发展红利,推出数量更多内容更好形式更丰富的新闻报道产品,不断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形成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让党的声音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好声音更有效地传播到四面八方!最后,预祝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衷心感谢包括华为公司在内的各个方面为技术论坛的成功举办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谢谢大家!
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巩固主流思想舆论。随着不断发展与迭代,新技术对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让技术赋能媒体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秉承为民情怀,真正以优质平台聚合思想力量,以前沿技术展现生动内容,让纷呈迭出的技术发展成果始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第二,抢抓技术红利,推动深度融合发展。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面对新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主流媒体需要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抢占技术风口,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我们必须以平台集成先进适用技术,以市场化机制引入新技术,整合各类资源,重构技术布局,从而实现生产方式提档升级。今天的人民日报,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新闻纸,而是涵盖了报、刊、网、端、微、屏等10多种载体的“人民媒体方阵”,覆盖总用户数已超过11亿人。版面页面彼此联通、大屏小屏互动共融。读者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相关报道的视频;新媒体平台的优质内容也“跃然”于报纸版面之上,技术的发展不仅让人民日报、人民网的报道创意爆棚、精品迭出,更推动形成了“一体化、一张网、一盘棋”的融合传播新格局。第三,坚持内容为王,不断赢得发展优势。技术终究还是要为内容服务。主流媒体必须要增强定力、提高品质、擦亮品牌,拿出更多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的新闻产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以价值含量收获网络流量。移动直播、VR全景、虚拟现实、竖屏短视频、互动H5、音乐快闪、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应用到融媒体报道中。人民网建设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大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则选择短视频和主流算法作为重点方向。通过这样一些举措和大的项目建设,我们正在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组建一流技术团队,建设智库、技术、投资平台,聚合新一轮技术驱动力;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平台积极布局拓展新兴传播渠道和应用场景,触达用户超过6.2亿,日均分发内容8万余条,实现“图文音视”四位一体,日均阅读量达到2.8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多次强调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深刻指出,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媒体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作用,以技术之光照亮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始终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扩大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让党心和民心贴得更紧。结合工作实践,我就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支撑作用,交流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致辞。
尊敬的牛一兵副主任,王曦副省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广州参加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同大家一道围绕“创新:技术赋能”这个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受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庹震同志委托,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编委会对技术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中央网信办和广东省、广州市对技术论坛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牛一兵副主任的精彩致辞。接下来有请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致辞,大家欢迎!
新技术带来新变革,新变革带来新发展,新发展带来新融合,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是我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最具权威力和影响力的年度技术论坛。今天大家的真知灼见和智慧火花,必将汇聚成推进网络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强大能量,让我们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和网络媒体前沿项目的路演中,在专家学者点评交流中,分享智慧、收获新知,让更多的科技之花在网络媒体事业的发展中结出创新成果。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一、牢记媒体初心,以技术创新之光赋能创新时代。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键在于科学的思想引领,在于坚强的领导核心,互联网技术瞬息万变,但网络媒体工作者的初心不变。作为网络传播的主力军,网络媒体应当始终牢记这一神圣使命,坚定主心骨,用好我们这个互联网大国的用户规模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总书记的声音和党中央的声音成为网络上传得更远、更广、更响、更亮的最强音。二、释放传播效能,以技术驱动之能点亮新业态。近年来,算法推荐、5G等新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媒体行业。从生产分发到应用的全流程,随着媒体形式的进化宣传报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新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网络媒体要加快运用信息科技革命的成果,大胆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高清视频、物联网等新型技术手段,实现多渠道、多平台、多场景、多形态的协同传播。创新内容呈现形式,创新合作传播模式,创新沟通对话方式,让新时代的网络媒体革命成为一场创意与科技的碰撞,从而促进网上传播的效能大幅提升。三、引领社会变革,以技术革新之力塑造新格局。今天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潮头,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万物互联、智能传播的新阶段,这是一次全新的整体上的业务重塑、流程重整、格局重构,需要具有战略眼光、运用改革思维、秉持创新精神、有序推动落实。网络媒体更应成为新技术先行先试的弄潮儿,要在推动网信事业发展中挑大梁,为亿万网民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为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
历史上科学技术的一次次重大变革都引发了媒体行业一次次重大的革新,也一次次赋予这个行业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身处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媒体要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思想舆论、培育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做到理念先行、技术赋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为新时代媒体破茧蝶变指明了方向。
如何使网络媒体紧扣时代脉络、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风尚,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且紧迫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心怀大局、着眼长远,强调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是总书记深刻洞察历史前进规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作出的重要论断,也应成为我们推进工作、发展创新的落脚点和发展点。
回望中国网络媒体成长经历,也清晰呈现出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天我们乘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浩荡春风,在广州共话技术的日新月异,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在此我谨代表中央网信办、国家网信办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与会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我在这里给大家披露一下,今天最主要的项目也是大家最期待的项目,就是我们四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将要做路演的展示。当时我们有关网络媒体的四家国重实验室,就是王曦副省长在科技部工作的时候,在他的指导支持和亲自批复下才有今天向大家的展示,也请王省长和大家来检验这个成果。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致辞。
尊敬的赵嘉鸣副总编辑,尊敬的王曦副省长,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各位嘉宾,尊敬的人民网的各位战友!一起走进了人民网、华为主办的技术论坛,虽然是在远隔千里之外的南国大地,但是很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感谢人民网、感谢华为为我们大家呈现了这么一场富有新意、富有创意的风云聚会。
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现场。
接下来,首先介绍出席今天活动的主要领导,他们是: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赵嘉鸣,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其他出席的嘉宾我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再一一介绍。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莅临。首先,欢迎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致辞。有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广州,出席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以“创新:技术赋能”为题,聚焦新技术、呈现新成果、展望新趋势、共话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网络媒体积极投身融合发展,在技术赋能的理念和实践支撑下,“移动优先”成为共识、“用户意识”深入人心、“爆款产品”屡屡刷屏……从“相加”到“相融”,向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阔步迈进,一个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成长壮大,写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今天的论坛,让我们以创新为眼,洞悉传播变革;以技术为翼,驱动行业发展;以赋能为要,推进媒体融合。我们期待聆听来自大家的真知灼见,一起共话创新、共谋未来!
11月24日上午9:00,以“创新:技术赋能”为主题的2021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技术论坛将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人民网将对论坛进行实时图文报道,敬请关注。